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lender二次开发的平转法施工桥梁线形监测方法研究
1
作者 李洋 何雄君 《交通科技》 2025年第2期65-70,共6页
桥梁平转施工过程中桥梁线形直接影桥梁的稳定性,而现有监测系统开发难度大、成本较高,故需要一种更为便捷、低成本的监测方式作为替代。基于三维模型处理平台Blender进行二次开发,将桥梁线形监测的主要内容集成在Blender的内嵌插件中显... 桥梁平转施工过程中桥梁线形直接影桥梁的稳定性,而现有监测系统开发难度大、成本较高,故需要一种更为便捷、低成本的监测方式作为替代。基于三维模型处理平台Blender进行二次开发,将桥梁线形监测的主要内容集成在Blender的内嵌插件中显示,并编写了线形监测、阈值预警等功能模块。该系统既实现了线形监测的主要目标,其便捷的开发方式也为后续拓展其他功能模块提供了更佳的开发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阈值预警 线形监测 Blender二次开发 平转法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拱桥吊杆镀锌高强钢丝腐蚀试验及锈蚀等级划分研究
2
作者 刘伟杰 宋亚楠 李红 《工程与建设》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为了建立镀锌高强钢丝的锈蚀等级划分标准,本文通过对拱桥吊杆镀锌高强钢丝进行室内加速腐蚀试验,得到12种不同腐蚀时间下的锈蚀钢丝;综合各批次钢丝的外观形态、质量损失率、损失半径值和静力拉伸试验结果,建立了考虑承载能力退化系数... 为了建立镀锌高强钢丝的锈蚀等级划分标准,本文通过对拱桥吊杆镀锌高强钢丝进行室内加速腐蚀试验,得到12种不同腐蚀时间下的锈蚀钢丝;综合各批次钢丝的外观形态、质量损失率、损失半径值和静力拉伸试验结果,建立了考虑承载能力退化系数的直径7 mm吊杆镀锌高强钢丝锈蚀等级划分评估标准,并对服役10年后的病害吊杆钢丝锈蚀情况进行检测评估。结果表明,镀锌高强钢丝腐蚀过程可分为:锌层腐蚀、铁基质均匀腐蚀、孔蚀、二次孔蚀;钢丝质量损失率的增加使其极限抗拉强度值显著降低;检测发现服役10年后的吊杆渗水锚头邻近索体内钢丝锈蚀较为严重,为本文钢丝锈蚀划分评估标准中的Ⅲ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杆 镀锌高强钢丝 腐蚀试验 静力分析 锈蚀等级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沥青层老化后动态模量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袁春丽 王锦腾 +3 位作者 束裕 汪彪 罗蓉 于晓贺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3年第1期169-174,共6页
文中基于京港澳高速公路湖北段,在几乎不承受车辆荷载的路肩带钻取路面芯样进行试验分析,研究路面沥青面层老化后动态模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老化后沥青路面结构响应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沥青路面动态模量不断增... 文中基于京港澳高速公路湖北段,在几乎不承受车辆荷载的路肩带钻取路面芯样进行试验分析,研究路面沥青面层老化后动态模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老化后沥青路面结构响应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沥青路面动态模量不断增大;(2)路面上面层动态模量>中面层动态模量>下面层动态模量,随路面深度方向呈下降趋势,且上面层动态模量远大于中、下面层;(3)老化造成的沥青面层动态模量增大使路面路表应力增大,路面在长期老化后更易产生表面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面层 动态模量 老化 道路路肩 路面现场芯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补沥青的材料设计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徐文 汪美慧 +2 位作者 罗蓉 郭秀林 王肖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8年第6期1049-1054,共6页
为研究溶剂型冷补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以冷补液组成材料为变量,分别研究了冷补液的旋转黏度、黏附性与挥发性,提出了技术要求,并确定了其合成工艺和各组分的最佳掺量;然后对比研究了两种级配冷补料的强度,分别研究了矿粉和稀释剂掺量对冷... 为研究溶剂型冷补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以冷补液组成材料为变量,分别研究了冷补液的旋转黏度、黏附性与挥发性,提出了技术要求,并确定了其合成工艺和各组分的最佳掺量;然后对比研究了两种级配冷补料的强度,分别研究了矿粉和稀释剂掺量对冷补料的施工和易性与强度的影响规律;最后验证了经验公式预估沥青用量的有效性,并确定了最佳有效沥青用量.结果表明,稀释剂对冷补液的黏度影响最大,各组分掺量与冷补液黏度具有较好的数学关系,抗剥落剂与树脂能够有效提高冷补液黏附性与沥青膜厚度,但过高掺量不利于拌和;研发的新型冷补液各组分质量比为基质沥青∶柴油∶N1∶K2=100∶24∶5∶0.5,冷补料的级配采用LP-10,有效沥青用量为6%,矿粉用量为4%,以此制备的冷补料具有优良的初始强度、成型强度,以及低温施工和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补沥青液 冷补沥青混合料 添加剂 技术指标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级配设计的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彬 罗蓉 +1 位作者 陈辉 冯光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8年第3期467-471,共5页
