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纳米棒在肿瘤分子影像诊断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影影 覃春霞 张永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0-363,共4页
近年来,纳米材料及其表面修饰技术的发展,使以纳米特性为基础设计生物相容性的纳米探针并用于疾病的显像、局部治疗和药物运输成为可能。其中金纳米颗粒可以与DNA[1]、多肽[2]、抗体[3]、放射性核素[4]等相偶联,实现对肿瘤的靶向检测、... 近年来,纳米材料及其表面修饰技术的发展,使以纳米特性为基础设计生物相容性的纳米探针并用于疾病的显像、局部治疗和药物运输成为可能。其中金纳米颗粒可以与DNA[1]、多肽[2]、抗体[3]、放射性核素[4]等相偶联,实现对肿瘤的靶向检测、显像及治疗。此外,纳米颗粒在肿瘤区域具有渗透滞留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EPR),可促进大分子物质的选择性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棒 表面偶联 肿瘤显像 光热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nobody在分子影像诊断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沐琳 张永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6-488,共3页
1 Nanobody的定义及特性 纳米抗体(Nanobody,Nbs),即重链单域抗体VHH(variable domain of heavy-chain antibody)——骆驼体内存在的天然缺失轻链的重链抗体(heavy-chain antibody,HCAb),克隆其可变区而得到的只由一个重链可变... 1 Nanobody的定义及特性 纳米抗体(Nanobody,Nbs),即重链单域抗体VHH(variable domain of heavy-chain antibody)——骆驼体内存在的天然缺失轻链的重链抗体(heavy-chain antibody,HCAb),克隆其可变区而得到的只由一个重链可变区组成的单域抗体,是目前可以得到的具有完整功能、稳定、可结合抗原的最小单元。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小、稳定性强、可溶性好、抗原结合性能好、易表达及免疫原性低等特点,成为当前分子影像研究中的重要靶分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抗体 分子影像诊断 分子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转移瘤影像学检查方法及相关进展 被引量:25
3
作者 齐红艳 孙逊 安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124,共4页
骨骼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各系统脏器的恶性肿瘤均可转移到骨,以乳腺、前列腺、肺、肾、甲状腺等肿瘤的骨转移最为常见[1]。脊柱为骨转移的常见部位,约占骨转移的90%,其次为骨盆、肋骨、颅骨及股骨、肱骨的近端。恶性肿瘤骨... 骨骼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各系统脏器的恶性肿瘤均可转移到骨,以乳腺、前列腺、肺、肾、甲状腺等肿瘤的骨转移最为常见[1]。脊柱为骨转移的常见部位,约占骨转移的90%,其次为骨盆、肋骨、颅骨及股骨、肱骨的近端。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并发症包括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脊髓压迫综合征等一系列症状,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早期正确诊断骨转移可以尽量避免或者减少骨相关事件,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移瘤 核素骨显像 X线 CT MRI SP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实验性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左心室径向收缩功能 被引量:5
4
作者 覃小娟 谢明星 +4 位作者 王静 吕清 方凌云 付倩 黄桂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5-228,共4页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定量评价实验性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的左心室心肌径向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手术组(n=25)和假手术组(n=15),分别于术前、术后2、4、8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于左心室腱索水平测...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定量评价实验性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的左心室心肌径向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手术组(n=25)和假手术组(n=15),分别于术前、术后2、4、8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于左心室腱索水平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Ds),舒张末期室间隔(IVST),后壁厚度(PWT),计算短轴缩短率(FS)及射血分数(EF)。采集并储存清晰的高帧频左心室乳头肌短轴动态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脱机分析左心室6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PRS)及整体径向应变(GPRS)。比较各指标在手术组不同观察时点、手术组与假手术组同一观察时点的差异。结果与术前及假手术组同一观察时点比较,术后2周手术组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4周,手术组IVST、PWT增厚(P均<0.05),各节段PRS及GPRS减低(P均<0.05);术后8周,手术组LVEDd、LVEDs测值较之前各观察时点增大,FS、EF值较前明显减低,各节段PRS及GPRS减低(P均<0.05),IVST、PWT较术前、术后2周及同一观察时点假手术组增厚(P均<0.05),但与手术组术后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复性测量显示PRS组间及组内测值比较均有较高一致性。结论 2D-STI能观察后负荷增加导致左心室心肌纤维径向重构与收缩功能变化的进展过程,是评价实验性大鼠慢性心力衰竭左心功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室功能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PET/CT及其他影像学技术在不明原因腹水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5
