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氮素输出特征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方谊 范先鹏 +3 位作者 夏颖 黄敏 张富林 吴茂前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0期31-36,共6页
以三峡库区典型流域为研究单元,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对流域出口设置的监测点进行连续取样观测。结果表明,2015年长坪流域在4-9月降雨量达703.1 mm,占全年降雨量的83.0%,径流量为686 354.4 m^3,占全年径流量的78.8%,径流量与降雨量显著相关... 以三峡库区典型流域为研究单元,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对流域出口设置的监测点进行连续取样观测。结果表明,2015年长坪流域在4-9月降雨量达703.1 mm,占全年降雨量的83.0%,径流量为686 354.4 m^3,占全年径流量的78.8%,径流量与降雨量显著相关(r=0.056,P<0.01);在此期间的总氮输出负荷占全年的88.7%,是流域氮素流失的主要时期,径流为流域面源氮素输出的主要渠道及主要驱动力;总氮年平均浓度为2.0 mg/L,浓度峰值主要出现在7-9月;TN、NO_3^--N、NH_4^+-N和PN的年输出负荷分别为9.0、6.6、0.4和1.9 kg/hm^2;NO_3^--N是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占总氮输出负荷的7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面源污染 降雨径流 氮素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三峡库区不同种植模式下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 被引量:23
2
作者 刘方谊 夏颖 +5 位作者 黄敏 雷秋良 刘宏斌 范先鹏 张富林 吴茂前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50-558,共9页
为了识别湖北省三峡库区氮磷流失的高风险种植模式和高风险区,以种植模式为单元研究区域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采用流失系数法,分析了湖北省三峡库区4个县(区)18种主要种植模式农田地表径流途径土壤本底、肥料氮磷流失情况。结果表... 为了识别湖北省三峡库区氮磷流失的高风险种植模式和高风险区,以种植模式为单元研究区域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采用流失系数法,分析了湖北省三峡库区4个县(区)18种主要种植模式农田地表径流途径土壤本底、肥料氮磷流失情况。结果表明:库区农田氮磷流失量分别为2 035.0 t和213.2 t,其中夷陵区最高,分别占库区总量的53.8%和50.5%,该区氮磷流失强度也最高。当季施肥造成的氮磷流失量分别占农田流失总量29.6%和26.3%。18种模式中,平地-露地蔬菜和平地-园地是氮流失量最大的两种种植模式,占库区农田总流失量53.2%;平地-露地蔬菜是磷流失量最大的种植模式,占库区农田总流失量的43.3%。平地、缓坡地、陡坡地三类坡度农田中,平地农业集约程度高,氮磷流失量最高,分别占库区氮磷流失量56.1%和57.1%,缓坡地次之,陡坡地的种植强度低,氮磷流失量最低。几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平原旱地利用方式氮磷流失量分别占库区氮磷流失量的38.5%和48.5%,流失强度为17.1、2.3 kg·hm^(-2),远高于园地、坡耕地、水田。研究表明,夷陵区是氮磷流失高风险区,平地-露地蔬菜和平地-园地是氮磷流失的高风险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种植模式 地表径流 施肥 氮磷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