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硒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阳阳 杨良哲 +5 位作者 杨军 徐春燕 汪丹 周伟 王梦园 闫加力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4期153-157,161,共6页
通过研究湖北省天然硒资源特征,结合湖北省硒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情况,总结了全省硒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湖北省硒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对策建议,即突出政策规划引领,强化硒资源调查力度,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加强科学支... 通过研究湖北省天然硒资源特征,结合湖北省硒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情况,总结了全省硒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湖北省硒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对策建议,即突出政策规划引领,强化硒资源调查力度,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加强科学支撑体系建设,加速品牌创建工程,加大硒资源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资源 开发利用 保护对策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针铁矿对水体Pb(Ⅱ)的吸附机制研究
2
作者 蔡琳 涂书新 +1 位作者 熊双莲 江承风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6-57,共12页
铅(Pb(Ⅱ))是一种高迁移性和生物累积性的重金属污染物,严重威胁水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文章采用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90)对针铁矿(Goe)进行有机硅功能化改性,制备改性针铁矿(M-Goe),并评估其对Pb(Ⅱ)的吸附性能及机制。结果表明,M-... 铅(Pb(Ⅱ))是一种高迁移性和生物累积性的重金属污染物,严重威胁水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文章采用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90)对针铁矿(Goe)进行有机硅功能化改性,制备改性针铁矿(M-Goe),并评估其对Pb(Ⅱ)的吸附性能及机制。结果表明,M-Goe孔容增加(从0.16 cm^(3)/g增加到0.17 cm^(3)/g),比表面积略降(从87.53 m^(2)/g降至71.59 m^(2)/g),但表面巯基(-SH)和硅羟基(Si-OH)的引入显著增强了Pb(Ⅱ)的络合能力,使其最大吸附容量在25℃时达49.26 mg/g,较Goe提高43.0%。FTIR和XPS表征证实,Pb(Ⅱ)主要通过Fe-OH、Si-OH和-SH基团的配位作用固定,形成Fe-O-Pb、Si-O-Pb和Pb-S络合物。环境适应性研究表明,M-Goe在pH 5~7范围内去除Pb(Ⅱ)效果显著,且对共存离子干扰表现出较强抗性,可为改性铁氧化物在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改性 针铁矿 Pb(Ⅱ) 吸附机制 环境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矿物元素指纹图谱技术的武夷岩茶产地溯源研究
3
作者 黄锐敏 李星 +2 位作者 何肖云 郑云云 杨欢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17-25,共9页
武夷岩茶由于外形、工艺的一致性,无法通过外观特征来识别其产地,茶叶中元素组成因产地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形成茶叶产地特有的元素指纹。通过测定武夷岩茶不同产区的多种元素含量,借助化学计量统计方法建立产地判别模型,为武夷岩茶的... 武夷岩茶由于外形、工艺的一致性,无法通过外观特征来识别其产地,茶叶中元素组成因产地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形成茶叶产地特有的元素指纹。通过测定武夷岩茶不同产区的多种元素含量,借助化学计量统计方法建立产地判别模型,为武夷岩茶的产地判别提供技术参考。从武夷岩茶3个主要产区采集茶青样品共55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矿物元素含量,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同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OPLS-DA)和Fisher线性判别(FLDA)2种判别方法对武夷岩茶进行产区判别。结果表明:武夷岩茶3个主产区茶叶样品中元素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对样品中元素的含量进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得出取样适切性量数(KaiserMeyer-Olkin,KMO)值为0.650,KMO>0.5说明分组聚类效果较好。通过主成分分析,成功提取了5个主成分,其特征值均超过1,且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1.560%。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模型累积解释能力参数R^(2)X=0.652,R^(2)Y=0.752,预测能力参数Q^(2)为0.590,均大于0.5。Fisher线性判别模型对模型构建样本回代验证的正确判别率和交叉验证率均在90.9%以上。2种模型均能实现对3种不同产区采集的茶青样品进行准确判别。研究认为通过3个不同产区采集的武夷岩茶样品中矿物元素指纹分析结合化学计量统计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产地判别,为武夷岩茶原产地保护提供了鉴别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产地溯源 元素指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马铃薯系统中Se的生物有效性及Se-Cd耦合效应研究——以恩施州富硒地区为例
4
