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细地质样品的谱学特征及矿物分布形态研究
1
作者 魏均启 董学林 +7 位作者 向兆 朱丹 童铄云 陈国超 刘爽 王芳 潘诗洋 鲁力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99-1305,共7页
地质样品粒度已成为制约提高分析精度的关键因素,近年来超细地质样品的制备已越来越多地受到地质分析实验室关注,目前仍广泛采用74μm的地质样品粒度水平已越来越不能满足高精度、高灵敏度、小取样量和微区现代分析技术的要求,迫切需要... 地质样品粒度已成为制约提高分析精度的关键因素,近年来超细地质样品的制备已越来越多地受到地质分析实验室关注,目前仍广泛采用74μm的地质样品粒度水平已越来越不能满足高精度、高灵敏度、小取样量和微区现代分析技术的要求,迫切需要发展适应地质实验室批量生产的超细地质样品制备技术。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热分析等测试技术获得了地质样品超细化前后的谱学特征、并对超细地质样品中矿物分布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细加工使矿物结晶度降低,晶体产生晶胞畸变;矿物粒度分布主要集中于0.5~30μm,随矿物粒径减小,颗粒棱角逐渐消失,颗粒边界变模糊;矿物超细化后脱吸附水的热效应范围变宽,吸热效应变宽缓;矿物在超细地质样品中有单颗粒、集合体、团聚、包裹四种分布形态,影响地质样品超细化程度的主要因素是不易粉碎的矿物单颗粒和矿物集合体。基本查明了超细地质样品的谱学特征和矿物形态分布特点,为改进超细地质样品制备工艺和开发先进制备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对解决地质样品超细化均质性问题,提高地质样品分析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地质样品 X射线粉晶衍射 扫描电子显微镜 差热分析 矿物形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磷基材料的电催化分解水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蕾 李星杰 +4 位作者 吴晶 秦琴 邹逸伦 王海涛 江吉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9,共14页
黑磷(BP)作为一种新型二维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活性电子丰富、带隙可调、载流子迁移率高等优势,在电催化分解水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BP在空气中易被氧化降解的缺陷,极大地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本文在概述BP结构和性质的基础上... 黑磷(BP)作为一种新型二维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活性电子丰富、带隙可调、载流子迁移率高等优势,在电催化分解水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BP在空气中易被氧化降解的缺陷,极大地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本文在概述BP结构和性质的基础上,首先,详细阐述了BP对析氢反应(HER)和析氧反应(OER)的电催化机理;随后,重点总结了形貌调控、杂原子掺杂、缺陷引入和复合材料构筑等常用BP电催化改性策略;最后,对高性能BP基电催化剂开发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 改性策略 电催化 析氢反应 析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基Ⅱ型无水硫酸钙胶凝材料制备与表征
3
作者 曹宏 王海洋 +4 位作者 吴晶 李蕾 马会娟 薛俊 江吉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7,共9页
大规模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磷石膏是解决“三磷”问题、推动磷石膏源头减量减排和磷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开发Ⅱ型无水硫酸钙胶凝材料可有效扩大磷石膏的应用领域和规模,促进磷石膏问题的解决.以磷石膏基Ⅱ型无水硫酸钙为主要原料,通... 大规模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磷石膏是解决“三磷”问题、推动磷石膏源头减量减排和磷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开发Ⅱ型无水硫酸钙胶凝材料可有效扩大磷石膏的应用领域和规模,促进磷石膏问题的解决.以磷石膏基Ⅱ型无水硫酸钙为主要原料,通过极端顶点设计实验,探讨了原料配比与胶凝材料性能之间关系,得到了软化系数≥0.8,强度等级为A40、A30、A20的胶凝材料配方,制备了适合不同应用场景的磷石膏基Ⅱ型无水硫酸钙胶凝材料.按相应国家标准对所制备胶凝材料浸出液的磷(P)、氟(F)含量进行了检测,其指标均低于GB 18599—2020第I类一般工业固废的污染物浓度控制标准.因此磷石膏基硬石膏(PAH)胶凝材料可用作矿井(矿坑)充填胶结料、户外建材和一般建材的胶结料,为拓展磷石膏的绿色应用场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或可扩大磷石膏应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Ⅱ型无水硫酸钙胶凝材料 强度 耐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某低品位细鳞片石墨选矿试验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健 黄鹏 +3 位作者 白丁 康健 刘爽 林璠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9-93,共5页