作者 韩娜 兰晓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9-493,共5页
正常人腹腔内可有少量液体,约75~100mL,对腹腔内脏器可以起润滑作用。腹水系腹膜腔内游离液体的异常聚集。不明原因腹水是指腹水患者在完成相关检查包括传统影像学诊断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后,诊断仍不明确者。引起腹水的病因很多,临床上将... 正常人腹腔内可有少量液体,约75~100mL,对腹腔内脏器可以起润滑作用。腹水系腹膜腔内游离液体的异常聚集。不明原因腹水是指腹水患者在完成相关检查包括传统影像学诊断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后,诊断仍不明确者。引起腹水的病因很多,临床上将腹水分为3类:(1)内脏型,如心源性腹水、肝性腹水、肾性腹水等;(2)炎症型,如化脓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结缔组织病所致腹膜炎等;(3)肿瘤型,即恶性腹水,如恶性淋巴瘤、腹膜间皮瘤、癌转移性腹水等。前两种统称为良性腹水。在临床诊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水 PET/CT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治疗反应的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易峰涛(综述) 张永学 (审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1448-1449,共2页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采用无创的、可重复的影像学手段来评价肿瘤治疗后的疗效,对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优化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肿瘤治疗方案 影像学评价 治疗反应 影像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肽^(99m)T_C-YIGSR与^(99m)Tc-MIBI进行肿瘤显像的对比研究
7
作者 胡佳 安锐 +3 位作者 袁斌 高再荣 曹国祥 张永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7-509,共3页
目的将小分子肽YIGSR经99mTc标记后用于肿瘤受体显像并与99mTc-MIBI进行对比。方法①显像剂制备。YIGSR经双功能螯合剂S-Acetyl-MAG3偶联后室温下进行99mTc标记;99mTc-MIBI采用煮沸法制备。②取昆明种小鼠,每只皮下注射1×106埃氏... 目的将小分子肽YIGSR经99mTc标记后用于肿瘤受体显像并与99mTc-MIBI进行对比。方法①显像剂制备。YIGSR经双功能螯合剂S-Acetyl-MAG3偶联后室温下进行99mTc标记;99mTc-MIBI采用煮沸法制备。②取昆明种小鼠,每只皮下注射1×106埃氏腹水癌细胞以复制肿瘤模型。③经尾静脉注射显像剂后,将99mTc-YIGSR与99mTc-MIBI显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99mTc-YIGSR肿瘤显像可见肿瘤部位自30 min开始有明显摄取,3 h达高峰,肿瘤/非肿瘤比值(T/NT)为11.36。显像剂清除缓慢,8 h T/NT降至3.01;99mTc-MIBI在肿瘤部位的浓聚明显低于99mTc-YIGSR,其T/NT比值依次为1.40(3 h)及0.55(8 h)。结论99mTc-YIGSR肿瘤显像结果优于99mTc-MIBI,作为一种特异性强的新型肿瘤受体显像剂,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Tc-YIGSR 肿瘤受体显像 放射性核素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标记Laminin-YIGSR肿瘤小鼠模型显像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胡佳 秦光明 +2 位作者 张永学 兰晓莉 孙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3-637,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99mTc-YIGSR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显像剂在埃氏腹水肿瘤受体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①制备99mTc-MAG3-YIGSR探针,以S-乙基-琥珀酰亚胺-巯乙苷肽(S-Acetly-NHS-MAG3)为螯合剂,将99mTc标记到层黏素多肽片断YIGSR上;②对肿瘤模型组... 目的探讨99mTc-YIGSR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显像剂在埃氏腹水肿瘤受体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①制备99mTc-MAG3-YIGSR探针,以S-乙基-琥珀酰亚胺-巯乙苷肽(S-Acetly-NHS-MAG3)为螯合剂,将99mTc标记到层黏素多肽片断YIGSR上;②对肿瘤模型组及封闭模型组行99mTc-YIGSR生物学分布实验;③观察肿瘤模型组、炎症模型组及封闭模型组动物模型显像。结果①反相Sep-Pak C18柱层析结果表明,YIGSR可以很好地与S-Acetly-NHS-MAG3偶联,偶联物在室温及中性条件下可完成99mTc标记,标记率为62%,纯化后放射化学纯度>95%。室温放置1、2、4 h,放射化学纯度分别是91%,86%及81%。未与S-Acetly-NHS-MAG3偶联之YIGSR进行标记时,标记率为4%;②生物学分布结果显示,99mTc-YIGSR在小鼠血液内清除迅速,主要经肾脏排泄,其次为肝脏;③99mTc-YIGSR静脉注入肿瘤模型组小鼠体内后,15 min肿瘤部位有摄取,3 h摄取达高峰,肿瘤/对侧肢体比值为11.36,此后显像剂清除较为缓慢,8 h时下降至7.50。封闭模型组肿瘤细胞的摄取明显低下,肿瘤/对侧肢体比值是4.61(3 h)、0.89(8 h);炎症模型组中,炎症/对侧肢体比值是3.72(3 h)、1.29(8 h)。与炎症模型组及封闭模型组比较,肿瘤模型组3 h、8 h肿瘤/对侧肢体的比值明显增高(P<0.01)。结论通过螯合剂S-Acetly-NHS-MAG3可顺利完成层黏素多肽片段YIGSR的99mTc标记。99mTc-YIGSR用于肿瘤显像具有显像时间早,显像清晰,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靶/非靶比值高等特点,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新型肿瘤受体显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Tc—YIGSR 肿瘤受体显像 放射性核素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N诊断框架下阿尔茨海默病的PET/MR研究进展