为了建立能够考虑沥青混合料微观结构及集料级配设计的混合料动态模量预测模型,基于复合材料微观力学理论,将沥青混合料视为由无数个裹覆有沥青膜的球形集料和空隙组成的微小颗粒单元构成.通过每一个微小单元中集料、沥青,以及空隙三组... 为了建立能够考虑沥青混合料微观结构及集料级配设计的混合料动态模量预测模型,基于复合材料微观力学理论,将沥青混合料视为由无数个裹覆有沥青膜的球形集料和空隙组成的微小颗粒单元构成.通过每一个微小单元中集料、沥青,以及空隙三组分的材料性质与体积参数,建立以级配设计为基础的沥青混合料三相微观力学模型,对混合料动态模量进行预测.结合组成材料性能以及混合料结构设计研究,应用模型预测求解得到各温度各频率下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并利用室内测试值验证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与室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该模型能够充分考虑各组分在混合料中所起到的力学作用,能够通过材料参数有效预测混合料的动态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级配设计 微观力学模型 动态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料与填料比表面积对其表面能参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苗强 刘安刚 +2 位作者 刘青海 罗蓉 牛茏昌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2年第3期542-547,共6页
沥青混合料水损害引起的开裂包括内聚开裂与黏附开裂,两种开裂规律差异明显是导致水损害机制不明确的主要原因之一.文中通过对比集料与填料表面能参数、表观特性的差异,确定导致内聚开裂和黏附开裂不同的根本原因是表面能参数.同时,基... 沥青混合料水损害引起的开裂包括内聚开裂与黏附开裂,两种开裂规律差异明显是导致水损害机制不明确的主要原因之一.文中通过对比集料与填料表面能参数、表观特性的差异,确定导致内聚开裂和黏附开裂不同的根本原因是表面能参数.同时,基于表面能理论提出考虑比表面积的匹配性指标ER_(2)值,并通过两种级配沥青混合料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验证改进后ER2值指标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能 内聚结合能 黏附结合能 比表面积 匹配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R正演技术的路面反射裂缝图像解译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罗蓉 李冲 +2 位作者 程博文 于晓贺 冯光乐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4,共9页
为了解决探地雷达图像的病害识别问题,基于有限元法求解三维电磁波波动方程,并编写MATLAB代码进行数值模拟,依托汉十高速路面芯样检测数据建立三维道路真实模型,并建立多种不同损伤程度、形状的反射裂缝,分析电磁波在反射裂缝不同发展... 为了解决探地雷达图像的病害识别问题,基于有限元法求解三维电磁波波动方程,并编写MATLAB代码进行数值模拟,依托汉十高速路面芯样检测数据建立三维道路真实模型,并建立多种不同损伤程度、形状的反射裂缝,分析电磁波在反射裂缝不同发展阶段的传播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反射裂缝深度的变化,探地雷达图像存在显著的差异,反射电压与裂缝深度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通过实际电压图像可以计算路面反射裂缝的深度。研究结果为分析高速公路路面裂缝病害图像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探地雷达检测剖面 病害模型正演 反射裂缝 反射波幅 图像解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孔钢渣的沥青混合料设计与路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杨俊霖 罗蓉 +1 位作者 樊向阳 冯光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8年第1期68-71,共4页
