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引种乌龙茶品种生化成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传忠 高士伟 +4 位作者 叶飞 王红娟 王雪萍 郑鹏程 龚自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6期74-75,共2页
对从福建地区引种至湖北地区的乌龙茶品种进行适栽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种8年,各品种的生化成分发生了明显变化,但各品种成分变化的趋势并不一致,这可能与茶叶品种特性及土壤条件有关。
关键词 乌龙茶 品种 生化成分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杀威在茶叶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姜达炳 樊丹 +4 位作者 项雅玲 张文 甘小泽 刘明炎 丁小霞 《农业环境与发展》 CAS 2004年第5期47-48,共2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残杀威在茶叶中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经动态试验研究结果分析表明,在湖北特有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残杀威在茶叶中消解很快,其在茶叶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5d和1.9d。残杀威最终残留量测定,其结果表明,如...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残杀威在茶叶中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经动态试验研究结果分析表明,在湖北特有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残杀威在茶叶中消解很快,其在茶叶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5d和1.9d。残杀威最终残留量测定,其结果表明,如果按照推荐使用期和推荐安全间隔期使用残杀威,在茶叶中无残杀威的残留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留动态 残杀威 茶叶 田间小区试验 推荐使用 安全间隔期 自然环境条件 残留量测定 动态试验 残留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茶区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及发生规律 被引量:9
3
作者 谭荣荣 刘明炎 +3 位作者 龚自明 王友平 毛迎新 王红娟 《湖北植保》 2013年第6期48-52,共5页
茶树病虫害调查是开展茶区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检疫的基础。本次调查目的是查清湖北省茶区主要病虫害种类、数量、分布区域和发生情况等,为湖北省常规茶园的无公害转换工程及茶树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茶园 病虫害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茶区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及发生规律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谭荣荣 刘明炎 +3 位作者 龚自明 王友平 毛迎新 王红娟 《茶叶通讯》 2013年第4期36-38,共3页
茶树病虫害调查是开展茶区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检疫的基础。本次调查目的是查清湖北省茶区主要病虫害种类、数量、分布区域和发生情况等,为湖北省常规茶园的无公害转换工程及茶树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湖北 茶园 病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板栗无公害生产技术
5
作者 徐育海 蒋迎春 +1 位作者 王晴芳 方波 《湖北林业科技》 2008年第2期59-62,共4页
关键词 无公害生产技术 板栗生产 湖北省 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技术规程 栽培面积 无公害板栗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李树优良品种资源
6
作者 陈庆宏 《作物品种资源》 1990年第3期41-42,共2页
李为蔷薇科李属植物,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等地。现在已知的种和变种有50个以上。我国栽培的种类主要是中国李(Prunus salicina Lind1.)。中国李原产于我国东南部、长江流域及华南一带。湖北省是中国李的主要原产地之一,品种资源丰富... 李为蔷薇科李属植物,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等地。现在已知的种和变种有50个以上。我国栽培的种类主要是中国李(Prunus salicina Lind1.)。中国李原产于我国东南部、长江流域及华南一带。湖北省是中国李的主要原产地之一,品种资源丰富,全省各山区有丰富的野生李(又名苦李,分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李树 良种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空苞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力田 黄宏文 +5 位作者 张忠慧 张祥生 周德勇 朱智 黄建平 汪庆一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121-123,共3页
湖北大别山区板栗空苞,经研究探明系缺硼所致,当土壤速效硼含量低于0.4mg·1^(-1)时出现空苞,低于0.06mg·1^(-1)时将完全失收。花期喷硼,当年可矫治缺硼,但不能提高土壤速效硼含量。土壤速效磷含量较高,有利于栗树吸硼。保持... 湖北大别山区板栗空苞,经研究探明系缺硼所致,当土壤速效硼含量低于0.4mg·1^(-1)时出现空苞,低于0.06mg·1^(-1)时将完全失收。花期喷硼,当年可矫治缺硼,但不能提高土壤速效硼含量。土壤速效磷含量较高,有利于栗树吸硼。保持土壤高速效磷(40—100mg·1^(-1))、中速效硼(0.3—0.6mg·1^(-1)),有利于板栗安全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空苞 空苞率 速效硼 栗园土壤 湖北省 花期喷硼 大别山区 膏药病 罗田县 茶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猕猴桃优良品系“金阳1号”“金农1号”选育研究报告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宏文 张田力 +1 位作者 龚俊杰 秦仲麒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52-56,共5页
