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主要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1
作者 赵婉玥 徐肖文 +3 位作者 常舒舒 项志杰 郭爱珍 陈颖钰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4-1335,共12页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BRDC)是危害全球养牛业健康发展的疫病之一。引起该病的病毒主要包括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BRDC)是危害全球养牛业健康发展的疫病之一。引起该病的病毒主要包括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牛副流感病毒3型(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 3,BPIV3)和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BRSV)等。掌握引发BRDC的主要病毒的分布情况是对该病进行精准防控、疫苗研发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我国不同地区肉牛、奶牛、牦牛及屠宰场牛为研究对象,利用PCR和RT-PCR技术对来自全国30个牧场的750份临床样品进行了BRDC主要病毒的检测。结果表明,我国牛群中BRDC主要病毒的个体检出率为9.47%(95%CI:7.5,11.8),群体检出率为33.33%(95%CI:17.9,54.3);优势病毒为BVDV,阳性检出率为5.07%(95%CI:3.6,6.9);IBRV的群阳性检出率最高,达到20.00%(95%CI:7.7,38.6),其余三种病毒的群阳性率也都大于10%。肉牛中主要病毒为BVDV,阳性检出率为5.62%(95%CI:3.9,7.8);奶牛中仅检出BVDV,阳性检出率为13.33%(95%CI:3.8,30.7);牦牛仅检出IBRV,阳性检出率为6.09%(95%CI:2.5,12.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区域间,患有BRDC的风险无统计学差异。夏季和秋季相较春季更为易感。>14周龄牛相较≤14周龄牛感染的风险显著高,尤其是感染BVDV的风险。在有呼吸道症状牛中,BRDC主要病毒为BVDV,且有BVDV分别与BPIV3、BRSV混合感染的情况。在无呼吸道症状牛群中,IBRV的阳性检出率最高。综上,本研究确定了我国牛群中BRDC主要病毒的携带分布情况,确定了不同地区、季节、品种感染BRDC病毒的风险,为BRDC的精准防控提供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牛副流感病毒3型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时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兽医流行病学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 被引量:2
2
作者 陈颖钰 沈朝建 郭爱珍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1期48-51,共4页
兽医流行病学是研究动物群发疾病病因、分布和控制的一门重点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行业作用。虽然我国兽医流行病学起步较晚,但在各种培训网络的帮助下,我国兽医流行病学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业界对兽医流行病学的重要地位也有了更为明确的... 兽医流行病学是研究动物群发疾病病因、分布和控制的一门重点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行业作用。虽然我国兽医流行病学起步较晚,但在各种培训网络的帮助下,我国兽医流行病学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业界对兽医流行病学的重要地位也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本文从兽医流行病学的国际、国内地位和形势出发,指出目前我国兽医流行病学教学存在课程设置不连贯、缺乏层次性以及教学方式缺乏实用性、实践教学不足等问题,并给出了优化课程设置及教学形式、提高业务能力、强化师资培训等建议,以期为我国兽医流行病学教育和学科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医流行病学 培训 教学 大学师资培训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架川金丝猴血液学指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祁明普 汪乾坤 +7 位作者 赵刚 杨敬元 黄天鹏 李书航 赵宠南 陈颖钰 胡长敏 郭爱珍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1-300,共10页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有效保护该珍稀物种,建立川金丝猴血液指标数据库,本研究于2014年6月—2016年1月,在神农架国家公园采集24只临床健康的川金丝猴血液样本。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有效保护该珍稀物种,建立川金丝猴血液指标数据库,本研究于2014年6月—2016年1月,在神农架国家公园采集24只临床健康的川金丝猴血液样本。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季节、饲养方式和血清病毒抗体阳性对川金丝猴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共获取22项血常规和18项血生化指标数据和参考范围,发现饲养方式、季节和血清病毒抗体阳性对血液指标的影响强度大于年龄和性别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川金丝猴的健康监测、物种保护和疾病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架 川金丝猴 血液指标 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结核病大罐奶抗体检测方法的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颖钰 张琼文 +2 位作者 王杰 陈洁 郭爱珍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79,共5页
