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摩洛哥大阿特拉斯构造带东段铅、锌地球化学分布与找矿远景区优选
1
作者 吴发富 赵凯 +11 位作者 宋松 罗军强 张辉善 于文明 刘江涛 程湘 刘浩 曾雄伟 何垚砚 向鹏 王建雄 胡鹏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82,共21页
摩洛哥大阿特拉斯构造带位于特提斯成矿域西端,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发现大量MVT型铅锌矿床(点),但长久以来较低的地质工作程度使得铅锌成矿潜力不明。中大比例尺地球化学调查是资源勘查的有效手段,准确的地球化学异常信息能快速圈定找... 摩洛哥大阿特拉斯构造带位于特提斯成矿域西端,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发现大量MVT型铅锌矿床(点),但长久以来较低的地质工作程度使得铅锌成矿潜力不明。中大比例尺地球化学调查是资源勘查的有效手段,准确的地球化学异常信息能快速圈定找矿远景区,提高勘查效率和成功率。本文通过摩洛哥大阿特拉斯构造带东段万余平方千米区域的1∶100000地球化学调查,查明该区水系沉积物中铅元素含量为5.7~43 210.0μg/g,平均含量为45.0μg/g;锌元素含量为12.2~75 420.0μg/g,平均含量为86.4μg/g,均高于地壳克拉克值。以92%累频为异常下限(Pb含量为36.9μg/g, Zn含量为78.3μg/g)共圈定73个铅地球化学异常和68个锌地球化学异常,通过铅、锌等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分析,划出了3个主要铅锌成矿带,成矿带内进一步圈定了9处铅锌矿找矿远景区,提出该区具有寻找MVT型铅锌矿的潜力。该成果为下一步开展找矿勘查提供了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调查 MVT型铅锌矿 远景区优选 成矿潜力 摩洛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物理联合探测在识别岩溶地面塌陷精细结构中的应用——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道涵 徐俊杰 +3 位作者 刘磊 何军 齐信 陈松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65-874,共10页
岩溶地面塌陷是隐伏岩溶区典型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查明其精细地质结构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地质灾害防治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武汉市为例,梳理了以覆盖层厚度与结构、岩溶发育程度和地下水为核心的岩溶塌陷探测地质要素特征,开... 岩溶地面塌陷是隐伏岩溶区典型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查明其精细地质结构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地质灾害防治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武汉市为例,梳理了以覆盖层厚度与结构、岩溶发育程度和地下水为核心的岩溶塌陷探测地质要素特征,开展了三维高密度电阻率法、多源面波勘探和地面核磁共振方法等地球物理联合探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三维高密度电阻率法可用于圈定塌陷体边界;多源面波勘探对岩土体界面识别效果明显;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可量化地下含水量,划定含水层顶底板埋深,对岩溶发育程度和含水层孔隙度有一定指示作用;三种方法联合探测对提升岩溶塌陷体结构精细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隐伏岩溶区地质结构精细探测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高密度电阻率法 多源面波勘探 地面核磁共振方法 岩溶地面塌陷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湖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被引量:5
3
作者 郑雄伟 王珊 +7 位作者 洪波 孙为国 张元培 罗军强 徐景银 吴颖 郑国权 胡青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56-60,共5页
