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枝茯苓丸配方颗粒和传统饮片汤剂的指纹图谱和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海华 成焕波 +4 位作者 张营 胡力飞 胡辉 李清安 殷涛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48-52,69,共6页
为建立桂枝茯苓丸配方颗粒(PG)和传统饮片汤剂(TS)指纹图谱,并对比分析二者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差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技术,对15批桂枝茯苓丸配方颗粒和传统饮片汤剂进行了指纹图谱分析,测定了苦杏仁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 为建立桂枝茯苓丸配方颗粒(PG)和传统饮片汤剂(TS)指纹图谱,并对比分析二者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差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技术,对15批桂枝茯苓丸配方颗粒和传统饮片汤剂进行了指纹图谱分析,测定了苦杏仁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肉桂酸和苯甲酰芍药苷5种主要成分的含量,并分析二者间的差异。结果显示,15批桂枝茯苓丸配方颗粒和传统饮片汤剂中共标定出16个共有色谱峰,其中7个峰被指认为特征峰,相似度均大于0.940;桂枝茯苓丸中苦杏仁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肉桂酸和苯甲酰芍药苷5种主要成分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9、0.9998、0.9999、0.9998、0.9998,均在测定浓度范围内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传统饮片汤剂和配方颗粒中5种主要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2%、97.84%、98.64%、99.44%、98.97%。含量测定结果表明,15批桂枝茯苓丸标准汤剂样品苦杏仁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肉桂酸和苯甲酰芍药苷含量分别在2.86~20.79 mg/g、1.07~2.13 mg/g、9.08~21.19 mg/g、0.49~0.81 mg/g、0.94~2.46 mg/g,桂枝茯苓丸配方颗粒样品苦杏仁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肉桂酸和苯甲酰芍药苷含量分别在15.21~30.09 mg/g、1.94~3.08 mg/g、17.25~37.74 mg/g、0.29~0.37 mg/g、2.37~2.52 mg/g。与传统饮片汤剂相比,桂枝茯苓丸配方颗粒中苦杏仁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含量较高,肉桂酸含量较低。以上结果表明桂枝茯苓丸配方颗粒较好地保留了原饮片中的绝大多数指标成分,适宜在临床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茯苓丸 配方颗粒 传统饮片汤剂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技术 指纹图谱 化学成分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及其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廖香莲 吴涛 +4 位作者 梅菊 殷涛 孙代华 张新潮 胡力飞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4-512,共9页
淫羊藿是我国应用最为悠久的传统中药之一,是中成药和保健品所使用的重要原料,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能,淫羊藿含有黄酮类、木脂素类、多糖类等多种化学成分,C-8位异戊烯基取代的黄酮醇苷为其主要活性成分。淫羊藿的指标成分淫... 淫羊藿是我国应用最为悠久的传统中药之一,是中成药和保健品所使用的重要原料,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能,淫羊藿含有黄酮类、木脂素类、多糖类等多种化学成分,C-8位异戊烯基取代的黄酮醇苷为其主要活性成分。淫羊藿的指标成分淫羊藿苷在体内有淫羊藿次苷Ⅱ、淫羊藿素等多种代谢物,淫羊藿苷与其代谢产物具有增加骨密度、降脂、抗肿瘤、抗炎、神经保护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较好的市场开发及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来淫羊藿苷及其代谢物的生物活性及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淫羊藿资源及产品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淫羊藿苷 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肉桂质量及炮制过程成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梅菊 吴涛 +5 位作者 李强 刘洋 殷涛 廖香莲 孙代华 胡力飞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7-387,399,共12页
建立了肉桂指纹图谱和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对不同产地28批肉桂药材差异及炮制前后的成分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肉桂指纹图谱并对共有峰进行了指认,采用OriginPro 2023软件对28批样品指纹图谱进行了聚类分... 建立了肉桂指纹图谱和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对不同产地28批肉桂药材差异及炮制前后的成分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肉桂指纹图谱并对共有峰进行了指认,采用OriginPro 2023软件对28批样品指纹图谱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的样本和共有峰分类情况与主成分分析情况相近,其中阳春市、肇庆市高要区、防城港市和贵港市样本分类较为集中,采用SIMCA14.1软件进行了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实现对广东、广西两省/自治区肉桂的有效区分。通过香豆素、肉桂醇、肉桂酸、桂皮醛、2-甲氧基桂皮醛及挥发油的含量测定对炮制前后的肉桂样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药材与饮片5个成分和挥发油含量均值较为相近,肉桂炮制过程的成分差异较小;且各批次间桂皮醛、肉桂酸和肉桂醇的整体变化趋势相近,2-甲氧基桂皮醛和香豆素的变化趋势相近,与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一致。本研究可为肉桂产地选择、质量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 炮制 桂皮醛 化学计量学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产生姜UHPLC指纹图谱及4种成分定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力飞 王冰清 +5 位作者 吴涛 梅菊 杨烨辉 廖香莲 殷涛 孙代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7-606,735,共11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HPLC)建立20批云南不同产地生姜的指纹图谱,并对4个姜辣素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生姜UHPLC指纹图谱并对20批样本的18个共有峰进行了化学计量学分析;聚类分析(...