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口腔医学的应用潜力与挑战 被引量:6
1
作者 苏莉雯 吴杨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7,共7页
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生成式AI)近年来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医学领域,生成式AI也被认为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必须正视其所带来... 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生成式AI)近年来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医学领域,生成式AI也被认为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必须正视其所带来的伦理挑战和风险。本文旨在探讨生成式AI,特别是基于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的技术,为进一步挖掘其在口腔医学科研、临床和教学中的潜力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大语言模型 人工智能伦理 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γ在脂多糖刺激牙周膜细胞中调控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芳 陈明月 +1 位作者 胡英英 汪昌宁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98-702,共5页
目的:探讨PPARγ在牙周炎中调控作用机制。方法:组织块法培养健康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并鉴定。细胞处理分为以下4组,A组:对照组;B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组;C组:罗格列酮对照组,即二... 目的:探讨PPARγ在牙周炎中调控作用机制。方法:组织块法培养健康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并鉴定。细胞处理分为以下4组,A组:对照组;B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组;C组:罗格列酮对照组,即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DMSO)处理组;D组:罗格列酮处理组。免疫印迹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p65胞核、胞浆及总蛋白含量,细胞免疫荧光检测NF-κB p65表达部位。实时定量PCR和酶联免疫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RNA和蛋白表达。结果:LPS刺激下,胞核PPARγ表达降低NF-κB p65表达升高,相应的IL-1β和TNF-αRNA及蛋白表达量均升高。同时加入罗格列酮后,胞核PPARγ表达升高NF-κB p65表达降低,且IL-1β和TNF-αRNA及蛋白表达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PARγ通过下调NF-κB信号通路抑制脂多糖刺激下牙周膜细胞炎症因子RNA表达和蛋白分泌,进而调节牙周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ARΓ 罗格列酮 牙周膜细胞 炎症因子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1通过Notch信号调控人牙周膜细胞RANKL表达和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邢泉 秦伟 +1 位作者 张晓磊 樊明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0-463,469,共5页
目的:观察IL-21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RANKL/OPG的表达以及增殖活性的影响,以及Notch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探讨IL-21在根尖周炎骨破坏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0、10、50、100μg/L)的IL-21作用于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并选择最... 目的:观察IL-21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RANKL/OPG的表达以及增殖活性的影响,以及Notch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探讨IL-21在根尖周炎骨破坏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0、10、50、100μg/L)的IL-21作用于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并选择最佳刺激浓度IL-21(50μg/L)处理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观察不同的时间点(0、12、24h),通过实时定量PCR和ELISA的方法检测细胞中RANKL/OPG的表达水平。同时使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IL-21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Notch1表达水平的影响。运用Notch信号的阻断剂GSI(5μmol/L)预处理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后,再检测IL-21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RANKL/OPG的表达水平的影响。CCK8法测定各个实验组细胞增殖活性。结果:IL-21可显著提高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RANKL的表达水平,对OPG的表达无显著影响。IL-21显著抑制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结论:IL-21通过Notch信号通路上调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RANKL表达,抑制其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1 NOTCH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RANKL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扁平苔藓的目标治疗:观点和展望 被引量:11
4
作者 卢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13-1216,共4页
