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hs-CR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茜 李兴朝 +2 位作者 闵新文 李东锋 朗明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1042-1044,104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直接PCI手术治疗,将其分为亚急性支架血栓组(n=45)和非亚...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直接PCI手术治疗,将其分为亚急性支架血栓组(n=45)和非亚急性支架血栓组(n=75)。均于手术前后6h抽其静脉血测定hs-CRP,之后每12h测定1次,至72h之后,改为每24h测定1次,连续测定1周,得出其最大值(峰值)。结果:亚急性支架血栓组患者hs-CRP峰值为(29.39±4.19)mg/L,明显高于非亚急性支架血栓组患者hs-CRP峰值(16.10±3.27)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亚急性支架内血栓与血清Hs-CRP峰值水平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亚急性支架内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花颗粒的制备与含量测定 被引量:3
2
作者 朱雪松 郑芳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12期1150-1151,共2页
目的制备菊花颗粒,并进行含量测定。方法用乙醇通过浸渍法提取菊花中有效成分,减压回收乙醇制得菊花浸膏,与蔗糖粉混匀制得颗粒,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菊花颗粒中绿原酸含量。结果绿原酸平均含量为0.035%,RSD=0.95%。结论该方法制备工艺... 目的制备菊花颗粒,并进行含量测定。方法用乙醇通过浸渍法提取菊花中有效成分,减压回收乙醇制得菊花浸膏,与蔗糖粉混匀制得颗粒,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菊花颗粒中绿原酸含量。结果绿原酸平均含量为0.035%,RSD=0.95%。结论该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检验方法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颗粒 制备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调miR-31表达对AGEs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亚东 李刚 卢小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58-1062,共5页
目的:探讨上调miR-31表达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软骨细胞分为对照组、AGEs组、AGEs+miR-NC组和AGEs+miR-31组,采用RT-PCR法检测软骨细胞中miR-31表达,MTT法... 目的:探讨上调miR-31表达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软骨细胞分为对照组、AGEs组、AGEs+miR-NC组和AGEs+miR-31组,采用RT-PCR法检测软骨细胞中miR-31表达,MTT法检测软骨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检测细胞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氧化应激因子SOD、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GEs组细胞存活率、细胞上清液中SOD含量和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细胞上清液中IL-1β、TNF-α、MDA含量和细胞凋亡率、Caspase-3活性以及Bax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AGEs组比较,AGEs+miR-NC组中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与AGEs组或AGEs+miR-NC组比较,AGEs+miR-31组细胞存活率、细胞上清液中SOD含量和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而细胞上清液中IL-1β、TNF-α、MDA含量、细胞凋亡率、Caspase-3活性以及Bax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上调miR-31表达可通过抑制AGEs诱导的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起到保护软骨细胞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miR-31 炎症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亚东 卢小伟 刘志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8期933-937,共5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的影响。方法:2013年9月到2018年2月选择在本院进行急诊的急性脊髓损伤患者15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的影响。方法:2013年9月到2018年2月选择在本院进行急诊的急性脊髓损伤患者15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EPO组80例与对照组76例,对照组给予甲强龙冲击治疗,EPO组给予甲强龙联合EPO治疗,两组都连续治疗4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评分都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EPO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PO组治疗后的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也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O组治疗期间的消化道出血、感染、肝肾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8%,对照组为9.2%(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CGRP值都显著高于治疗前,EPO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PO在急性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有利于血清CGPR的释放,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急性脊髓损伤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甲强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