湖北某低品位细鳞片石墨矿石固定碳含量为4.30%,主要为晶质石墨,极少量为隐晶质石墨;既有单一鳞片,也有鳞片集合体,石墨鳞片在显微镜下呈弯曲鳞片状、显微鳞片状,片径一般在0.001~0.03 mm。为确定合适的石墨富集工艺,采用阶段磨矿、阶... 湖北某低品位细鳞片石墨矿石固定碳含量为4.30%,主要为晶质石墨,极少量为隐晶质石墨;既有单一鳞片,也有鳞片集合体,石墨鳞片在显微镜下呈弯曲鳞片状、显微鳞片状,片径一般在0.001~0.03 mm。为确定合适的石墨富集工艺,采用阶段磨矿、阶段浮选原则流程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矿石经粗磨(-0.074 mm占70%)—1粗1扫浮选—再磨1(-0.045 mm占85%)—第1,2次精选—再磨2(-0.045 mm占98%)—第3,4次精选—再磨3(-0.045 mm占99.73%)—第5、6次精选,中矿1~中矿4合并再选后返回粗选,中矿5、中矿6返回精选1,中矿7返回精选5的闭路流程处理,可得到固定碳含量90.17%、回收率90.38%的石墨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细鳞片石墨 阶段磨矿 阶段浮选 中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读发射光谱仪测定地质样品中银、硼和锡的含量 被引量:8
5
作者 杨俊 代阿芳 +3 位作者 林庆文 刘玉纯 马玲 李光一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96-1299,共4页
地质试样0.100 0g(粒径小于0.074mm)与缓冲剂(质量分数之比为23∶20∶45∶12∶0.007的焦硫酸钾、氟化钠、氧化铝、碳和二氧化锗的混合物,其中锗为内标元素)0.100 0g混匀后置于下电极中并压实。选择上电极的直径为4mm,用直读发射光谱仪,... 地质试样0.100 0g(粒径小于0.074mm)与缓冲剂(质量分数之比为23∶20∶45∶12∶0.007的焦硫酸钾、氟化钠、氧化铝、碳和二氧化锗的混合物,其中锗为内标元素)0.100 0g混匀后置于下电极中并压实。选择上电极的直径为4mm,用直读发射光谱仪,按所选条件(激发电流14A,曝光时间35s)测定其中银、硼和锡的含量。以标准物质绘制校准曲线,上述3种元素的检出限(3s)依次为0.01,0.54,0.21μg·g^(-1)。按上述方法分析了8种标准物质,上述3种元素的测定值与认定值相符,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2)依次为2.1%~16%,5.4%~12%,5.5%~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读原子发射光谱仪 地质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钴精矿焙烧浸出试验研究
6
作者 黄鹏 白明 +3 位作者 刘爽 康健 董立帅 李展强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某硫钴精矿中钴主要以类质同象赋存于黄铁矿、磁铁矿中,为了使该硫钴精矿中的钴得到回收,开展了硫钴精矿焙烧-浸出提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硫钴精矿在矿石细度为-0.074mm粒级占80%、焙烧助剂亚硫酸钠用量为硫钴精矿质量的5.0%、焙烧温度... 某硫钴精矿中钴主要以类质同象赋存于黄铁矿、磁铁矿中,为了使该硫钴精矿中的钴得到回收,开展了硫钴精矿焙烧-浸出提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硫钴精矿在矿石细度为-0.074mm粒级占80%、焙烧助剂亚硫酸钠用量为硫钴精矿质量的5.0%、焙烧温度620℃、焙烧时间3h、硫酸用量为硫钴精矿质量的20%、浸出温度90℃、液固比2∶1、浸出时间2h条件下,钴浸出率为85.85%。硫钴精矿氧化焙烧后转变为赤铁矿,焙烧矿中钴主要以氧化钴和硫酸钴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焙烧 浸出 硫钴精矿 焙烧助剂 氧化钴 硫酸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极低电阻率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7
作者 侯宇光 张坤朋 +4 位作者 何生 覃魏峰 肖艳 王成 余锐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0-89,共10页
