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咸丰县域地质灾害危害特征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孙佩 张驰 +2 位作者 易洁伟 康全国 尹伟 《绿色科技》 2023年第2期137-141,共5页
为了摸清咸丰县地质灾害危害的特征情况,为政府指导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现状评估及统计的方法对咸丰县地质灾害危害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咸丰县地质灾害现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457处,地质灾害险情等级以... 为了摸清咸丰县地质灾害危害的特征情况,为政府指导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现状评估及统计的方法对咸丰县地质灾害危害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咸丰县地质灾害现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457处,地质灾害险情等级以中、小型为主,特大型和大型较小;②咸丰县各乡镇中,潜在威胁最大的是高乐山镇,其次为坪坝营镇,忠堡镇受威胁资产和受威胁人数最少;③灾情特大型1处,大型13处,中型59处,小型384处;④全县共33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评估结果真实、客观、准确,并针对咸丰县地质灾害的防治提出了对风险较大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应尽快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加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危害特征 现状评估 咸丰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宣恩县土壤全量微量元素与有机碳和pH的关系分析——以晓关侗族乡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项剑桥 戴光忠 +4 位作者 吴冬妹 杨军 孙志国 杨良哲 袁知洋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49-1853,共5页
【目的】为了揭示湖北省宣恩县晓关侗族乡土壤4种主要微量元素铁、锰、锌、铜与土壤有机碳和pH的关系,研究该地区土壤有机碳和pH对土壤这4种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以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晓关侗族乡土壤为研究对象,每平方公里网格状对... 【目的】为了揭示湖北省宣恩县晓关侗族乡土壤4种主要微量元素铁、锰、锌、铜与土壤有机碳和pH的关系,研究该地区土壤有机碳和pH对土壤这4种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以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晓关侗族乡土壤为研究对象,每平方公里网格状对土壤进行采样,共采样2127份土样,实验分析了每份土壤的4种全量微量元素铁、锰、锌、铜,以及有机碳量和pH,数据分析四种土壤微量元素分别和土壤有机碳、pH的关系。【结果】土壤全量微量元素Fe、Mn、Cu的含量和有机碳显著(P<0.01)相关,且线性回归均呈负相关。土壤全量微量元素Fe、Mn、Zn、Cu的含量均和pH显著(P<0.01)相关,且线性回归均呈正相关。【结论】恩施宣恩县晓关侗族乡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导致土壤全量铁、锰、铜含量有所降低,但对锌元素无显著影响;土壤酸碱度在分析结果范围内越大,导致土壤全量微量元素铁、锰、锌、铜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恩县 土壤 微量元素 有机碳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非农化时空演变特征研究——以丹江口市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康全国 孙佩 +3 位作者 杨良哲 尹伟 易洁伟 张驰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7期19-22,共4页
通过研究丹江口市2009—2021年来耕地非农化的时空演变特征,为该市耕地的保护及精准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运用Arcgis空间叠加分析及统计工具,分析丹江口市各乡镇耕地非农化过程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丹江口市耕地主要集中分布于北... 通过研究丹江口市2009—2021年来耕地非农化的时空演变特征,为该市耕地的保护及精准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运用Arcgis空间叠加分析及统计工具,分析丹江口市各乡镇耕地非农化过程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丹江口市耕地主要集中分布于北部地区,2009—2021年4个时期内耕地非农化面积呈“V”型变化,耕地非农化率先减小后保持稳定,2018年后增加幅度较大;2009—2021年,丹江口市各乡镇耕地非农化呈现“增—增—增”“增—减—增”“减—增—增”“增—减—减”“减—减—增”多种趋势。研究揭示了丹江口市耕地非农化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可为研究区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加大耕地执法力度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市 空间格局 耕地非农化 非农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市2010-2020年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孙佩 易洁伟 +4 位作者 周凌云 尹伟 张驰 康全国 袁知洋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4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基于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分析丹江口市2010-2020年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过程。【方法】以2010年、2015年、2020年三个时期的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数据源,采用ArcGIS软件计算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指标,分析丹江口市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 【目的】基于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分析丹江口市2010-2020年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过程。【方法】以2010年、2015年、2020年三个时期的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数据源,采用ArcGIS软件计算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指标,分析丹江口市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过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2010-2020年期间农用地的变化表现在耕地和草地面积的减少,总面积减少944hm^(2),分布重心整体呈现出向西南方向迁移的特征;建设用地总面积增加2882hm^(2),建设用地重心向西南方向迁移;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且减少幅度不断增加,减少面积达1938hm^(2),变化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为研究区域的国土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城镇化的建设、开发环境保护等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市 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转移矩阵 重心方向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耕地利用显性转型时空特征演变分析
