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在湖北的引种试验 被引量:24
1
作者 杨夫臣 秦仲麒 +3 位作者 李先明 涂俊凡 朱红艳 伍涛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62,共4页
对引进的14个蓝莓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观测,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表现好的蓝莓品种8个。其中,北高丛蓝莓"蓝丰""公爵""伯克利"果实较大,品质佳,成熟期在5月中下旬,可以作为早熟鲜食品种发展。兔眼蓝莓粉... 对引进的14个蓝莓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观测,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表现好的蓝莓品种8个。其中,北高丛蓝莓"蓝丰""公爵""伯克利"果实较大,品质佳,成熟期在5月中下旬,可以作为早熟鲜食品种发展。兔眼蓝莓粉蓝、顶峰、蒂芙蓝、芭尔德温、果个较大,味道甜,果实品质中上,产量较高,成熟期在6月中下旬,可以作为中熟鲜食品种发展。园蓝虽然果实较小,但可溶性固形物和花色素含量高,产量较高,可以发展为加工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丛蓝莓 兔眼蓝莓 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高丛蓝莓‘莱格西’在湖北武汉的引种表现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7
2
作者 杨夫臣 秦仲麒 +5 位作者 李先明 伍涛 涂俊凡 朱红艳 刘政 杨立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3-85,共3页
2009年从美国引进南高丛蓝莓品种‘莱格西’在湖北省武汉市进行试栽,经过连续7年的观察,该品种表现适应性强、长势旺、成熟期早、品质优等特点。5月下旬果实开始成熟,果实扁圆形,果皮蓝色,被果粉,果个大,平均单果重2.42 g,可溶性固形物... 2009年从美国引进南高丛蓝莓品种‘莱格西’在湖北省武汉市进行试栽,经过连续7年的观察,该品种表现适应性强、长势旺、成熟期早、品质优等特点。5月下旬果实开始成熟,果实扁圆形,果皮蓝色,被果粉,果个大,平均单果重2.42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2%,可滴定酸含量0.71%,酸甜适口,肉质细,风味佳,适宜在湖北省武汉地区推广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高丛蓝莓 '莱格西’ 湖北 武汉 引种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蓝莓“奥尼尔”在湖北孝感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夫臣 秦仲麒 +4 位作者 李先明 伍涛 涂俊凡 朱红艳 刘政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5-147,共3页
在湖北孝感地区引种南高丛蓝莓品种"奥尼尔",经过6年观察,该品种表现成熟期早,品质佳。在5月中下旬开始成熟,果实圆形,果皮蓝色,果个中等,平均单果质量1.92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8%,可滴定酸含量0.47%,酸甜适口,风味浓郁。栽... 在湖北孝感地区引种南高丛蓝莓品种"奥尼尔",经过6年观察,该品种表现成熟期早,品质佳。在5月中下旬开始成熟,果实圆形,果皮蓝色,果个中等,平均单果质量1.92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8%,可滴定酸含量0.47%,酸甜适口,风味浓郁。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土壤改良、肥水管理、树体修剪及病虫害防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蓝莓 奥尼尔 孝感 引种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高丛蓝莓“密斯蒂”在湖北的引种试验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夫臣 秦仲麒 +4 位作者 涂俊凡 李先明 朱红艳 伍涛 刘政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1-132,共2页
对南高丛蓝莓品种"密斯蒂"的植物学、生物学及园艺性状观测,表现树势直立,生长势强。单果质量2.23g,最大单果质量4.45g,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8%,可滴定酸含量0.67%,风味好,品质佳。果实成熟期早,在5月下旬成熟。
关键词 南高丛蓝莓 密斯蒂 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湖北绿茶产地判别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雪萍 郑鹏程 +2 位作者 高士伟 叶飞 王胜鹏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3期143-147,152,共6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对湖北不同茶区的40份名优绿茶进行挥发性组分分析。结果表明,40份绿茶共检出71种挥发性物质,鄂西武陵山及宜昌三峡茶区、鄂西北秦巴山茶区、鄂东大别山茶区分别鉴定出5种、3种、6种特征性挥发性物质。采用偏最小二乘...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对湖北不同茶区的40份名优绿茶进行挥发性组分分析。结果表明,40份绿茶共检出71种挥发性物质,鄂西武陵山及宜昌三峡茶区、鄂西北秦巴山茶区、鄂东大别山茶区分别鉴定出5种、3种、6种特征性挥发性物质。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可将不同茶区绿茶样品初步区分。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可将不同茶区绿茶样品有效区分,橙花醇、顺-橙花叔醇、邻氨基苯甲酸甲酯等13种挥发性物质先后被引入判别模型,所建立的判别模型正确判别率为100.00%,交叉验证判别率为97.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成分 产地判别 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诱捕平台的茶园茶尺蠖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勋 雷该翔 +8 位作者 毛迎新 黄丹娟 李新华 万昌玺 程繁杨 涂修亮 张敬峰 李罡 王友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3期92-93,97,共3页
