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长阳县土壤肥力要素时空演变规律及肥力评价
1
作者 周维 黄学顺 +4 位作者 许伟 邬磊 赵鹏飞 刘波 杨利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1-1162,共12页
【目的】探究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耕层土壤肥力要素时空演变规律,并进行土壤肥力等级评价,为该地区农业可持续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长阳县2007—2015、2018和2022年的土壤酸碱度(pH)、有机质(SOM)、全氮(TN)、有效磷(AP)和... 【目的】探究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耕层土壤肥力要素时空演变规律,并进行土壤肥力等级评价,为该地区农业可持续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长阳县2007—2015、2018和2022年的土壤酸碱度(pH)、有机质(SOM)、全氮(TN)、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作为土壤综合肥力评价指标,采用相关系数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选择隶属度函数曲线,确定隶属度函数转折点,采用模糊数学(Fuzzy)综合评价法,根据各土壤肥力指标的权重值和隶属度值计算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利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土壤肥力指标及综合肥力指数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从2007到2022年的15年间,长阳县耕层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值分别增加了0.47个单位、1.24 g/kg、0.57 g/kg、38.67 mg/kg和119.44 mg/kg,均属于中等变异程度。2018—2022年长阳县pH中性土壤面积占比提升了29.41个百分点,有机质含量Ⅱ级的土壤面积占比提升了14.04个百分点,全氮含量Ⅱ级及以上土壤面积占比减少17.92个百分点,有效磷含量Ⅰ级和速效钾含量Ⅱ级的土壤面积分别提升了81.13个百分点和42.45个百分点。pH值和全氮的块金值/基台值(块基比)在25%~75%,呈现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块基比小于25%,呈现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2018—2022年长阳县土壤肥力处于Ⅲ级以上的土壤面积占比达89%,处于Ⅱ级以上的土壤面积占比增加了7.87个百分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是决定长阳县土壤肥力差异的主要因子。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与土壤肥力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相似,肥力处于Ⅱ级以上的土壤均集中在长阳县的西部、北部及中部地区,东部、南部地区的土壤肥力等级为中等偏下。【结论】15年间长阳县大部分地区土壤pH由酸性向中性变化,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土壤肥力等级显著提高,全域土壤综合肥力呈现不断提高趋势,52%的耕地肥力在Ⅱ级以上,但分布不均匀。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决定着土壤的综合肥力,因此,在土壤肥力等级低的东部、南部需重视增施有机肥,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对氮的固持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阳县 土壤肥力要素 模糊数学法 肥力评价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冶市水稻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水稻产量、效益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翠 王香琪 +2 位作者 章扬武 胡振华 洪俊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为探索适合湖北省大冶市的有机无机肥配施技术,选取大治市金湖街道港背村的稻田进行大田小区试验,研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水稻(Oryza sativa L.)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同时综合考虑经济效益,提出稳产增产条件下适宜的配比,以期为... 为探索适合湖北省大冶市的有机无机肥配施技术,选取大治市金湖街道港背村的稻田进行大田小区试验,研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水稻(Oryza sativa L.)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同时综合考虑经济效益,提出稳产增产条件下适宜的配比,以期为大冶市水稻化肥减量增效以及地力提升提供科学支撑。设置了4种施肥方式,分别为常规施肥处理(T1)、优化施肥处理(T2)、有机无机肥配施替代15%N处理(T3)、有机无机肥配施替代30%N处理(T4)。结果表明,相较于优化施肥处理,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水稻产量增加了4.80%~6.64%,土壤有机质、全量以及活性氮、磷、钾含量也均有所提升。综合考虑施用量与经济效益,有机无机肥配施替代15%N的施肥方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化肥减量 有机肥配施 产量 经济效益 土壤理化性状 湖北省大治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水稻化肥减施效果评估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利 马朝红 +3 位作者 胡时友 段建设 徐维明 涂涛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4期56-62,共7页