为了促进多孔钢渣作为沥青路面材料的使用,对钢渣基本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钢渣吸水率是石灰岩的近4倍,证明钢渣孔隙较多.采用钢渣作为粗集料,石灰岩为细集料来制备AC-20钢渣沥青混合料.通过与石灰岩沥青混合料制备方法对比,考虑钢渣... 为了促进多孔钢渣作为沥青路面材料的使用,对钢渣基本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钢渣吸水率是石灰岩的近4倍,证明钢渣孔隙较多.采用钢渣作为粗集料,石灰岩为细集料来制备AC-20钢渣沥青混合料.通过与石灰岩沥青混合料制备方法对比,考虑钢渣与石料密度差异的影响.优化钢渣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分析其最佳沥青用量.通过试验分析AC-20钢渣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结果表明,钢渣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与水稳定性能都优于石灰岩沥青混合料,其膨胀性能也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钢渣 沥青混合料 级配设计 最佳沥青用量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10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及预估模型的验证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石晨光 罗蓉 +2 位作者 樊向阳 陈辉 冯光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7年第6期1047-1050,共4页
为了探索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规律及预估模型对其动态模量预估的适用性,采用MTS测试了GA-10在单轴拉伸状态下四个温度、六个频率的动态模量,并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对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进行了对应温度和频率下的动态剪切模量试验... 为了探索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规律及预估模型对其动态模量预估的适用性,采用MTS测试了GA-10在单轴拉伸状态下四个温度、六个频率的动态模量,并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对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进行了对应温度和频率下的动态剪切模量试验;用实测数据对Bari&Witczak模型和Hirsch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用Bari&Witczak模型预估的动态模量值偏大,Hirsch模型预估的动态模量值偏小,对沥青参数修正后的Bari&Witczak模型可很好的预测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 动态模量 Bari&Witczak模型 Hirsch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能理论的温拌抑烟阻燃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牛茏昌 刘安刚 +3 位作者 刘青海 苗强 涂崇志 罗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2年第4期729-733,共5页
沥青中加入温拌剂和抑烟阻燃剂可以达到降低拌和温度、抑烟阻燃的目的,从而满足隧道沥青的要求.但加入添加剂会影响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尤其是水稳定性能.为了选择合适的添加剂,保证或提升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对七种掺加不同温拌剂... 沥青中加入温拌剂和抑烟阻燃剂可以达到降低拌和温度、抑烟阻燃的目的,从而满足隧道沥青的要求.但加入添加剂会影响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尤其是水稳定性能.为了选择合适的添加剂,保证或提升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对七种掺加不同温拌剂和抑烟阻燃剂的SBS改性沥青及辉绿岩集料进行表面能测试,基于表面能理论计算沥青-集料匹配性指标,分析得出掺加0.7%LQ 1102温拌剂和14%AP 428抑烟阻燃剂的SBS改性沥青与集料间黏附性最佳.由此制备的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最好,与未掺添加剂的沥青方案相比,其匹配性指标分别提高了24.5%和24.8%.通过沥青混合料宏观水稳定性试验验证了表面能方法的可靠性,且匹配性指标与宏观水稳定性指标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温拌剂 抑烟阻燃剂 表面能理论 匹配性指标 水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介电特性与沥青含量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通 于晓贺 +2 位作者 杨洋 游明化 罗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9年第1期76-80,共5页