针对茶园主要害虫茶尺蠖,分别采用不同的诱捕平台进行试验示范,筛选最佳防控技术参数。结果表明,湿式诱捕器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杀茶尺蠖成虫是较好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最佳投放间距为15 m,最佳投放高度为高于茶丛20 cm,每隔15~20 d更换... 针对茶园主要害虫茶尺蠖,分别采用不同的诱捕平台进行试验示范,筛选最佳防控技术参数。结果表明,湿式诱捕器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杀茶尺蠖成虫是较好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最佳投放间距为15 m,最佳投放高度为高于茶丛20 cm,每隔15~20 d更换一次诱芯,能有效抑制茶尺蠖雄虫密度,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茶尺蠖 诱捕平台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寄主替代茶叶增殖EgNPV的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谭荣荣 毛迎新 +1 位作者 黄丹娟 王友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1期37-39,53,共4页
本研究采用接骨草代替茶叶饲养灰茶尺蠖幼虫,并增殖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结果表明,接骨草饲养的灰茶尺蠖生长正常,形成完整的生活史。室内病毒增殖试验表明,用接骨草饲养灰茶尺蠖增殖病毒的适宜时期为3龄幼虫,适宜浓度为5.0×10... 本研究采用接骨草代替茶叶饲养灰茶尺蠖幼虫,并增殖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结果表明,接骨草饲养的灰茶尺蠖生长正常,形成完整的生活史。室内病毒增殖试验表明,用接骨草饲养灰茶尺蠖增殖病毒的适宜时期为3龄幼虫,适宜浓度为5.0×10~6PIB·mL^(-1),且以灰茶尺蠖第1、2、3和6代增殖病毒效果最佳。毒力回归方程为y=-4.152 3+1.53 x,LC_(50)=5.25×10~5PIB·mL^(-1),接骨草饲养的产毒量略高于茶叶饲养的产毒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茶尺蠖 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接骨草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轮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谭荣荣 毛迎新 +3 位作者 黄丹娟 王红娟 陈勋 王友平 《茶叶学报》 2021年第4期198-204,共7页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产孢量的测定来研究茶轮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为该类病害的田间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室内试验表明光照、温度、湿度、营养、酸碱度对茶轮斑病菌孢子和菌丝的生长有很重要的影响。不同光照条件下,菌丝均可生长,全光照...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产孢量的测定来研究茶轮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为该类病害的田间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室内试验表明光照、温度、湿度、营养、酸碱度对茶轮斑病菌孢子和菌丝的生长有很重要的影响。不同光照条件下,菌丝均可生长,全光照条件下有最大产孢量。在22~30℃条件下,病原菌均可生长,最适合的生长温度是25~28℃。28℃时有最大产孢量,当温度升至32℃,产孢量为零。pH在4.5~8范围内茶轮斑病菌分生孢子均可萌发且芽管伸长较好,其中菌落生长的最适pH值为6.0,当pH为7时可达到最大产孢量。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且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适宜菌丝的生长,以磷酸二氢铵为氮源的培养基菌丝生长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轮斑病菌 生物学特性 致病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咸宁茶叶历史与文化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勋 宗庆波 +1 位作者 龚自明 雷该翔 《茶叶通讯》 2015年第1期52-54,共3页
对咸宁茶叶生产历史与文化进行了概述,同时对咸宁茶叶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茶叶 历史 文化 资源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个桃品种秋季叶片色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10
作者 龚林忠 王富荣 +3 位作者 何华平 刘勇 王会良 艾小艳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5期893-896,共4页