通过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等4个二级指标,以有机肥替代化肥量、化肥施用量减少值、政府政策支撑响应程度以及改善农田土壤环境程度等14个三级指标,评价了湖北省稻麦轮作区水稻化肥减施效果。总体效果评价为... 通过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等4个二级指标,以有机肥替代化肥量、化肥施用量减少值、政府政策支撑响应程度以及改善农田土壤环境程度等14个三级指标,评价了湖北省稻麦轮作区水稻化肥减施效果。总体效果评价为较好,其中,技术、经济、社会均评价为较好,环境效果评价为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层次分析 模型 化肥减量 效果评估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土壤调理剂对土壤-水稻体系中Cd迁移转化的影响
4
作者 黎亿状 彭瑞雪 +5 位作者 陈晶 陈晨 李方敏 刘波 杨利 洪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84-2295,共12页
为研究不同类型土壤调理剂施用对Cd在土壤-水稻体系中迁移转化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5个处理,即2个无机类调理剂处理(ISC1、ISC2)、2个有机类调理剂处理(OSC1、OSC2)和空白对照处理(CK),且调理剂添加量均为2%。研究分析了在整个水稻... 为研究不同类型土壤调理剂施用对Cd在土壤-水稻体系中迁移转化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5个处理,即2个无机类调理剂处理(ISC1、ISC2)、2个有机类调理剂处理(OSC1、OSC2)和空白对照处理(CK),且调理剂添加量均为2%。研究分析了在整个水稻生育期内,4种调理剂的施用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Cd赋存形态、水稻不同部位Cd含量及其富集和转运系数,以及水稻根系Cd吸收转运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4种土壤调理剂均能显著降低水稻籽粒中Cd含量(P<0.05),其降低率依次为37.82%(OSC1处理)、68.21%(OSC2处理)、69.14%(ISC2处理)和83.96%(ISC1处理)。在水稻成熟期,无机类和有机类调理剂相较于CK分别显著提升土壤pH 1.19~1.29个单位和土壤有机质含量31.90%~45.58%(P<0.05),且分别倾向将土壤中活性较高形态的Cd向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转化。无机类调理剂对Cd在水稻植株内转运和Cd吸收转运基因表达的影响大于有机类调理剂。研究表明,无机类调理剂和有机类调理剂均可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土壤Cd生物活性以及水稻体内Cd的吸收转运,从而降低籽粒中Cd含量,实现稻田Cd污染的修复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水稻 土壤调理剂 迁移转化 修复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粉碎程度下废弃萝卜堆肥养分及腐熟特征
5
作者 陈云峰 童善坤 +5 位作者 黎兰献 王瑞琪 夏贤格 郭可威 莫晓明 詹亚斌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8-21,共4页
以废弃萝卜为主料,研究粉碎程度(不粉碎、粗粉碎、细粉碎)对萝卜堆肥养分及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碎程度越高,堆肥启动越快且温度累积越高;堆肥结束时,3个处理的有机质和总养分含量均能达到《有机肥料》(NY/T 525—2021)的要求,且粗... 以废弃萝卜为主料,研究粉碎程度(不粉碎、粗粉碎、细粉碎)对萝卜堆肥养分及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碎程度越高,堆肥启动越快且温度累积越高;堆肥结束时,3个处理的有机质和总养分含量均能达到《有机肥料》(NY/T 525—2021)的要求,且粗粉碎处理的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P<0.05);堆肥结束时,粗粉碎和细粉碎处理种子发芽指数分别为88.14%和88.07%,达到腐熟要求。因此,废弃萝卜在粗粉碎和细粉碎情况下均能堆肥成功,考虑到处理成本,建议萝卜堆肥时粗粉碎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废弃物 废弃萝卜堆肥 粉碎程度 养分 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阳市畜禽粪污资源量及资源化利用技术调研 被引量:1
6
作者 蒋辉胜 詹亚斌 +3 位作者 刘金波 李仕海 许顺鑫 陈云峰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2期185-189,193,共6页
为系统研究湖北省襄阳市畜禽养殖及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情况,采取查阅统计年鉴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襄阳市3个县区(宜城市、谷城县、襄州区)48个养殖场进行调研,从粪污产生量、粪污养分资源量、养殖工艺、清粪工艺和粪污处理情... 为系统研究湖北省襄阳市畜禽养殖及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情况,采取查阅统计年鉴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襄阳市3个县区(宜城市、谷城县、襄州区)48个养殖场进行调研,从粪污产生量、粪污养分资源量、养殖工艺、清粪工艺和粪污处理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襄阳市畜禽粪污年产生量均值为1286.56万t,养分资源量均值为23.11万t;在养殖工艺方面,规上猪场以漏缝地板为主,规下以实体地面为主;牛、羊场以场床一体化为主;鸡场以笼养为主;在清粪工艺方面,规上猪、牛、羊场以机械干清粪为主,规下则以人工干清粪为主;鸡场以传送带清粪为主;在粪污处理方面,干粪以堆沤或委托有机肥厂处理为主,规上猪场液体粪污处理以黑膜沼气为主,规下猪场液体粪污处理以三级沉淀池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污 资源化利用 养殖工艺 清粪工艺 湖北省襄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MnO_(2)介导蛋白胨非生物氮矿化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7
作者 洪俊 夏贤格 +5 位作者 陈云峰 刘波 段小丽 张敏敏 聂新星 杨利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8-1380,共13页