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HPLC)建立20批云南不同产地生姜的指纹图谱,并对4个姜辣素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生姜UHPLC指纹图谱并对20批样本的18个共有峰进行了化学计量学分析;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可将样本分为4类,色谱峰则被分为3组,红河与文山样本比较相近且被聚为2类,曲靖样本被聚为2类;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红河与文山(云南东南部)样本间的差异相对较小,同时两地与曲靖(云南东部)样本的差异相对较大,主成分得分及各变量的载荷分布情况与聚类分析分类结果基本一致;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可实现对云南东南部、云南东部的有效区分,并筛选了8个差异性标志物。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红河与文山生姜样本含量较为相近,两地与曲靖生姜样本存在一定差异,差异成分主要为6-姜辣素、8-姜酚和6-姜烯酚。本研究可为药用生姜的产地选择、质量综合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指纹图谱 姜辣素 化学计量学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不同产地厚朴质量
5
作者 翟红伟 龙林 +5 位作者 程佩佩 廖香莲 杨强 邬祥龙 黄海华 胡力飞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733-2740,共8页
建立29批不同产地厚朴药材HPLC指纹图谱,采用化学计量学对各产地厚朴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对5种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不同产地厚朴及18个共有峰... 建立29批不同产地厚朴药材HPLC指纹图谱,采用化学计量学对各产地厚朴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对5种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不同产地厚朴及18个共有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8个共有峰之间具有复杂的相关性,CA与PCA对样本及各共有峰成分的分类较为相似,但PCA分析能体现更好的样本地域性;并通过OPLS-DA实现了湖北和川渝地区厚朴样本的有效区分,筛选了木兰花碱、和厚朴酚等7个差异性成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产地样本中木兰花碱、和厚朴酚的含量差异相对较大,与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 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含量测定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稞秸秆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降血糖活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龙林 黄盼 +4 位作者 程佩佩 胡辉 李清安 刘源才 石子林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4-151,166,共9页
使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法优化青稞秸秆总黄酮提取工艺并对其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进行探究。以青稞秸秆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估指标,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为影响因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之上,结合响应面... 使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法优化青稞秸秆总黄酮提取工艺并对其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进行探究。以青稞秸秆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估指标,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为影响因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之上,结合响应面法对青稞秸秆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提取出的青稞秸秆总黄酮进行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用体积分数60%的乙醇在78℃下,用30∶1(mL·g^(-1))的液料比提取110 min,此时总黄酮提取率为1.92%。且所提取出的青稞秸秆总黄酮对α-淀粉酶的IC_(50)>10 g·L^(-1),对α-葡萄糖苷酶的IC_(50)=2.5 g·L^(-1),说明青稞秸秆总黄酮对α-淀粉酶具有活性抑制作用,但并不显著,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为显著的活性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秸秆 总黄酮 响应面 Α-淀粉酶 Α-葡萄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分配法提取青稞β-葡聚糖工艺优化及其分子量分布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阳 王鹏 +4 位作者 潘凯进 王喆 徐剑 周俊强 廖子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20-228,共9页