以早露蟠桃、雨花露、金山早红、红肉桃18、锦绣和中华寿桃6个桃[Prunus persica(L.)Batsch]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6个桃品种秋季叶片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桃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花青... 以早露蟠桃、雨花露、金山早红、红肉桃18、锦绣和中华寿桃6个桃[Prunus persica(L.)Batsch]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6个桃品种秋季叶片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桃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花青素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同一时期相比,果实成熟期较早的品种早露蟠桃、雨花露叶片叶绿素含量较低、花青素含量较高;晚熟品种中华寿桃、锦绣叶片叶绿素含量高、花青素含量低;黄肉桃金山早红、锦绣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且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雨花露、早露蟠桃、锦绣、中华寿桃4个品种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中华寿桃、锦绣叶片叶绿素与花青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Prunus persica(L.)Batsch] 叶片 秋季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花青素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害虫生态防控持续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繁杨 涂修亮 +5 位作者 马梦君 李新华 雷该翔 李罡 张敬峰 陈勋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35,共4页
2015-2016年在赤壁茶园运用生态控制的方法治理茶园害虫,建立333.33 hm2生态防控示范区。调查结果表明,1年多后,茶毛虫种群数量减少71%;茶尺蠖越冬代成虫高峰虫量减少33%,第1代成虫高峰虫量相比上一年减少64%;小绿叶蝉百叶高峰虫量减少6... 2015-2016年在赤壁茶园运用生态控制的方法治理茶园害虫,建立333.33 hm2生态防控示范区。调查结果表明,1年多后,茶毛虫种群数量减少71%;茶尺蠖越冬代成虫高峰虫量减少33%,第1代成虫高峰虫量相比上一年减少64%;小绿叶蝉百叶高峰虫量减少62.8%;茶园蜘蛛的种群密度增加2倍;所产原料全部通过欧盟最新农残检测,达到出口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害虫 生态防控 持续效果 生态茶园 “生物导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黑茶香气成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4
12
作者 郑鹏程 刘盼盼 +4 位作者 王胜鹏 滕靖 冯琳 郑琳 龚自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82-86,143,共6页
本研究采用感官审评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技术,对5种黑茶样品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5种黑茶共检出83种香气化合物,共有成分30种,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酮类、芳香烃类、烯类和酯类等;不同产区黑... 本研究采用感官审评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技术,对5种黑茶样品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5种黑茶共检出83种香气化合物,共有成分30种,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酮类、芳香烃类、烯类和酯类等;不同产区黑茶香气特征及组成存在明显差异:青砖茶陈香纯正,以醛类和酮类化合物为主,包括(E,E)-2,4-庚二烯醛、β-紫罗酮、己醛;茯砖茶"菌花香"明显,以醇类和芳香烃为主,包括芳樟醇、甲苯和1,3-二甲氧基苯;六堡茶香气纯正,以醇类和醛类为主,包括芳樟醇、α-雪松醇、柠檬烯;普洱茶陈香持久,以醛类和醇类为主,包括己醛、1,2,3-三甲氧基苯、芳樟醇氧化物;康砖茶香气纯正,以酮类和醛类为主,包括己醛、α-紫罗酮、反-香叶基丙酮和β-紫罗酮。5种黑茶在香气特征及成分上的差异可能与茶树品种及加工工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特征香气 感官评分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两种尺蠖的致病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谭荣荣 陈勋 +2 位作者 黄丹娟 王红娟 毛迎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4-689,共6页
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grisescens Nucleopolyhedrovirus,EgNPV)是灰茶尺蠖幼虫的重要病原微生物。为明确其对茶树重要害虫尺蠖类的两个近缘种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和茶尺蠖E.obliqua Prout的致病性,进行了一... 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grisescens Nucleopolyhedrovirus,EgNPV)是灰茶尺蠖幼虫的重要病原微生物。为明确其对茶树重要害虫尺蠖类的两个近缘种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和茶尺蠖E.obliqua Prout的致病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EgNPV对2龄灰茶尺蠖和茶尺蠖幼虫的剂量对数-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和LC50分别为y=0.943x+0.3582,LC50=8.3×10^(4) PIB/mL;y=0.663x+1.614,LC50=1.3×10^(5) PIB/mL。