为建立探地雷达检测沥青含量方法,进行不同油石比的沥青混合料介电常数测试实验.根据矿料及沥青介电常数等参数,采用Rayleigh模型推导混合料沥青含量计算公式.结果表明,不同沥青含量的混合料介电常数不相同,且其介电常数随沥青含量的增... 为建立探地雷达检测沥青含量方法,进行不同油石比的沥青混合料介电常数测试实验.根据矿料及沥青介电常数等参数,采用Rayleigh模型推导混合料沥青含量计算公式.结果表明,不同沥青含量的混合料介电常数不相同,且其介电常数随沥青含量的增大而减小;采用Rayleigh模型推导的沥青含量公式计算结果与室内合成混合料燃烧法测定结果平均误差在4%以内,精度较高,满足室内测定的要求;而在实际工程验证中,虽然计算结果与实际路面钻芯取样燃烧法测定结果相差较大,但为检测道路摊铺均匀性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无损检测 介电常数测量 沥青混合料沥青含量 多相介质介电常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CR试验的沥青高温性能研究与花岗片麻岩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预测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钊 尹亚东 +1 位作者 代俊丰 罗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0年第6期1103-1107,共5页
传统车辙试验在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时耗时较长,过程繁琐.文中通过MSCR试验对沥青进行检测,以不可恢复蠕变柔量J nr评价沥青的高温性能,然后通过车辙试验检测对应花岗片麻岩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建立沥青高温性能与沥青混合料高温... 传统车辙试验在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时耗时较长,过程繁琐.文中通过MSCR试验对沥青进行检测,以不可恢复蠕变柔量J nr评价沥青的高温性能,然后通过车辙试验检测对应花岗片麻岩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建立沥青高温性能与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联系,从而达到利用沥青高温性能预测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沥青高温性能与对应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通过沥青的高温性能预测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藉此优选沥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R 沥青高温性能 混合料高温性能 车辙试验 花岗片麻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CR试验的沥青恢复率修正算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志伟 罗蓉 +1 位作者 刘涵奇 冯光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1年第5期950-954,共5页
多重应力蠕变恢复(MSCR)试验作为评价沥青高温性能的规范试验方法已得到了广泛认可.然而在对基质沥青进行MSCR试验时,恢复率计算值可能出现负值,恢复率为负显然不符合基本的黏弹性理论和黏塑性理论.针对恢复率出现负值情况,提出一种修... 多重应力蠕变恢复(MSCR)试验作为评价沥青高温性能的规范试验方法已得到了广泛认可.然而在对基质沥青进行MSCR试验时,恢复率计算值可能出现负值,恢复率为负显然不符合基本的黏弹性理论和黏塑性理论.针对恢复率出现负值情况,提出一种修正的恢复率计算方法,保证沥青的恢复率计算值始终为正.在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对三种基质沥青和两种改性沥青进行MSCR试验后,参考《AASHTO T 350-14》中的方法计算出每种沥青的恢复率,计算结果表明:三种基质沥青的恢复率均在某一应力水平下出现了负值.分析基质沥青恢复率出现负值的原因发现,仪器的实际卸载时间相对于设定卸载时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时间延迟,沥青试样实际加载结束时间处于第1~1.1 s.据此,文中提出了一种沥青恢复率的改进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分为两步:①确定延迟时间;②根据延迟时间计算加载结束时的应变并进一步计算恢复率.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计算得到的基质沥青的恢复率均为正值,从而验证了修正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多重应力蠕变恢复试验 恢复率 修正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残留含水率对其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尹亚东 尚宇 +3 位作者 彭爱红 杨俊霖 侯强 罗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8年第3期511-514,共4页