9
作者 周妍 周琦东 +4 位作者 尹晨茹 毋若琳 盖永康 苏颖 夏晓天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9-165,共7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作为导致痴呆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早期诊断对于及时干预和减缓疾病进展至关重要。2018年美国国家衰老研究院-阿尔茨海默协会(National Institute of Aging and Alzheimer's Association,NIA-...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作为导致痴呆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早期诊断对于及时干预和减缓疾病进展至关重要。2018年美国国家衰老研究院-阿尔茨海默协会(National Institute of Aging and Alzheimer's Association,NIA-AA)提出了AD的ATN(amyloid/tau/neurodegeneration)诊断标准,获得了临床普遍认可并广泛使用。本文综述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以及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系统(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ET/MR)在ATN诊断框架下的应用,并探讨多探针多模态PET/MR在AD诊断中的显著优势。以期为学者提供研究和参考的新思路,推动AD患者的PET/MR临床应用,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的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生物标志物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磁共振成像振荡梯度自旋回波原理及其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陆珏 汪晶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5-189,共5页
脑胶质瘤作为成人最常见的恶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具有高病死率及侵袭性强的特点。脑胶质瘤的肿瘤分级及遗传表型异质性将影响治疗方案制订及预后,治疗后疗效评估及肿瘤复发早期诊断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期。基于振荡梯度自旋回波(oscillat... 脑胶质瘤作为成人最常见的恶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具有高病死率及侵袭性强的特点。脑胶质瘤的肿瘤分级及遗传表型异质性将影响治疗方案制订及预后,治疗后疗效评估及肿瘤复发早期诊断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期。基于振荡梯度自旋回波(oscillating gradient spin echo,OGSE)的扩散MRI是一种新型扩散MRI技术,它通过探测细胞直径、细胞密度、细胞内外体积分数等微结构特征,在脑胶质瘤影像诊断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OGSE成像的技术原理、OGSE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类分级、分子分型预测、疗效评估、鉴别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及OGSE成像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脑胶质瘤的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估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振荡梯度自旋回波 扩散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微结构成像 肿瘤分级 分子分型预测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旋转和扭转运动 被引量:21
11
作者 谢明星 张丽 +6 位作者 吕清 王新房 韩伟 张静 刘莹莹 付倩 项飞翔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62,I0003,共6页
目的采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LVtw)的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心功能正常的HCM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各20例,取胸骨旁左心室心尖和心底短轴观二维图像对左心室旋转进行测量分析,计算心底部旋... 目的采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LVtw)的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心功能正常的HCM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各20例,取胸骨旁左心室心尖和心底短轴观二维图像对左心室旋转进行测量分析,计算心底部旋转角度峰值(MV-Prot)及其达峰时间、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AP-Prot)及其达峰时间、扭转角度峰值(Ptw)及达峰时间、收缩期末扭转角度(AVCtw)、等容舒张期末扭转角度(MVOtw)、解旋率(UntwR)、解旋减半时间(HTU),并比较两组间上述各参数的差别。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HCM组MV-Prot、AP-Prot、Ptw、AVCtw、MVOtw和HTU测值增加,UntwR测值减低(P均<0.05)。(2)HCM组左心室扭转角度达峰时间测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3)HCM组内左心室旋转心尖部达峰时间较心底部测值明显增加(P<0.05)。结论应用STI可无创性评价HCM患者左心室旋转及扭转运动特征,HCM患者左心室旋转运动力学参数较正常人有明显异常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 肥厚性心肌病 左室扭转 左室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和肱动脉血管壁弹性 被引量:15
12