口腔扁平苔藓(OLP)目前仍属无法治愈的慢性疾病,如何控制其病情反复加重、维持长期的缓解状态仍是临床上难以解决的问题。目标治疗是一种新的慢性病治疗理念,强调疾病治疗应通过定期病情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病情缓解为主要目标。... 口腔扁平苔藓(OLP)目前仍属无法治愈的慢性疾病,如何控制其病情反复加重、维持长期的缓解状态仍是临床上难以解决的问题。目标治疗是一种新的慢性病治疗理念,强调疾病治疗应通过定期病情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病情缓解为主要目标。近年来,目标治疗策略已广泛应用于多个医学领域,并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本文将联系目标治疗的基本理念和OLP的疾病特点,首次对OLP目标治疗的可行性和关键问题进行展望和讨论,以期为OLP治疗模式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治疗 目标治疗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nRNP L调控口腔癌细胞中CD55内含子7的可变剪切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偲 刘苗苗 +2 位作者 刘佩琦 贾荣 郭继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06-1009,共4页
目的:研究在口腔癌细胞中剪切因子hnRNP L对其新的靶基因CD55的内含子7的可变剪切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GEO2R在线软件对GEO数据库中的关于hnRNP L沉默后细胞前体mRNA可变剪切改变的外显子阵列数据进行再分析,发现了一系列hnRNP L的新... 目的:研究在口腔癌细胞中剪切因子hnRNP L对其新的靶基因CD55的内含子7的可变剪切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GEO2R在线软件对GEO数据库中的关于hnRNP L沉默后细胞前体mRNA可变剪切改变的外显子阵列数据进行再分析,发现了一系列hnRNP L的新靶基因,然后在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CAL 27中应用RNA干扰技术降低hnRNP L的表达,通过逆转录PCR检测CD55内含子7的可变剪切。结果:对外显子阵列数据再分析发现CD55是hnRNP L的靶基因。在CAL 27细胞中抑制hnRNP L的表达时,促进了包含内含子7的CD55亚型的表达。结论:CD55内含子7的保留受到hnRNP L的调控。CD55是hnRNP L在口腔癌细胞中的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NRNP L CD55 可变剪切 口腔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SF3调控口腔癌细胞中SPAG5外显子3的可变剪切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佩琦 石黎明 贾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研究调控前体mRNA(pre-mRNA)可变剪切的原癌基因SRSF3对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功能蛋白SPAG5的外显子3的可变剪切的调控作用。方法:在人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细胞系CAL 27中应用RNAi技术降低SRSF3的表达,通过逆转录PCR(RT-PCR)检测SPAG... 目的:研究调控前体mRNA(pre-mRNA)可变剪切的原癌基因SRSF3对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功能蛋白SPAG5的外显子3的可变剪切的调控作用。方法:在人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细胞系CAL 27中应用RNAi技术降低SRSF3的表达,通过逆转录PCR(RT-PCR)检测SPAG5外显子3的可变剪切。结果:在CAL 27细胞中抑制SRSF3表达时,抑制了全长的SPAG5的表达,增加了较短的SPAG5的剪切异构体的表达。结论:SRSF3可以调控SPAG5外显子3的可变剪切,并可能影响了SPAG5蛋白的表达水平和有丝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SF3 SPAG5 可变剪切 有丝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载力方式对可摘局部义齿有限元应力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韦健 徐镔亭 +1 位作者 李清 王贻宁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5期417-420,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可摘局部义齿有限元分析中不同的力量加载方式对应力分布的影响,并探讨T-Scan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在可摘局部义齿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利用非接触式红外扫描仪和Simpleware软件包对下颌肯式Ⅱ类牙列缺损模型和可摘局... 目的:分析比较可摘局部义齿有限元分析中不同的力量加载方式对应力分布的影响,并探讨T-Scan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在可摘局部义齿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利用非接触式红外扫描仪和Simpleware软件包对下颌肯式Ⅱ类牙列缺损模型和可摘局部义齿模型进行三维建模,使用T-scan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获得咀嚼力的分布,在Abaqus软件中分析比较不同载力方式对牙槽骨上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加载合力越大,缺失侧近中基牙牙槽窝和剩余牙槽嵴上的应力也越大;同等大小的加载合力条件下,合力中心靠近缺失侧近中基牙时,基牙牙槽窝上会产生更大的应力集中,剩余牙槽嵴上应力分布则更均匀。结论:不同载力方式会对可摘局部义齿三维有限元分析带来明显影响;T-Scan可获得更可靠的咬合力分布并用于指导可摘局部义齿有限元分析的力量加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 可摘局部义齿 载力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中国人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朱丽芳 易安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8-392,共5页
目的:建立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 2,MMP2)在中国人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查找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重庆维普... 目的:建立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 2,MMP2)在中国人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查找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网上的在线数据库,获取1990年1月~2014年10月国内专业期刊杂志发表的相关原始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达到Meta分析要求的研究总计15个,OSCC组685例,正常口腔黏膜(Normal Oral Mucous,NOM)组275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MMP2在OSCC组中的表达大于NOM组,呈显著性(OR值等于13.26,95%CI范围为9.02~19.50,P值小于0.05)。