当使用不同浓度EgNPV处理不同龄期灰茶尺蠖和茶尺蠖幼虫时发现,两种幼虫致死率趋势大致相同;在虫龄一致时,达到相同的致病率,灰茶尺蠖所需的时间比茶尺蠖平均短一天。使用2×106 PIB/mL浓度处理不同代别灰茶尺蠖和茶尺蠖2龄幼虫,在第1、2和第6代,EgNPV对两种幼虫的致死率均大于80%。上述结果表明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灰茶尺蠖、茶尺蠖的幼虫都比较敏感,具有致死能力。这为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灰茶尺蠖 茶尺蠖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个绿茶品系春梢生化成分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勋 贾尚智 +3 位作者 龚自明 王红娟 金孝芳 石亚亚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562-2565,2568,共5页
以湖北省茶叶种质资源圃保存的24个绿茶品系作为供试材料,取其春梢一芽二叶和一芽五叶蒸青固样,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组分和氟元素水平等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24个绿茶品系均具有低氟特性(【300 mg/kg... 以湖北省茶叶种质资源圃保存的24个绿茶品系作为供试材料,取其春梢一芽二叶和一芽五叶蒸青固样,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组分和氟元素水平等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24个绿茶品系均具有低氟特性(【300 mg/kg),07-7-45、07-7-4、07-7-31、04-3-1和07-7-25具有超低氟特性(【120 mg/kg);01-4-7和04-3-1具有高氨基酸(≥4%)特性;04-3-8具有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特性;04-3-1和01-4-7两个品系酚氨比小于6,07-7-6和07-7-25酚氨比介于6~7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资源 春梢 生化成分 氟元素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4和贝达砧木对申丰葡萄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龚林忠 刘勇 +3 位作者 何华平 王会良 王富荣 严海峰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7-79,共3页
对不同砧木嫁接的申丰葡萄的生物学、果实经济性状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申丰/贝达果枝比率、每果枝花穗数显著高于自根申丰(对照);申丰/SO4叶片重、叶面积显著高于申丰/贝达和对照;申丰/贝达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胡萝卜素含量高于对照和... 对不同砧木嫁接的申丰葡萄的生物学、果实经济性状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申丰/贝达果枝比率、每果枝花穗数显著高于自根申丰(对照);申丰/SO4叶片重、叶面积显著高于申丰/贝达和对照;申丰/贝达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胡萝卜素含量高于对照和申丰/SO4,其中叶片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对照达到差异显著水平;两种砧木嫁接后果实单粒质量略有减小,果形指数增大,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高,可滴定酸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丰 砧穗组合 生物学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树新型平棚架树形的结构、产量及品质调查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夫臣 伍涛 +5 位作者 朱红艳 秦仲麒 李先明 涂俊凡 刘政 杨立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8-160,共3页
以“鄂梨2号”梨为试材,调查梨树新型平棚架树形———双臂顺行式的树体结构、果实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7年生“鄂梨2号”树体主干高120.3cm,树体结构级次少,仅为主干—主枝—侧枝三级,两大主枝沿行向延伸,侧枝单轴延伸即为结果枝,未... 以“鄂梨2号”梨为试材,调查梨树新型平棚架树形———双臂顺行式的树体结构、果实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7年生“鄂梨2号”树体主干高120.3cm,树体结构级次少,仅为主干—主枝—侧枝三级,两大主枝沿行向延伸,侧枝单轴延伸即为结果枝,未培养结果枝组。单株产量48.7kg,单果质量285.2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4%,优质果占总果数的86%,占产量的92%;所有枝梢在架面以上,架下生产操作便利,果实产量高、品质优、商品果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棚架 双臂顺行式 树体结构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配方肥在茶树上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勋 王红娟 +4 位作者 毛迎新 谭荣荣 杨先进 雷该翔 龚自明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2期5625-5628,5640,共5页