作者 汪丹 王龙艳 +4 位作者 杨良哲 张阳阳 王瑜 周伟 王梦园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836-2842,共7页
【目的】为深入剖析不同形态、组成下的有效硒(Selenium,Se)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迁移转化效率的影响,以及Se-Cd之间的拮抗或者协同作用。【方法】开展恩施州富硒土壤区域农作物与土壤调查,从马铃薯Se-Cd含量与土壤中有效态Se-Cd的相... 【目的】为深入剖析不同形态、组成下的有效硒(Selenium,Se)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迁移转化效率的影响,以及Se-Cd之间的拮抗或者协同作用。【方法】开展恩施州富硒土壤区域农作物与土壤调查,从马铃薯Se-Cd含量与土壤中有效态Se-Cd的相关关系展开分析,研究土壤中Se的生物有效性,并且从Se、Cd有效态角度研究Se-Cd之间的耦合效应。【结果】决定食物链中Se水平的关键因素是土壤中有效Se含量而非全Se含量,有效Se含量高低决定马铃薯中Se含量的高低,土壤-马铃薯系统中的Cd也表现出相同趋势。土壤中Se的生物有效性与其存在的形态密切相关,马铃薯根系土中有效Se主要为有机Se和Se^(4+),且有机Se最容易被马铃薯吸收。Se-Cd耦合效应方面,随着土壤可利用态Se-Cd摩尔比增大,马铃薯中Cd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土壤中有效Se含量的升高,抑制了马铃薯对土壤中Cd含量的吸收,二者之间存在拮抗作用,且当土壤中有效态Se-Cd摩尔比值为0.199时,拮抗作用最强。【结论】研究可为当地富硒农作物研究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为改良缺Se土壤和提高土壤Se的有效性提供证据,从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Se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土壤中有效态Se对植物吸收Cd形成的拮抗作用应该被纳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评估的范围中,从而形成更加科学和全面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新体系、新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 CD 生物有效性 耦合效应 马铃薯 根系土 恩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产品硒含量标准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汪丹 戴光忠 +3 位作者 杨军 杨良哲 张阳阳 程昊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5期11-15,共5页
对现行富硒产品硒含量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其存在的不同之处以及现有标准存在的问题,并对富硒产品硒含量标准的制定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富硒产品 标准 硒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县域硒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研究——以仙桃市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阳阳 戴光忠 +4 位作者 杨军 杨良哲 孙志国 汪丹 程昊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5期5-10,共6页
以仙桃市为例,研究典型县域硒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通过分析仙桃市多目标生态农业地球化学调查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结果,总结仙桃市硒资源特征。根据仙桃市现有资源及产业优势,建议其围绕"两圈两带"布局富硒种养殖基地,... 以仙桃市为例,研究典型县域硒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通过分析仙桃市多目标生态农业地球化学调查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结果,总结仙桃市硒资源特征。根据仙桃市现有资源及产业优势,建议其围绕"两圈两带"布局富硒种养殖基地,配套发展富硒加工业、富硒旅游业。提出仙桃市重点开展六大重点工程,实施一二三产业结合,实现"转化富硒资源、开发富硒产品、擦亮富硒品牌"战略,全面打造"中国富硒农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桃市 硒资源 富硒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境质量的旅游景区生态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7
作者 汪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2期62-65,71,共5页
随着城镇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生态空间与城镇开发之间的冲突逐渐凸显,数量规模控制和空间布局优化是探索平衡二者间矛盾的主要规划路径。利用InVEST模型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数据对1990—2020年期间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及周边进行生... 随着城镇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生态空间与城镇开发之间的冲突逐渐凸显,数量规模控制和空间布局优化是探索平衡二者间矛盾的主要规划路径。利用InVEST模型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数据对1990—2020年期间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及周边进行生境质量评估,通过构建环状的缓冲区圈层,对既往东湖风景区生态空间经历的冲击和改善进行了微观尺度的深入剖析。研究发现,东湖风景区生态空间呈现出边界内部增加、外部减少的趋势。东湖风景区边界内外生境质量内优外劣的两极分化极为明显,且呈扩大趋势。控制城镇建设用地数量规模、紧凑城镇空间布局能够有效保护和优化生态空间布局,提升生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空间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空间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恩县表层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调查分析