基于测井电阻率和有机地球化学数据,利用页岩极化率测试和干酪根激光拉曼测试等技术手段,对导致南方下古生界高演化海相页岩呈现极低电阻率(测井电阻率低至10~1Ω·m及以下)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深入探究了其内在成因,并对其地质... 基于测井电阻率和有机地球化学数据,利用页岩极化率测试和干酪根激光拉曼测试等技术手段,对导致南方下古生界高演化海相页岩呈现极低电阻率(测井电阻率低至10~1Ω·m及以下)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深入探究了其内在成因,并对其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是影响极低电阻率测井的主要因素;w(TOC)与测井电阻率和实测电阻率均呈现出良好的负相关关系;成熟度越高,达到极低电阻率所需要的最低w(TOC)界限值越低,页岩的极化率也随之增加。石墨化的有机质是致使高演化页岩出现极低电阻率的主要“导电矿物”,有机质开始发生石墨化的“临界点”对应的Rmc Ro约为3.5%。极低电阻率特征是页岩有机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向石墨化演进的重要标志。极低电阻率测井响应预示着页岩储层品质极可能遭受了巨大的损害:生烃能力枯竭、有机质孔隙大幅减少、吸附性能降低、含气性骤降。因此,圈定极低电阻率页岩范围,排除“有机质石墨化”的高风险区,对下古生界高演化海相页岩选区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化 极低电阻率 海相页岩 高演化 下古生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镇矿集区岩石风化成土过程中重金属迁移富集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雪 汪小祥 +2 位作者 景山 张杰 张响荣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1-244,共14页
岩石的风化成土作用造成重金属富集并导致土壤超标是一类特殊的地质成因土壤重金属污染现象,也被称为地质高背景问题,近年来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为弄清岩石风化成土过程中的重金属的物质来源、释放迁移和富集规律,本研究以宁镇矿集... 岩石的风化成土作用造成重金属富集并导致土壤超标是一类特殊的地质成因土壤重金属污染现象,也被称为地质高背景问题,近年来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为弄清岩石风化成土过程中的重金属的物质来源、释放迁移和富集规律,本研究以宁镇矿集区代表性碳酸盐岩、岩浆岩和碎屑岩风化成土剖面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岩矿鉴定、相关性分析、上陆壳标准化蛛网图解、化学蚀变指数和质量平衡系数计算等方法,系统研究了重金属在岩石风化成土过程中迁移富集规律。结果表明:各剖面土壤与其下伏母岩具有物源继承关系;在同一气候条件下,重金属在风化剖面中的迁移规律受岩石岩性、剖面化学风化程度和重金属元素在岩石中赋存状态等多因素控制;岩浆岩和碎屑岩剖面土壤重金属表现出继承母岩化学成分组成和含量特征,重金属迁移能力与化学风化程度呈正比。而碳酸盐岩剖面重金属迁移能力与化学风化程度呈反比,导致碳酸盐岩剖面重金属呈现出(岩石)低背景、(土壤)高富集的地球化学特征,其中Cd、As的含量甚至超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需要加以重视。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建立了重金属在岩石风化成土过程中的释放迁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化学风化 富集 矿集区 宁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地下水体中12种氯苯类化合物
9
作者 赵希然 王伟华 +2 位作者 宋洲 周宇齐 吉义平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33-1740,共8页
开发了一种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体中氯苯、1,2-二氯苯、1,3-二氯苯、1,4-二氯苯、1,3,5-三氯苯、1,2,4-三氯苯、1,2,3-三氯苯、1,2,3,4-四氯苯、1,2,3,5-四氯苯、1,2,4,5-四氯苯、五氯苯及六氯苯等12种化合物。通过系统优化... 开发了一种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体中氯苯、1,2-二氯苯、1,3-二氯苯、1,4-二氯苯、1,3,5-三氯苯、1,2,4-三氯苯、1,2,3-三氯苯、1,2,3,4-四氯苯、1,2,3,5-四氯苯、1,2,4,5-四氯苯、五氯苯及六氯苯等12种化合物。通过系统优化关键参数,显著提高了高沸点组分五氯苯和六氯苯的响应,且有效减少了测定过程中的交叉污染问题。在吹扫样品瓶温度80℃,捕集阱冷凝管温度45℃,干吹时间4 min,传输线与六通阀温度240℃,解吸温度260℃,解吸时间8 min等优化的条件下,12种氯苯类化合物的质量浓度在1~40μg/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0.19~0.35μg/L。通过加标回收实验对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验证,3个浓度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93.1~118%,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介于1.76~10.5%(n=6)。与传统液液萃取法相比,吹扫捕集法前处理更为简便、高效且环保;与现有吹扫捕集方法相比,该方法显著降低了五氯苯和六氯苯的检出限,尤其适用于检测地下水中低浓度的氯苯类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苯类化合物 吹扫捕集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固相萃取-UPLC-MS/MS法测定水中17种全氟化合物