基于洪湖市土地质量的调查成果数据,建立了由土壤养分指标和环境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根据《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 0295—2016)对洪湖市峰口镇、万全镇进行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及空间分布研究。将评价区土壤分为优质、良... 基于洪湖市土地质量的调查成果数据,建立了由土壤养分指标和环境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根据《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 0295—2016)对洪湖市峰口镇、万全镇进行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及空间分布研究。将评价区土壤分为优质、良好、中等、差等、劣等5个级别。结果表明,评价区土地质量状况整体良好,优质和良好以上等级土地占评价区的80.91%,其中优质级土地占54.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质量 地球化学评价 综合分等 洪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立特里亚GASH金矿集区地球化学特征及信息提取 被引量:1
4
作者 向文帅 吴颖 +7 位作者 赵凯 曾国平 姜军胜 张紫程 白洋 张元培 罗军强 郑雄伟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96,共13页
GASH金矿集区位于厄立特里亚西部的碧沙Au多金属成矿带,具有良好的区域成矿背景。区内1∶1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Au、Hg、As、W、Bi等元素呈强分异的分布特征,Au、As、Sb、W具有强富集的分布特征,显示优异的Au找矿... GASH金矿集区位于厄立特里亚西部的碧沙Au多金属成矿带,具有良好的区域成矿背景。区内1∶1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Au、Hg、As、W、Bi等元素呈强分异的分布特征,Au、As、Sb、W具有强富集的分布特征,显示优异的Au找矿前景。通过元素相关性分析,筛选出能够有效指导Au矿勘查的F5因子(Au-Hg元素组合)、指示区域断裂构造分布的F2因子(Ag-Bi-Mo-W元素组合)及F3因子(As-Sb-Pb元素组合),指示基性–超基性地质体分布的F1、F4特征因子。对F5因子得分开展异常信息提取,并结合矿产地质特征,圈定出可开展进一步原生岩金矿勘查工作的异常区8处,基于指示成矿热液活动的F2、F3、F5特征因子推断出NE、N–NE向的规模较大的断裂12条,为研究区的找矿预测及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有利的地球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 厄立特里亚 金矿 地球化学 异常提取 断裂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移矩阵的大凉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文龙 张景华 +6 位作者 刘洪 欧阳渊 吴君毅 苏悦 邵璐 宋雯洁 刘小念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0-281,共12页
笔者通过遥感解译得到1990年、2000年、2010年、2022年4期大凉山区土地利用/覆盖图,利用转移矩阵的方法,分析4期大凉山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并探讨了政策变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990~2022年,大凉山区耕地面积由11153 km^(2... 笔者通过遥感解译得到1990年、2000年、2010年、2022年4期大凉山区土地利用/覆盖图,利用转移矩阵的方法,分析4期大凉山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并探讨了政策变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990~2022年,大凉山区耕地面积由11153 km^(2)减少到4090 km^(2),减少了63%;林地面积由11713 km^(2)增长到18658 km^(2),增长了59%;草地面积1990~2000年由7708 km^(2)增长到10160 km^(2),2000~2010年下降到5128 km^(2),2010~2022年增长到6907 km^(2),整体面积下降10%;水域湿地与建设用地1990~2022年分别从254 km^(2)和92 km^(2)增长到了520 km^(2)和748 km^(2),增幅分别为104%与713%,增幅明显。这与大凉山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天保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的预期结果相对应。再结合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分析,林地面积的增长主要由耕地转化而来,草地面积初期增长来自林地被砍伐后的逆向演替,在“天保工程”等政策进行保护后,草地面积的增长主要来自耕地。2010年后,大凉山区林地保护政策从种植人工林地转为维护现有成果,因此林地增长速度放缓。总览1990~2022年,尤其是1998年“天保工程”等政策实施后,大凉山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但在实地考察中,仍有部分林地被砍伐后形成草地,且大面积人工针叶林也存在生态系统单一、易发生火灾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大凉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背后驱动因素的探讨分析,旨在为大凉山区生态保护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生态环境 驱动因素 大凉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比里亚金矿成矿地质背景与资源潜力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冲 陈开旭 +3 位作者 严永祥 张继纯 徐景银 郑国权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2-84,共13页
