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猪精子耐冻性的候选基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文君 王小康 +2 位作者 徐国强 周翔 刘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3-211,共9页
在对通城猪精液冷冻保存的过程中,发现精液冻存质量存在个体差异。根据多次精液冻存后的精子活力检测结果,结合系谱关系筛选出精子耐冻与不耐冻个体各3头,并采用“中芯一号”SNP芯片进行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分析,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 在对通城猪精液冷冻保存的过程中,发现精液冻存质量存在个体差异。根据多次精液冻存后的精子活力检测结果,结合系谱关系筛选出精子耐冻与不耐冻个体各3头,并采用“中芯一号”SNP芯片进行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分析,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影响猪精子耐冻性差异的关键候选基因。结果显示:22头通城猪精液冻存后的精子活力存在明显差异,3头精子耐冻个体之间和3头精子不耐冻个体之间分别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表明猪精子耐冻性差异可能受遗传因素影响;对耐冻性差异个体SNP芯片数据的FST分析结果显示,FST平均值为0.1705,存在较高程度的遗传分化;进一步选取FST前1%(FST>0.53)的266个SNP位点,并在其上下游100 kb区域共注释到了397个候选基因,富集在细胞形态、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和离子通道等生物学过程;其中KCNG4、ARPC1B、DNAAF4、MNS1、LIMK2、RPL31和VIM等基因可作为猪精子耐冻性差异的关键候选基因。以上结果说明,猪精子耐冻性受遗传因素影响,并受到关键基因控制,值得进一步对其基因功能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液冷冻保存 精子耐冻性 差异候选基因 SNP芯片 人工授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通两头乌与通城猪生长、胴体、肉质性状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付明 徐三平 +9 位作者 吴平波 余新良 张宇 王文君 李胜 郑建保 徐学文 张静 彭中镇 刘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40,共6页
为评价以通城猪为母本与瘦肉型大白猪杂交培育的新品种鄂通两头乌的培育效果,对鄂通两头乌和通城猪进行同期对比试验,测定生长性状、胴体性状(胴体长、背膘厚、眼肌面积和瘦肉率等)、肉质性状(肉色、滴水损失、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含量等... 为评价以通城猪为母本与瘦肉型大白猪杂交培育的新品种鄂通两头乌的培育效果,对鄂通两头乌和通城猪进行同期对比试验,测定生长性状、胴体性状(胴体长、背膘厚、眼肌面积和瘦肉率等)、肉质性状(肉色、滴水损失、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含量等)以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鄂通两头乌日增重((596.27±90.24)g/d)极显著高于通城猪((513.28±90.31)g/d,P<0.01),瘦肉率(49.56%±2.21%)极显著高于通城猪(43.47%±1.39%,P<0.01),背膘厚((34.73±0.94)mm)极显著低于通城猪((38.80±0.96)mm,P<0.01);通城猪大理石纹评分与肌内脂肪含量分别为3.47±1.16、3.45%±1.11%,与通城猪相比,鄂通两头乌肉质性状中除了肌内脂肪含量(2.72%±0.87%)有降低外,其他肉质性状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两品种仅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鄂通两头乌在保留通城猪优良肉质性状的同时其生长和胴体性状得到了有效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城猪 鄂通两头乌 生长性状 胴体性状 肉质性状 保种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通两头乌与通城猪肌肉中重要营养风味物质的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袁娇 向胜男 +4 位作者 刘榜 周翔 徐三平 彭中镇 张庆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47,共7页
为比较鄂通两头乌与通城猪肌肉营养和风味物质的差异,分别对两群体背最长肌中氨基酸、脂肪酸、肌苷酸和硫胺素4类营养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通城猪肌肉氨基酸种类齐全,16种氨基酸总量为(19.42±1.31)g/100 g,必需氨基... 为比较鄂通两头乌与通城猪肌肉营养和风味物质的差异,分别对两群体背最长肌中氨基酸、脂肪酸、肌苷酸和硫胺素4类营养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通城猪肌肉氨基酸种类齐全,16种氨基酸总量为(19.42±1.31)g/100 g,必需氨基酸含量为(8.47±0.98)g/100 g,主要鲜味氨基酸含量为(6.80±0.46)g/100 g;脂肪酸种类丰富、营养风味价值高,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3.04%±1.84%,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6.96%±1.84%,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7.47%±2.6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50%±2.50%,亚油酸含量达8.93%±2.36%。而其风味物质硫胺素和肌苷酸的值分别为(0.23±0.05)mg/100 g、(3.23±0.67)mg/g。鄂通两头乌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12.08%±4.72%)、亚油酸(11.36%±4.44%)和硫胺素((0.23±0.05)mg/100 g)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通城猪,上述其他性状与通城猪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鄂通两头乌和通城猪的猪肉均具有高营养价值和独特风味等特点,而且鄂通两头乌除保留了通城猪肉的营养风味外,多不饱和脂肪酸、硫胺素含量更高,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通两头乌 通城猪 氨基酸 脂肪酸 风味物质 种质特性 保种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P芯片监测通城猪的保种效果 被引量:15