10
作者 刘田 周宇齐 +3 位作者 宋洲 吉义平 杨杰 方志成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0-418,共9页
建立了全自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SPE-UPLC-MS/MS)检测水中17种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样品经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富集、洗脱后,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选定的多反应监测(MRM)负模式下确定... 建立了全自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SPE-UPLC-MS/MS)检测水中17种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样品经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富集、洗脱后,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选定的多反应监测(MRM)负模式下确定目标化合物并使用同位素内标法定量。考察了水样前处理洗脱液和样品瓶残留对目标物测定的影响,通过优化固相萃取条件,以及用甲醇润洗采样瓶去除采样瓶中PFCs残留、避免交叉污染,提高了目标物回收率。结果表明:17种PFCs的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线性范围在1.00~100μg/L之间,检出限范围为0.2~0.9 ng/L。17种PFCs的低、中、高浓度加标回收率分别为62.5%~116%、66.8%~119%和64.7%~11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79%~15.9%、0.40%~8.96%和0.98%~8.76%(n=6)。应用此方法检测了某电镀厂附近河塘17种PFCs的污染状况,表明该方法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全自动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酸溶-硅钼蓝比色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硅 被引量:10
11
作者 董学林 何海洋 +1 位作者 储溱 宋洲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5-582,共8页
由于聚合态的硅酸无法与钼酸根定量络合,采用硅钼蓝比色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硅,其关键在于如何将固体试样消解制备成溶液且保证硅酸全部以单分子状态存在。本文以氢氟酸-硝酸封闭酸溶消解地质样品,使样品中的硅完全转化为氟硅酸... 由于聚合态的硅酸无法与钼酸根定量络合,采用硅钼蓝比色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硅,其关键在于如何将固体试样消解制备成溶液且保证硅酸全部以单分子状态存在。本文以氢氟酸-硝酸封闭酸溶消解地质样品,使样品中的硅完全转化为氟硅酸稳定存在于溶液中;再加入硼酸和钼酸铵,使过量的氢氟酸与硼酸生成稳定的BF-4配离子,此步骤代替了蒸干赶除氢氟酸,从而避免了赶酸过程中硅与氟离子转化为气态SiF4而挥发损失,在钼酸铵作用下,硅则充分转变为硅钼杂多酸。在显色过程中通过加入丙酮显著提高了硅钼黄的稳定性,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吸光度,从而改善了硅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硅的显色效果。该方法避免了常规碱熔消解样品后在酸化过程中硅酸易聚合、引入大量熔剂造成空白偏高等问题,经岩石、土壤、沉积物和石英岩国家标准物质分析验证,SiO2测试结果准确且重现性好(RSD<1%,n=10),适用于一般地质样品中硅的快速、准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土壤 沉积物 氢氟酸-硝酸酸溶 密闭消解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固化Pb2+及其高温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仇秀梅 刘亚东 +1 位作者 严春杰 董学林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281-2287,2294,共8页