西非地区比里姆(Birimian)岩系经历了伊本尼(Eburnean)造山运动,成为全球金矿商业投资的主要含矿岩系之一,该岩系在利比里亚覆盖约36%国土面积。通过对西非尤其是利比里亚地质背景分析,初步建立了利比里亚区域地质构造格架,梳理出比里... 西非地区比里姆(Birimian)岩系经历了伊本尼(Eburnean)造山运动,成为全球金矿商业投资的主要含矿岩系之一,该岩系在利比里亚覆盖约36%国土面积。通过对西非尤其是利比里亚地质背景分析,初步建立了利比里亚区域地质构造格架,梳理出比里姆岩系中33处重要意义的岩金矿点,其分布与比里姆绿岩带、区域剪切构造带密切相关。综合全国266处金矿化点及密切相关的Au、Ag、Hg、Cu元素异常,在利比里亚划定了比-克波、杜格贝、塞斯托斯、鲍特洛-祖亚-皮菲吉、邦-托托-宁巴、杜贝、朱亚松、托迪8个金成矿带,显示出良好的成矿潜力,并对不同开发程度下矿化前景区进一步找矿方面提出了初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恩-莱奥地盾 利比里亚 金矿 成矿地质背景 资源潜力 矿产勘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底混合层研究进展
7
作者 郭双喜 陈家静 +4 位作者 黄鹏起 鲁远征 岑显荣 屈玲 周生启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98,I0002,共18页
海洋底混合层是海洋底层水体中受强湍流混合作用影响的水层,其作为海洋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交汇的重要界面,在全球海洋能量、物质交换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本文系统综述了海洋底混合层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其结构特... 海洋底混合层是海洋底层水体中受强湍流混合作用影响的水层,其作为海洋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交汇的重要界面,在全球海洋能量、物质交换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本文系统综述了海洋底混合层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其结构特征、影响机制、厚度的确定及参数化方法以及全球海洋底混合层厚度分布规律,并展望了其未来研究方向。详细分析了底混合层温度、盐度和密度在垂直方向的结构;探讨了底层剪切流引发湍流破坏水体密度层结、内波破碎产生强湍流混合、地形改变底层流流速方向并增大流速梯度、潮汐作用周期性调节底层流流速和流向、地热通量加热底层海水减弱层结稳定性等多种影响机制;介绍了阈值法、曲率法、最大角度法和相对方差法等确定海洋底混合层厚度的方法,并讨论了底混合层厚度与海水深度和湍流扩散系数呈正相关、与浮力频率呈负相关等参数化关系;总结了全球大洋底混合层厚度分布不均匀性特征,洋中脊附近较厚,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底混合层厚度中值分别为40 m、42 m和64 m,全球中值为47 m;最后对海洋底混合层未来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提出需发展深海坐底潜标、自主水下机器人等先进观测技术,加强底层流剪切、内波破碎和地形效应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发展底混合层精细数值模拟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底混合层 湍流混合 内波破碎 底混合层厚度 参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
8
作者 程湘 胡鹏 +1 位作者 曹亮 赵辞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9-315,共17页
为了快速获取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元素分布的详细情况,根据苏门答腊岛的地形及景观特征,以水系沉积物和土壤为采样介质,实施了覆盖全岛的1100万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详细介绍了1100万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的野外工作方法、测试的元素及... 为了快速获取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元素分布的详细情况,根据苏门答腊岛的地形及景观特征,以水系沉积物和土壤为采样介质,实施了覆盖全岛的1100万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详细介绍了1100万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的野外工作方法、测试的元素及分析技术,根据测试结果制作了苏门答腊岛69种元素地球化学图,计算和分析了苏门答腊岛地球化学背景的特征参数。