结论:根据现有的MMP2和OSCC相关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MMP2高表达是OSCC的侵袭转移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2 OSCC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年龄分布与肿瘤分子标记物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晓乐 贾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年龄分布与肿瘤分子标记物的关系,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TCGA数据库头颈鳞状细胞癌中舌、颊、牙槽嵴、口底、唇、舌根、腭等部位发生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数据。收集2018年1...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年龄分布与肿瘤分子标记物的关系,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TCGA数据库头颈鳞状细胞癌中舌、颊、牙槽嵴、口底、唇、舌根、腭等部位发生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数据。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数据。按不同年龄段分析患者的病例数,以及口腔鳞状细胞癌重要分子标记物p53、CCND1、EGFR和SOX2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了p53的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和p53 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主要发生在51~70岁的年龄段;CCND1和SOX2的表达在各年龄段没有显著差别;EGFR的表达虽然在各年龄段没有统计学的显著差别(P=0.107),但小于51岁组的表达水平要高于其它组1.5~1.7倍;p53的表达在各年龄段有显著差别,其中61~70岁组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其它年龄组;p53基因突变率在各个年龄段没有显著差别;携带p53突变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p53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p53未突变的患者。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高发于51~70岁年龄段,p53的表达在61~70岁年龄段的患者中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年龄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1895参与小鼠牙乳头细胞成牙本质向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皓 杨国斌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研究微小RNA(miRNA,miR)-1895在小鼠牙乳头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向分化过程中的功能。方法:建立小鼠牙乳头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向分化的模型,检测miR-1895在此过程中的表达。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miR-1895在Klf4 mRNA中的结合位点。向... 目的:研究微小RNA(miRNA,miR)-1895在小鼠牙乳头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向分化过程中的功能。方法:建立小鼠牙乳头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向分化的模型,检测miR-1895在此过程中的表达。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miR-1895在Klf4 mRNA中的结合位点。向细胞内转染miR-1895 inhibitor,利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抑制miR-1895后,对小鼠牙乳头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向分化的影响。结果:在小鼠牙乳头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向分化过程中miR-1895表达降低。Klf4 mRNA中存在miR-1895结合位点。抑制细胞内miR-1895表达后,细胞内成牙本质细胞相关基因表达增加。结论:在小鼠牙乳头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向分化的过程中,miR-1895抑制细胞分化,可能参与分化调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乳头细胞 成牙本质细胞向分化 微小RNA-189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腭黏骨膜旋转瓣修复口腔上颌窦瘘1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柴茂盛 蔡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97-999,共3页
上颌磨牙及前磨牙与上颌窦关系密切,拔除后创口有可能与上颌窦相通,甚至形成口腔上颌窦瘘。本文报道1例应用腭黏骨膜旋转瓣成功修复口腔上颌窦瘘的病例,通过良好的炎症控制、精确的组织瓣设计,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关键词 口腔上颌窦瘘 牙拔除术 并发症 腭黏骨膜旋转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SF3调控CTLA-4外显子3的可变剪接的研究
12
作者 黄珺 郭继华 樊明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4-97,共4页
目的:研究在肿瘤中高表达的可变剪接因子SRSF3对肿瘤免疫治疗相关因子CTLA-4外显子3的可变剪接的调控作用。方法:在人胚胎肾上皮细胞293细胞中分别共转染CTLA-4模拟基因和SRSF3特异性siRNA,CTLA-4模拟基因和SRSF3过表达质粒来敲低和过表... 目的:研究在肿瘤中高表达的可变剪接因子SRSF3对肿瘤免疫治疗相关因子CTLA-4外显子3的可变剪接的调控作用。方法:在人胚胎肾上皮细胞293细胞中分别共转染CTLA-4模拟基因和SRSF3特异性siRNA,CTLA-4模拟基因和SRSF3过表达质粒来敲低和过表达SRSF3,然后用逆转录PCR检测SRSF3敲低和过表达后对CTLA-4的两种可变剪接亚型,跨膜型CTLA-4(flCTLA-4)和可溶性CTLA-4(sCTLA-4)表达的影响。结果:在293细胞中抑制SRSF3的表达时,flCTLA-4可变剪接亚型的表达增加,sCTLA-4可变剪接亚型的表达降低,在293细胞中过表达SRSF3时,得到了相反的结果。结论:SRSF3作为肿瘤中高表达的原癌基因参与调控CTLA-4外显子3的可变剪接,并使flCTLA-4可变剪接亚型的表达降低,sCTLA-4可变剪接亚型的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SF3 CTLA-4 可变剪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代蛋氨酸通过NF-κB和MAPK通路抑制P.g-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iNOS和COX-2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福 周平 +2 位作者 向锋 汪春艳 李镭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6-241,共6页
