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冶市水稻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水稻产量、效益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翠 王香琪 +2 位作者 章扬武 胡振华 洪俊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为探索适合湖北省大冶市的有机无机肥配施技术,选取大治市金湖街道港背村的稻田进行大田小区试验,研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水稻(Oryza sativa L.)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同时综合考虑经济效益,提出稳产增产条件下适宜的配比,以期为... 为探索适合湖北省大冶市的有机无机肥配施技术,选取大治市金湖街道港背村的稻田进行大田小区试验,研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水稻(Oryza sativa L.)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同时综合考虑经济效益,提出稳产增产条件下适宜的配比,以期为大冶市水稻化肥减量增效以及地力提升提供科学支撑。设置了4种施肥方式,分别为常规施肥处理(T1)、优化施肥处理(T2)、有机无机肥配施替代15%N处理(T3)、有机无机肥配施替代30%N处理(T4)。结果表明,相较于优化施肥处理,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水稻产量增加了4.80%~6.64%,土壤有机质、全量以及活性氮、磷、钾含量也均有所提升。综合考虑施用量与经济效益,有机无机肥配施替代15%N的施肥方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化肥减量 有机肥配施 产量 经济效益 土壤理化性状 湖北省大治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土壤调理剂对土壤-水稻体系中Cd迁移转化的影响
2
作者 黎亿状 彭瑞雪 +5 位作者 陈晶 陈晨 李方敏 刘波 杨利 洪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84-2295,共12页
为研究不同类型土壤调理剂施用对Cd在土壤-水稻体系中迁移转化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5个处理,即2个无机类调理剂处理(ISC1、ISC2)、2个有机类调理剂处理(OSC1、OSC2)和空白对照处理(CK),且调理剂添加量均为2%。研究分析了在整个水稻... 为研究不同类型土壤调理剂施用对Cd在土壤-水稻体系中迁移转化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5个处理,即2个无机类调理剂处理(ISC1、ISC2)、2个有机类调理剂处理(OSC1、OSC2)和空白对照处理(CK),且调理剂添加量均为2%。研究分析了在整个水稻生育期内,4种调理剂的施用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Cd赋存形态、水稻不同部位Cd含量及其富集和转运系数,以及水稻根系Cd吸收转运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4种土壤调理剂均能显著降低水稻籽粒中Cd含量(P<0.05),其降低率依次为37.82%(OSC1处理)、68.21%(OSC2处理)、69.14%(ISC2处理)和83.96%(ISC1处理)。在水稻成熟期,无机类和有机类调理剂相较于CK分别显著提升土壤pH 1.19~1.29个单位和土壤有机质含量31.90%~45.58%(P<0.05),且分别倾向将土壤中活性较高形态的Cd向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转化。无机类调理剂对Cd在水稻植株内转运和Cd吸收转运基因表达的影响大于有机类调理剂。研究表明,无机类调理剂和有机类调理剂均可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土壤Cd生物活性以及水稻体内Cd的吸收转运,从而降低籽粒中Cd含量,实现稻田Cd污染的修复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水稻 土壤调理剂 迁移转化 修复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主栽籼稻镉低积累品种筛选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荣 陈晨 +5 位作者 柯晓畅 刘晓继 洪俊 张敏敏 聂新星 杨利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8期21-23,27,共4页
以湖北省收集的40个主栽籼稻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筛选镉(Cd)低积累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为湖北省Cd污染安全利用类稻田水稻品种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40个供试水稻品种糙米Cd含量在0.09~0.40 mg/kg,整体上杂交稻糙米Cd... 以湖北省收集的40个主栽籼稻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筛选镉(Cd)低积累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为湖北省Cd污染安全利用类稻田水稻品种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40个供试水稻品种糙米Cd含量在0.09~0.40 mg/kg,整体上杂交稻糙米Cd含量高于常规稻。其中,隆稻3号、深优5438、隆两优1686、巨2优60和兴安香占5个水稻品种糙米Cd含量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22,Cd≤0.2 mg/kg),产量表现由高到低为隆两优1686(6.87 t/hm^(2))、巨2优60(6.13 t/hm^(2))、兴安香占(5.91 t/hm^(2))、隆稻3号(5.90 t/hm^(2))、深优5438(5.26 t/hm^(2))。兼顾稻米低Cd含量和高产量,隆两优1686和巨2优60可优先作为推荐水稻品种在湖北省Cd污染安全利用类稻田中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镉低积累品种 筛选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植物对土壤镉的富集效果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冯敬云 聂新星 +3 位作者 刘波 段小丽 张志毅 杨利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5期83-86,共4页
