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冶金离子熔体电导率测定技术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劳一桂 高运明 +1 位作者 王强 李光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82-1888,共7页
冶金离子熔体是高温电解冶炼、金属精炼等冶炼过程中的反应介质或多相反应的直接参与者。为保证冶炼过程的顺利进行,冶金离子熔体必须具有适宜的物理化学性质。电导率作为冶金离子熔体的一项重要物理化学性质,在冶金生产过程中对控制产... 冶金离子熔体是高温电解冶炼、金属精炼等冶炼过程中的反应介质或多相反应的直接参与者。为保证冶炼过程的顺利进行,冶金离子熔体必须具有适宜的物理化学性质。电导率作为冶金离子熔体的一项重要物理化学性质,在冶金生产过程中对控制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能耗和成本等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电导率与离子熔体结构、离子迁移、导电机理和电极反应机理息息相关,研究冶金离子熔体的电导率也有助于研究冶金的基础理论。因此,电导率对冶金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的精确测定一直以来都是冶金工作者关注的一个重点。液态电解质电导率的测定通常在电导池中进行。但冶金离子熔体温度往往很高,导致电导率的测定存在困难,诸如合适的电导池的构建以及电极材料的选择。在测定原理的指导下,已经发展了多种电导率测定技术,目前测量冶金离子熔体电导率常用的方法有交流二电极法、交流四电极法、连续改变电导池常数法(CVCC法)和同轴圆筒法。交流二电极法和交流四电极法由于其电导池结构相对简单,电极、电导池材料获得容易,适用范围广,在监管生产过程中或在需要快速获得电导率数据的情况下得到了广泛应用。相对于交流二电极,交流四电极的优越性在于将测定电压和电流的电极分开,测定电压的电极上几乎没有电流经过,无需考虑电极和引线电阻。但这两种方法在电导池结构上均存在缺陷,使得测试的精度难以把握。CVCC法和同轴圆筒法相对于前两者,在电导池结构上的优越性使得它们的测定精度较高,可在对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使用。但它们的电导池结构通常较为复杂,CVCC法在某些条件下需要特定的材料才能满足实验要求,从而导致实验成本高;同轴圆筒法尽管在电极对中的条件下具备免标定的优势,但高温下依然存在电极变形的影响,同时该法的电导率测试范围受到实验条件下能构建的电导池大小的限制。本文主要对上述四种电导率测定方法的原理、技术优缺点、操作、使用条件及测定效果等进行了归纳总结;此外还对四种电导率测定方法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简单分析,以期指导实验室电导率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率 冶金离子熔体 交流二电极法 交流四电极法 连续改变电导池常数法(CVCC法) 同轴圆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在冶金和金属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4
2
作者 雷家柳 朱航宇 赵栋楠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36,共7页
超重力作为一种外场强化新技术,基于其优越的传质和相际分离特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着重介绍了我国超重力技术在金属熔体提纯、冶金固废中有价物质的富集提取分离、金属材料凝固组织细化、非金属夹杂物的去除以及矿石气基还原等冶... 超重力作为一种外场强化新技术,基于其优越的传质和相际分离特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着重介绍了我国超重力技术在金属熔体提纯、冶金固废中有价物质的富集提取分离、金属材料凝固组织细化、非金属夹杂物的去除以及矿石气基还原等冶金和金属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提出了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科学问题,并展望了超重力技术的发展前景。虽然,目前还以实验室研究阶段为主,并未实现普适化。但作为一种外场强化新技术,其在冶金和金属材料凝固控制等相关研究体系中已突显出强大的熔体提纯、有价组分富集提取、组织细化、夹杂物去除等作用效果,这为进一步拓展超重力技术在冶金和金属材料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了参考价值。超重力有望凭借自身的优点成为冶金和金属材料领域生产过程中一种新的外场技术。随着超重力设备的发展及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探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超重力技术必会在冶金和金属材料研究领域得到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 金属提纯 冶金固废 组织细化 夹杂去除 气基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焙烧行为对冶金尘泥含碳球团结构及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丁娟 何环宇 +2 位作者 唐忠勇 李杨 刘虹灵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2,共6页