为了评估大罐奶抗体检测是否可用于牛结核病的监测和预警,本试验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抗体检测法,对采自湖北省3家规模化奶牛场的85头奶牛的奶样与其对应的血样进行牛结核病抗体相关性分析;并通过检测27家奶牛场的大罐奶和2998... 为了评估大罐奶抗体检测是否可用于牛结核病的监测和预警,本试验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抗体检测法,对采自湖北省3家规模化奶牛场的85头奶牛的奶样与其对应的血样进行牛结核病抗体相关性分析;并通过检测27家奶牛场的大罐奶和2998份个体奶样,分析大罐奶抗体水平与牛结核病流行率之间的相关性,建立基于大罐奶抗体检测的牛结核病的流行率预测模型;为确定不同效价阳性奶样在大罐奶中的检测能力,通过对不用阳性奶样进行稀释后混样检测,分析阳性奶样的效价和具有相近大罐奶S/P值的牛群中动物个体的抗体水平经验分布函数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奶样和血样的牛结核病抗体检测结果之间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862)和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0.976,P<0.01)。大罐奶抗体水平检测结果与牛结核病流行率之间具有中度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0.681,P<0.01),流行率预测模型y=e4.7010+1.8784ln(x)-0.01(R2=0.8933)的预测能力为89.33%。分别稀释不同效价的阳性奶样,牛结核弱阳性奶样2倍稀释后阳性检出率为16.67%,中阳性奶样16倍稀释后阳性检出率为50.00%,高阳性奶样16倍稀释后阳性检出率为100%。结果表明,奶样可用于牛结核病的抗体检测,且大罐奶抗体水平与牛结核病流行率之间具有相关性,并可以通过模型预测牛结核病的流行率。大罐奶抗体检测可作为一项经济快捷的检测手段用于牛结核病的监测和预警,对于有着较高流行率或存在有强阳性个体的牛场,该检测方法敏感性更高,更为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结核病 大罐奶 效价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犊牛腹泻常见病毒的检测及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何艳飞 覃城皇 +4 位作者 徐肖文 冼茵儿 项志杰 陈颖钰 郭爱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82,共9页
为了解犊牛腹泻主要病毒的流行现状和优势毒株,2021年11月至2023年10月间,运用RT-PCR技术对来自湖北、湖南、河南、广西、贵州、甘肃、山东和内蒙古等地41个牧场的264头腹泻犊牛的264份样品(58份肛拭子、15份肠组织和191份粪便)进行了... 为了解犊牛腹泻主要病毒的流行现状和优势毒株,2021年11月至2023年10月间,运用RT-PCR技术对来自湖北、湖南、河南、广西、贵州、甘肃、山东和内蒙古等地41个牧场的264头腹泻犊牛的264份样品(58份肛拭子、15份肠组织和191份粪便)进行了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的检测,进一步对以上3种病毒在不同地区、年龄、季节和品种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BRV、BCoV和BVDV的个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02%(95%CI:8.44~16.68)、10.23%(95%CI:6.85~14.53)和12.12%(95%CI:10.06~18.80),78.05%(95%CI:62.39~89.44)的牧场为犊牛腹泻病毒阳性场,29.27%(95%CI:16.13~45.54)的牧场存在有混合感染,BRV与BCoV是最为常见的混合感染组合,检出率为3.42%(95%CI:1.32~5.88)。BRV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和≤5周龄的犊牛中检出率较高,BCoV在我国北方地区和夏冬季节检出率高,而BVDV在各地区、年龄、品种等方面,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3种病毒在我国11个省份地区的41个牧场的腹泻犊牛中普遍存在,BRV和BCoV是导致犊牛腹泻的主要病毒,并且其流行情况受到地区、季节和年龄的影响,这提示在防控措施中应该考虑这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腹泻 BRV BCoV BVDV 检测 风险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溶血性曼氏杆菌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宁宁 易萍 +2 位作者 郭爱珍 胡长敏 陈颖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37,共6页
为建立一种能够快速、高效检测牛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 haemolytica)的可视化LAMP检测法,利用LAMP引物设计软件,以溶血性曼氏杆菌保守基因lktC序列设计内引物、外引物及环引物,对其反应温度、Mg^(2+)浓度、dNTPs浓度等条件进行优化... 为建立一种能够快速、高效检测牛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 haemolytica)的可视化LAMP检测法,利用LAMP引物设计软件,以溶血性曼氏杆菌保守基因lktC序列设计内引物、外引物及环引物,对其反应温度、Mg^(2+)浓度、dNTPs浓度等条件进行优化,并检测了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实用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在68.2℃、6 mmol/L Mg^(2+)、1.6 mmol/L dNTPs条件下达到最佳,40 min内完成检测并可通过肉眼判定结果,对细菌的最低检测限为6.7×10^(-1)cfu/μL,对lktC重组质粒的最低检测限为7.9×10^(2)copies/μL,敏感性高;与15种病原均不发生交叉反应,特异性好;对背景清晰小鼠肺组织样本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实用性良好,且优于普通PCR方法。表明该方法可快速、高效检测牛溶血性曼氏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 lktC基因 溶血性曼氏杆菌 可视化检测 综合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呼吸疾病综合征七病原联合检测多重qPCR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7
作者 徐恩红 祁明普 +5 位作者 项志杰 胡长敏 陈颖钰 陈建国 陈曦 郭爱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47,共10页
