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双层级”村庄分类研究以山南市乃东区为例
1
作者 单卓然 潘浩澜 +2 位作者 袁满 安月辉 黄亚平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69,共8页
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开展村庄“定型”,是实施分类指导的必要前提。在各地灵活丰富的村庄分类里,介入自然聚落尺度是近期兴起的创新来源。文章以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为例,将传统单纯围绕行政村展开的村庄分类流程,扩展为由自然聚落... 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开展村庄“定型”,是实施分类指导的必要前提。在各地灵活丰富的村庄分类里,介入自然聚落尺度是近期兴起的创新来源。文章以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为例,将传统单纯围绕行政村展开的村庄分类流程,扩展为由自然聚落与行政村尺度共同构成的“双层级”村庄分类技术框架。研究认为,行政村内自然聚落间的强烈异质性及聚落发展的实心化,是应用“双层级”村庄分类理论模型的重要条件。研究提出,“双层级”村庄分类方法由“政策判定+潜力评估+镇村酝酿”的自然聚落分类方法、“占比测算+矩阵构建+系统聚类”的自然聚落→行政村类型转换方法、二次镇村酝酿基础上的行政村分类方案生成方法等共同组成,具体的分类流程需落实聚落定性、聚落测评、聚落分类、类型转换、行政村分类等5项主要环节。理论模型在山南市乃东区国土空间规划中得到了实际应用,识别出5类自然聚落,制定了主导式与并重式的两种行政村类型认定规则,提出了“融保聚改”的四类型行政村分类方案。分类过程及工作成果得到地方积极正面反馈,验证了“双层级”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旨在丰富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的村庄分类布局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分类 双层级 自然聚落 行政村 山南市乃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中心消费活动时变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2
作者 单卓然 陈玥迪 +2 位作者 袁满 张馨月 朱鸣洲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0-50,共11页
以武汉都市发展区66座商业中心为例,基于2019年连续两周的LBS手机信令数据,采用分时统计与聚类方法识别商业中心的消费活动时变模式,并构建多项Logistic模型解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武汉市商业中心消费活动具有四类典型时变模式:... 以武汉都市发展区66座商业中心为例,基于2019年连续两周的LBS手机信令数据,采用分时统计与聚类方法识别商业中心的消费活动时变模式,并构建多项Logistic模型解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武汉市商业中心消费活动具有四类典型时变模式:平稳下降型、波动下降型、“将午-夜初”双峰型、“正午-傍晚”双峰型,且四类商业中心及其客源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差别;(2)不同时变模式的商业中心建成环境及其客源社区的属性分异显著;(3)时变模式的形成主要受到商业中心服务业种密度、交通优越性及发展成熟度影响,也与客源地的居民网购偏好和社区区位条件等因素有关。研究拓展了对商业中心消费活动时空节律的理解,验证了购物、生活、体育休闲、医疗保健等不同服务业种的作用效力存异,并针对武汉四类时变模式的商业中心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期为中国城市商业空间规划与消费政策的制定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中心 消费活动时变模式 多项Logistic模型 影响因素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授权发明专利数据的广州都市圈创新产出空间格局演化研究
3
作者 单卓然 刘思缌 +1 位作者 袁满 朱俊青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63-2277,共15页
以广州都市圈授权发明专利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等空间方法,探讨都市圈创新产出空间的总体演化格局,以及企业、科研机构、个人3类创新产出空间的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创新产出空间... 以广州都市圈授权发明专利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等空间方法,探讨都市圈创新产出空间的总体演化格局,以及企业、科研机构、个人3类创新产出空间的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创新产出空间的格局演化大体遵循“率先在中心城市的主城核心区集聚——在都市圈次一级城市产生创新产出增长点——形成若干创新产出跨界一体化区域”的规律。2)企业创新产出空间持续向具有明确边界的产业园区及科技园区集聚,都市圈内园区的广泛建设带动企业创新产出空间的分散化发展;科研机构创新产出空间始终高度集中在广州市主城核心区,并伴随都市圈内大学城的建设而扩展;个人创新产出从“爆炸式的空间离散”转变为“有组织的空间收敛”,城市轨道交通对个人创新产出的吸附效应日益显著。3) 3类创新产出始终具有空间邻近性特征,其中企业创新是驱动都市圈外围地区创新扩散的主要动力。4)区域创新产出受到创新环境和创新投入的双重影响。其中,政府支持是影响3类创新产出最为关键的驱动力量。总体而言,都市圈内创新产出空间的总体演化格局通常遵循“单核―扩张―多核”的发展规律,企业、科研机构及个人创新产出的空间演化与区域产学研中心及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产出空间 授权发明专利 格局演化 广州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闻媒体数据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合作制度逻辑与格局演变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单卓然 朱俊青 +1 位作者 夏洋辉 张衔春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8,43,共8页
加强城市间合作已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市群协同一体化的重要空间策略。文章基于区域城市间合作格局、主体、领域的整体视角,采集2010—2019年多渠道官方新闻与权威媒体大数据,借助文本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系统解析粤港澳... 加强城市间合作已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市群协同一体化的重要空间策略。文章基于区域城市间合作格局、主体、领域的整体视角,采集2010—2019年多渠道官方新闻与权威媒体大数据,借助文本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系统解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合作的制度逻辑,实证城市间合作的格局演变过程,以期扩展对大湾区发展格局和要素特质的理解,服务世界级城市群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结构建设。结果表明:(1)串联广州、深圳、香港地区等核心节点的城市合作通道初步形成,区域城际合作网络化趋势明显加强;(2)政府对城市合作控制力较强,社会组织参与城市间合作事务积极活跃,市场力量参与度不足;(3)经济发展、社会服务双领域驱动的城市合作模式成形,制度合作成为新趋势,生态资源与环境保护合作有待纵深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间合作 新闻媒体数据 制度逻辑 格局演变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发包制视角下责任规划师制度模式与机制优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阳 夏海玉 +2 位作者 谢来荣 单卓然 黄亚平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28,共7页
责任规划师制度旨在提高社区、乡村及乡镇等微观层面小尺度空间的治理水平,进而支撑国家空间治理现代化与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构建责任规划师制度是提升空间治理能力的关键举措与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引入公共管理学... 责任规划师制度旨在提高社区、乡村及乡镇等微观层面小尺度空间的治理水平,进而支撑国家空间治理现代化与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构建责任规划师制度是提升空间治理能力的关键举措与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引入公共管理学中的“行政发包制”理论,考察地方政府在规划事务管理体系中以“行政发包”方式引入责任规划师并优化空间治理的过程。文章认为责任规划师制度通过“上下结合”监督协调路径与“监督—维护—协调”三元作用机制实现空间治理优化,并总结归纳出3种典型的责任规划师制度模式。文章最后从“发包方—承包方—受众方”三元主体出发分析推行该制度面临的挑战,并从明确事权义务、完善激励机制、细化考核标准、搭建服务平台4个方面对责任规划师制度建设提出机制优化建议,以期为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优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规划师 行政发包制 空间治理 制度模式 机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