8
作者 赵敏 李春诚 +3 位作者 段碧辉 夏伟 孙奥 袁知洋 《南方农业》 2025年第3期70-73,F0003,共5页
利用湖北省宣恩县1︰5万表层土壤调查数据,按照行政单元、土壤类型单元、土地利用单元分析了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县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值为4.848kg·m^(-2),高于湖北省表层土壤有机碳平均密度。依照不同... 利用湖北省宣恩县1︰5万表层土壤调查数据,按照行政单元、土壤类型单元、土地利用单元分析了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县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值为4.848kg·m^(-2),高于湖北省表层土壤有机碳平均密度。依照不同划分单元,有机碳密度高值区主要在晓关乡、长潭河镇、珠山镇、山地草甸土、黄棕壤、水田、林地上,低值区在李家河镇、牧草地、棕壤上。宣恩县表层土壤有机碳总储量为13268.75×10^(6)kg,约占湖北省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的3.45%,有机碳储量主要分布在黄棕壤、林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密度 有机碳储量 表层土壤 分布特征 湖北省宣恩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边家大院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潜力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雪旎 王佳新 +1 位作者 张阳阳 袁顺达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9-442,共14页
内蒙古边家大院锡多金属矿床是大兴安岭南段多金属成矿带的代表性矿床之一,其西矿区主要发育斑岩型Sn-Cu-Mo矿体,矿体发育于石英斑岩体内。文章通过对石英斑岩开展全岩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以及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确定了... 内蒙古边家大院锡多金属矿床是大兴安岭南段多金属成矿带的代表性矿床之一,其西矿区主要发育斑岩型Sn-Cu-Mo矿体,矿体发育于石英斑岩体内。文章通过对石英斑岩开展全岩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以及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确定了该含矿岩体岩浆性质、来源及演化历史,探讨了成岩成矿关系,并进一步评估了该岩体成锡、铜矿潜力。研究表明,边家大院石英斑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稀土元素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Eu负异常明显的特征。微量元素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结合其较低的Zr/Hf和Nb/Ta比值以及较高的Rb/Sr比值判断其经历了高分异结晶演化。根据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确定边家大院石英斑岩源于还原性(ΔFMQ-0.15)、高温贫水(>750℃)岩浆。边家大院石英斑岩ε_(Hf)(t)为-0.86~5.99,TDM2=809~1240 Ma,为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年轻地壳部分熔融形成。根据锆石微量元素Ce^(4+)/Ce^(3+),Ce_(N)/Ce_(N)^(*),Ce/Nd和Eu_(N)/Eu_(N)^(*)指针性比值及岩浆特性判断,该石英斑岩有利于锡金属富集成矿,而成铜钼矿潜力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性岩浆 贫水岩浆 高分异花岗岩 大兴安岭南段 边家大院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调理剂对重度镉污染土壤改良及农作物吸收累积镉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汪丹 周伟 +1 位作者 张阳阳 王梦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研究土壤调理剂对重度镉污染土壤改良及农作物吸收累积镉的影响。[方法]利用恩施富硒高镉地区表层土壤作为盆栽供试土壤,以辣椒为供试作物,通过开展盆栽试验,研究9种土壤调理剂对辣椒生长、吸收积累镉以及土壤中镉形态变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土壤调理剂对重度镉污染土壤改良及农作物吸收累积镉的影响。[方法]利用恩施富硒高镉地区表层土壤作为盆栽供试土壤,以辣椒为供试作物,通过开展盆栽试验,研究9种土壤调理剂对辣椒生长、吸收积累镉以及土壤中镉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土壤调理剂的施用能明显降低辣椒果实中镉含量,降幅76.35%~90.27%,总体以T_(4)土壤调理剂(12.99%小麦秸秆生物炭+6.49%过磷酸钙+64.94%凹凸棒石+2.60%硅肥+12.99%贝壳粉)效果最佳。添加生物炭比菜籽粕试验组提升土壤pH效果更好;土壤调理剂的施用能显著降低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镉含量,且可以促使镉向农作物不可利用的铁锰结合态以及残渣态转变,同时提高了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促进了植株的生长。辣椒果实镉含量与土壤中镉相关关系表明,辣椒在吸收土壤中水溶态镉的同时,也会对碳酸盐结合态镉进行吸收。[结论]在恩施富硒高镉地区施用“12.99%小麦秸秆生物炭+6.49%过磷酸钙+64.94%凹凸棒石+2.60%硅肥+12.99%贝壳粉”组合的调理剂可有效降低农作物对镉的吸收。高镉地区进行农作物安全种植不仅要降低能被植物直接利用的水溶态和离子交换态镉活性,还需降低具有潜在风险的碳酸盐结合态镉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调理剂 土壤改良 辣椒 吸收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县域景观格局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11