为了提高牛呼吸疾病综合征多病原混合感染的临床诊断效率,以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b)oppD/F基因、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ompH基因、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 haemolytica,M.h)gcp基因、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 为了提高牛呼吸疾病综合征多病原混合感染的临床诊断效率,以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b)oppD/F基因、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ompH基因、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 haemolytica,M.h)gcp基因、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gB基因、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BRSV)以及牛副流感病毒(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BPIV) 3型a和c基因型(BPIV-3a,-3c)的N基因等为检测靶标,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采用3管7联的组合方式建立了7种病原体的多联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仅对本试验的7种病原有特异性反应,与其他常见病原无交叉反应。对M.b、P.m、M.h、IBRV、BRSV、BPIV-3a和BPIV-3c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2、102、101、102、102、102和101拷贝/μL。组内变异系数小于2.5%,组间变异系数小于5.5%。平行应用该方法和常规PCR方法对临床采集的115份有呼吸道症状牛的鼻拭子进行检测,P.m阳性率36.65%,M.b阳性率27.83%,M.h阳性率25.22%,IBRV阳性率11.30%,BPIV-3c阳性率8.57%,BRSV阳性率0.95%;其中混合感染率为26.1%。共检测到11种混合感染模式,主要由M.b与其他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占72.7%(8/11);M.b/P.m混合感染的检出率最高,占60%(18/30);M.b、P.m、M.h在混合感染中出现率排前三,其占比分别为73.3%(22/30)、73.3%(22/30)和43.3%(13/30);其次为IBRV,占26.7%(8/30);BPIV-3c占13.3%(4/30)。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分析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牛呼吸疾病综合征多病原感染的联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联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牛呼吸疾病综合征 混合感染 牛支原体 多杀性巴氏杆菌 牛溶血性曼氏杆菌 多病原联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PhoP-PhoR双组分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郭佳成 任宁宁 +1 位作者 郭爱珍 陈颖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253-3260,共8页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广泛存在于各种原核生物中,其基本结构为1个组氨酸激酶(HK)和1个反应调节剂(RR),该系统能够感知外界刺激并作出反应,使细菌能适应各种不利环境且能增强细菌在宿主体内的生存能力,对细菌的毒力和生长至关重要。文章概...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广泛存在于各种原核生物中,其基本结构为1个组氨酸激酶(HK)和1个反应调节剂(RR),该系统能够感知外界刺激并作出反应,使细菌能适应各种不利环境且能增强细菌在宿主体内的生存能力,对细菌的毒力和生长至关重要。文章概述了结核分枝杆菌DosS/DosT-DosR、MprA-MprB、PrrA-PrrB、PhoPPhoR等12个双组分系统,重点介绍了PhoP-PhoR双组分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hoP-PhoR是结核分枝杆菌最基本、最重要的双组分系统之一,由感受器PhoR和效应器PhoP组成,其中PhoR可以接受Mg2+、Cl-或H+等外界刺激,进而驱动PhoP对靶基因的转录表达进行调控。PhoP作为一种效应蛋白,经过晶体结构解析发现,其可通过与DNA结合来实现对靶基因的调控,具体包括对细胞壁组成的控制、对脂类代谢和pH的调节、对结核分枝杆菌毒力网络的调控。此外,文章还介绍了PhoP突变株作为疫苗候选株所具有的优势,包括PhoP突变株在小鼠模型中毒力减弱,并且免疫恒河猴及豚鼠后均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性等,表明PhoP突变株具有较好的疫苗开发潜力。作者通过对PhoP-PhoR双组分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PhoP突变株作为疫苗候选株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结核分枝杆菌的毒力机制和人类结核病疫苗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PhoP-PhoR双组分系统 PhoP蛋白 PhoP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姣 陈曦 +1 位作者 陈颖钰 郭爱珍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6-431,共6页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是由IBR病毒(IBRV)又称牛疱疹病毒Ⅰ型(Bovine herpesvirus type 1,BoHV-1)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红鼻病”或“坏死性鼻炎”,是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ovine...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是由IBR病毒(IBRV)又称牛疱疹病毒Ⅰ型(Bovine herpesvirus type 1,BoHV-1)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红鼻病”或“坏死性鼻炎”,是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BRDC)和“运输热”(Shipping fever)的重要病原之一。IBR最早见于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罗拉多州,由Madin等人从患病牛中分离得到[1]。我国最早于1980年从新西兰进口的一批牛中分离到该病毒[2],随后发现此病的流行呈上升趋势,不同品种的牛均有感染,血清阳性率可高达70%以上[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基因工程疫苗 牛疱疹病毒Ⅰ型 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complex 接触性传染病 科罗拉多州 I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子健 竺婷婷 +1 位作者 陈颖钰 郭爱珍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1-124,共4页