在猕猴桃种质资源调查中发现优良单株,后经8年多的良种选育研究,选育出遗传性状稳定,经济性状良好的“金阳1号”和“金农1号”优良品系。其中“金阳1号”的特点是:早果、丰产、稳产、果大、均匀美观,品质优良,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国... 在猕猴桃种质资源调查中发现优良单株,后经8年多的良种选育研究,选育出遗传性状稳定,经济性状良好的“金阳1号”和“金农1号”优良品系。其中“金阳1号”的特点是:早果、丰产、稳产、果大、均匀美观,品质优良,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外优良品种Hayward,既可生食又可加工。“金农1号”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抗旱、抗热、抗风力亦强,丰产、稳产、果形整齐美观,不易脱落,适于鲜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良品系 中华猕猴桃 选育研究 抗风力 种质资源调查 良种选育 果形 成枝率 优良品种 主要经济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灰茶尺蠖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毛迎新 刘明炎 +1 位作者 王友平 龚自明 《华东昆虫学报》 2007年第3期216-219,共4页
采取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grisescensnucleopolyhedrovir-us)的致病力进行了研究。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对2龄灰茶尺蠖幼虫的剂量对数-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为y=-0.8774+0.9498x... 采取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grisescensnucleopolyhedrovir-us)的致病力进行了研究。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对2龄灰茶尺蠖幼虫的剂量对数-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为y=-0.8774+0.9498x,LC50=1.5417×106PIB.mL-1;田间用浓度为1×107、1.5×107和2×107PIB.mL-1的EgNPV防治灰茶尺蠖,防效分别达58.81%、89.51%和94.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毒力测定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抗栗瘿蜂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宏文 J.D.洛屯 《森林病虫通讯》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1-22,共2页
抗性品种枝梢生长旺盛、新梢上芽发育缓慢,芽成熟时间比感性品种晚20—25天,因此在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 Yasumatsu成虫产卵期没有成熟的茅可供产卵,从而有效地避开了栗瘿蜂的危害。在成虫羽化期,对感、抗性品种新梢韧皮部进行... 抗性品种枝梢生长旺盛、新梢上芽发育缓慢,芽成熟时间比感性品种晚20—25天,因此在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 Yasumatsu成虫产卵期没有成熟的茅可供产卵,从而有效地避开了栗瘿蜂的危害。在成虫羽化期,对感、抗性品种新梢韧皮部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结果发现二者均具有九种挥发性物质,但前者含量明显高于后者。在成虫产卵期对感、抗性品种新梢上芽的大小、形状和外层鳞片抱合程度的比较发现,抗性品种的上述特征不利于栗瘿蜂的产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品种 抗虫性 研究 栗瘿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三峡库区茶树无性系良种扩繁技术及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福林 许淑琼 高士伟 《中国茶叶》 2007年第3期24-25,共2页
三峡库区是湖北省茶叶传统产区之一,由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库区内低平良田大量被淹没,茶叶生产主要移至600—1200米的二高山地带。该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若全部依靠从外地购苗,成本高且因缺乏灌溉条件影响成活率;本地扦插繁殖茶... 三峡库区是湖北省茶叶传统产区之一,由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库区内低平良田大量被淹没,茶叶生产主要移至600—1200米的二高山地带。该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若全部依靠从外地购苗,成本高且因缺乏灌溉条件影响成活率;本地扦插繁殖茶苗,成活率一直不高:为此,对该地区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及茶园建设技术进行了探索,就地推广了“双膜一网”苗木扦插繁育技术,并采取名茶生产和留蓄枝条有机结合的生产方式,加快了库区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性系良种茶园 三峡库区 扩繁技术 湖北省 扦插繁育技术 茶树 茶叶生产 茶园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炒干机用于出口绿茶车色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福林 许淑琼 吴汉谟 《茶叶科学技术》 1999年第1期11-13,共3页