4
作者 袁娇 徐国强 +4 位作者 周翔 徐三平 李胜 黎望明 刘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514-2523,共10页
旨在基于SNP芯片信息分析通城猪保种群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对保种效果进行监测。本研究利用“中芯一号”50KSNP芯片对68头通城猪的全基因组SNP进行扫描,通过以下两方面评估保种效果:1)群体结构。通过群体分层、遗传距离、亲缘关系... 旨在基于SNP芯片信息分析通城猪保种群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对保种效果进行监测。本研究利用“中芯一号”50KSNP芯片对68头通城猪的全基因组SNP进行扫描,通过以下两方面评估保种效果:1)群体结构。通过群体分层、遗传距离、亲缘关系以及公猪基因组家系等分析,研究通城猪个体间的群体结构;2)遗传多样性。估算等位基因频率、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多态性标记比例、杂合度、核苷酸多样性等多态性和杂合性相关参数估计遗传多样性,分析有效群体含量和连续性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ROH),综合评估保种效果。结果显示:1)保种群无明显分层,遗传距离为0.27,亲缘系数为0.17;2)基因组等位基因频率为0.77,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2,多态信息含量均值为0.31,多态性标记比例为88.28%,观测杂合度为0.32,期望杂合度为0.31;20世代前通城猪有效群体含量为105头,当前世代有效群体含量为94头;ROH共计有184个,平均ROH长度为23.71Mb,其中28.80%的长度在15~20Mb之间;基因组近交系数为0.04%,具较低水平的近交程度。通城猪保种群是一个没有分层的纯种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城猪 保种 群体结构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鄂杂交猪胴体和肉质性状的测定及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储彬彬 刘榜 +4 位作者 付明 刘祖红 郑建保 王腾飞 周翔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55,共8页
为评价巴克夏与鄂通两头乌杂交组合的效果,以70头巴鄂杂交猪(巴克夏为父本,鄂通两头乌为母本)为研究对象,对其胴体性状、肉质性状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并对肉质性状和胴体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巴鄂杂交猪宰前活重为(109.10±1... 为评价巴克夏与鄂通两头乌杂交组合的效果,以70头巴鄂杂交猪(巴克夏为父本,鄂通两头乌为母本)为研究对象,对其胴体性状、肉质性状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并对肉质性状和胴体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巴鄂杂交猪宰前活重为(109.10±11.01)kg,屠宰率为74.28%±1.99%,眼肌面积为(31.40±3.57)cm^2,背膘厚为(31.65±5.66)mm,皮厚为(3.32±0.74)mm,肉色评分1为(3.80±0.77)分,肌内脂肪含量为1.94%±0.54%,48 h滴水损失为2.07%±6.18%。背最长肌中检测到13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1.92%±7.6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8.08%±6.18%,背最长肌中检测到肌苷酸含量为(3.71±0.42)mg/g。相关性分析显示:巴鄂杂交猪内脂率与背膘厚极显著正相关(P<0.01,r=0.69),肌内脂肪含量与肉色评分1极显著负相关(P<0.01,r=-0.37),肌苷酸含量与胴体直长极显著正相关(P<0.01,r=0.4)。以上结果表明:巴鄂杂交猪的屠宰性能良好,平均背膘厚和皮厚适中,肌肉颜色鲜亮,系水力好,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肌苷酸含量较高,获得了良好的杂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鄂杂交猪 胴体性状 肉质性状 脂肪酸 巴克夏 鄂通两头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病指示性状的分子标记筛查及检测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清清 刘雯悦 +4 位作者 王媛 官凯锋 张庆德 刘榜 周翔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6-193,共8页