重金属离子的有效固化对于环境保护尤为重要。研究以固体废弃物粉煤灰为原料,在碱激发作用下制备地质聚合物固化重金属Pb^2+。探讨Pb^2+加入量对固化体强度、浸出毒性的影响,并通过浸出实验、XRD、SEM-EDS、FTIR、XPS等表征手段探究固... 重金属离子的有效固化对于环境保护尤为重要。研究以固体废弃物粉煤灰为原料,在碱激发作用下制备地质聚合物固化重金属Pb^2+。探讨Pb^2+加入量对固化体强度、浸出毒性的影响,并通过浸出实验、XRD、SEM-EDS、FTIR、XPS等表征手段探究固化效果及Pb存在形式。结果表明,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与Pb^2+的相容性较好,去离子水、混合酸溶液、醋酸缓冲溶液中浸出毒性实验显示地质聚合物对1%含量Pb^2+固化率达99%以上,Pb^2+浸出浓度低于国标规定(5.0 mg/L),固化体抗压强度33.5 MPa,固化效果优于32.5水泥,Pb^2+主要以物理包胶作用被固定在地质聚合物中。200~800℃煅烧实验表明,地聚物Pb固化体具有一定的耐高温性能,高温下地质聚合物固化Pb^2+的能力和抗压强度均降低。研究可为重金属离子的固化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地质聚合物 PB^2+ 固封 高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水热原位转化NaP型沸石分子筛的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仇秀梅 刘亚东 +1 位作者 严春杰 董学林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9-678,共10页
以固体废弃物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为基本骨架,通过水热合成法将其原位转化为自支撑Na P型沸石分子筛型体,并研究了水热过程中碱液浓度、碱液体积、水热温度和水热时间对NaP型沸石分子筛结晶程度、形貌和机械强度的影响,得到粉煤灰基地质... 以固体废弃物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为基本骨架,通过水热合成法将其原位转化为自支撑Na P型沸石分子筛型体,并研究了水热过程中碱液浓度、碱液体积、水热温度和水热时间对NaP型沸石分子筛结晶程度、形貌和机械强度的影响,得到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原位转化Na P型沸石分子筛型体的适宜条件为水热温度100℃、NaOH浓度2.0mol/L、NaOH体积50 m L、水热时间24 h。所得Na P型沸石分子筛型体的抗压强度为23.21 MPa,BET比表面积为50.46 m^2/g,已达到工业生产P型沸石的水平。该法工艺简单,环境友好,可控成型。在此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原料配比和反应条件,可以合成其他类型的沸石分子筛型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 水热法 原位转化 NaP型沸石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水热转化FAU型分子筛的工艺与表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仇秀梅 刘亚东 +1 位作者 严春杰 董学林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11-417,共7页
以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为基本骨架,通过水热合成法将其原位转化为自支撑FAU型沸石分子筛。研究水热过程中NaOH浓度、NaOH体积、水热温度和水热时间对FAU型沸石分子筛结晶程度的影响,得到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原位转化FAU型沸石分子筛型体... 以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为基本骨架,通过水热合成法将其原位转化为自支撑FAU型沸石分子筛。研究水热过程中NaOH浓度、NaOH体积、水热温度和水热时间对FAU型沸石分子筛结晶程度的影响,得到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原位转化FAU型沸石分子筛型体的适宜条件:水热温度100℃,NaOH浓度2.0 mol/L,NaOH体积50 m L,水热时间18 h。XRD、SEM和FTIR分析表明,所得FAU型分子筛结晶纯度高,具有致密又规则的八面体形貌,基本继承了地质聚合物的主要骨架结构,其抗压强度为18.8 MPa,BET比表面积为175.31 m^2/g。该法工艺简单,环境友好。在此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原料配比和反应条件,可以合成其他类型的沸石分子筛型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 水热法 原位转化 FAU型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侵蚀环境下地质聚合物耐久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仇秀梅 刘亚东 严春杰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48-556,共9页