采用超声波结合酶法预处理辅助三相分配法(UCWEPATPP)同时提取青稞中的青稞β-葡聚糖、青稞蛋白和青稞油。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青稞β-葡聚糖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UCWEPATPP的提取工艺条件。再使用扫描电镜(SEM)观察青... 采用超声波结合酶法预处理辅助三相分配法(UCWEPATPP)同时提取青稞中的青稞β-葡聚糖、青稞蛋白和青稞油。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青稞β-葡聚糖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UCWEPATPP的提取工艺条件。再使用扫描电镜(SEM)观察青稞提取过程中表面结构的变化,初步分析UCWEPATPP的提取机制。最后,使用高效凝胶排阻色谱仪对得到的青稞β-葡聚糖分子量范围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最佳的UCWEPATPP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1.0%、超声时间9 min、超声功率140 W、硫酸铵添加量0.5 g/mL、三相提取温度35℃、三相提取时间1.5 h、料液比1:14 g/mL、叔丁醇与水相体积比1.3:1,酶解时间2.0 h。在此最优条件下,青稞β-葡聚糖提取率为66.96%±0.05%,青稞油提取率为81.42%±0.15%,青稞蛋白提取率为50.31%±0.23%。扫描电镜结果表明,UCWEPATPP使青稞表面组织结构变得通透、多孔。UCWEPATPP不仅能够同时提取青稞β-葡聚糖、青稞蛋白和青稞油,而且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青稞资源的利用率。该提取工艺的实际值与预测值拟合度较高,可用于预测青稞β-葡聚糖的提取,且得到的青稞β-葡聚糖分子量范围分布较为集中(1.7×10^(5)~3.0×10^(5)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超声波结合酶法 三相分配法 同时提取 分子量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拳参资源调查与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道清 殷涛 +5 位作者 韩张斌 石万银 杨跃军 刘源才 陈琪瑶 许梦玲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64-2769,共6页
目的掌握拳参资源状况,综合评价我国市场流通拳参质量,为企业生产筛选优质原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拳参的分布、产量、采收加工情况等进行实地调查;对18批样品进行药材质量评价,从外观性状、显微特征、水分含量、灰分含量、醇溶性浸出... 目的掌握拳参资源状况,综合评价我国市场流通拳参质量,为企业生产筛选优质原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拳参的分布、产量、采收加工情况等进行实地调查;对18批样品进行药材质量评价,从外观性状、显微特征、水分含量、灰分含量、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及没食子酸含量等方面综合性考察其质量优劣。结果拳参在山东威海、日照这两个地方的使用历史和认识度较高,在吉林延吉的使用历史及认识度较低,长期来源为野生,采收时间、加工方法未按药典进行;18批样品不同品种间外观形状区别大、显微特征相似,水分含量均符合药典标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最高为湖北黄冈18.0%,醇溶性浸出物平均含量为22.56%(>15.0%),没食子酸符合药典规定的仅有3号湖北黄冈和9号安徽亳州。结论18批拳参药材仅有9号安徽亳州的质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拳参 产地调查 质量评价 没食子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花生中黄酮和多糖类物质的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江丹 余策 +4 位作者 陈阳 陈志元 孙代华 张继斌 丁苗 《农产品加工》 2021年第24期46-49,共4页
研究黑花生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制备工艺,为黑花生农作物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方法,确定黑花生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条件。以黑花生总黄酮为目标,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g∶mL),50%乙醇90℃下提... 研究黑花生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制备工艺,为黑花生农作物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方法,确定黑花生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条件。以黑花生总黄酮为目标,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g∶mL),50%乙醇90℃下提取2次,1.0 h/次,含量为88.3 mg/g;以黑花生总多糖为目标,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5(g∶mL),20%乙醇80℃下提取2次,2.0 h/次,含量为667.2 mg/g。通过验证,确定了黑花生各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条件,为黑花生的合理使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花生 单因素 正交试验 总黄酮 总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结合酶法提取艾叶总生物碱工艺优化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阳 廖子蔚 +3 位作者 陶娟娟 江丹 孙代华 陈志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7-205,共9页
以艾叶总生物碱的提取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料液比、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pH、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乙醇浓度和超声温度的最佳范围条件,使用Plackett-Burman法筛选出对艾叶总生物碱的提取量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再利用Box... 以艾叶总生物碱的提取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料液比、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pH、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乙醇浓度和超声温度的最佳范围条件,使用Plackett-Burman法筛选出对艾叶总生物碱的提取量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再利用Box-Behnken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分析,得出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最后,采用纸片法和稀释法测定艾叶总生物碱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与最小抑制浓度。结果表明,影响艾叶总生物碱提取量的显著因素为超声时间、复合酶添加量和酶解时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40 min,复合酶添加量1.60%,酶解时间1.5 h,料液比1:25 g/mL,酶解pH6.0,超声功率160 W,乙醇浓度80%,超声温度60℃,总生物碱的提取量最高为0.720±0.05 mg/g。艾叶总生物碱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活性,其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2、1.6 mg/mL。该提取工艺实际值与预测值拟合度较高,可用于艾叶总生物碱的提取,且得到的艾叶总生物碱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总生物碱 提取工艺 Plackett-Burman法 响应面分析法 抑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RNA测序比较探讨气虚证患者与健康人的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江毅 李非洲 +2 位作者 左刚 郑桃云 王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47-1354,共8页
