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氢吗啡酮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3
1
作者 张郃 龙超 +2 位作者 黎逢球 董文理 廖卫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30-1031,共2页
瑞芬太尼是一种超短效阿片受体激动药,镇痛效应强,起效迅速、剂量易控制,持续输注无蓄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但停药后其镇痛作用迅速消失,可诱发术后急性痛觉过敏[1,2],需要其他药物来抑制痛觉过敏。氢吗啡酮是吗啡的衍生物,其主要... 瑞芬太尼是一种超短效阿片受体激动药,镇痛效应强,起效迅速、剂量易控制,持续输注无蓄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但停药后其镇痛作用迅速消失,可诱发术后急性痛觉过敏[1,2],需要其他药物来抑制痛觉过敏。氢吗啡酮是吗啡的衍生物,其主要作用于μ受体,镇痛效力为吗啡的8~10倍,且不良反应少,能够提供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3,4]。本研究拟对国产氢吗啡酮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麻醉恢复期痛觉过敏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觉过敏 氢吗啡酮 复合麻醉 镇静效果 麻醉恢复期 镇痛效应 阿片受体 镇痛作用 Μ受体 呼吸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吸入麻醉对胃癌手术病人围术期血浆细胞因子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董文理 汪涛 王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1471-1473,共3页
目的:探究七氟醚吸入麻醉对胃癌手术病人围术期血浆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胃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组麻醉,观察组32例采用七氟醚联合芬太尼进行吸入麻醉,对照组32例接受氯胺酮联合芬太尼进行吸入麻醉,对比两组围术期... 目的:探究七氟醚吸入麻醉对胃癌手术病人围术期血浆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胃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组麻醉,观察组32例采用七氟醚联合芬太尼进行吸入麻醉,对照组32例接受氯胺酮联合芬太尼进行吸入麻醉,对比两组围术期血浆细胞因子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中SpO2、HR及CVP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均较好;观察组围术期血浆细胞因子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2时期血浆细胞因子指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对胃癌手术病人围术期应激反应有良好的控制作用,能够有效避免血浆细胞因子的改变,防止术后创伤性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受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吸入麻醉 胃癌手术 血浆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素急性脱敏对鼠周围神经痛的治疗效应 被引量:7
3
作者 张丽华 丁继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9期621-622,共2页
目的研究应用辣椒素(CAP)急性脱敏效应(即镇痛效应)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CAP配成30mmol/L溶液备用,按每次用药量分成A、B、C、D四组,分别皮下注射处理大鼠三叉神经的眶下支为脱敏实验.并采用'热痛测试仪'测量不同... 目的研究应用辣椒素(CAP)急性脱敏效应(即镇痛效应)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CAP配成30mmol/L溶液备用,按每次用药量分成A、B、C、D四组,分别皮下注射处理大鼠三叉神经的眶下支为脱敏实验.并采用'热痛测试仪'测量不同用药量、不同时间的痛阈变化,同时观察大鼠行为变化.结果各组达到急性脱敏效应时间分别为:A组72~120 h,B组12~24 h,C组8~12 h,D组2~4 h.四组痛阈上升速率F=40.37,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脱敏后各组维持用药间隔时间分别为:A组24 h,B组48 h,C组72 h,D组96 h.达到用药总量(50 mg/kg)停药后,四组痛阈恢复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AP皮下注射处理大鼠三叉神经的眶下支,能产生较强的镇痛作用,且与剂量、浓度、时间、间歇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 周围神经痛 急性脱敏 急性脱敏 治疗效应 辣椒素 周围神经痛 大鼠 三叉神经痛 显著性差异 不同时间 用药间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卡因表麻鼻息肉摘除术发生心跳呼吸骤停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阮士政 孟秋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540-540,共1页
关键词 丁卡因 鼻息肉摘除术 心跳呼吸骤停 表面麻醉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