目的:探讨硒代蛋氨酸(Selenomethionine,SeMet)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lipopolysaccharide,P.g-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使用P.g-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体外构建炎症细胞模型,CCK-8... 目的:探讨硒代蛋氨酸(Selenomethionine,SeMet)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lipopolysaccharide,P.g-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使用P.g-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体外构建炎症细胞模型,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SeMet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以不同浓度的SeMet(10、25、50μmol/L)干预细胞1 h后,再使用P.g-LPS诱导细胞24 h。RT-PCR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相关基因表达,ELISA法检测iNOS和COX-2相关蛋白分泌情况。Western blot检测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浓度低于50μmol/L的SeMet对RAW264.7细胞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对RAW264.7使用SeMet预处理后,SeMet明显抑制P.g-LPS诱导的iNOS和COX-2相关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增加,其作用与SeMet浓度有关,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NF-κB通路的p65向核内转移,以及抑制MAPK通路的p38、ERK和JNK磷酸化发挥作用,并且其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结论:SeMet抑制P.g-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iNOS和COX-2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eMet抑制NF-κB p65核内转移和抑制MAPK通路p38、ERK和JNK的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代蛋氨酸 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 巨噬细胞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A基因大片段缺失X连锁隐性遗传无汗/少汗型外胚叶发育不全家系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晓杰 边专 尹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收集X连锁隐性遗传无汗/少汗型外胚叶发育不全(XLHED)家系,并分析家系的遗传方式、表型特点及致病基因型。方法:采用课题组制定的临床检查和家系调查技术路线,对通过先证者法收集的XLHED家系进行遗传方式和临床表现分析。利用直接... 目的:收集X连锁隐性遗传无汗/少汗型外胚叶发育不全(XLHED)家系,并分析家系的遗传方式、表型特点及致病基因型。方法:采用课题组制定的临床检查和家系调查技术路线,对通过先证者法收集的XLHED家系进行遗传方式和临床表现分析。利用直接测序法对家系EDA基因开放阅读框内外显子编码区及外显子-内含子接头区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收集到的外胚叶发育不全家系为X连锁隐性遗传,男性患者临床表现典型,女性携带者有轻度临床表现,家系内表现度差异小。家系患者EDA基因外显子3缺失。结论:本研究收集一个典型XLHED大家系,患者临床特征明显。家系患者EDA基因存在大片段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隐性遗传无汗/少汗型外胚叶发育不全 家系调查 表型 EDA基因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STAT3 shRNA对树突状细胞成熟影响研究及其靶向防龋DNA疫苗构建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苗苗 张艳 +2 位作者 张偲 樊明文 郭继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研究以慢病毒为载体的抗小鼠STAT3shRNA对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影响,构建抗STAT3shRNA树突状细胞靶向防龋DNA疫苗。方法:制备抗小鼠STAT3shRNA慢病毒,体外转染树突状细胞系DC2.4,用Western杂交检测抑制STAT3表达的效果;用流式细胞... 目的:研究以慢病毒为载体的抗小鼠STAT3shRNA对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影响,构建抗STAT3shRNA树突状细胞靶向防龋DNA疫苗。方法:制备抗小鼠STAT3shRNA慢病毒,体外转染树突状细胞系DC2.4,用Western杂交检测抑制STAT3表达的效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0、CD80和CD86表达;在抑制DC2.4的STAT3表达后,用LPS刺激,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DCs成熟的影响;将针对STAT3的特异性shRNA整合入DC靶向防龋DNA疫苗pGJA-P/VAX,转染HEK-293细胞检测抑制STAT3表达效果。结果:抗STAT3shRNA慢病毒转染DC2.4后,可明显抑制STAT3表达,并增加DC表面标记物CD40、CD80和CD86的表达;用LPS刺激后,CD40、CD80和CD86表达进一步增强;抗STAT3shRNA DC靶向防龋DNA疫苗转染HEK-293细胞后可以抑制STAT3表达。结论:小鼠抗STAT3shRNA慢病毒可有效抑制DC2.4STAT3的表达,STAT3沉默后可促进DC2.4成熟。成功构建抗STAT3shRNA DC靶向防龋DNA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3 慢病毒 树突状细胞 SHRNA DNA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连锁隐性遗传无汗/少汗型外胚叶发育不全家系表型和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白忠诚 尹伟 边专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1092-1095,共4页
目的:探讨X连锁隐性遗传无汗/少汗型外胚叶发育不全(XLHED)家系的遗传方式和表型特点,并对家系基因型进行分析。方法:采用临床检查和家系调查的方法,对通过先证者法收集的XLHED家系进行遗传方式和临床表现分析。利用直接测序法对家系ED... 目的:探讨X连锁隐性遗传无汗/少汗型外胚叶发育不全(XLHED)家系的遗传方式和表型特点,并对家系基因型进行分析。方法:采用临床检查和家系调查的方法,对通过先证者法收集的XLHED家系进行遗传方式和临床表现分析。利用直接测序法对家系EDA基因开放阅读框内外显子编码区及外显子-内含子接头区核苷酸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收集到的家系为X连锁隐性遗传,男性患者临床表现典型,女性携带者有轻度临床表现或无症状,家系内表现度差异小。家系患者EDA基因第491位核苷酸由腺嘌呤颠变为胞嘧啶(c.491A>C)。结论:本研究收集家系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为典型的XLHED家系。家系致病突变为一已知突变(E164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隐性遗传无汗/少汗型外胚叶发育不全 家系调查 表型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63相互作用蛋白分析