以高炉瓦斯灰和转炉污泥为原料制备含碳球团,通过还原焙烧实验,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以及球团配碳量对球团微观结构及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还原温度、延长还原时间均使得球团内金属铁相连晶增加、孔隙减少且金属铁相、浮氏体... 以高炉瓦斯灰和转炉污泥为原料制备含碳球团,通过还原焙烧实验,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以及球团配碳量对球团微观结构及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还原温度、延长还原时间均使得球团内金属铁相连晶增加、孔隙减少且金属铁相、浮氏体及渣相连结增强,球团抗压强度提高,特别是升高温度对改善球团微观结构并提高球团抗压强度的作用最为显著,而球团配碳量的增加导致还原后的球团内部灰分及残碳增多,将铁相连晶分割成大小不一的片区,破坏了铁相聚集连续性,且球团中孔洞及脆性残碳增多,球团强度降低。因此,在控制较低球团配碳量的条件下,在还原焙烧过程中选择较高的温度及较长的时间,冶金尘泥含碳球团可获得较高的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尘泥 含碳球团 还原焙烧 微观结构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化渣合成4A分子筛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徐啟斌 牛香力 +4 位作者 陈婷婷 陈雨欣 李杨 张华 倪红卫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51-2261,共11页
本文针对煤气化渣(CGFS)资源化利用困难的问题,以CGFS为原料,采用碱熔活化-水浸-水热法合成4A分子筛。在水钠比(n(H_(2)O)/n(Na_(2)O),摩尔比)为80、硅铝比(n(SiO_(2))/n(Al_(2)O_(3)),摩尔比)为2的条件下,探讨了反应时间、水热温度和... 本文针对煤气化渣(CGFS)资源化利用困难的问题,以CGFS为原料,采用碱熔活化-水浸-水热法合成4A分子筛。在水钠比(n(H_(2)O)/n(Na_(2)O),摩尔比)为80、硅铝比(n(SiO_(2))/n(Al_(2)O_(3)),摩尔比)为2的条件下,探讨了反应时间、水热温度和前驱液老化对合成的4A分子筛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提出了活化CGFS-P1分子筛-4A分子筛快速高效的转晶合成机理,并利用硫酸铜溶液模拟含重金属离子工业废水,测试了制备的4A分子筛对Cu^(2+)的吸附性。结果表明,在100℃反应12 h条件下能够制备出尺寸均一且结晶良好的4A分子筛,其对Cu^(2+)的吸附主要发生在前10 min,吸附率达69.7%,90 min时的最大吸附率高达97.3%,饱和吸附容量为196.4 mg/g,制备的4A分子筛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为CGFS高值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渣 碱熔活化 水热反应 4A分子筛 Cu^(2+)吸附 结晶机理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O_3对煤焦热解反应的催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陶迅 周建安 +1 位作者 蒋学凯 王宝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7-120,共4页
采用热分析仪、滴管炉等研究了Fe_2O_3对煤焦热解过程的催化作用,借助XRD分析了Fe_2O_3在不同反应温度下的转变产物。结果表明,添加Fe_2O_3后煤焦热解吸热量明显下降,生成烟气中CO、CO_2含量显著上升;Fe_2O_3在1000℃和1100℃时的主要... 采用热分析仪、滴管炉等研究了Fe_2O_3对煤焦热解过程的催化作用,借助XRD分析了Fe_2O_3在不同反应温度下的转变产物。结果表明,添加Fe_2O_3后煤焦热解吸热量明显下降,生成烟气中CO、CO_2含量显著上升;Fe_2O_3在1000℃和1100℃时的主要转化产物分别为Fe_3O_4和FeO,在1200℃时转变为Fe_3O_4、FeO和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 FE2O3 催化热解 热解反应 FE3O4 FE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表面活性剂SDS和DTAB复配溶液的表面张力的测定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焦陈斯帆 苏超凡 +3 位作者 王炜 Hiromichi Takebe Kusuhiro Mukai 余仲达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991-2997,共7页