针对钢渣孔隙分布丰富、吸水率与常规石料相比较大的问题,通过设计试验测量钢渣在160℃下的残留含水率大小,分析残留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采用不同含水率的钢渣作为粗细集料成型钢渣沥青混合料试件.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以及冻融劈... 针对钢渣孔隙分布丰富、吸水率与常规石料相比较大的问题,通过设计试验测量钢渣在160℃下的残留含水率大小,分析残留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采用不同含水率的钢渣作为粗细集料成型钢渣沥青混合料试件.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以及冻融劈裂试验评价其水稳定性,建立钢渣残留含水率与其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钢渣的残留含水率的增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呈现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残留含水率 沥青混合料 浸水马歇尔 冻融劈裂 水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能理论的再生集料与沥青黏附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浩浩 苗强 +1 位作者 李振纲 罗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3年第5期891-896,共6页
文中通过测试再生集料和新集料的表观特性和表面能参数,明确再生集料和新集料表面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表观特性指标.基于表面能理论量化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能力,计算7种不同再生集料掺配比例的沥青-集料匹配性指标ER值并通过水稳... 文中通过测试再生集料和新集料的表观特性和表面能参数,明确再生集料和新集料表面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表观特性指标.基于表面能理论量化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能力,计算7种不同再生集料掺配比例的沥青-集料匹配性指标ER值并通过水稳定性试验验证其可靠性,结合经济成本,确定再生集料的最佳掺配比例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表面能 再生集料 匹配性指标 水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R三维正演技术的路面空洞含水率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束裕 程博文 +2 位作者 于晓贺 李冲 罗蓉 《公路工程》 2022年第3期82-88,111,共8页
目前,沥青路面早期水损害的问题随着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显得尤其突出,在不同损伤阶段采取合适的养护措施十分重要,而判断其损伤程度的方法就是测量其内部的含水率。因此,为准确测量典型道路含水空洞病害的含水率,对汉十高速公路路面各... 目前,沥青路面早期水损害的问题随着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显得尤其突出,在不同损伤阶段采取合适的养护措施十分重要,而判断其损伤程度的方法就是测量其内部的含水率。因此,为准确测量典型道路含水空洞病害的含水率,对汉十高速公路路面各结构层厚度信息进行收集,采用瑞利(Rayleigh)模型计算各层的相对介电常数,构建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道路空洞病害三维模型,从而建立含水空洞病害含水率与雷达反射波形的数学关联。结果表明,路面含水空洞的含水率与反射波幅呈线性关系,且可以通过反射波幅来反算含水率。该数值关系可以对已识别的道路含水空洞病害进行精细化分析,测定道路含水空洞病害的含水率,同时为道路结构无损检测与道路GPR正演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道路检测 正演技术 含水率 相对介电常数 路面含水空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安山岩集料黏附性能改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伟 罗蓉 +3 位作者 蒋兵 章文进 许三 金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1年第6期1158-1162,共5页
相较于碱性石料,作为酸性集料的安山岩与沥青黏附性较差,直接用于路面铺筑将严重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和路用性能.通过在安山岩沥青混合料掺加改性剂,提高混合料中安山岩与沥青的黏附性,满足路用性能要求.为了研究酸性安山岩集料中抗... 相较于碱性石料,作为酸性集料的安山岩与沥青黏附性较差,直接用于路面铺筑将严重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和路用性能.通过在安山岩沥青混合料掺加改性剂,提高混合料中安山岩与沥青的黏附性,满足路用性能要求.为了研究酸性安山岩集料中抗剥落剂的最佳掺量,基于表面能原理,采用插板法和蒸汽吸附法测量SBS改性沥青和酸性安山岩集料的表面能参数,计算沥青与集料表面能黏附性指标ER值,确定添加的抗剥落剂最佳掺量为0.4%;通过沥青混合料宏观水稳定性试验发现抗剥落剂掺量0.4%时,浸水残留稳定度比和冻融劈裂强度比达到最大,从而验证了ER值指标的可靠性,并建立ER值与水稳定性指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剥落剂 表面能 安山岩 沥青混合料 水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净吸附试验的沥青-集料黏附性量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仁君 王丽静 +2 位作者 黄婷婷 胡芙蓉 罗蓉 《公路工程》 2021年第2期124-131,共8页