总结了苏门答腊岛不同成因类型组合元素的分布特征及规律,圈定了16处地球化学综合异常。结合主因子综合异常特征以及区内典型矿床(点)空间分布、规模,对苏门答腊岛主成矿元素综合异常进行了甲、乙、丙分类,包括6个甲级综合异常、4个乙级综合异常和6个丙级综合异常,并优选3处具有较好找矿潜力的甲级综合异常进行异常解释和讨论,认为HS7综合异常具有寻找SEDEX型铅锌矿的潜力,HS8和HS11综合异常具有寻找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和矽卡岩型铜铅锌矿床的潜力,为苏门答腊岛深入开展矿产勘查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门答腊岛 低密度 地球化学填图 综合异常 解释 印度尼西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与WFEM二维联合反演在山西大同地热区的应用
9
作者 谢子豪 陈宇峰 +3 位作者 刘磊 周文龙 廖卫阳 杨鑫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8-378,共11页
地热能凭借其稳定性、经济性等优势已成为新型清洁能源体系构建的关键方向。电磁法作为解析地热系统电性结构的核心地球物理手段,其方法体系呈现显著互补特征:大地电磁法(magnetotelluric,简称MT)利用天然交变电磁场,具有探测深度大、... 地热能凭借其稳定性、经济性等优势已成为新型清洁能源体系构建的关键方向。电磁法作为解析地热系统电性结构的核心地球物理手段,其方法体系呈现显著互补特征:大地电磁法(magnetotelluric,简称MT)利用天然交变电磁场,具有探测深度大、对深部低阻异常体灵敏等特点,但极易受到电磁环境噪声的影响;广域电磁法(wide-field electromagnetic method,简称WFEM)采用人工场源,抗干扰性能强、对浅部异常体及细小断裂分辨率较高。为充分发挥MT和WFEM的优势互补效应,采用二维联合反演方法,探讨了MT与WFEM联合反演在地热勘探过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理论模型合成数据测试表明,相比于单独反演结果,MT与WFEM二维联合反演能够更为清晰地刻画地热系统的盖层及热储层分布特征。最后,对山西大同地热区实测MT及WFEM数据分别单独反演和联合反演,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联合反演结果要显著优于MT或WFEM单独反演结果,有助于圈定出地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联合反演所得的电阻率分布结构,结合测区地质及其他资料,推断出了该地区地热系统的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勘探 地热系统 大地电磁法 广域电磁法 二维联合反演 山西大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典型岩石土壤中重(类)金属迁移富集特征研究及风险评价
10
作者 邵璐 刘洪 +6 位作者 欧阳渊 张景华 高文龙 刘小念 宋雯洁 吴君毅 苏悦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8,共15页
笔者选取长江重点生区三峡库区(重庆段)4条典型岩石−土壤剖面,分析风化成土过程中重(类)金属元素(Cu、Pb、Zn、Cr、Ni、Cd、As、Hg)的迁移富集特征,探索该地段的典型健康风险。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侏罗纪碎屑岩风化剖面土壤呈弱碱性,二叠... 笔者选取长江重点生区三峡库区(重庆段)4条典型岩石−土壤剖面,分析风化成土过程中重(类)金属元素(Cu、Pb、Zn、Cr、Ni、Cd、As、Hg)的迁移富集特征,探索该地段的典型健康风险。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侏罗纪碎屑岩风化剖面土壤呈弱碱性,二叠纪碳酸盐岩风化剖面土壤呈酸性、弱酸性,二叠纪碳酸盐岩母质土壤中各种元素含量基本高于侏罗纪碎屑岩母质土壤,8种重(类)金属元素含量均值都没有超过管制值。②同类土壤剖面中多种元素具有相似的迁移富集特征,各种元素的迁移富集规律受到成土母岩自身特性、淋溶淀积作用、黏土矿物吸附作用、大气降尘、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和pH等多重因素的影响。③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显示研究区TP0301、TP0302剖面整体状况良好,无污染。TP0501和TP0502剖面由于元素Cd和As轻度超标造成轻度污染。④健康风险评价表明,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受到重(类)金属元素威胁,通过手−口摄入是土壤污染元素对人体引起非致癌健康风险的主要途径,研究区致癌风险较低,但Cr的重金属致癌健康风险指数CR接近1×10^(−6),应当引起关注。综合分析评价认为,研究区土壤整体状况良好,但二叠纪碳酸盐岩风化土壤剖面存在轻微的污染现象,考虑到研究区内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建议加强二叠纪碳酸盐岩风化剖面中的类金属As和重金属Cr的监测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质 侏罗纪碎屑岩风化剖面 二叠纪碳酸盐岩风化剖面 元素迁移富集特征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建造的土壤营养元素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以大凉山区为例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樋 刘小念 +7 位作者 刘洪 李佑国 李随民 张腾蛟 欧阳渊 王永华 张景华 李嘉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7-137,共11页