MicroRNA(miRNA)是一类进行基因转录后调控的非编码小RNA,它们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之中,参与机体调节。结核病严重危害人类与其他生物健康,除潜伏期长、胞内寄生以外,还缺少有效的快速的早期诊断方法。尽管已经在结核病诊断的研究中预测... MicroRNA(miRNA)是一类进行基因转录后调控的非编码小RNA,它们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之中,参与机体调节。结核病严重危害人类与其他生物健康,除潜伏期长、胞内寄生以外,还缺少有效的快速的早期诊断方法。尽管已经在结核病诊断的研究中预测并证实了多种miRNA,但miRNA在结核菌感染中的功能及其靶基因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晰。研究表明,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化过程与miRNA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深入研究miRNA在结核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阐明结核菌感染过程中miRNA的生物学作用,充分挖掘其在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将有助于人类防治结核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结核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55在结核分支杆菌与巨噬细胞互作中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瑶 竺婷婷 +4 位作者 刘晗 朱一帆 熊学凯 郭爱珍 陈颖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2-96,共5页
microRNAs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多种生物进程,包括细胞分化和发育、免疫反应、凋亡等。microRNA-155是一个多功能的microRNA,研究发现microRNA-155在结核分支杆菌与巨噬细胞互作中发挥着重要的调... microRNAs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多种生物进程,包括细胞分化和发育、免疫反应、凋亡等。microRNA-155是一个多功能的microRNA,研究发现microRNA-155在结核分支杆菌与巨噬细胞互作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巨噬细胞是结核分支杆菌在体内的主要宿主细胞,结核分支杆菌与巨噬细胞互作的结果与结核病的发展密切相关。论文对结核分支杆菌与巨噬细胞互作中microRNA-155调控细胞自噬、细胞凋亡、细胞杀菌能力等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155 结核分支杆菌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夏南牛大肠杆菌与链球菌混合感染的病例报告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心 彭清洁 +2 位作者 郭爱珍 陈曦 陈颖钰 《中国奶牛》 2020年第5期32-34,共3页
本文就一例夏南公牛混合感染大肠杆菌O158与链球菌导致死亡的病例进行了报告分析,提出了大肠杆菌O158与链球菌混合感染的诊断、治疗方法以及防范措施。为临床大肠杆菌O158与链球菌混合感染的识别及处置提供参考,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支持。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8 链球菌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副结核病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袁续 葛盼 +3 位作者 侯力月 杨莉 陈颖钰 郭爱珍 《中国奶牛》 2018年第9期38-41,共4页
牛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以牛慢性增生、顽固性肠炎、进行性消瘦及产奶量下降为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可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对于预防和消除副结核病、保护人们的... 牛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以牛慢性增生、顽固性肠炎、进行性消瘦及产奶量下降为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可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对于预防和消除副结核病、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和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健康高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针对副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断技术不断被开发。本文从病原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角度对牛副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断技术进行了介绍,以期能够为牛副结核病的快速诊断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副结核病 副结核分枝杆菌 诊断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