出口绿茶精制加工过程中,通过复火车色使茶叶与机械滚筒反复康炒摩擦,达到茶条紧结、光亮的目的。高级绿茶容易车色,而条索粗松的粗大茶,尤其是4、5、6筛号茶,较难车紧。我省每年加工出口绿茶约0.325万吨,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11... 出口绿茶精制加工过程中,通过复火车色使茶叶与机械滚筒反复康炒摩擦,达到茶条紧结、光亮的目的。高级绿茶容易车色,而条索粗松的粗大茶,尤其是4、5、6筛号茶,较难车紧。我省每年加工出口绿茶约0.325万吨,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11%左右。生产中素有松,杂碎的毛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出口绿茶 车色技术 炒干机 茶叶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大别山区栗园土壤缺硼程度及矫治高产措施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力田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35-35,共1页
1984年春,我所参加了湖北省科委组织开展的以罗田县为试点的大别山自然资源开发工作,1986年又参加了国家科委组织的山区扶贫工作,迄今近十年先后对罗田、麻城等大别山区主产县的板栗生产与土壤缺硼问题,开展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并采取... 1984年春,我所参加了湖北省科委组织开展的以罗田县为试点的大别山自然资源开发工作,1986年又参加了国家科委组织的山区扶贫工作,迄今近十年先后对罗田、麻城等大别山区主产县的板栗生产与土壤缺硼问题,开展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并采取了相应措施,使罗田县的板栗生产由1983年的217万公斤上升到1992年的800万公斤。解决了猝枯病等缺硼症,对产量的提高,起到了显著增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园 土壤 硼缺乏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形茶全程机械化加工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传忠 《茶叶通讯》 2009年第2期18-19,共2页
选定扁形茶全程机械化加工(电加热方式)的五种不同工艺作对比试验,筛选出最佳工艺。分析不同工艺的正确使用操作方法和所制茶叶的不同品质风格。
关键词 扁形茶 工艺 机械化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葡萄春季管理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龚林忠 《现代园艺》 2012年第1期35-35,共1页
3~4月份是葡萄萌芽、展叶和新梢的生长期,也是葡萄一年管理的关键时期,要注意加强抹芽、病虫害防治、浇水等管理。
关键词 春季管理技术 葡萄 湖北 病虫害防治 生长期 萌芽 新梢 抹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形茶辉锅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传忠 《蚕桑茶叶通讯》 2009年第2期34-35,共2页
在扁形茶加工中选定名茶杀青机杀青,60型名茶多用机做形(青锅)后设制四种不同工艺(辉锅)加工作对比试验,对所制茶叶质量作感官审评,筛选出最佳辉锅方法。分析介绍正确使用操作方法和所制茶叶的品质风格。
关键词 扁形茶 辉锅方法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17
作者 涂俊凡 秦仲麒 +2 位作者 刘先琴 李先明 杨夫臣 《现代园艺》 2008年第4期4-5,26,共3页
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相继建立了许多高标准、高质量的梨生产基地,生产的梨品质优良、产量高,但在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方面还比较落后,尤其是在采用先进的保鲜技术方面更薄弱。梨果采后在自然条件下生理衰变快,且组织易受损伤,易受病... 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相继建立了许多高标准、高质量的梨生产基地,生产的梨品质优良、产量高,但在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方面还比较落后,尤其是在采用先进的保鲜技术方面更薄弱。梨果采后在自然条件下生理衰变快,且组织易受损伤,易受病原微生物侵染,因此品质下降快,腐烂率极高。据调查,’在梨产销过程中,因贮藏、保鲜设备条件有限,技术水平低,梨从包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藏保鲜技术 梨果 采后商品化处理 生产基地 品质优良 病原微生物 设备条件 产量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18
作者 涂俊凡 秦仲麒 +1 位作者 刘先琴 李先明 《山西果树》 2008年第4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贮藏保鲜技术 梨树 采后商品化处理 生产基地 栽培历史 品种资源 生态条件 因地制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果树在湖北发展的前景分析
19
作者 何华平 《中国果业信息》 1999年第5期9-10,共2页
关键词 主栽品种 上市期 砂子早生 设施栽培 前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仙玉茗王”加工工艺研究
20
作者 李传忠 向常均 +2 位作者 谭丛珍 来祖庆 蔡鸿林 《中国茶叶加工》 2000年第3期43-44,共2页
“水仙玉茗王”为良种(福鼎大毫或福云六号全芽)全毫扁形茶。分底茶和花形茶两部份。冲泡后底茶吸水膨胀,花形茶吸水伸展,有如玉叶捧银菊,甚为壮观,内质香高味甘,汤清叶绿,确实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本文对“水仙玉茗王”加工工艺研究确... “水仙玉茗王”为良种(福鼎大毫或福云六号全芽)全毫扁形茶。分底茶和花形茶两部份。冲泡后底茶吸水膨胀,花形茶吸水伸展,有如玉叶捧银菊,甚为壮观,内质香高味甘,汤清叶绿,确实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本文对“水仙玉茗王”加工工艺研究确定为:底茶=选料与摊放→青锅→扎花→烘花;花形茶=选料与摊放→青锅→辉锅→提香→精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工艺 水仙玉茗王 湖北 名茶 选料 摊放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