为探索中-高山地区植物生长必需的土壤营养元素空间分布状况,以具有多元地貌的大凉山区为研究区,按照不同成土母质的岩石成因类型将研究区划分为8个地质建造,在该基础上选取植物生长所必需的5种营养元素Cu、Zn、Mn、Mo、B,开展了研究区... 为探索中-高山地区植物生长必需的土壤营养元素空间分布状况,以具有多元地貌的大凉山区为研究区,按照不同成土母质的岩石成因类型将研究区划分为8个地质建造,在该基础上选取植物生长所必需的5种营养元素Cu、Zn、Mn、Mo、B,开展了研究区基于地质建造的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8个地质建造内土壤中Cu、Zn、Mn、Mo元素都基本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其中前震旦纪中酸性岩建造内土壤中相对缺乏Cu、Mo元素,应该注意土壤中Cu、Mo元的适当补给;二叠纪陆内基性-超基性岩建造内土壤中Cu、Zn元素含量过高,应注意农林业植物适宜性选种;8个地质建造内土壤中B元素均处于缺乏—稍缺水平,应注意土壤中B元素的补给。本研究成果对当地土地利用与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建造 土壤营养元素 空间分布 生态地质 大凉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盆地轮廓和构造属性及页岩气战略选区的重磁电勘探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屈栓柱 唐宝山 +2 位作者 张海珠 叶高峰 刘志龙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88-1298,共11页
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位于准噶尔盆地与北天山结合部位的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复杂,地震方法应用效果不理想,因此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圈定研究区页岩气产出层位二叠系芦草沟组的分布深度与范围。通过200块岩石标本物性测量,获得了研... 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位于准噶尔盆地与北天山结合部位的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复杂,地震方法应用效果不理想,因此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圈定研究区页岩气产出层位二叠系芦草沟组的分布深度与范围。通过200块岩石标本物性测量,获得了研究区主要地层密度、磁化率、极化率及电阻率等物性参数:研究区主要为沉积岩系,磁性普遍较弱,其中二叠系地层较三叠系地层磁性小;各地层密度差异不大,其中砂岩密度常见值2.61×103 kg/m3、泥岩密度常见值2.56×103 kg/m3、页岩密度常见值2.54×103 kg/m3;各地层电性特征差异较大,电阻率特征呈现如下关系:砂岩>泥岩>页岩。对实测重力、磁法、大地电磁测深等地球物理数据进行处理及反演,得到了研究区布格重力异常平面等值线图、磁异常平面等值线图及大地电磁三维反演电阻率结构模型图。研究区东南部主要表现为高布格重力异常、负磁异常特征,布格重力异常峰值为9.5×10-5 m/s2,磁异常峰值为-100 nT;西北部主要表现为低布格重力异常、正磁异常特征,布格重力异常峰值为-12×10-5 m/s2,磁异常峰值280 nT。MT三维反演结果显示芦草沟组a、b段分别为较高阻和中低阻。芦草沟组总体表现为中低重力、中低电阻、低磁异常特征。结合地质资料,建立了重磁电综合解释地质剖面。根据断裂破碎带表现为低重力、低电阻、低磁异常特征,新推断出研究区8条逆断层,并进一步推断了研究区芦草沟组地层空间展布特征,为下一步勘探井位论证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 页岩气 大地电磁测深 电阻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昌普诗地区中-下白垩统小坝组岩石-紫色土剖面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樋 刘小念 +6 位作者 刘洪 张腾蛟 李佑国 李随民 王昕 欧阳渊 张景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9-843,共15页