通过真球气泡法测定了相同总浓度下、不同复配比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表面张力,探究加入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后复配体系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无论何种复配体系,在任意总浓度下,其表面张... 通过真球气泡法测定了相同总浓度下、不同复配比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表面张力,探究加入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后复配体系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无论何种复配体系,在任意总浓度下,其表面张力的最低值都处于相同的复配比例,故认为有一个简易得到复配体系最低表面张力的方法,即在总浓度一定时,找到表面张力值最低时的复配比例,并在此比例下求得cmc值;复配体系泡沫性能优劣的排序与其表面活性大小的排序一致,故泡沫最佳性能的获取方法与复配体系最小表面张力值获取方法一致;并通过建立模型,定义且计算了表面张力系数(K)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球气泡法 表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纳米棒阵列的可控制备、改性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7
作者 吕尧吒 张华 +4 位作者 刘伟 李杨 雷锐 陈荣生 倪红卫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2-258,共7页
通过一步电沉积法在不锈钢网基底上制备ZnO纳米棒阵列,然后采用水热法在ZnO纳米棒上包覆C,制得C/ZnO纳米复合结构。借助SEM、XRD、TEM、UV-Vis等对相关样品的形貌、结构、物相组成及光催化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沉积电压为-1.0V的... 通过一步电沉积法在不锈钢网基底上制备ZnO纳米棒阵列,然后采用水热法在ZnO纳米棒上包覆C,制得C/ZnO纳米复合结构。借助SEM、XRD、TEM、UV-Vis等对相关样品的形貌、结构、物相组成及光催化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沉积电压为-1.0V的条件下所制备的ZnO纳米棒阵列具有长度适中、分布均匀及垂直取向的结构特点,纳米棒平均直径和长度分别为150nm和1.35μm,在紫外光照射下其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效率可达95.1%,催化稳定性良好;制得的C/ZnO纳米复合结构在可见光照射下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效率相比ZnO纳米棒阵列有明显提升,并具有较高的催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纳米棒阵列 C/ZnO纳米复合材料 不锈钢网 电沉积法 碳包覆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对60Si2Mn弹簧钢连续冷却相变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晓茜 王宝 +2 位作者 周建安 刘青 卢新春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1-184,188,共5页
以国产的60Si2Mn含硼弹簧钢为研究对象,利用Gleeble 1500热模拟实验机和高温共聚焦显微镜,进行临界相变温度和动态CCT曲线的测试,并进行不同冷却速率下弹簧钢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先共析铁素体生长过程的原位观察。结果表明,含硼26 ppm与不... 以国产的60Si2Mn含硼弹簧钢为研究对象,利用Gleeble 1500热模拟实验机和高温共聚焦显微镜,进行临界相变温度和动态CCT曲线的测试,并进行不同冷却速率下弹簧钢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先共析铁素体生长过程的原位观察。结果表明,含硼26 ppm与不含硼弹簧钢发生完全马氏体转变的临界冷却速率分别为10℃/s和13℃/s。硼元素的加入,使临界冷却速率降低,提高了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抑制了晶界处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阻碍了奥氏体的共析分解转变。另外,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晶界处的先共析铁素体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SI2MN弹簧钢 连续冷却相变 冷却速率 高温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废FCC催化剂耦合制备地质聚合物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3