地质聚合物作为新兴绿色无机胶凝材料,因独特的三维网络骨架结构而兼具矿物和高分子材料的特性。分别以固体废弃物粉煤灰和偏高岭土为原料,采用碱激发方式制备地质聚合物试块,考察养护28 d后试块在5%HCl、10%NaOH、5%MgCl 2+5%NaCl和5%H... 地质聚合物作为新兴绿色无机胶凝材料,因独特的三维网络骨架结构而兼具矿物和高分子材料的特性。分别以固体废弃物粉煤灰和偏高岭土为原料,采用碱激发方式制备地质聚合物试块,考察养护28 d后试块在5%HCl、10%NaOH、5%MgCl 2+5%NaCl和5%H 2SO 4(均为质量分数)溶液中浸泡1~84 d的耐化学侵蚀能力。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试块质量、抗压强度测试表明,不同浸泡环境所引起地质聚合物胶凝材料的响应差异较大,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表现出较优异的耐低浓度硫酸、氢氧化钠、盐溶液侵蚀性能,微观结构及外观形貌稳定,试块质量和抗压强度稳定。偏高岭土基地质聚合物在盐溶液中性条件下结构和性能较稳定。在盐酸环境下两种地质聚合物被腐蚀明显,质量损失率大,抗压强度降低显著。对比研究表明,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的耐低浓度酸、碱溶液腐蚀性明显优于偏高岭土基地质聚合物。上述两类地质聚合物可潜在应用于海洋建筑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 偏高岭土基地质聚合物 侵蚀环境 浸泡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断峰山铌钽矿矿物学特征和铌钽赋存状态 被引量:12
16
作者 魏均启 朱丹 +3 位作者 王芳 李健 鲁力 潘诗洋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9-326,共8页
通过全岩化学分析、显微镜下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及矿物自动定量分析(AMICS),查明了断峰山铌钽矿床的矿石物质组成和铌钽赋存状态。矿石Nb2O5品位为0.0112%~0.0117%,Ta2O5品位为0.0033%~0.0084%,主要矿物组成为钠长石、石英、白云母、黑... 通过全岩化学分析、显微镜下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及矿物自动定量分析(AMICS),查明了断峰山铌钽矿床的矿石物质组成和铌钽赋存状态。矿石Nb2O5品位为0.0112%~0.0117%,Ta2O5品位为0.0033%~0.0084%,主要矿物组成为钠长石、石英、白云母、黑云母及高岭石等,矿石中的铌钽矿物主要有钽锰矿(Ta/Nb=2.94,Fe/Mn=0.45)、钽铌锰矿(Ta/Nb=0.51,Fe/Mn=0.56)和铌锰矿(Ta/Nb=0.11,Fe/Mn=0.82)3种。矿石含Nb2O5量为0.0112%~0.0117%,含Ta2O5量为0.0033%~0.0084%,该矿床为花岗伟晶岩类铌钽矿床。铌在铌锰矿、钽铌锰矿和钽锰矿分布率分别为48.76%、37.26%和13.99%。钽在钽锰矿、钽铌锰矿和铌锰矿的分布率分别为62.65%、28.96%和8.39%。铌钽矿物粒度主要分布于16~75μm之间,矿物单体解离度较低,占24.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矿 AMICS 矿物学特征 赋存状态 断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水浴溶矿-泡塑吸附等离子体质谱法高效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痕量金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晶 张明杰 熊玉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6-631,637,共7页
传统地质样品中痕量金测定通常使用锥形瓶电热板溶解矿样,酸液在受热过程中大量挥发,既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又易产生对环境及人体危害较大的废气.因此,为降低酸液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本实验通过构建密闭水浴溶矿体系,改进了地质样品中痕量... 传统地质样品中痕量金测定通常使用锥形瓶电热板溶解矿样,酸液在受热过程中大量挥发,既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又易产生对环境及人体危害较大的废气.因此,为降低酸液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本实验通过构建密闭水浴溶矿体系,改进了地质样品中痕量金测定时所使用的溶矿方式,并基于该体系,以铼为内标,结合泡沫塑料吸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国家一级金标准物质.结果发现,该方法操作简洁快速,灵敏度高(检出限为0.069ng/g),所测定的金含量与传统方法无显著性差异,且与国家痕量金一级标准物质验证结果一致.同时,进一步降低了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室环境的影响,保障了实验测试人员的身体健康.本实验表明密闭水浴溶矿-泡塑吸附等离子体质谱法,有助于更加高效环保地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金,为地质样品的批量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水浴 泡沫塑料 吸附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水溶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金 被引量:16
