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念与精英运动员心理健康的关系:经验接受、去自我中心和认知解离的并行中介作用
1
作者 卜丹冉 张春青 +3 位作者 刘靖东 韩哲 苏宁 黄志剑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9-729,共11页
目的:探讨正念对精英运动员心理健康的可能影响机制。方法:对462名中国精英运动员(M年龄=18.16,SD=3.14,Range=12~28,44.8%女性)进行了横断面问卷调查。使用SPSS23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通过扩展程序PROCESS的Bootstrap程序进行中介模型的... 目的:探讨正念对精英运动员心理健康的可能影响机制。方法:对462名中国精英运动员(M年龄=18.16,SD=3.14,Range=12~28,44.8%女性)进行了横断面问卷调查。使用SPSS23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通过扩展程序PROCESS的Bootstrap程序进行中介模型的检验。结果:(1)正念可以显著负向预测焦虑(β=-0.386,P<0.001)、抑郁(β=-0.342,P<0.001)和睡眠质量不佳(β=-0.324,P<0.001),显著正向预测训练比赛满意感(β=0.432,P<0.001)和心理幸福感(β=0.399,P<0.001)。(2)正念可通过经验接受、认知解离和去自我中心的并行中介作用显著影响精英运动员的焦虑、睡眠质量不佳和训练比赛满意感;此外,正念可通过经验接受和认知解离的并行中介作用显著影响精英运动员的抑郁和心理幸福感。结论:正念对精英运动员的焦虑、抑郁和睡眠质量不佳有负向预测作用,对训练比赛满意感和心理幸福感有正向预测作用,其不仅发挥直接影响作用,也可通过经验接受、认知解离和去自我中心来间接影响焦虑、睡眠质量不佳和训练比赛满意感,通过经验接受和认知解离间接影响抑郁和心理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 心理健康 精英运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24 h活动行为对新型肥胖指标的成分等时替代效应分析
2
作者 宋云峰 徐驰 +1 位作者 谭思洁 齐玉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74,共11页
目的基于成分等时替代法探索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低强度体力活动(LPA)、久坐行为(SB)、睡眠之间重新分配对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数(ABSI)、体形圆度指数(BRI)、锥削指数(CI)和相对脂肪量(RFM)的替代效应,为改善大学生肥胖问题提供有效... 目的基于成分等时替代法探索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低强度体力活动(LPA)、久坐行为(SB)、睡眠之间重新分配对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数(ABSI)、体形圆度指数(BRI)、锥削指数(CI)和相对脂肪量(RFM)的替代效应,为改善大学生肥胖问题提供有效措施。方法2023年4至6月在天津科技大学招募210名18~22岁大学生(男111名、女99名)。采用三维加速度传感器收集大学生的MVPA、LPA、SB、睡眠;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计算ABSI、BRI、CI和RFM;预测各活动行为替代15 min后对肥胖相关指标的影响,并以5 min为间隔,探讨-30~30 min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MVPA与ABSI(β=-0.03,P=0.001)、BRI(β=-0.27,P=0.049)、CI(β=-0.10,P=0.001)和RFM(β=-9.95,P=0.004)均呈显著负相关,LPA与CI(β=-0.05,P=0.011)和RFM(β=-8.74,P=0.007)均呈显著负相关,SB与睡眠和ABSI、BRI、CI、RFM均无相关性。15 min等时替代结果显示,增加MVPA活动时间时,ABSI值减少0.006~0.008个单位、BRI值减少0.306~0.393个单位、CI值减少0.162~0.205个单位、RFM值减少2.468~2.897个单位;减少MVPA活动时间时,ABSI值增加0.012~0.014个单位、BRI值增加0.548~0.632个单位、CI值增加0.286~0.328个单位、RFM值增加4.358~4.748个单位。在-30 min~30 min的剂量-效应关系中,MVPA具有不可替代性,其他活动行为替代MVPA产生的负向效益远大于MVPA替代其他行为产生的正向效益。结论未来研究应着眼于24 h活动行为整体,其中通过增加MVPA、LPA和降低SB是改善大学生肥胖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 h活动行为 成分分析 等时替代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24 h体力活动、久坐行为、睡眠对心肺耐力的积累效应
3
作者 宋云峰 徐驰 +2 位作者 李凯欣 谭思洁 齐玉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63,共9页
目的探索大学生体力活动、久坐行为、睡眠对心肺耐力(CRF)的积累效应,为提升大学生CRF水平提供有效措施。方法2023年5至6月在天津科技大学招募223名18~24岁大学生进行24 h活动行为调查及CRF测试。采用成分分析方法探讨身体活动、久坐行... 目的探索大学生体力活动、久坐行为、睡眠对心肺耐力(CRF)的积累效应,为提升大学生CRF水平提供有效措施。方法2023年5至6月在天津科技大学招募223名18~24岁大学生进行24 h活动行为调查及CRF测试。采用成分分析方法探讨身体活动、久坐行为、睡眠与CRF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等时替代模型预测各活动行为替代后对CRF产生的影响。结果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时间占比与大学生CRF呈显著正相关(β=6.40,P=0.002),久坐行为时间占比与大学生CRF呈显著负相关(β=-3.02,P=0.004),低强度体力活动(LPA)和睡眠时间占比与CRF无相关性(β=-1.06,P=0.504)。15 min等时替代结果显示,MVPA替代其他活动行为后,大学生CRF均显著提高[久坐行为:1.72 mL/(kg·min),95%CI=0.94~2.51;LPA:1.82 mL/(kg·min),95%CI=0.95~2.68;睡眠:1.64 mL/(kg·min),95%CI=0.84~2.45]。在从-30 min到30 min的剂量-效应关系中,从其他行为重新分配时间到MVPA对CRF的不利影响大于将MVPA重新分配到其他行为的益处;在所有替代中,MVPA替代LPA对提高CRF的效应最佳。此外,5 min的增量被认为是MVPA替代其他活动的最佳转折点。结论强调参与MVPA对改善大学生CRF的重要性。等时替代模型为这些行为的时间分配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有助于未来的干预措施和政策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 h活动行为 成分分析 等时替代 心肺耐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