9
作者 何环宇 虎涛涛 +2 位作者 刘虹灵 张华 李杨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7-92,共6页
以钢渣和废催化裂化(FCC)催化剂为原料以及硅灰为硅铝调节剂,通过碱激发方式制备新型地质聚合物材料,利用XRD、SEM、FTIR、抗压强度测试等手段,对所制地聚合物材料的形貌、物相组成和强度性能进行表征,分析了利用钢渣耦合废FCC催化剂制... 以钢渣和废催化裂化(FCC)催化剂为原料以及硅灰为硅铝调节剂,通过碱激发方式制备新型地质聚合物材料,利用XRD、SEM、FTIR、抗压强度测试等手段,对所制地聚合物材料的形貌、物相组成和强度性能进行表征,分析了利用钢渣耦合废FCC催化剂制备地质聚合物的可行性以及相应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碱激发作用下,以钢渣和废FCC催化剂为原料制备具有一定抗压强度的地质聚合物材料是可行的,钢渣中大量活性物质参与到地质聚合反应中,通过地质聚合反应形成了大量非晶相凝胶组织,其结构为富Ca的N(C)-ASH凝胶。CaO等化学纯物质在碱激发作用下未表现出明显的活化反应性,因而无法替代钢渣中的复合含钙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废FCC催化剂 地质聚合物 凝胶 碱激发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表面活性剂溶液泡沫性能的方法—真球气泡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焦陈斯帆 郑少波 +4 位作者 许鹏军 王炜 Hiromichi Takebe Kusuhiro Mukai 余仲达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08-1118,共11页
通过真球气泡法测定了不同价数和浓度的无机盐体系下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和表面扩展黏度;通过Ross-Miles法测定了相应同一溶液的发泡力和泡沫稳定性;结果表明:SDS溶液的表面张力值随着各种无机盐浓度的增加而... 通过真球气泡法测定了不同价数和浓度的无机盐体系下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和表面扩展黏度;通过Ross-Miles法测定了相应同一溶液的发泡力和泡沫稳定性;结果表明:SDS溶液的表面张力值随着各种无机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至不变,此时的无机盐浓度作为相对浓度100%来考察时,发现临界胶束浓度(CMC)值与添加盐的种类无关,只随无机盐的相对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即CMC值随着无机盐的相对浓度的增加从不含无机盐时的8.3 mmol/L均收敛至最小值3.0 mmol/L;表面张力值和对应的发泡力值呈负线性关系,由此推断表面张力值可以评价发泡力;表面扩展黏度值和对应的泡沫稳定性值呈正线性关系,由此推断表面扩展黏度可以评价泡沫稳定性;无机盐种类对SDS表面活性剂发泡力和泡沫稳定性的影响力随阳离子价数(Na^(+)、Cu^(2+)、Fe^(3+))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盐 表面张力 表面扩展粘度 临界胶束浓度 发泡力 泡沫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烟气中煤焦气化行为
11
作者 宋伟明 周建安 +2 位作者 王宝 李数 杨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95-401,共7页
针对高温烟气中煤焦的气化行为,本文采用FactSage 6.1计算了煤焦在高温烟气下的高温反应特性,并利用热重分析仪分析了煤焦气化行为。通过沉降炉实验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温度、气体配比、粒径条件下气体产物的动态析出特性,同时计算了评价... 针对高温烟气中煤焦的气化行为,本文采用FactSage 6.1计算了煤焦在高温烟气下的高温反应特性,并利用热重分析仪分析了煤焦气化行为。通过沉降炉实验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温度、气体配比、粒径条件下气体产物的动态析出特性,同时计算了评价指标α、β、LHV值。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产物H2和CO的含量增加,β、α、LHV值增大,CH4和CO2的含量下降。在温度为1200℃时,β、α值分别由CO2/CO比为10∶70时的10.80%、5.21%增加到CO2/CO比为50∶30时的24.71%、41.06%。同时,随着CO2/CO比值的增大,高温烟气对煤焦气化反应抑制减弱。通过对比反应温度和粒径对煤焦气化反应的影响,得出反应温度远大于粒径对煤焦气化反应的影响。通过实验验证了向高温烟气中喷吹煤焦制备高品质可燃气体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 高温烟气 气体产物 沉降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