为筛选出适应中轻度重金属镉(Cd)污染农田的富集植物,以生物质高粱、甜高粱(Sorghum bicolor‘Dochna’)和蓖麻(Ricinus communis L.)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这3种植物的生长情况及其对Cd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生物质高粱地上部生物量... 为筛选出适应中轻度重金属镉(Cd)污染农田的富集植物,以生物质高粱、甜高粱(Sorghum bicolor‘Dochna’)和蓖麻(Ricinus communis L.)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这3种植物的生长情况及其对Cd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生物质高粱地上部生物量为22.5748 t/hm^(2),是甜高粱和蓖麻地上部生物量的1.2、5.1倍。3种富集植物各器官中Cd的富集含量均表现为茎秆>叶片>穗,生物质高粱和甜高粱茎秆和叶片中Cd的富集系数均超过1。生物质高粱、甜高粱和蓖麻当季地上部可移除Cd的总量分别为24.66、17.72、1.57 g/hm^(2)。在3种富集植物中,生物质高粱生物量最大,对Cd富集能力强,是一种潜在的Cd污染修复植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农田土壤 生物质高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MnO_(2)介导蛋白胨非生物氮矿化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5
作者 洪俊 夏贤格 +5 位作者 陈云峰 刘波 段小丽 张敏敏 聂新星 杨利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8-1380,共13页
现有研究多关注微生物活动对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忽视了非生物作用对其贡献,尤其是典型锰氧化物介导下有机氮的非生物矿化过程。以六方锰矿(γ-MnO_(2))为供试矿物,大豆源蛋白胨为土壤有机氮代表,设计了3个实验体系,即蛋白胨(0.25 g&#... 现有研究多关注微生物活动对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忽视了非生物作用对其贡献,尤其是典型锰氧化物介导下有机氮的非生物矿化过程。以六方锰矿(γ-MnO_(2))为供试矿物,大豆源蛋白胨为土壤有机氮代表,设计了3个实验体系,即蛋白胨(0.25 g·L^(-1))单一体系、γ-MnO_(2)(1.0 g·L^(-1))单一体系以及蛋白胨(0.25 g·L^(-1))与γ-MnO_(2)(0.25~2.0 g·L^(-1))混合体系,研究了近中性环境条件下γ-MnO_(2)介导蛋白胨非生物氮矿化过程和反应机制。结果表明,在pH 7.0、空气氛围下,γ-MnO_(2)可促使蛋白胨氮矿化,生成无机态氮。蛋白胨(0.25 g·L^(-1))矿化速率随着初始γ-MnO_(2)浓度(0.0~2.0 g·L^(-1))的提高先增大后趋于平衡;Mn(Ⅳ)、Mn(Ⅲ)以及矿物表面产生的活性氧物种(ROS)是蛋白胨矿化生成无机态氮的主要氧化剂。本研究有望深化农田土壤有机氮矿化机理,丰富对农田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矿物 γ-MnO_(2) 非生物氮矿化 活性中间体 活性氧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钝化剂修复镉污染稻田及其对水稻吸收镉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冯敬云 聂新星 +2 位作者 刘波 李方敏 杨利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2期51-55,共5页
以氧化钙镁(NL)、生物炭(B)和碳酸盐岩(SRC)3种钝化剂在大冶市轻度(S1)、中度(S2)镉(Cd)污染农田土壤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钝化剂对土壤有效态Cd含量及对水稻子粒Cd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钝化剂处理均显著降低水稻子粒Cd含量,与对... 以氧化钙镁(NL)、生物炭(B)和碳酸盐岩(SRC)3种钝化剂在大冶市轻度(S1)、中度(S2)镉(Cd)污染农田土壤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钝化剂对土壤有效态Cd含量及对水稻子粒Cd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钝化剂处理均显著降低水稻子粒Cd含量,与对照相比,试验点S1、S2水稻子粒Cd含量分别降低了42.88%~67.29%、38.25%~52.59%,其中试验点S2水稻子粒Cd含量达到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2—2017,Cd≤0.2 mg/kg)。NL、B、SRC处理能不同程度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对照相比,试验点S1、S2土壤有效态Cd含量分别降低了14.09%~17.51%、30.38%~37.60%、9.22%~10.54%。试验点S1、S2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水稻子粒呈一定的正相关。施用3种钝化剂显著提高试验点S1的土壤pH,土壤pH与水稻子粒Cd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2)达0.7278。3种钝化处理下对水稻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且达到了NY/T3343—2018评价标准中重金属钝化剂施用后作物减产不超过10%的要求。3种钝化剂原位钝化修复中度、轻度Cd污染稻田土壤效果表现为生物炭>氧化钙镁>碳酸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修复 钝化剂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