作者 胡莉君 吕清 +5 位作者 王新房 王静 贺林 黄君红 段利科 丁灵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和肱动脉血管壁弹性的价值。方法使用高频线阵探头,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28例初诊T2DM患者和35名正常人的右侧颈动脉和右侧肱动脉血管壁弹性进行评估。结果T2DM组颈动脉及肱动...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和肱动脉血管壁弹性的价值。方法使用高频线阵探头,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28例初诊T2DM患者和35名正常人的右侧颈动脉和右侧肱动脉血管壁弹性进行评估。结果T2DM组颈动脉及肱动脉弹性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T2DM组的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E峰)和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充盈速度比值(E/A)低于对照组(P<0.01,P<0.05)。T2DM组空腹血糖(FB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能方便、快捷、无创评价T2DM患者血管壁弹性的早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成像 糖尿病 2型 颈动脉 肱动脉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二维应变评价正常人左室扭转和径向位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丽 谢明星 +4 位作者 韩伟 王新房 吕清 王静 王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1-534,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技术(2DS)探讨正常左室扭转及径向位移运动特征,构建左室-扭转位移环。方法健康成人志愿者58例,取胸骨旁左室心尖和心底短轴观对各水平旋转及径向位移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左室扭转及径向位移,构建左室-扭转位移环,并...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技术(2DS)探讨正常左室扭转及径向位移运动特征,构建左室-扭转位移环。方法健康成人志愿者58例,取胸骨旁左室心尖和心底短轴观对各水平旋转及径向位移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左室扭转及径向位移,构建左室-扭转位移环,并记录心底部与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和左室扭转角度峰值及达峰时间,收缩期及等容舒张期左室径向位移。结果正常人扭转运动主要表现为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和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心脏整体表现为心动周期内逆时针方向为主的扭转运动。左室扭转-位移环均呈"8"字构型。收缩期及等容舒张期左室扭转与径向位移呈线性相关。结论应用2DS技术可无创性评价正常人左室扭转及径向位移运动特征,构建左室-扭转位移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二维应变 左室 心肌收缩 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2
14
作者 覃春霞 曹卫 +3 位作者 兰晓莉 高再荣 曹国祥 张永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45-850,共6页
目的评价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的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以及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发生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007年行131I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62例甲亢患者。治疗方法:对已确诊的甲亢患者,进行131I治疗前... 目的评价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的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以及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发生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007年行131I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62例甲亢患者。治疗方法:对已确诊的甲亢患者,进行131I治疗前相关准备,确定无131I治疗禁忌证后,根据甲状腺重量和24 h摄碘率计算131I的给药剂量,并结合患者实际病情调整131I的给药剂量和疗程。治疗后1、3、6个月随访。结果该组患者总治愈率为72.2%,总有效率100.0%;一次治愈率56.8%,一次有效率97.5%;治疗后1个月大部分患者血FT3和FT4水平有不同程度降低;不同性别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年龄大、病程长、甲状腺重量大、质地偏硬2、4 h摄碘率高、甲亢合并突眼时疗效较差,131I治疗前所使用的治疗方法也对疗效有影响;甲减的发生与性别、年龄、病程等因素无关,24 h摄碘率较低、甲状腺体积较小者容易发生甲减。结论 131I治疗甲亢疗效好,可作为绝大多数甲亢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其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131I治疗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 131I治疗 甲状腺功能减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李玉曼 谢明星 +6 位作者 吕清 卢晓芳 杨亚利 马红 方凌云 韩伟 李卫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93-1596,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室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4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及31例正常对照组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收缩峰值速度(V)、收缩峰值应变(ε)、收缩峰...