通过进行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tze.]专用缓释配方肥UFA及UF3试验,以明确茶树简化施肥、省工节本和提质增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相比,茶树施用专用配方缓释肥后前期产量相当,后期生育加快,能提高产量;能够提高茶叶中... 通过进行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tze.]专用缓释配方肥UFA及UF3试验,以明确茶树简化施肥、省工节本和提质增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相比,茶树施用专用配方缓释肥后前期产量相当,后期生育加快,能提高产量;能够提高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增进茶叶品质;缓释肥UFA处理比传统施肥增收1 380元/667 m2,增幅为29.36%,缓释肥UF3增收1 450元/667 m2,增幅为30.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tze.] 缓释配方肥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茶1号茶树无性繁殖技术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勋 贾尚智 +1 位作者 闵彩云 金孝芳 《中国茶叶》 2010年第8期17-18,共2页
鄂茶1号是由湖北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用茶树剥花授粉技术,以福鼎大白茶种为母本,梅占种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选育而成的茶树无性系新品种。1993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2年通过国家茶树品种审定,2003年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 鄂茶1号是由湖北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用茶树剥花授粉技术,以福鼎大白茶种为母本,梅占种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选育而成的茶树无性系新品种。1993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2年通过国家茶树品种审定,2003年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树姿半开张,分枝力强;成叶深绿,叶形长椭圆,富光泽,叶质柔软;芽叶黄绿,茸毛中等;生长势旺,节间较长,一芽三叶百芽重91.5g;育芽能力和芽叶持嫩性强。春茶一芽一叶开采期在4月上旬。一芽二叶干茶含氨基酸3.0%、茶多酚28.8%、咖啡碱3.4%、儿茶素总量18.8%,酚氨比适中,制绿茶外形紧结细嫩,色泽深绿,汤色绿亮,清香独特,滋味清爽,叶底黄绿明亮。全国区试期间平均产量比福鼎大白茶种高99.8%,具有优质、高产、遗传性状稳定、移栽成活率高、抗逆性强、成园快、扦插出圃率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茶1号 无性繁殖技术 茶树 农作物品种审定 湖北省农科院 科技进步一等奖 福鼎大白茶 茶叶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育时期的梨果肉组织石蜡切片制备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立 秦仲麒 +5 位作者 伍涛 李先明 涂俊凡 杨夫臣 朱红艳 刘政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12期213-215,共3页
为探讨不同时期梨果肉组织石蜡切片的制作方法,观察其果肉中石细胞发育过程的微观结构变化。将不同长势的梨果肉组织(14 d、60 d、120 d)经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和番红-固绿对染等一系列过程,获得其纵切片。结果表明,处... 为探讨不同时期梨果肉组织石蜡切片的制作方法,观察其果肉中石细胞发育过程的微观结构变化。将不同长势的梨果肉组织(14 d、60 d、120 d)经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和番红-固绿对染等一系列过程,获得其纵切片。结果表明,处于发育幼嫩时期的果肉的细胞染色较深,随着发育时间的增长,石细胞次生壁显色也愈加明显,在果实成熟期石细胞团以成簇形式分布于果肉当中。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观察梨石细胞解剖结构及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肉 石细胞 石蜡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化因子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谭荣荣 王友平 +1 位作者 毛迎新 王佳璐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12期2030-2032,共3页
研究了pH、温度、紫外线和化学试剂处理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在pH7的环境中,活性最强,pH值升高或降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的茶尺蠖幼虫的死亡率都会下降;当水浴温度达80℃时,病毒几... 研究了pH、温度、紫外线和化学试剂处理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在pH7的环境中,活性最强,pH值升高或降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的茶尺蠖幼虫的死亡率都会下降;当水浴温度达80℃时,病毒几乎完全失活;紫外线处理32h可明显降低病毒活性;在4种化学试剂中,0.1%CuSO_4对病毒活力影响较小,经过乙醚和75%乙醇处理后的病毒活力有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理化因子 病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