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有机培肥与耕作方式对稻麦轮作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
28
1
作者
张志毅
熊桂云
+4 位作者
吴茂前
范先鹏
冯婷婷
巴瑞先
段申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5-412,共8页
为了明确不同外源有机物和耕作方式对土壤地力培育的影响,以水稻-小麦轮作系统为对象,通过2个年度(2016—2018年)大田试验研究了外源有机物(秸秆和有机肥)和耕作方式及其交互作用[稻麦秸秆还田配合旋耕(SR),稻麦秸秆还田配合翻耕(SP),...
为了明确不同外源有机物和耕作方式对土壤地力培育的影响,以水稻-小麦轮作系统为对象,通过2个年度(2016—2018年)大田试验研究了外源有机物(秸秆和有机肥)和耕作方式及其交互作用[稻麦秸秆还田配合旋耕(SR),稻麦秸秆还田配合翻耕(SP),秸秆不还田、增施有机肥配合旋耕(MR),秸秆不还田、增施有机肥配合翻耕(MP),秸秆不还田、不施用有机肥、旋耕深度15 cm(CKR)]对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组成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SR处理能够降低水稻季土壤容重并增加总孔隙度。相比CKR,小麦季SR处理显著增加>0.0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量为7.2%。此外,外源有机物和耕作对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易氧化有机碳(EOC)主要受耕作与有机物交互作用影响,酸水解有机碳(LPIc和LPIIc)主要受耕作措施的影响,SR处理的土壤EOC和LPIc含量比CKR提高0.3~2.6 g·kg−1。颗粒有机碳(POC)主要受外源有机物的影响,并且秸秆还田处理POC平均含量高于增施有机肥处理,增加量为0.75 g·kg−1。短期内,外源有机物和耕作及其交互作用对稳定性有机碳(黑碳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影响较小。综上,秸秆还田配合旋耕有助于提高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活性有机碳的含量(EOC、LPIc和P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小麦轮作
秸秆还田
耕作措施
土壤团聚体
活性有机碳
稳定性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秸秆还田技术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
4
2
作者
夏颖
冯婷婷
+1 位作者
吴茂前
张志毅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1期16-20,共5页
中国秸秆还田技术发展主要分为3个阶段,包括初始阶段、发展阶段和现阶段。秸秆还田技术初始阶段主要以堆肥、沤肥等间接还田为主,直接还田技术相对薄弱;发展阶段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成为主要还田模式,秸秆还田技术各项参数初步明确。随着...
中国秸秆还田技术发展主要分为3个阶段,包括初始阶段、发展阶段和现阶段。秸秆还田技术初始阶段主要以堆肥、沤肥等间接还田为主,直接还田技术相对薄弱;发展阶段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成为主要还田模式,秸秆还田技术各项参数初步明确。随着机械化程度提高,现阶段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在原有秸秆还田技术基础上,出现沟埋还田、炭化还田等新兴秸秆还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培肥
直接还田
间接还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汉平原地区畜禽养殖粪污耕地承载力现状与评价
被引量:
3
3
作者
郑煜冁
夏颖
+4 位作者
范先鹏
黄敏
张志毅
刘冬碧
吴茂前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S02期244-251,共8页
采用产污系数法估算2012—2017年江汉平原各县(市、区)畜禽粪污总量及COD、TN、TP的产生量,分析了该地区畜禽养殖粪污耕地承载现状,并从耕地负荷及畜禽养殖环境容量的角度评价畜禽养殖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江汉平原畜禽尿液年平均产生...
