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电离辐射肽的制备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傅建龙 鉏晓艳 +5 位作者 郭露 邱亮 齐宜恒 宋姿欣 李海蓝 黄永炳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481-2491,共11页
电离辐射(IR)作为一种以电磁波形式释放的辐射,能引发原子或分子电离,可通过直接作用攻击生物体内的DNA、蛋白质、脂质等生物大分子,或通过间接作用在生物体内产生过量的自由基,造成氧化应激损伤。抗辐射肽作为一种独特的生物活性肽,具... 电离辐射(IR)作为一种以电磁波形式释放的辐射,能引发原子或分子电离,可通过直接作用攻击生物体内的DNA、蛋白质、脂质等生物大分子,或通过间接作用在生物体内产生过量的自由基,造成氧化应激损伤。抗辐射肽作为一种独特的生物活性肽,具有抗IR的能力,能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清除自由基、修复DNA、抑制炎症反应等途径对生物体IR损伤进行防护和修复。基于此,本文结合抗辐射肽制备及其抗辐射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抗辐射肽的主要来源、提取纯化方法、检测方法及其抗辐射机制,分析其对IR的防护修复作用,并对抗辐射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可为未来抗辐射肽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IR防护和修复领域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辐射肽 电离辐射 辐射损伤 防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运输过程中低氧胁迫对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的影响
2
作者 李宏燕 白婵 +4 位作者 廖涛 王炬光 鉏晓艳 熊光权 王雅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136,共9页
缺氧现象普遍存在集约化养殖和活鱼运输中,已成为水产养殖业日益关注的问题。该研究探讨了低氧胁迫对西伯利亚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在不同运输时间下水质、生化参数、组织结构等的影响。将杂交... 缺氧现象普遍存在集约化养殖和活鱼运输中,已成为水产养殖业日益关注的问题。该研究探讨了低氧胁迫对西伯利亚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在不同运输时间下水质、生化参数、组织结构等的影响。将杂交鲟幼鱼置于溶氧质量浓度为2.5±0.5 mg/L、7.5±0.4 mg/L的环境下进行模拟运输。结果显示,运输12 h后,低氧组中幼鱼存活率为54%,血清皮质醇(COR)浓度、肝脏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运输前(P<0.05);血清葡萄糖(GLU)含量在6 h后达到最大值;肝脏丙二醛(MDA)浓度、微量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常氧组(P<0.05);低氧组肝脏抗氧化能力(T-AOC)、溶菌酶(LZM)活性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运输12 h后,肌肉糖原含量显著低于常氧组(P<0.05),乳酸含量在3 h时达到最高;低氧组幼鱼肝脏在运输12 h后出现更严重的组织损伤。研究表明运输过程中低氧胁迫会影响幼鱼的存活率、水质等参数,导致鱼体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加剧肝脏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幼鱼 低氧 模拟运输 氧化应激 能量代谢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静电场处理对斑点叉尾鮰优势腐败菌致腐能力的影响
3
作者 李梦姣 高天麒 +5 位作者 孙依珍 石柳 吴文锦 汪兰 熊光权 孙卫青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472-2480,共9页
为探究抗辐射不动杆菌(AR)和腐败希瓦氏菌(SP)对斑点叉尾鮰(channel catfish)的协同致腐能力,以及高压静电场(HVEF)处理在现实环境中对AR与SP相互作用的影响,本研究以HVEF处理/未处理的AR与SP混合接种无菌鮰鱼片为对象,测定不同贮藏时... 为探究抗辐射不动杆菌(AR)和腐败希瓦氏菌(SP)对斑点叉尾鮰(channel catfish)的协同致腐能力,以及高压静电场(HVEF)处理在现实环境中对AR与SP相互作用的影响,本研究以HVEF处理/未处理的AR与SP混合接种无菌鮰鱼片为对象,测定不同贮藏时间下鱼肉pH值、菌落总数(TVC)、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值(TBA)与K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从贮藏2 d开始,未经HVEF处理的AR与SP共培养的各组指标(TVC、TVB-N、TBA)显著高于AR组,表明菌株共培养组加快了鱼肉蛋白质和脂质的氧化降解;贮藏8 d时,经HVEF处理后AR与SP共培养的TVB-N、K值显著低于AR+SP,抑制了脂质降解并提升新鲜度。由此推测,HVEF处理可以抑制AR、SP的协同效应,减弱菌株间的协同致腐能力,从而提升新鲜度。本研究可为研究鮰鱼中的优势腐败菌的相互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高压静电场 抗辐射不动杆菌 腐败希瓦氏菌 致腐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前密度和温度驯化对斑点叉尾鮰幼鱼模拟运输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豪华 廖涛 +6 位作者 白婵 邱亮 鉏晓艳 李海蓝 陈丽萍 熊光权 王炬光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71,共12页