18
作者 马景治 李策 +1 位作者 张明杰 熊玉祥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20年第2期48-51,共4页
称取10.00 g样品放于马弗炉中700℃条件下焙烧后,加入约60 mL王水,盖上表面皿于低温电热板(1000 W)溶解40 min,加入5 mL动物胶(20 g/L),搅拌均匀后加入等体积的水,抽滤,滤液定溶至500 mL,分液后以10 ng/mL的Rh为内标建立了王水溶样-电... 称取10.00 g样品放于马弗炉中700℃条件下焙烧后,加入约60 mL王水,盖上表面皿于低温电热板(1000 W)溶解40 min,加入5 mL动物胶(20 g/L),搅拌均匀后加入等体积的水,抽滤,滤液定溶至500 mL,分液后以10 ng/mL的Rh为内标建立了王水溶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快速测定地质样品中金的分析方法。方法适用于检测0.1~10μg/g品位的矿石样品,对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7209、GBW07808、GBW07809、GBW07300进行12次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相对误差RE均小于2%。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等优势,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水溶样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地质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快速测定地质样品中的溴 被引量:3
19
作者 曲少鹏 李光一 +2 位作者 马景治 吴俊 方晓青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04,共5页
溴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同时溴的含量也是地球化学和环境领域的重要指标。为快速测定地质样品中的溴,样品经艾斯卡试剂半熔,用沸水提取。分取上清液用阳离子树脂进行静态交换,可将溴与绝大多数阳离子分离,交换后的溶液用电感耦合等... 溴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同时溴的含量也是地球化学和环境领域的重要指标。为快速测定地质样品中的溴,样品经艾斯卡试剂半熔,用沸水提取。分取上清液用阳离子树脂进行静态交换,可将溴与绝大多数阳离子分离,交换后的溶液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进行测定。在样品熔解、树脂交换、仪器测量方面进行了条件优化,方法检出限为0.081μg/g。选用土壤、水系沉积物、岩石等6个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了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表明,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相对误差小于10%。方法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适用于大批量地质样品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样品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阳离子树脂交换 艾斯卡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地质样品中碘的分析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俊 张明杰 李剑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0期20-26,共7页
综述了容量法、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离子色谱法(IC)、离子选择电极法(ISE)、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中子活化分析(NAA)等不同的碘测定方法,并展望了该分析测试领域的前景。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电化学分析法 色谱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