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集聚度的湖北省基层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鑫琳 张研 +2 位作者 陈鑫岚 张云钒 陈迎春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7-121,127,共6页
目的:分析湖北省基层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为优化基层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熵权-TOPSIS法评价湖北省执业(助理)医生、注册护士、全科医生、床位等基层关键卫生资源按地理、按人口及按经济配置的集聚特征... 目的:分析湖北省基层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为优化基层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熵权-TOPSIS法评价湖北省执业(助理)医生、注册护士、全科医生、床位等基层关键卫生资源按地理、按人口及按经济配置的集聚特征,通过三维图呈现综合评价结果。结果:湖北省2019年基层卫生资源按人口分布配置集聚度为0~1,按地理面积分布配置集聚度为0.2215~1,按经济分布配置集聚度为0.0035~0.9625。基层卫生资源配置区域性差异显著,根据三个维度的高、中低三级评分可将17个市(州)划分为六类地区。结论:基层卫生事业规划一方面应向资源匮乏地区及重点资源倾斜;另一方面需综合考虑人口、地理、经济等因素进行资源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卫生资源 集聚度 公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私协作机制问题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高俊良 唐尚锋 +3 位作者 李刚 杨俭 李远庆 冯占春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27-929,941,共4页
目的:探讨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私协作机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为更好的发展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乡村协作体系提供对策建议。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广东省(东部)、湖南和湖北省(中部)、重庆和贵州(西部)作为样本... 目的:探讨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私协作机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为更好的发展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乡村协作体系提供对策建议。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广东省(东部)、湖南和湖北省(中部)、重庆和贵州(西部)作为样本地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定性研究的方法和逻辑推理的方式,总结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私协作管理系统的组成内容。结果:乡村公私主体间已形成了资源整合与分配、业务培训与指导、监督考核与支付、沟通交流与反馈、利益共享与激励等机制,各机制运行过程存在具体的问题。结论:我国农村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公私协作服务体系,针对公私协作机制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在转变居民观念、规范资金管理及加快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公私协作 机制 乡村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病种付费的分级诊疗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胡晓梅 陈迎春 +6 位作者 周福祥 高红霞 李浩淼 苏岱 常静肼 雷诗寒 姜迪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1-57,共7页
目的:探索基于单病种付费的分级诊疗对于引导住院患者合理流动的政策实施效果,分析政策范围内住院患者机构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以甘肃省渭源县新农合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政策前后住院患者就医流向变化情况,并采用logis... 目的:探索基于单病种付费的分级诊疗对于引导住院患者合理流动的政策实施效果,分析政策范围内住院患者机构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以甘肃省渭源县新农合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政策前后住院患者就医流向变化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乡级分级诊疗病种范围内住院患者就诊流向的影响因素。结果:病种分级诊疗实施后,住院患者选择乡级医疗机构的比例呈上升趋势,选择县级医疗机构的患者比例呈逐步下降趋势,住院患者县域内就诊率2016年达89.69%;分级诊疗住院病种范围内住院患者就医流向趋于合理。年龄、疾病种类、距县医院车程、患者居住地所在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均为影响乡级病种范围住院患者就诊流向的重要因素。结论:基于单病种付费的分级诊疗其对政策范围内住院患者的流向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制定合理分级诊疗病种,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是保障政策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病种付费 分级诊疗 住院患者 就诊流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基层卫生人员薪酬满意度因子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紫 宋虹汛 +1 位作者 闫子麒 冯占春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24-428,432,共6页
背景基层卫生人员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坚力量,其工作表现直接影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薪酬满意度作为影响其工作表现的显著因素格外重要。目的了解湖北省基层卫生人员薪酬满意度情况并探索薪酬满意度因子,为进一步提升... 背景基层卫生人员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坚力量,其工作表现直接影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薪酬满意度作为影响其工作表现的显著因素格外重要。目的了解湖北省基层卫生人员薪酬满意度情况并探索薪酬满意度因子,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卫生人员薪酬满意度提出优化建议。方法从湖北省A市、B市、C市中选取1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共计302人,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薪酬满意度情况等,并运用SPSS24.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因子分析。结果基层卫生人员薪酬满意度总体平均得分为3.30;Bartlett’s球形检验χ^(2)值为7933.878,P<0.001,KMO值为0.971。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2个,按方差贡献率排序为薪酬结构与管理因子和薪酬与福利水平因子,其公因子总体平均得分分别为2.97和3.64;不同年龄段、受教育水平、工作地点、工作年限和岗位类别的基层卫生工作人员薪酬满意度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基层卫生人员薪酬满意度评价一般,应注重薪酬制度改革和薪酬管理能力提升,突出薪酬福利的激励作用,重点关注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和乡村医生的薪酬问题,体现薪酬分配公平性,以提升基层卫生人员薪酬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卫生人员 薪酬满意度 因子分析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扶贫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不同救助方案效果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辛艳姣 蒋俊男 +3 位作者 王雪峰 钟正东 曾理 项莉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92-594,619,共4页
