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地流转视域下县级乡村人地协同配置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以湖北省为例
1
作者 郭炎 白淇文 阳赞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78-1590,共13页
推进乡村人地协同配置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现有研究仍存在理论机制不够完善、测度方式针对性不强、研究尺度偏宏观等不足。文章立足农地流转视域,在理论解析人地协同配置演化机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人地协同配置水平... 推进乡村人地协同配置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现有研究仍存在理论机制不够完善、测度方式针对性不强、研究尺度偏宏观等不足。文章立足农地流转视域,在理论解析人地协同配置演化机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人地协同配置水平测度指标,并以湖北省县级行政区为例,开展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湖北省人地协同配置整体失衡,其演化趋势与全国基本一致,呈3个明显的波段,空间上呈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土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程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对人地协同配置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依次递减。其中,土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呈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和高程为负向影响,城镇化率则因地区而异呈正或负向影响。因素影响的空间异质性分析揭示出新的规律:协同配置对高程的敏感度在丘陵、平原与山地依次递减;城镇化率的影响并非线性,超过一定水平后转为抑制效应;土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的促进作用在市场成熟度较低的地区反而更强,反映其边际效益先增后减的特征;农业机械化的负向影响区别于以往观点,且在更适宜机械化的平原地区最为明显,折射出机械化的“双刃”效应:既推动规模经营和土地流转,又因降低从业门槛而延缓土地流转。文章建议要素市场化改革应注重上述4类因素的地域差异,因地制宜分区域、分阶段推进城镇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要素配置 农地流转 城镇化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住地建成环境对居民通勤距离的影响效应探究——以武汉市为例
2
作者 牛强 孙汉文 严雪心 《热带地理》 2025年第10期1757-1769,共13页
随着城市蔓延的持续,长距离通勤对城市交通、环境和居民福祉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如何缩短通勤距离是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居住地建成环境对通勤距离的影响,而对就业地建成环境影响效应的关注却有所不足。文章以武汉市为... 随着城市蔓延的持续,长距离通勤对城市交通、环境和居民福祉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如何缩短通勤距离是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居住地建成环境对通勤距离的影响,而对就业地建成环境影响效应的关注却有所不足。文章以武汉市为例,基于长时序手机信令数据分析通勤距离的动态变化,并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SPDM)探究职住地的建成环境对通勤距离的影响。研究发现:1)随着城市扩张,武汉居民通勤距离呈逐年增长趋势。2)职住地建成环境对通勤距离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轨道交通站点数对通勤距离的正向效应最为突出,而就业人口密度的负向效应最显著。3)职住地建成环境对通勤距离还存在显著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且直接效应与总体效应趋势一致。其中,轨道交通站点数虽未显示显著直接效应,但却具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表明轨道交通在重构环站点周边居民职住选择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就业人口密度以及到城市次中心的距离表现出显著负向溢出效应,验证了多中心开发模式有助于降低平均通勤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环境 通勤距离 直接效应 溢出效应 空间面板杜宾模型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