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前禁食及术中输入林格氏液对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刘菊英 骆明恩 +1 位作者 傅南安 林文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52-53,共2页
上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前禁食及术中输入林格氏液对血糖的影响刘菊英1骆明恩1傅南安2林文前1术中输液是麻醉管理的重要方面,为避免加剧因手术刺激引起的高血糖,近年来多主张输注无糖液。上消化道肿瘤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进食困难及消... 上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前禁食及术中输入林格氏液对血糖的影响刘菊英1骆明恩1傅南安2林文前1术中输液是麻醉管理的重要方面,为避免加剧因手术刺激引起的高血糖,近年来多主张输注无糖液。上消化道肿瘤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进食困难及消耗,为探讨术中单纯输注林格氏液能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肿瘤 手术前 禁食 手术中 输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斌 赵星 孙艳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9期2664-2667,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患者中的临床运用,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将收治的102例行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患者中的临床运用,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将收治的102例行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其中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麻醉,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其他联合麻醉药物均相同。检测所有受试者麻醉诱导前(T1)、给药10min后(T2)、气腹时(T3)和拔管后(T4)血流动力学及术前和术后24h血清应激反应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T1和T2时,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3和T4时,观察组HR、SBP和DBP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且与T1时观察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3和T4时,对照组HR、SBP和DBP比T1时显著增高(P<0.05)。术前,两组血清应激激素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4h,两组血清ACTH、Cor和ALD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4h,两组血清IL-10和TNF-α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能够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和血清炎性因子浓度,是潜在有效麻醉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舒芬太尼 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在胸腺瘤术后肌无力危象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秦成名 刘伯毅 +1 位作者 刘安永 郑翔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1期1237-1238,共2页
目的 :了解胸腺瘤患者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的情况及预后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在肌无力危象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 3 8例手术治疗的胸腺瘤患者 ,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的 12例患者机械通气治疗 ,治疗过程中查血气分析 ,出院后随访。结果 ... 目的 :了解胸腺瘤患者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的情况及预后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在肌无力危象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 3 8例手术治疗的胸腺瘤患者 ,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的 12例患者机械通气治疗 ,治疗过程中查血气分析 ,出院后随访。结果 :发生肌无力危象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后血气分析明显改善 ,提高了治愈率 ,大大降低了病死率 ,仅有 1例出现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出院后随访表明 ,大部分患者不再需要药物治疗。结论 :胸腺瘤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高 ,及早采用机械通气治疗 ,治疗过程中加强监测 ,适时脱机 ,同时行血浆置换、化疗、胸腺放疗、吡啶新斯的明、强的松等综合治疗措施 ,防治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胸腺瘤 术后 肌无力危象 治疗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对AOPP患者疗效及胆碱酯酶、多巴胺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段斌 刘菊英 +1 位作者 肖敏 杨贤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535-538,共4页
目的:探究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对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AOPP)患者的疗效及对胆碱酯酶、多巴胺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6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AOP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其中观... 目的:探究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对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AOPP)患者的疗效及对胆碱酯酶、多巴胺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6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AOP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其中观察组采取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滤过(HF)的治疗方式,对照组采取HP联合血液透析(HD)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胆碱酯酶、多巴胺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意识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胆碱酯酶(CHE)与多巴胺(D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6h和12h,两组CHE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0.01),且同期的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后6h和12h,观察组的DA水平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12h的DA水平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8(IL-8)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的各指标水平(P<0.05~0.01),且同期的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净化疗法治疗AOPP的疗效值得肯定,但以HP联合HF的疗效更显著。此外,HP+HF对CHE、DA及炎性因子的改善作用亦优于HP+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有机磷杀虫剂 血液灌流 血液滤过 胆碱酯酶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暴露致新生大鼠未成熟脑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光建 魏琼 +1 位作者 李清 罗向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8-503,共6页
目的探讨七氟醚早期暴露对新生大鼠脑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6日龄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组),1%七氟醚暴露2 h组(Sev1组),2%七氟醚暴露2 h组(Sev2组),4%七氟醚暴露2 h组(Sev3组);七氟醚暴露组分别置于1... 目的探讨七氟醚早期暴露对新生大鼠脑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6日龄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组),1%七氟醚暴露2 h组(Sev1组),2%七氟醚暴露2 h组(Sev2组),4%七氟醚暴露2 h组(Sev3组);七氟醚暴露组分别置于1%、2%、4%七氟醚中每天暴露2 h,连续3 d;出生后第9天采用0.5%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处死新生大鼠取出脑组织;采用电子天平秤检测各组大鼠在出生后6、9、15、28 d体重和脑重的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法(RT-PCR)检测Cx30、IL-6及BDNF基因mRNA表达量;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GFP蛋白含量;出生后28 d Morris水迷宫评价新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与C组比较,Sev1、Sev2和Sev3组新生大鼠体质量和脑质量均有所减轻,且随着日期延长这种减轻更为明显,Cx30 mRNA和BDNF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IL-6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GFP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与Sev1组比较,Sev2和Sev3组新生大鼠体质量和脑质量均明显减轻,GFP数量明显减少(P<0.05);与C组比较,Sev1、Sev2和Sev3组逃避潜伏期和游动距离均明显延长(P<0.05),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穿越虚拟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新生大鼠接受七氟醚暴露可致未成熟脑损伤及远期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且这种脑损伤程度与七氟醚浓度呈正相关;其机制可能与其脑内Cx30、BDNF基因表达水平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未成熟脑 星型胶质细胞 新生大鼠 MORRIS水迷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