探究了不同运前驯化方式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幼鱼运输过程中水质、生化参数及组织结构的影响,为其健康运输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控制密度(鱼水质量比分别为1∶2、1∶3、1∶4)和温度(14、19、24℃)两个条件对其先后进行运前... 探究了不同运前驯化方式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幼鱼运输过程中水质、生化参数及组织结构的影响,为其健康运输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控制密度(鱼水质量比分别为1∶2、1∶3、1∶4)和温度(14、19、24℃)两个条件对其先后进行运前密集驯化和温度驯化,随后模拟运输18 h,并考察模拟运输过程中(第0、第2、第6、第18小时)和运后恢复24 h的水质(氨氮、pH)、生化参数[葡萄糖(Glu)、皮质醇(Cor)、乳酸脱氢酶(LD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组织结构变化(皮肤、肠道)。结果显示,运前驯化密度1∶4、温度19℃处理组的氨氮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pH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Glu、Cor、LDH、CAT、SOD和MDA优于其他实验组,并且皮肤和肠道结构损伤程度最低。研究表明,运前驯化密度1∶4、温度19℃能够有效提高斑点叉尾鮰幼鱼在有水运输过程中的抗应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驯化 密度 温度 模拟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降解魔芋葡甘聚糖产物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5
作者 张婉 王雪莉 +5 位作者 阙凤 汪兰 石柳 郭晓嘉 孙卫青 熊光权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91-1297,共7页
为促进魔芋葡甘聚糖(KGM)降解产物的高效利用,本研究围绕辐照对魔芋葡甘聚糖(KGM)降解产物的影响展开,比较不同辐照剂量处理下魔芋葡甘聚糖(KGM)分子量、特征黏度、可溶性糖含量、电化学特性、外观色泽、微观及化学结构、晶体结构的变... 为促进魔芋葡甘聚糖(KGM)降解产物的高效利用,本研究围绕辐照对魔芋葡甘聚糖(KGM)降解产物的影响展开,比较不同辐照剂量处理下魔芋葡甘聚糖(KGM)分子量、特征黏度、可溶性糖含量、电化学特性、外观色泽、微观及化学结构、晶体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未辐照处理相比,KGM辐照降解产物的主链结构未改变,结晶区减弱;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分子质量从未辐照处理的894.6 kDa降至32 kGy辐照处理的4.70 kDa,特征黏度及可溶性总糖含量降低;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辐照降解产物呈片状且出现孔洞,组间Zeta电位差异显著。本试验结果可为KGM辐照降解改性和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葡甘聚糖 辐照降解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超声处理对腐败希瓦氏菌可活不可培养状态的影响
6
作者 唐泽群 姜紫薇 +3 位作者 邱亮 王露 周婷 廖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3-170,共8页
【目的】研究水产品中常见的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在热超声处理下进入可活不可培养(VBNC)状态的生理特性以及复苏状况。【方法】以腐败希瓦氏菌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腐败希瓦氏菌在不同温度(35、40、45... 【目的】研究水产品中常见的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在热超声处理下进入可活不可培养(VBNC)状态的生理特性以及复苏状况。【方法】以腐败希瓦氏菌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腐败希瓦氏菌在不同温度(35、40、45、50、55、60、65、70℃)和不同功率(100、150、200、250、300 W)热超声处理下的细菌。进而在70℃、不同功率(100、150、200、250、300 W)TS条件下处理腐败希瓦氏菌,利用流式细胞学技术对不同状态的细菌群体进行计数,通过台盼蓝染色验证其存活状态,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变化,并使用DNA体外扩增技术检测其VBNC状态特征。最后,将经过70℃、300 W条件TS处理的菌株进行复苏实验。【结果】腐败希瓦氏菌经不同条件的热超声处理后,其细菌死亡率同温度和超声功率成正相关。流式细胞学技术和台盼蓝染色结果表明,在高热超声处理(50 kHz、300 W、超声处理30 min以及70℃加热)下的细菌会大量死亡,但仍有5.87%菌体存活,结合平板计数结果,表明这部分细菌已进入VBNC状态。透射电镜显微镜观察发现,VBNC菌体存在细胞壁和细胞膜变厚,细胞质密度增加,核区模糊的情况。体外扩增结果表明,热超声处理会降解细菌DNA,且复苏实验证明热超声处理后VBNC状态的腐败希瓦氏菌仍存在复苏能力。