现有研究多关注微生物活动对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忽视了非生物作用对其贡献,尤其是典型锰氧化物介导下有机氮的非生物矿化过程。以六方锰矿(γ-MnO_(2))为供试矿物,大豆源蛋白胨为土壤有机氮代表,设计了3个实验体系,即蛋白胨(0.25 g&#... 现有研究多关注微生物活动对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忽视了非生物作用对其贡献,尤其是典型锰氧化物介导下有机氮的非生物矿化过程。以六方锰矿(γ-MnO_(2))为供试矿物,大豆源蛋白胨为土壤有机氮代表,设计了3个实验体系,即蛋白胨(0.25 g·L^(-1))单一体系、γ-MnO_(2)(1.0 g·L^(-1))单一体系以及蛋白胨(0.25 g·L^(-1))与γ-MnO_(2)(0.25~2.0 g·L^(-1))混合体系,研究了近中性环境条件下γ-MnO_(2)介导蛋白胨非生物氮矿化过程和反应机制。结果表明,在pH 7.0、空气氛围下,γ-MnO_(2)可促使蛋白胨氮矿化,生成无机态氮。蛋白胨(0.25 g·L^(-1))矿化速率随着初始γ-MnO_(2)浓度(0.0~2.0 g·L^(-1))的提高先增大后趋于平衡;Mn(Ⅳ)、Mn(Ⅲ)以及矿物表面产生的活性氧物种(ROS)是蛋白胨矿化生成无机态氮的主要氧化剂。本研究有望深化农田土壤有机氮矿化机理,丰富对农田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矿物 γ-MnO_(2) 非生物氮矿化 活性中间体 活性氧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稻虾共作模式提高稻田土壤生物肥力的机理 被引量:23
8
作者 佀国涵 袁家富 +5 位作者 彭成林 赵书军 徐大兵 喻永冰 谢媛圆 周剑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68-2176,共9页
【目的】长期稻虾共作是提高稻田肥力的有机生态途径。研究该模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库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该模式的可持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连续10年(2005—2015)中稻单作和稻虾共作的田间定位试验,于2015年10月中旬水稻... 【目的】长期稻虾共作是提高稻田肥力的有机生态途径。研究该模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库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该模式的可持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连续10年(2005—2015)中稻单作和稻虾共作的田间定位试验,于2015年10月中旬水稻收获后,按照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土层采集土样,分析不同土层中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土壤微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易氧化有机碳(easily-oxidized organic carbon,EOC)和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含量,测定不同土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计算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同时分析了与土壤碳、氮和磷代谢有密切关系的纤维素酶、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结果】1)相对于中稻单作,稻虾共作显著增加了各土层中TOC、POC和DOC含量,增加30—40 cm土层中MBC含量以及10—40 cm土层中EOC含量;2)稻虾共作显著提高了10—30 cm土层中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碳库管理指数在10—20 cm和20—30 cm土层中较中稻单作模式分别提高了52.7%和58.2%;3)稻虾共作模式下,0—20 cm土层中小于0.053 mm粉-黏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中稻单作模式,而在20—30 cm土层各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中稻单作模式;4)与中稻单作相比,稻虾共作土壤脲酶活性在10—20 cm土层显著降低了16.7%,而在20—30 cm土层纤维素酶活性显著提高了28.0%;5)除DOC外,TOC、POC、MBC与纤维素酶、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长期稻虾共作提高了稻田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特别是提高了20—30 cm土层纤维素酶活性,促进了根茬等有机物的分解,提高了该层次各粒级团聚体内的有机碳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加大了水稻根系的下扎深度,改善了固持速效养分的能力,从而提升了稻田土壤生物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模式 土壤有机碳 土壤酶活性 土壤碳库管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植物对土壤镉的富集效果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冯敬云 聂新星 +3 位作者 刘波 段小丽 张志毅 杨利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5期83-86,共4页
为筛选出适应中轻度重金属镉(Cd)污染农田的富集植物,以生物质高粱、甜高粱(Sorghum bicolor‘Dochna’)和蓖麻(Ricinus communis L.)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这3种植物的生长情况及其对Cd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生物质高粱地上部生物量... 为筛选出适应中轻度重金属镉(Cd)污染农田的富集植物,以生物质高粱、甜高粱(Sorghum bicolor‘Dochna’)和蓖麻(Ricinus communis L.)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这3种植物的生长情况及其对Cd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生物质高粱地上部生物量为22.5748 t/hm^(2),是甜高粱和蓖麻地上部生物量的1.2、5.1倍。3种富集植物各器官中Cd的富集含量均表现为茎秆>叶片>穗,生物质高粱和甜高粱茎秆和叶片中Cd的富集系数均超过1。生物质高粱、甜高粱和蓖麻当季地上部可移除Cd的总量分别为24.66、17.72、1.57 g/hm^(2)。在3种富集植物中,生物质高粱生物量最大,对Cd富集能力强,是一种潜在的Cd污染修复植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农田土壤 生物质高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化肥减施模式对稻茬小麦茎秆抗倒性能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剑雄 刘威 +6 位作者 邹娟 张春华 郭卫红 武立举 张随成 熊又升 杨立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0期10-14,共5页