作者 汪昊清 汪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76-82,共7页
在ESDA-GWR的研究框架下分析了2020年广西全部区县的土地利用效率和景观格局的总体特征与区域差异,并定量研究了耕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城镇建设用地的斑块形状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广西土地利用效率... 在ESDA-GWR的研究框架下分析了2020年广西全部区县的土地利用效率和景观格局的总体特征与区域差异,并定量研究了耕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城镇建设用地的斑块形状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广西土地利用效率总体一般,各地区差异显著,地级市内中心地区的效率相对于周边地区普遍更高,北部湾经济区效率较高而西江经济带效率较低;广西各地类景观指数的空间正相关性强烈,西南部和北部的土地利用方式较为集约,而中部和东南部则较为粗放;规整连片的耕地、节约集约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和“一核多元”的城镇建设用地能够显著地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其中达到较大规模且具有明显中心城区的城镇建设用地布局方式对土地利用效率的正面影响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土地利用效率 ESDA-GWR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排放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建议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朋 吴殷琪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4期103-107,共5页
近年来,武汉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数量持续增长,排气污染影响日益突出。2019年,武汉市启动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工作,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共编码登记非道路移动机械2.96万台。对编码登记的机械数据进行了分析,参考《2021年城市大气污染源... 近年来,武汉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数量持续增长,排气污染影响日益突出。2019年,武汉市启动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工作,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共编码登记非道路移动机械2.96万台。对编码登记的机械数据进行了分析,参考《2021年城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测算方法,测算了武汉市工程类非道机械的4项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测算结果为:氮氧化物(NO_(x))4747.90 t,一氧化碳(CO)1305.55 t,细颗粒物(PM_(2.5))290.29 t,挥发性有机物(VOCs)439.94 t。分析了武汉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监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①在武汉市持续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工作;②在工矿企业、物流园区等非道机械流动性小,机械功率要求较底的地方推广使用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③研究推动淘汰国Ⅰ和未识别排放阶段的老旧非道路移动机械;④针对压路机、挖掘机和装载机等特定工程类非道路移动机械加大排气监测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道路移动机械 污染排放量 监管建议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不同层级交通可达性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13
作者 李科 汪丹 孔祥斌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期70-75,共6页
对湖南省生态服务价值和不同层级交通可达性进行测算,以区(县)为基本单元,使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了与不同层级城市联系的交通可达性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县级城市交通可达性对生态服务价值的负面影响由长沙-株洲-湘潭城... 对湖南省生态服务价值和不同层级交通可达性进行测算,以区(县)为基本单元,使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了与不同层级城市联系的交通可达性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县级城市交通可达性对生态服务价值的负面影响由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向外围逐渐减弱,并在湘西南地区转变为正面影响。地级城市交通可达性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机制与县级城市类似,且负面影响的范围有沿铁路向西北蔓延的趋势。大型城市交通可达性对整个湖南省的生态服务价值都具有正面影响,以东部最强。在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交通可达性对生态服务价值影响存在差异的基础上,采取适合当地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策略,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和提升区域生态服务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可达性 生态服务价值 不同层级 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