探究山地–丘陵区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了解区域生态地质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大凉山区生态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选取西昌市普诗地区中–下白垩统小坝组4个典型土壤垂向剖面进行系统采样分析,揭示了西昌普诗地区岩石–土壤剖... 探究山地–丘陵区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了解区域生态地质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大凉山区生态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选取西昌市普诗地区中–下白垩统小坝组4个典型土壤垂向剖面进行系统采样分析,揭示了西昌普诗地区岩石–土壤剖面中14种稀土元素(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的地球化学分布、迁移及富集特征。结果表明:相似的环境下不同类型成土母岩形成的同类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有所不同,泥岩–紫色土剖面(PM0909)、砂岩–紫色土剖面(PM03-3)、粉砂质泥岩–紫色土剖面(PM04-4)、泥质粉砂岩–紫色土剖面(PM0924)等代表性剖面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依次为126.870mg/kg、116.472mg/kg、163.926mg/kg、175.231mg/kg,各个剖面稀土元素含量差异与成土母岩的岩性和粘土矿物含量关系密切,黏土矿物对稀土元素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研究区4个剖面呈现明显的“V”字形右倾模式,负Eu异常明显,重稀土部分较为平坦,属于轻稀土富集型,这与成土过程中稀土元素(REEs)淋溶及其成土母岩化学性质差异有关;不同成土母岩形成的剖面迁移系数存在一定的差异,迁移系数高值主要分布在各个剖面的淀积层(B层)底部及母质层(C层),这是由于REEs受到淋溶、淀积作用和黏土矿物吸附、解吸作用的共同结果。本次研究结果可以为大凉山区大尺度的生态地质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土壤剖面 稀土元素 大凉山区 小坝组 紫色土 生态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勘探方法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岩溶塌陷探测效果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金爱芳 刘磊 殷秀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1-178,共8页
岩溶塌陷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隐蔽性,采取有效方法准确识别潜在致塌位置对科学合理防治岩溶塌陷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市典型地区为实例,对比分析了丰水期和枯水期地质雷达、高密度电阻率法、静力触探3种勘探方法对岩溶塌陷的探测效果。... 岩溶塌陷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隐蔽性,采取有效方法准确识别潜在致塌位置对科学合理防治岩溶塌陷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市典型地区为实例,对比分析了丰水期和枯水期地质雷达、高密度电阻率法、静力触探3种勘探方法对岩溶塌陷的探测效果。结果表明:在该类地质条件下,地质雷达在工作频率≤100 MHz时,对4 m以内的扰动土有明显的响应,40 MHz工作频率的探测深度枯水期大于丰水期,100 MHz工作频率的扰动土响应特征枯水期比丰水期明显。高密度电阻率法在丰水期对地层结构的刻画更为精细准确,适用于浅中层岩土体结构探测。静力触探在丰水期和枯水期无显著差异,适用于10 m以内土体探测,尤其适用于圈定塌陷区边界范围。研究结果可为水动力条件季节性变化大的地区其岩溶塌陷探测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为潜在塌陷点的准确识别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地质雷达 高密度电阻率法 静力触探 水动力条件 地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大别造山带(湖北段)重力场特征与造山带构造 被引量:12
15
作者 梁学堂 毛新武 +3 位作者 曾春芳 胡正祥 杨廷安 余文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46-457,共12页
利用区域重力资料,通过位场分离、转换技术,揭示了造山带深部构造特征。正的线状重磁异常带及各阶小波细节,清晰地反映了桐柏—大别及东秦岭造山带南缘缝合带的位置,特别是重力异常小波四阶逼近,深部构造特征更加醒目。在鄂西北地区岩... 利用区域重力资料,通过位场分离、转换技术,揭示了造山带深部构造特征。正的线状重磁异常带及各阶小波细节,清晰地反映了桐柏—大别及东秦岭造山带南缘缝合带的位置,特别是重力异常小波四阶逼近,深部构造特征更加醒目。在鄂西北地区岩石圈所呈现出的"立交桥式"双层结构中,自由空间、均衡重力、剩余重力异常及小波各阶细节明显地反映出相对浅部的造山带近东西向延伸的构造特征;各阶逼近结果则反映了相对深部的地壳-岩石圈地幔南北向伸展的构造特征。应用地球物理资料来研究地球岩石圈结构、构造,除深层地震外,区域重力也是最有效方法手段之一。特别是近年来二维小波变换技术日趋成熟,为应用区域重力资料解决诸如造山带深部构造等疑难问题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作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大别造山带 重力场特征 小波多尺度分析 勉略缝合带 立交桥式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化学块体法在埃塞俄比亚金矿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16