以湖北省钟祥市主栽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供试材料,设置常规施肥(CK)、减施20%化肥+有机肥+增效剂(M1)、减施20%化肥(M2)3个处理,研究不同化肥减施模式对稻茬小麦抗倒性能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M1、M2处理的小麦每穗粒数、理... 以湖北省钟祥市主栽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供试材料,设置常规施肥(CK)、减施20%化肥+有机肥+增效剂(M1)、减施20%化肥(M2)3个处理,研究不同化肥减施模式对稻茬小麦抗倒性能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M1、M2处理的小麦每穗粒数、理论产量、千粒重、基部第2、3节茎秆厚度均显著增加;M1、M2处理的小麦基部第2、3节机械强度随着茎秆厚度的增加而加强;M1、M2处理的实际产量增幅分别为51.24%、66.62%,理论产量增幅分别为42.70%、43.30%。结果表明,M1、M2处理均可作为湖北江汉平原小麦的抗倒、丰产与稳产的施肥模式。为江汉平原稻茬小麦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化肥减施 抗倒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大球盖菇模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彭瑞雪 程艳 +6 位作者 宋娜 杨利 周维 杨俊 杨青 吴启侠 段小丽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9-59,共11页
为探讨栽培大球盖菇及其菌种用量与基料配方对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开展了2年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了5个处理,即冬闲田对照处理CK,4个栽培大球盖菇处理:T1(3000kg·hm^(-2)菌种量+100%稻草基料)、T2(3000kg·hm... 为探讨栽培大球盖菇及其菌种用量与基料配方对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开展了2年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了5个处理,即冬闲田对照处理CK,4个栽培大球盖菇处理:T1(3000kg·hm^(-2)菌种量+100%稻草基料)、T2(3000kg·hm^(-2)菌种量+75%稻草配25%玉米芯基料)、T3(4500kg·hm^(-2)菌种量+100%稻草基料)、T4(4500kg·hm^(-2)菌种量+75%稻草配25%玉米芯基料)。结果表明:连续2年栽培大球盖菇的耕层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MBC、MBN、MBP)含量均逐年明显增加,且受菌种用量和基料配方的影响。在第2年,与CK处理相比,各试验处理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和全磷分别显著增加32.92%~42.44%、52.96%~77.35%、53.99%~75.09%、88.00%~184.62%、19.12%~38.24%、9.82%~29.46%(P<0.05),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84.18%~129.28%、166.60%~260.01%(P<0.05)。2年间各试验处理较CK处理的MBC:MBN显著降低,MBC:MBP和MBN:MBP有所增加。冗余分析(RDA)显示,全氮在2021年(F=5.9,P=0.004)和2022年(F=7.4,P=0.002)分别解释了31.1%和36.3%的土壤微生物量变化,是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及其化学计量比的最主要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与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栽培大球盖菇,不仅显著提高了土壤养分,还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其中以菌种量3000kg·hm^(-2)、基料75%稻草+25%玉米芯的栽培方式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推广“水稻一大球盖菇”轮作模式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大球盖菇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秸秆利用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主栽籼稻镉低积累品种筛选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荣 陈晨 +5 位作者 柯晓畅 刘晓继 洪俊 张敏敏 聂新星 杨利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8期21-23,27,共4页