采用产污系数法估算2012—2017年江汉平原各县(市、区)畜禽粪污总量及COD、TN、TP的产生量,分析了该地区畜禽养殖粪污耕地承载现状,并从耕地负荷及畜禽养殖环境容量的角度评价畜禽养殖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江汉平原畜禽尿液年平均产生量为815.02万t,粪便年平均产生量为748.23万t,畜禽粪污的主要来源是生猪和牛(83.55%);畜禽实际养殖量为21.74猪当量/hm^2,平均承载率为88.07%(N)和54.16%(P),荆州区、石首市、松滋市、汉川市、沙洋县、枝江市畜禽养殖承载率为96%~170%(N)和80%(P),畜禽养殖发展空间较小;江汉平原年平均耕地负荷为12.98 t/hm^2·年,警报值为0.45,分级级数为Ⅱ,畜禽粪污对环境的威胁为"稍有";畜禽实际养殖总量均超过50%的环境容量,风险指数为1.49(N)和1.08(P)。沙洋县、枝江市、松滋市的风险指数较大,需要合理控制畜禽养殖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污
耕地负荷
环境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有机培肥与耕作方式对稻麦轮作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
28
1
作者
张志毅
熊桂云
吴茂前
范先鹏
冯婷婷
巴瑞先
段申荣
机构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湖北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潜江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农村部废弃物肥料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环境治理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湖北省
宜昌市兴山县古夫镇
农业
技术
服务
中心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5-412,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902)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重大专项项目(2017CGPY03)资助~~
文摘
为了明确不同外源有机物和耕作方式对土壤地力培育的影响,以水稻-小麦轮作系统为对象,通过2个年度(2016—2018年)大田试验研究了外源有机物(秸秆和有机肥)和耕作方式及其交互作用[稻麦秸秆还田配合旋耕(SR),稻麦秸秆还田配合翻耕(SP),秸秆不还田、增施有机肥配合旋耕(MR),秸秆不还田、增施有机肥配合翻耕(MP),秸秆不还田、不施用有机肥、旋耕深度15 cm(CKR)]对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组成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SR处理能够降低水稻季土壤容重并增加总孔隙度。相比CKR,小麦季SR处理显著增加>0.0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量为7.2%。此外,外源有机物和耕作对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易氧化有机碳(EOC)主要受耕作与有机物交互作用影响,酸水解有机碳(LPIc和LPIIc)主要受耕作措施的影响,SR处理的土壤EOC和LPIc含量比CKR提高0.3~2.6 g·kg−1。颗粒有机碳(POC)主要受外源有机物的影响,并且秸秆还田处理POC平均含量高于增施有机肥处理,增加量为0.75 g·kg−1。短期内,外源有机物和耕作及其交互作用对稳定性有机碳(黑碳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影响较小。综上,秸秆还田配合旋耕有助于提高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活性有机碳的含量(EOC、LPIc和POC)。
关键词
水稻-小麦轮作
秸秆还田
耕作措施
土壤团聚体
活性有机碳
稳定性有机碳
Keywords
Wheat-rice system
Straw returning
Tillage method
Soil aggregates
Active organic carbon
Stable organic carbon
分类号
S154.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秸秆还田技术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
4
2
作者
夏颖
冯婷婷
吴茂前
张志毅
机构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湖北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潜江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农村部废弃物肥料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环境治理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1期16-20,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707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902)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重大专项项目(2017CGPY03)。
文摘
中国秸秆还田技术发展主要分为3个阶段,包括初始阶段、发展阶段和现阶段。秸秆还田技术初始阶段主要以堆肥、沤肥等间接还田为主,直接还田技术相对薄弱;发展阶段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成为主要还田模式,秸秆还田技术各项参数初步明确。随着机械化程度提高,现阶段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在原有秸秆还田技术基础上,出现沟埋还田、炭化还田等新兴秸秆还田技术。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培肥
直接还田
间接还田
Keywords
straw returning to field
soil fertility
direct return to land
returning the indirect
分类号
S158.5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汉平原地区畜禽养殖粪污耕地承载力现状与评价
被引量:
3
3
作者
郑煜冁
夏颖
范先鹏
黄敏
张志毅
刘冬碧
吴茂前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资
源
与
环境
工程
学院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湖北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潜江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农村部废弃物肥料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环境治理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S02期244-251,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800502
2016YFD0300902)
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2018ABA097).
文摘
采用产污系数法估算2012—2017年江汉平原各县(市、区)畜禽粪污总量及COD、TN、TP的产生量,分析了该地区畜禽养殖粪污耕地承载现状,并从耕地负荷及畜禽养殖环境容量的角度评价畜禽养殖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江汉平原畜禽尿液年平均产生量为815.02万t,粪便年平均产生量为748.23万t,畜禽粪污的主要来源是生猪和牛(83.55%);畜禽实际养殖量为21.74猪当量/hm^2,平均承载率为88.07%(N)和54.16%(P),荆州区、石首市、松滋市、汉川市、沙洋县、枝江市畜禽养殖承载率为96%~170%(N)和80%(P),畜禽养殖发展空间较小;江汉平原年平均耕地负荷为12.98 t/hm^2·年,警报值为0.45,分级级数为Ⅱ,畜禽粪污对环境的威胁为"稍有";畜禽实际养殖总量均超过50%的环境容量,风险指数为1.49(N)和1.08(P)。沙洋县、枝江市、松滋市的风险指数较大,需要合理控制畜禽养殖的数量。
关键词
畜禽粪污
耕地负荷
环境容量
Keywords
livestock and poultry waste
cultivated land load
environmental capacity
分类号
X7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有机培肥与耕作方式对稻麦轮作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张志毅
熊桂云
吴茂前
范先鹏
冯婷婷
巴瑞先
段申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秸秆还田技术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夏颖
冯婷婷
吴茂前
张志毅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江汉平原地区畜禽养殖粪污耕地承载力现状与评价
郑煜冁
夏颖
范先鹏
黄敏
张志毅
刘冬碧
吴茂前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