为提高沥青混合料抵抗水损害性能的能力,需准确评价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附性能。净吸附试验是一种可以定量评价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附性的试验方法。但目前在波长选取时常采用经验值,导致试验结果出现偏差。通过测试多种波长下的吸光度,... 为提高沥青混合料抵抗水损害性能的能力,需准确评价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附性能。净吸附试验是一种可以定量评价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附性的试验方法。但目前在波长选取时常采用经验值,导致试验结果出现偏差。通过测试多种波长下的吸光度,确定出最佳试验波长。然后采用最佳试验波长进行2种集料与4种沥青的净吸附试验,判断不同沥青-集料组合的黏附性。最后将净吸附试验结果与水煮法试验结果对比,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研究表明:最佳试验波长为340 nm;净吸附试验是一种合理可行的定量评价沥青-集料黏附性的试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吸附试验 波长 黏附性 定量评价 残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弯沉盆几何形态指标的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定量表征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满哲 汪林 +2 位作者 成豪杰 于晓贺 罗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2年第6期1085-1089,共5页
文中通过开展不同形式裂缝病害路段的代表弯沉盆指标计算,构建裂缝类病害在路面内部的量化指标,进而提出一种基于弯沉盆几何形态指标的裂缝病害定量表征方法,并结合依托工程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横向裂缝路段的Q_(r1)指标均位于1.4~... 文中通过开展不同形式裂缝病害路段的代表弯沉盆指标计算,构建裂缝类病害在路面内部的量化指标,进而提出一种基于弯沉盆几何形态指标的裂缝病害定量表征方法,并结合依托工程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横向裂缝路段的Q_(r1)指标均位于1.4~2.1,Q_(d1)指标都大于50μm,而纵向裂缝的Q_(r1)指标均位于1.2~1.4,Q_(d1)指标相对较小,处于20~40μm;整体上,横纵向裂缝路段的Q_(r1)大致以1.4为界.因此,可采用Q_(r1)、Q_(d1)来定量表征横纵向裂缝病害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落锤式弯沉仪 弯沉差 弯沉比 裂缝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自由能的聚合物改性沥青自愈合速率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庆福 刘星 +1 位作者 石晨光 汪林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1年第1期166-170,共5页
为评估聚合物改性沥青的自愈合速率及其与表面自由能参数的关系,通过动态剪切流变仪对三种掺量的聚合物改性沥青进行时间扫描试验,当模量下降到初始模量的一半时引入不同的间歇时间,以间歇前后动态剪切模量的变化值计算沥青的自愈合指标... 为评估聚合物改性沥青的自愈合速率及其与表面自由能参数的关系,通过动态剪切流变仪对三种掺量的聚合物改性沥青进行时间扫描试验,当模量下降到初始模量的一半时引入不同的间歇时间,以间歇前后动态剪切模量的变化值计算沥青的自愈合指标,并根据自愈合速率方程拟合获得沥青的短、长期自愈合速率;基于表面自由能理论,用插板法测得三种沥青与测试试剂的接触角,以此计算沥青的表面自由能参数.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改性剂掺量的增加,沥青的短期自愈合速率和长期自愈合速率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掺量为0.3%的沥青短、长期自愈合速率最大,掺量为0.1%的沥青短、长期自愈合速率最小,从自愈合速率的角度分析,聚合物改性剂的最佳掺量为0.3%;在前进过程中计算得到的非极性色散分量随着聚合物改性剂掺量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极性酸碱分量则随着聚合物改性剂掺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沥青的短期自愈合速率与非极性色散分量呈负相关,长期自愈合速率与极性酸碱分量呈正相关,在选择自愈合速率更快的沥青时可通过这一关系用沥青表面自由能试验代替耗时更长的沥青自愈合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自愈合速率 表面自由能 改性沥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