以湖北省收集的40个主栽籼稻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筛选镉(Cd)低积累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为湖北省Cd污染安全利用类稻田水稻品种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40个供试水稻品种糙米Cd含量在0.09~0.40 mg/kg,整体上杂交稻糙米Cd... 以湖北省收集的40个主栽籼稻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筛选镉(Cd)低积累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为湖北省Cd污染安全利用类稻田水稻品种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40个供试水稻品种糙米Cd含量在0.09~0.40 mg/kg,整体上杂交稻糙米Cd含量高于常规稻。其中,隆稻3号、深优5438、隆两优1686、巨2优60和兴安香占5个水稻品种糙米Cd含量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22,Cd≤0.2 mg/kg),产量表现由高到低为隆两优1686(6.87 t/hm^(2))、巨2优60(6.13 t/hm^(2))、兴安香占(5.91 t/hm^(2))、隆稻3号(5.90 t/hm^(2))、深优5438(5.26 t/hm^(2))。兼顾稻米低Cd含量和高产量,隆两优1686和巨2优60可优先作为推荐水稻品种在湖北省Cd污染安全利用类稻田中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镉低积累品种 筛选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钝化剂修复镉污染稻田及其对水稻吸收镉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冯敬云 聂新星 +2 位作者 刘波 李方敏 杨利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2期51-55,共5页
以氧化钙镁(NL)、生物炭(B)和碳酸盐岩(SRC)3种钝化剂在大冶市轻度(S1)、中度(S2)镉(Cd)污染农田土壤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钝化剂对土壤有效态Cd含量及对水稻子粒Cd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钝化剂处理均显著降低水稻子粒Cd含量,与对... 以氧化钙镁(NL)、生物炭(B)和碳酸盐岩(SRC)3种钝化剂在大冶市轻度(S1)、中度(S2)镉(Cd)污染农田土壤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钝化剂对土壤有效态Cd含量及对水稻子粒Cd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钝化剂处理均显著降低水稻子粒Cd含量,与对照相比,试验点S1、S2水稻子粒Cd含量分别降低了42.88%~67.29%、38.25%~52.59%,其中试验点S2水稻子粒Cd含量达到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2—2017,Cd≤0.2 mg/kg)。NL、B、SRC处理能不同程度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对照相比,试验点S1、S2土壤有效态Cd含量分别降低了14.09%~17.51%、30.38%~37.60%、9.22%~10.54%。试验点S1、S2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水稻子粒呈一定的正相关。施用3种钝化剂显著提高试验点S1的土壤pH,土壤pH与水稻子粒Cd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2)达0.7278。3种钝化处理下对水稻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且达到了NY/T3343—2018评价标准中重金属钝化剂施用后作物减产不超过10%的要求。3种钝化剂原位钝化修复中度、轻度Cd污染稻田土壤效果表现为生物炭>氧化钙镁>碳酸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修复 钝化剂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腐熟剂对稻麦轮作田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立军 杨泽富 +3 位作者 张俊华 吕亮 李儒海 袁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5期132-134,169,共4页
选择稻-麦轮作模式秸秆还田短期定位试验田块,于2016—2019年连续施用由棘孢木霉、黑曲霉、黑根霉、青霉4种不同微生物菌分别与枯草芽孢杆菌组合制成的秸秆腐熟剂,于2018和2019年分别调查不同秸秆腐熟剂处理的小麦赤霉病病情。结果表明... 选择稻-麦轮作模式秸秆还田短期定位试验田块,于2016—2019年连续施用由棘孢木霉、黑曲霉、黑根霉、青霉4种不同微生物菌分别与枯草芽孢杆菌组合制成的秸秆腐熟剂,于2018和2019年分别调查不同秸秆腐熟剂处理的小麦赤霉病病情。结果表明,小麦抽穗扬花期的降雨量是赤霉病发生程度的决定性因素;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短期秸秆还田对赤霉病的发生并未表现出明显加重趋势;在赤霉病重发生年份,棘孢木霉和解淀粉芽孢杆菌组合可明显减轻赤霉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秸秆腐熟剂 赤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虾共作模式下小龙虾养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9
15
作者 佀国涵 袁家富 +5 位作者 彭成林 赵书军 贾平安 何节红 谢雪萍 刘荣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3期299-303,共5页
通过监测稻虾共作模式下小龙虾养殖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重金属含量,系统分析小龙虾养殖水体营养状况及养分排放强度、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小龙虾养殖水体营养物质含量较高,其中总氮(TN)、总磷2(TP)和化学需氧量(COD)平均... 通过监测稻虾共作模式下小龙虾养殖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重金属含量,系统分析小龙虾养殖水体营养状况及养分排放强度、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小龙虾养殖水体营养物质含量较高,其中总氮(TN)、总磷2(TP)和化学需氧量(COD)平均含量分别为2.21、0.50、59.0mg/L;小龙虾养殖废水排放量平均为4377.3m3/hm,其TN、TP和COD的排放强度分别为9.7、2.2、258.3kg/hm。小龙虾养殖水体中Hg和Cr含量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级标准,而Cu、Zn、As和Cd的含量达到了Ⅰ级标准,可见稻虾共作模式下小龙虾受水体重金属污染的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模式 小龙虾 水体环境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