【结论】在300 W以及70℃加热的热超声处理下会诱导腐败希瓦氏菌进入VBNC状态,处于该状态下的菌体会对TS处理产生一系列生理特性的改变来抵抗外界环境,且当处于适宜环境下时,VBNC状态下的腐败希瓦氏菌会复苏并继续生长增殖。即使经过严格处理过程,仍需对食品安全中的VBNC细菌进行全面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败希瓦氏菌 热超声处理 可活不可培养状态 生理特性 细菌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输密度和时间对大口黑鲈幼鱼生理生化和肝肠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王锦绣 王炬光 +6 位作者 李伟 白婵 祁雪 李豪华 邱亮 熊光权 廖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102,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运输密度和时间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生理生化指标及肝肠组织结构的影响,为其合理科学运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大口黑鲈幼鱼置于塑料盒中进行模拟运输实验,分别于运输前(0 h)和运输后的4、8、12... 【目的】研究不同运输密度和时间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生理生化指标及肝肠组织结构的影响,为其合理科学运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大口黑鲈幼鱼置于塑料盒中进行模拟运输实验,分别于运输前(0 h)和运输后的4、8、12、20 h取样,对存活率、水质、血清和肝脏理化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与运输前相比,运输过程中水体总氨氮浓度和pH显著升高,即时存活率显著降低。运输密度和时间对大口黑鲈幼鱼即时存活率、水体总氨氮含量、应激及抗氧化指标均具有显著交互作用。1∶2、1∶4、1∶5密度组皮质醇含量在4 h达到最高,1∶3密度组在8 h达到最高,之后逐渐降低。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运输前相比显著升高,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显著降低,各密度组肝脏和肠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α=0.05)。【结论】运输时长小于4 h时,可适当采用较高的鱼水比(1∶2)运输,运输时长大于10 h时,宜采用较低的鱼水比(1∶5)进行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幼鱼 运输密度 应激指标 即时存活率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麻醉对大口黑鲈保活模拟运输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肇鼎 李宁 +3 位作者 白婵 王炬光 柴毅 熊光权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71,共10页
【目的】探讨CO_(2)麻醉辅助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保活模拟运输时的温度、CO_(2)浓度和运输时间的选择,评价大口黑鲈模拟运输过程中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变化。【方法】从暂养水箱中随机取20尾大口黑鲈放置在装有15 ... 【目的】探讨CO_(2)麻醉辅助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保活模拟运输时的温度、CO_(2)浓度和运输时间的选择,评价大口黑鲈模拟运输过程中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变化。【方法】从暂养水箱中随机取20尾大口黑鲈放置在装有15 L曝气后的实验用水的玻璃鱼缸中,采用单因素实验,以存活率为指标,确定最佳运输温度和CO_(2)浓度;在最佳水温和CO_(2)质量浓度下进行保活模拟运输,分别在保活模拟运输的0、12、24、36和48 h取水样和血样,测定水质、血清生化指标、肌肉营养成分等指标。【结果】使用CO_(2)麻醉大口黑鲈,在7℃下需要15.23 min,在14℃下需要10.33 min。麻醉后在7℃水温中复苏时间为10.20 min,14℃时为3.53 min。经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运输温度为15℃,最佳CO_(2)麻醉浓度为4.8、6.8 g/L,此条件下相较于只通入O_(2)的保活模拟运输,大口黑鲈存活率更好,肌肉营养更佳,且在模拟运输36 h时存活率为100%。模拟运输36 h时,血清中皮质醇、葡萄糖含量,乳酸脱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运输前(P<0.05);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尿素氮、肌酐含量均显著低于运输前(P<0.05);肌肉中乳酸含量显著高于运输前(P<0.05),糖原和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低于运输前(P<0.05)。对照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尿素氮、肌酐含量显著高于CO_(2)处理组(P<0.05),说明CO_(2)麻醉可以减轻运输中应激造成的肝肾损伤。【结论】在运输温度为15℃,6.8 g/LCO_(2)条件下麻醉大口黑鲈进行保活模拟运输,应控制运输时间在36 h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保活运输 CO_(2)麻醉 运输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