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6例青年乳腺癌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计量诊断意义及分析
1
作者 赵维民 徐文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2期135-136,共2页
乳腺癌是25~29岁年龄组妇女第二位主要死因,30~34岁年龄组为第一位,也是15~35岁全年龄组的主要死因。本文应用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AgNOR)技术对其计量诊断的意义加以分析。1 材料与方法 1983~1992年的青年乳腺癌手术标本:非浸润性癌... 乳腺癌是25~29岁年龄组妇女第二位主要死因,30~34岁年龄组为第一位,也是15~35岁全年龄组的主要死因。本文应用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AgNOR)技术对其计量诊断的意义加以分析。1 材料与方法 1983~1992年的青年乳腺癌手术标本:非浸润性癌7例(导管内癌)、早期浸润性癌3例(导管癌2例,小叶癌1例)、浸润性特殊型癌7例(典型髓样癌5例,小管癌、粘液腺癌各1例)、浸润性非特殊型癌39例(导管癌24例、小叶癌3例、单纯癌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