17
作者 白忠诚 汪鑫 +1 位作者 尹伟 边专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8-591,共4页
目的:分析先天缺牙和唇/腭裂综合征相关蛋白--TP63蛋白的相互作用分子,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分析。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STRING)分析和预测TP63蛋白的相互作用蛋白。在DAVID数据库对相互作用蛋白的生物学功能进行分析。结果:对STR... 目的:分析先天缺牙和唇/腭裂综合征相关蛋白--TP63蛋白的相互作用分子,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分析。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STRING)分析和预测TP63蛋白的相互作用蛋白。在DAVID数据库对相互作用蛋白的生物学功能进行分析。结果:对STRING数据库预测的TP63蛋白50个相互作用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分析显示,TP63相互作用分子主要参与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节。结论: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揭示了TP63蛋白的相互作用网络及其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63 相互作用 蛋白质 生物学功能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胚叶发育不全一家系的基因型分析
18
作者 王丽娜 史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42-744,共3页
目的:分析外胚叶发育不全家系的表型特点和遗传特征,并对家系基因型进行分析。方法:收集1个外胚叶发育不全家系,采用临床检查和家系调查的方法,调查并记录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病史和体格检查资料。对家系成员EDAR基因开放阅读框内外显子... 目的:分析外胚叶发育不全家系的表型特点和遗传特征,并对家系基因型进行分析。方法:收集1个外胚叶发育不全家系,采用临床检查和家系调查的方法,调查并记录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病史和体格检查资料。对家系成员EDAR基因开放阅读框内外显子编码区及外显子-内含子接头区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收集到的家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临床表现典型,家系内表现度差异小。家系成员EDAR基因开放阅读框内未检测到基因突变。结论:本研究收集的外胚叶发育不全家系临床症状明显,致病基因排除EDAR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胚叶发育不全 家系调查 表型 基因型 遗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CT评价下颌第三磨牙引导管与阻生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培 王芳 +2 位作者 李波 魏丽丽 程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21-824,共4页
目的:采用CBCT评价下颌第三磨牙引导管的形态,探究其与阻生状态的关系,为预测第三磨牙是否阻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6例下颌第三磨牙的CBCT影像资料,测量其引导管长径、短径、长短径之比及其与牙胚长轴的角度,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采用CBCT评价下颌第三磨牙引导管的形态,探究其与阻生状态的关系,为预测第三磨牙是否阻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6例下颌第三磨牙的CBCT影像资料,测量其引导管长径、短径、长短径之比及其与牙胚长轴的角度,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阻生状态下颌第三磨牙的引导管之间,长径、短径和长短径之比无统计学差异,与牙胚长轴的角度:正常萌出>近中阻生>水平阻生。下颌第三磨牙引导管的长径、短径及其与牙胚长轴的角度与年龄相关。结论:CBCT可以精确评价引导管形态,不同阻生状态的第三磨牙引导管与牙胚长轴的角度不同。引导管的缺失和/或与牙胚长轴的角度异常,提示牙齿可能出现萌出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下颌第三磨牙 引导管 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制作的双相磷酸钙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工艺和生物学性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曾浩 王敏 +2 位作者 陈冬 施斌 白轶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利用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制作多孔的双相磷酸钙的骨组织工程支架,并检测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利用选择性激光烧结机和马弗炉,将混匀的环氧树脂和双相磷酸钙粉末进行2次烧结,去除环氧树脂,得到多孔的双相磷酸钙支架,再利用X射线衍射... 目的:利用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制作多孔的双相磷酸钙的骨组织工程支架,并检测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利用选择性激光烧结机和马弗炉,将混匀的环氧树脂和双相磷酸钙粉末进行2次烧结,去除环氧树脂,得到多孔的双相磷酸钙支架,再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和红外光谱法分析材料的组成,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双相磷酸钙支架的表面形貌。接种到支架上的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培养1周后,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貌;培养2周后,CCK-8试剂检测细胞活力,活死细胞染色观察。结果:经过烧结后,双相磷酸钙支架内的环氧树脂被完全去除,支架的表面可观察到多孔结构,MC3T3-E1细胞在材料表面伸展性好。CCK-8检测结果表明,培养10d后,生长在支架的细胞与生长在孔板的细胞活力无差异性。结论: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制作的双相磷酸钙支架具有多孔结构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备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激光烧结 双相磷酸钙 MC3T3-E1细胞 骨组织工程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