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肝衰竭合并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传敏 孟忠吉 +1 位作者 陈悦 刘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137-114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于肝衰竭合并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十堰市太和医院463例乙型肝炎患者,按肝功能指标分为轻度肝损伤组(n=120)、中度肝损伤组(n=222)、重度肝损伤组(n=53)和肝衰竭组(n=6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于肝衰竭合并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十堰市太和医院463例乙型肝炎患者,按肝功能指标分为轻度肝损伤组(n=120)、中度肝损伤组(n=222)、重度肝损伤组(n=53)和肝衰竭组(n=68),对各组PCT水平进行检测,对肝衰竭患者进一步测定WBC、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并观察临床表现。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预测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法。结果肝衰竭组PCT水平[0.81(0.34~2.15)]明显高于重度肝损伤组[0.53(0.21~1.59)]、中度肝损伤组[0.35(0.10~1.18)]及轻度肝损伤组[0.17(0.10~0.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91,P<0.05)。肝衰竭患者中PCT<0.25 ng/ml(n=10)、0.25~0.5 ng/ml(n=10)、>0.5 ng/ml(n=48)的发生感染的几率分别为20%、30%、66.7%,PCT>0.5 ng/ml组与<0.25 ng/ml组及0.25~0.5 ng/m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31、4.650,P值分别为0.018、0.031);感染组PCT(3.72±1.33)ng/ml、hs CRP(16.70±7.03)mg/L水平较非感染组水平[PCT(0.34±0.12)ng/ml、hs CRP(11.00±6.52)mg/L]升高(t值分别为-2.547、-3.458,P值分别为0.015、0.001),hs CRP水平在感染组及非感染组均高于正常参考值,WBC水平在感染组及非感染组均低于正常参考值;37例确诊肝衰竭并感染者中13例(35.14%)无感染相关症状及体征,但PCT明显升高。应用ROC曲线分析PCT预测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691,敏感度为0.737,特异度为0.700。结论肝衰竭患者易并发感染,PCT检测对于早期诊断肝衰竭合并感染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降钙素原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H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及对肝纤维化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传敏 孟忠吉 +2 位作者 柯昌征 汤守斌 康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651-653,共3页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及对肝纤维化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0例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接受GSH、...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及对肝纤维化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0例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接受GSH、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病毒复制情况、肝纤维化指标以及炎症因子含量。结果:观察组乙肝病毒-DNA拷贝数低于对照组,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Ⅳ型前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内毒素(ET)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H、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有助于抑制病毒复制、延缓肝纤维化进程、缓解炎症反应,是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谷胱甘肽 复方鳖甲软肝片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