5
作者 孙佩 孙欢 +5 位作者 张栋 张驰 易洁伟 康全国 尹伟 袁知洋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239-2244,共6页
研究丹江口市耕地利用显性转型时空特征,为县域耕地可持续发展利用及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09—2021年4期国土变更调查数据,构建土地利用转型矩阵、贡献率、耕地变化幅度、速度模型,从显性视角定性定量地揭示耕地数量形态及空间... 研究丹江口市耕地利用显性转型时空特征,为县域耕地可持续发展利用及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09—2021年4期国土变更调查数据,构建土地利用转型矩阵、贡献率、耕地变化幅度、速度模型,从显性视角定性定量地揭示耕地数量形态及空间形态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09—2021年丹江口市耕地利用转型数量形态变化较大,耕地净减少10 900.73 hm^(2),减少幅度达30.16%;分时段而言,丹江口市耕地数量转换在2017—2021年的转换面积最大,高达10 323.43 hm^(2);丹江口市各乡镇的耕地形态的变化幅度及速度在空间上差异显著,变化幅度集中于丹江口市西部周边的乡镇,而变化速度较大区域主要分布于丹江口市东部及北端区域。2009—2021年丹江口市耕地利用显性转型时空特征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差异,对县域耕地利用转型识别和耕地利用的适度调整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显性转型 贡献率 丹江口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分类方法的小麦油菜种植范围提取 被引量:2
6
作者 孙佩 汪权方 +4 位作者 易洁伟 康全国 张驰 尹伟 袁知洋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24期7-11,共5页
小麦、油菜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快速准确获得小麦、油菜的种植面积对国家粮油产量的预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粮油安全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1,2]。研究以荆门市Landsat影像数据和高分一号影像数据作为基础数据源,采用决策树分类... 小麦、油菜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快速准确获得小麦、油菜的种植面积对国家粮油产量的预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粮油安全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1,2]。研究以荆门市Landsat影像数据和高分一号影像数据作为基础数据源,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小麦、油菜的分布范围,并对提取结果进行了精度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决策树分类方法获得的矢量结果与影像中的地物十分吻合,总体分类精度为86.67%,说明分类效果很好,可靠性高,分类结果基本可以满足研究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油菜 节点 光谱特征 决策树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生态敏感性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孙佩 易洁伟 +3 位作者 康全国 张驰 王雯雯 袁知洋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9期55-59,共5页
为更好地保护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生态环境,实施有效规划和管理,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的生态敏感性,并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构建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获取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的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并进行分析。实... 为更好地保护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生态环境,实施有效规划和管理,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的生态敏感性,并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构建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获取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的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并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以中、轻度敏感区为主,面积占比分别是40.62%和32.87%,主要分布在武当山南部山区以及东部地区;其次是高度敏感区,面积占比23.15%,主要分布在武当山的南部地区;此外,极高和极低生态敏感性的区域面积占比仅为0.39%和2.98%,其中极低敏感区分布在武当山西北部,以水域为主,主要包含水库、坑塘与河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层次分析法 GIS空间分析 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种植面积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以荆门市为例
8
作者 易洁伟 孙佩 +2 位作者 康全国 张驰 尹伟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4期13-16,共4页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及时、准确地探明小麦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提高荆门市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荆门市Landsat影像数据和高分一号影像数据,运用决策树分类方法,统计并分析荆门市小麦种植面积的时空变...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及时、准确地探明小麦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提高荆门市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荆门市Landsat影像数据和高分一号影像数据,运用决策树分类方法,统计并分析荆门市小麦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原因。结果显示:2005—2021年荆门市小麦的种植面积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荆门市2005—2021年小麦的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在钟祥市和荆门市市辖区,京山县分布较少。对小麦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与分析为相关部门监测研究区的小麦时空变化情况提供了经济、高效的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持,为更好地制定农业政策,调整农业结构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监督分类 非监督分类 决策树分类 时空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