作者 白洋 向文帅 +4 位作者 姜军胜 HUNDIE Melka SISAY Degu 张元培 吴颖 《中国矿业》 2022年第S01期203-211,共9页
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具有采样水系沉积物级别高,工作覆盖区域面积广阔的特征,适合应用地球化学块体法进行大空间尺度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本次研究以埃塞俄比亚1∶100万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数据为基础,应用地球化学块体法,以埃塞俄比亚的... 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具有采样水系沉积物级别高,工作覆盖区域面积广阔的特征,适合应用地球化学块体法进行大空间尺度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本次研究以埃塞俄比亚1∶100万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数据为基础,应用地球化学块体法,以埃塞俄比亚的优势矿种Au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对研究区金矿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并划定成矿远景区。数据结果显示:Au元素的异常下限值为1.55 ng/g。在此基础上,分别以1.55 ng/g、1.95 ng/g、2.46 ng/g、3.09 ng/g、3.89 ng/g、4.90 ng/g作为分级间隔,共圈定出地球化学块体6个,区域异常4个。根据研究区已知金矿床储量,计算出Au的成矿率为0.06%。本次以1000 m岩块厚度计算出研究区Au的总供应量565537 t,并估算出研究区内Au的资源量为339.18 t。其中1号地球化学块体、3号地球化学块体所在1∶25万图幅区域可作为进一步详细勘查工作的重点成矿远景区,2号地球化学块体、4号地球化学块体、5号地球化学块体及Ⅲ号区域异常所在的1∶25万图幅区域可作为次重点成矿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塞俄比亚 地球化学块体 资源潜力 金成矿远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立特里亚Wina—Daga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预测
17
作者 郑雄伟 查亚 +2 位作者 张芷宜 王俊锋 杨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27-229,共3页
研究区位于厄立特里亚北部North Red sea区Nakfa市Wina—Daga。Nakfa地区属于厄立特里亚老区,距厄立特里亚首都约200 km,有Asmara至北部边界的主干公路经Keren到达(约8个小时的路程),其中Asmara到Keren为70 km的沥青盘山公路、Keren到Af... 研究区位于厄立特里亚北部North Red sea区Nakfa市Wina—Daga。Nakfa地区属于厄立特里亚老区,距厄立特里亚首都约200 km,有Asmara至北部边界的主干公路经Keren到达(约8个小时的路程),其中Asmara到Keren为70 km的沥青盘山公路、Keren到Afabet为沙石山路、Afabet到工作区为沙石山路和河床简易车道。另外从Afabet到厄立特里亚东部港口城市Massawa有条宽缓的沙石公路,两地距离约160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立特里亚 成矿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物性结构揭示的成矿深部背景和过程
18
作者 张昆 刘磊 +1 位作者 马兴知 杨雨凡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44-2061,共18页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铁-铜多金属资源宝库,而成矿带岩石圈构造演化是成矿带成矿全过程和矿床预测的关键。然而,构造对岩浆-成矿作用深部背景和过程的控制仍存在较大争议,主要包括上地幔对流引起的岩石圈伸展和下地壳熔融,以及...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铁-铜多金属资源宝库,而成矿带岩石圈构造演化是成矿带成矿全过程和矿床预测的关键。然而,构造对岩浆-成矿作用深部背景和过程的控制仍存在较大争议,主要包括上地幔对流引起的岩石圈伸展和下地壳熔融,以及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应力体制转换和岩浆活动两类认识。而且,这一关键地质问题仍然缺乏地球物理深探测资料的约束。