目的:基于全民健康覆盖(UHC)视角分析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不同救助方案实施效果,为进一步优化制度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湖北省A地和贵州省B地进行机构调查。结果:两地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政策存在较大差异,A地根据患者合规自付费... 目的:基于全民健康覆盖(UHC)视角分析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不同救助方案实施效果,为进一步优化制度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湖北省A地和贵州省B地进行机构调查。结果:两地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政策存在较大差异,A地根据患者合规自付费用划定统一纳入救助标准,B地将因病致贫救助对象界定为患者自付超过家庭前12个月总收入的50%以上。不同救助方案下救助效果差别较大,从覆盖广度上看,A地大病患者救助受益率(26.7%)略高于B地(17.4%);但从覆盖深度和宽度上看,A地人均救助金额和实际救助比均低于B地,救助后贫困线以下患者比例(15.4%)远高于B地(4.5%)。结论:与常规救助对象相比,因病致贫大病患者救助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自付费用,但大病患者疾病经济负担仍然较重;综合考虑大病患者疾病负担和家庭经济状况,精准认定救助对象,使有限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 大病患者 健康扶贫 因病致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贫困慢病老人住院直接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向琴 闫朝阳 +2 位作者 李艾春 马樱 王静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25-528,共4页
目的:分析农村贫困慢病老人的住院直接经济负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减轻贫困慢病老人的疾病经济负担、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法:采用新农合数据库的医疗费用信息和入户调研数据,共纳入2437个慢病老人样本,依照贫困... 目的:分析农村贫困慢病老人的住院直接经济负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减轻贫困慢病老人的疾病经济负担、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法:采用新农合数据库的医疗费用信息和入户调研数据,共纳入2437个慢病老人样本,依照贫困与否分层,并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住院直接经济负担的差异,借助对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住院直接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结果:贫困慢病老人占42.47%;其住院次数多于非贫困慢病老人,但两者的住院直接经济负担无显著差异;住院次数和住院天数是慢病老人住院直接经济负担的共同影响因素,但贫困慢病老人还受新农合医保和已婚的影响。结论:健康扶贫政策初见成效,但相对公平性仍需完善;扶贫工作要关注贫困老人的特殊性,精准施策,提高脱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慢病 直接经济负担 住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3
7
作者 王若溪 宋素怡 +1 位作者 周勇杰 刘熠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0-488,共9页
背景明确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的社会支持特征,识别影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水平的因素是提升这一弱势群体社会支持水平的重要前提条件。既往研究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的关注较少,且在探讨其社会支持水平... 背景明确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的社会支持特征,识别影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水平的因素是提升这一弱势群体社会支持水平的重要前提条件。既往研究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的关注较少,且在探讨其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因素时,多仅从照护者自身因素入手,对于患者、家庭层面因素对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状况影响的关注不足。目的了解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的社会支持现状,分析影响其社会支持水平的因素,旨在为针对性干预策略的制定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我国东、中、西部各1座城市中的1家三级甲等精神卫生机构作为调查机构,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上述3家三级甲等精神卫生机构门诊就诊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主要照护者1001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设问卷〔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家庭照护者进行调查,收集家庭照护者的个人、家庭信息及照护对象资料,并评估家庭照护者的社会支持情况。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总体水平及各维度水平的因素。结果1001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总分为(34.4±9.1)分,主观社会支持、客观社会支持及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分别为(20.3±6.2)、(7.5±2.8)、(6.6±2.3)分。照护者的职业类别,照护对象所患精神疾病种类、精神症状稳定程度,以及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影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总体水平及各维度水平的因素(P<0.05)。除上述共性因素外,照护者的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照护者与患者的关系可影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总体水平(P<0.05);照护者的性别、婚姻状况、居住地、宗教信仰,照护者与患者的关系,家庭获补助数量可影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主观社会支持水平(P<0.05);家庭获补助数量可影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客观社会支持水平(P<0.05);照护者的性别、居住地,家庭获补助数量可影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利用水平(P<0.05)。结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水平整体较低,社会支持来源较少,感知到的社会支持强度较低,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意愿较弱,且影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总体水平及各维度水平的因素不尽相同。未来,应重点关注无配偶、未就业、家庭月收入较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精神症状不稳定患者的家庭照护者,在了解其需求的基础上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以缓解其照护负担,进而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严重 家庭照护者 社会支持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