目的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检测比较气虚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多样性、相对丰度及分布的差异。方法选取在湖北省中医院就诊的气虚证患者20例为观察对象,以及同期健康志愿者10名作为对照。采用粪便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抽提HG和QD粪... 目的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检测比较气虚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多样性、相对丰度及分布的差异。方法选取在湖北省中医院就诊的气虚证患者20例为观察对象,以及同期健康志愿者10名作为对照。采用粪便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抽提HG和QD粪便样本中DNA,对V3-V4区进行PCR扩增,再进行文库构建和Illumina MiSeq测序。最后对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气虚证人群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特征。结果本研究共得到534个OTU。物种累积曲线表明本研究所收集的样本量充足。HG和QD两组alpha指数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通过beta多样性分析可见,HG和QD两组肠道菌群构成存在一定差异。此外,QD组的Firmicutes/Bacteroides比值较健康人群升高。相较于HG,g_Odoribacter、蓝藻菌门、g_Anaerotruncus、c_Chloroplast、s_Clostridium_Methylpentosum和o_Streptophyta在QD中显著富集(P<0.05)。结论气虚证患者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与健康人群存在一定差异。在气虚证的发生发展中,肠道菌群的改变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证 肠道菌群 临床研究 16S rR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的制备工艺优化及其对成骨细胞的活性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廖子蔚 陈阳 +4 位作者 陈秀云 黄茜茜 龙林 孙代华 胡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9-217,共9页
为了探究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PSPCC)的生理活性,提高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的钙螯合量,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相结合的方式优化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的制备工艺,并通过体外实验评价了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对成骨细胞的活性... 为了探究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PSPCC)的生理活性,提高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的钙螯合量,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相结合的方式优化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的制备工艺,并通过体外实验评价了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对成骨细胞的活性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三聚磷酸钠与大豆多肽的质量比1:2,磷酸化反应温度52℃,磷酸化反应pH7.0,磷酸化反应时间9.7 h,磷酸化大豆多肽与氯化钙的质量比2:1,螯合反应pH8.0,螯合反应温度50℃,螯合反应时间1.5 h,钙螯合量最大为107.25±0.10 mg/g;MTT法结果显示,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组(D组)成骨细胞相对增殖率是大豆多肽组(A组)的1.6倍(第3 d);ALP染色实验表明,D组染色阳性率是空白组的33.6倍。采用ALP试剂盒对各样品第7 d的ALP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D组ALP活力是空白组的6.2倍。通过茜素红染色实验发现,D组钙结节数量是空白组的94倍。本研究使用响应面法对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的制备工艺优化合理,并初步证明了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对成骨细胞具有显著的促增殖、分化作用(P<0.05),且作用效果高于其它样品,为后续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多肽 磷酸化 螯合钙 成骨细胞 功能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仁渗漉汁脱色工艺优化及对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阳 向诗银 +4 位作者 李韦琴 王喆 刘胜华 徐剑 廖子蔚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0-186,共7页
为了降低砂仁渗漉汁的色度,采用D941阴离子交换树脂对砂仁渗漉汁进行脱色,并初步探索砂仁渗漉汁的药理作用。以脱色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砂仁渗漉汁的脱色工艺条件,并建立脾虚泄泻大鼠模型,观察并测定试验前后... 为了降低砂仁渗漉汁的色度,采用D941阴离子交换树脂对砂仁渗漉汁进行脱色,并初步探索砂仁渗漉汁的药理作用。以脱色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砂仁渗漉汁的脱色工艺条件,并建立脾虚泄泻大鼠模型,观察并测定试验前后各组别大鼠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以及结肠病例切片情况。结果表明,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砂仁渗漉汁与树脂质量比2∶1,脱色pH 6.9,脱色时间6 h,脱色温度51℃。在此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下,砂仁渗漉汁脱色率为(68.96±1.05)%,乙酸龙脑酯保留率为(79.76±0.95)%,以基酒作为溶剂制备的砂仁渗漉汁能有效降低基酒对脾虚大鼠的胃肠道损伤,保护肠道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仁渗漉汁 脱色工艺 响应面法 肠道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