为此,基于自然资源部“深部矿产资源探测与评价创新团队”在成矿带主体地区获得的地球物理探测成果,本文分析了壳幔/岩石圈、地壳及上地壳/地壳浅表不同尺度的探测结果和物性模型,总结和补充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深部背景和过程的相关认识,并提出成矿带深部的陆内俯冲板片断离引发的地幔物质上涌控制成矿带成矿系统的深部物源和通道要素。此外,铁-铜成矿系统虽然具有统一的深部背景,但受控于板片下沉引起的应力体制转换,形成于随时间变化的不同构造背景和深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物性结构 成矿系统 成矿深部背景和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P-CEEMDAN算法的非平稳振动信号时频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苗 屈玲 +2 位作者 袁立平 吴静 沈玉光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0-155,166,共7页
针对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固有的模态混淆及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模态混淆但由于添加的白噪声无法完全中和,原始信号的完备性无法保证。同时二... 针对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固有的模态混淆及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模态混淆但由于添加的白噪声无法完全中和,原始信号的完备性无法保证。同时二者均无法免除端点效应的干扰,模态混淆和端点效应导致EMD和EEMD希尔伯特变换得到的时频分析结果失真。提出添加端点处理程序的自适应补充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算法(Endpoint Processing-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EP-CEEMDAN),实施仿真实验对比EMD、EEMD、EP-CEEMDAN对仿真含噪非平稳振动信号的分解结果,并通过多尺度排列熵检测和边际谱分析验证EP-CEEMDAN对端点效应和模态混淆均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从而证明相比EMD和EEMD,EP-CEEMDAN是一种更优良的自适应算法。最后将EP-CEEMDAN应用于实测非平稳振动信号处理中,发现其通过对端点处理后的振动信号在分解的每一阶段添加自适应白噪声,再通过计算唯一的余项信号获得各个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EP-CEEMDAN算法得到的IMF端点发散和模态混淆都得到了有效抑制,经希尔伯特变换得到的时频谱在时域和频域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该结果可用于非平稳振动信号振动特征识别,对进一步分析工程振动危害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自适应补充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模态混淆 端点效应 希尔伯特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HVSR方法探测四川理县西山村滑坡速度结构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晓倩 储日升 +2 位作者 曾求 盛敏汉 危自根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5-1526,共12页
HVSR(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是地震背景噪声水平分量与垂直分量的频谱比,常被用来探测起伏地形较小的浅地表速度结构.然而,高起伏地形下该方法的适用性还需要仔细研究.本文探讨利用HVSR方法探测四川理县西山村滑坡的... HVSR(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是地震背景噪声水平分量与垂直分量的频谱比,常被用来探测起伏地形较小的浅地表速度结构.然而,高起伏地形下该方法的适用性还需要仔细研究.本文探讨利用HVSR方法探测四川理县西山村滑坡的速度结构.我们首先将ENZ坐标系下三分量地震数据旋转到垂直于地形自由面的LQT坐标系,分别计算了两个坐标系下2 h地震背景噪声数据的HVSR曲线,对比结果发现,LQT坐标系下三分量数据的HVSR峰值频率更能反映地下结构信息.然后,本文反演了29个台站LQT坐标系的HVSR曲线,获得了滑坡体堆积物及基岩的一维S波速度结构.西山村滑坡体堆积物的S波速度范围为50~1000 m·s^(-1),滑坡厚度23~130 m.滑坡体西侧边缘地下40~120 m处存在10~20 m的低速层,表明该位置抗剪强度相对较弱,是潜在的滑动危险区域.对数据进行坐标系转换后,HVSR方法能够利用较短的观测数据获取可靠的滑坡体速度结构,为滑坡体积估算、脆弱位置识别、灾害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县西山村滑坡 HVSR S波速度结构 地震背景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