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室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4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及31例正常对照组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收缩峰值速度(V)、收缩峰值应变(ε)、收缩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对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并分析影响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的指标。结果肺动脉高压患者各节段ε、SRs、SRe、SRa均较对照组均显著减低(P均<0.05),而V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收缩压是影响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重要因素(r =-0.292~-0.511,r=-0.276~-0.489,P均<0.05),三尖瓣环收缩峰值速度与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V、ε、SRs有良好的相关性(r=0.480~0.622,P<0.01)。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减低,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准确、客观地评价右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功能 肺动脉高压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扭转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玲利 谢明星 +4 位作者 王新房 张利 吕清 王静 丁尚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13-1316,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左室扭转(LVtw)运动特征。方法DCM患者33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经胸采集3个心动周期标准左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二维图像并存贮,运用Echo PAC超声工作站进行脱...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左室扭转(LVtw)运动特征。方法DCM患者33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经胸采集3个心动周期标准左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二维图像并存贮,运用Echo PAC超声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获取每个切面的旋转值。左室扭转值定义为左室心尖部旋转值与心底部旋转值的差值。对不同研究对象间心率差异进行时间校标。结果从左室心尖来看,正常人LVtw运动主要表现为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和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心脏整体表现为心动周期内逆时针方向为主的扭转运动。DCM患者LVtw运动于收缩期仍维持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及心脏整体收缩期逆时针方向的扭转运动,但其左室扭转峰值[(6.56±2.19)°/(14.44±1.55)°,P<0.001]显著减低。左室峰值扭转与左心功能显著正相关,相关关系密切(Spearman相关系数r=0.762,P=0.00)。结论DCM患者组收缩期左室扭转值减低对于左室收缩功能有很大影响。STI技术为准确地评估左心室扭转运动特征提供了全新的定量工具,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 扩张型心肌病 左室 扭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巧 李玲 +7 位作者 谢明星 吕清 杨亚利 袁莉 卢晓芳 李玥霖 张丽 李玉曼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35-2039,共5页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评价孤立性心肌致密化不全(IVNC)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方法对34例IVNC患者(IVNC组)及28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超声检查,分析左心室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短轴切面及心尖左心室长轴...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评价孤立性心肌致密化不全(IVNC)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方法对34例IVNC患者(IVNC组)及28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超声检查,分析左心室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短轴切面及心尖左心室长轴、四腔、两腔切面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二维灰阶图像。按照18节段划分法,记录左心室各节段心肌径向(Sr)、圆周(Sc)、纵向(εS)收缩期峰值应变,并将受累节段与未受累节段及对照组同水平相应节段进行比较。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IVNC组左心室所有节段心肌Sr、Sc、εS均减低(P<0.05)。②IVNC组非致密心肌(乳头肌及心尖水平)Sr、Sc、εS测值较同一水平致密心肌减低(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IVNC组心率、LADs、LVEDD、LVM、LVMI、EDV、ESV值均增加,IVSd、LVPWDd、LVEF值均减小(P<0.01)。结论 IVNC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减低,以受累节段收缩功能减低尤为明显。STI技术可准确定量分析IVNC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肌病 斑点追踪显像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被引量:10
18