为鉴定与猪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抗病指示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以大白猪×通城猪高代横交群体为研究对象,选用159头健康仔猪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 为鉴定与猪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抗病指示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以大白猪×通城猪高代横交群体为研究对象,选用159头健康仔猪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人工感染试验,利用“中芯一号”基因芯片进行全基因组SNP分型,与PRRS抗病指示性状血液淋巴细胞百分比进行关联分析,筛选抗病指示性状相关分子标记。结果显示,猪DDX17和BTG1基因上的3个SNPs位点(rs81257542,rs329240026和rs334594334)与PRRSV感染不同时间点的血液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关联(P<0.05)。rs81257542位点的等位基因C、rs334594334位点的等位基因A及DDX17-BTG1的合并基因型CC-AA为优势等位基因和优势基因型,优势等位基因越多的个体,PRRSV感染早期淋巴细胞百分比越高,具有更强的抗病力;本研究通过设计ARMS-PCR引物,建立rs81257542和rs334594334位点的Tetra-primer ARMS-PCR检测方法,仅需一步PCR和电泳即可鉴定个体的基因型。以上结果表明,rs81257542和rs334594334位点可作为PRRSV抗病性状血液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分子标记,其快速检测方法可实现优势基因型快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耳病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抗病性状 淋巴细胞百分比 抗病育种 分子标记筛查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PRRSV人工感染后猪血清病毒载量和体重增长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3
7
作者 高国丽 官凯锋 +3 位作者 孟向阁 王媛 周翔 刘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61,共6页
为研究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igh pathogenic-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HP-PRRSV)感染猪后其血清病毒载量和体重增长的变化规律,以大白猪和通城猪的高代横交群体中72头健康仔猪为研究对象进行HP... 为研究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igh pathogenic-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HP-PRRSV)感染猪后其血清病毒载量和体重增长的变化规律,以大白猪和通城猪的高代横交群体中72头健康仔猪为研究对象进行HP-PRRSV人工感染,观察临床症状,并在感染前和感染后第4、7、11、14、21、28、35天进行空腹采血、体重称量、血清分离以及病毒载量检测。结果显示:在感染第0~4天体重增长速度缓慢,第4~21天体重一直呈负增长、第7~11天体重减少量达最大值、第21~35天体重呈正增长;病毒载量在感染第4天达到峰值并持续到第7天,第7~35天病毒载量逐渐下降至6.62 lg copies/mL;感染第7天出现死亡,死亡个体主要集中在7~14 d,在第10天出现死亡高峰,第19天后基本稳定;依据第14天存活与否,将试验猪分为抗病和易感2个组,抗病组的病毒载量在第4、7、11天均显著低于易感组(P<0.05),该组的体重增长量在第4~7、7~11、11~14天均显著高于易感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在感染过程中体重增长和病毒载量2个性状可作为预测PRRS抗病性的指示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城猪 大白猪 HP-PRRSV 人工感染 病毒载量 PRRS抗病性 指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PRRSV人工感染后猪4种血液指标的变化规律及与病毒载量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媛 刘榜 +5 位作者 官凯锋 徐航 苏秋菊 王小康 周翔 张庆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67,共6页
为研究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ighly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HP-PRRSV)感染后猪血液指标的变化及与病毒载量的关系,以大白猪×通城猪高代横交群体为对象,选用72头平均11周龄的... 为研究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ighly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HP-PRRSV)感染后猪血液指标的变化及与病毒载量的关系,以大白猪×通城猪高代横交群体为对象,选用72头平均11周龄的健康仔猪进行HP-PRRSV人工感染,在感染前和感染后第4、7、11、14、21、28天和第35天进行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计数、粒细胞百分比4种血常规指标的测定,并与病毒载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感染与感染前相比,感染第4、7天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计数均极显著降低,粒细胞百分比极显著升高;感染第11、14天的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粒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其他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2)抗病组和易感组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和粒细胞百分比在感染第7天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抗病组的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易感组(P<0.05),粒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易感组(P<0.05)。(3)4种血液指标与病毒载量之间均存在中度相关(P<0.01)。以上结果表明,血液指标可以考虑作为PRRS早期抗病性的指示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PRRSV 人工感染 大白猪×通城猪高代横交群体 血液指标 病毒载量 指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