作者 马红 谢明星 +5 位作者 胡莉君 王静 王新房 吕清 卢晓芳 杨亚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58-1061,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检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探讨STI评价左心室长轴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6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41例,糖尿病并左心室肥厚组25例;正常对照组37例。获取收缩期左心室长轴基...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检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探讨STI评价左心室长轴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6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41例,糖尿病并左心室肥厚组25例;正常对照组37例。获取收缩期左心室长轴基底段、中段、心尖段峰值应变,并计算左心室基底段、中段、心尖段收缩期平均峰值应变及左心室整体应变值。所有受检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值正常。结果两组糖尿病患者左心室长轴室壁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并左心室肥厚组除心尖段外,其他各节段峰值应变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两组糖尿病患者左心室长轴基底段、中段、心尖段收缩期平均峰值应变及左心室整体应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而糖尿病并左心室肥厚组较单纯糖尿病组降低(P<0.01)。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左心室长轴局部和整体收缩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糖尿病 心室功能 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心室扭转与同步性运动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淑珍 谢明星 +7 位作者 王新房 吕清 卢晓芳 杨亚利 李卫芹 付倩 黄君红 刘莹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3-426,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探讨尿毒症患者的左心室旋转及扭转运动特征,并评价心肌同步性运动。方法尿毒症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31例。经胸采集并存储标准左心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二维图像,运用EchoPAC超声工作站进行脱机...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探讨尿毒症患者的左心室旋转及扭转运动特征,并评价心肌同步性运动。方法尿毒症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31例。经胸采集并存储标准左心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二维图像,运用EchoPAC超声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计算左心室心尖部旋转角度及达峰时间、心底部旋转角度及达峰时间、左心室峰值扭转角度及达峰时间、主动脉瓣关闭时间点扭转角度、解旋率,并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结果①尿毒症患者左心室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Prot)、峰值扭转角度(Ptw)、主动脉瓣关闭时间点扭转角度(AVCtw)及解旋率(UntwR)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尿毒症患者心尖部旋转角度达峰时间、扭转角度达峰时间均明显延迟于主动脉瓣关闭时间,而心底部旋转角度达峰时间早于主动脉瓣关闭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尿毒症患者Ptw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心尖部旋转速度峰值(PTVap)高度相关(P<0.05)。结论STI技术可准确、无创地评价左心室旋转及扭转运动,并能从旋转运动的角度评估心肌运动的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尿毒症 心室功能 斑点追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向量成像评价心肌梗死患者收缩期左心室涡流状态 被引量:15
20
作者 胡彧 谢明星 +2 位作者 覃小娟 贺林 王新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73-187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心腔内血液流场和流体力学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心肌梗死患者和20名正常人分别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连续四个心动周期的标准心尖三腔心切面彩色血流动态图像。应用VFM技术进... 目的探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心腔内血液流场和流体力学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心肌梗死患者和20名正常人分别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连续四个心动周期的标准心尖三腔心切面彩色血流动态图像。应用VFM技术进行脱机分析,测量收缩期左心室内涡流纵径、横径、涡流于左心室内纵向、横向位置、涡流最大向量速度,观察收缩期涡流演变过程,比较心肌梗死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结果收缩早期心肌梗死患者涡流纵径大于正常人(0.49±0.21vs0.21±0.12,P<0.05),纵向位置高于正常人(0.60±0.08vs0.85±0.05,P<0.05),最大向量速度减低[(31.10±8.54)cm/svs(44.58±16.39)cm/s,P<0.05],心肌梗死患者收缩期涡流持续时间较长。结论心肌梗死患者收缩期左心室腔内涡流长径、纵向位置及涡流最大向量速度与正常人之间存在差异。VFM为心腔内血流结构及心脏整体功能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血流向量成像 心肌梗死 涡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