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蜂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会玲 闫斌 +2 位作者 覃祝 吴和珍 杨艳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674-2677,共4页
目的研究地蜂子Potentilla freyniana Born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Toyopearl柱层析法对地蜂子乙酸乙酯提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再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hloridzosi... 目的研究地蜂子Potentilla freyniana Born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Toyopearl柱层析法对地蜂子乙酸乙酯提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再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hloridzosid(1)、4'-O-乙基-儿茶素(2)、3-甲基鞣花酸-4-O-β-D-木榶苷(3)、clethr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4)、niga-ichigoside F2(5)、儿茶素(6)、β-胡萝卜苷(7)、β-谷甾醇(8)。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委陵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蜂子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云罗 吴迎梅 +2 位作者 刘义飞 胡志刚 苟君波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253,共12页
植物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技术是后基因组时代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植物遗传转化从最初依赖组织培养的方式发展到了不依赖组织培养的直接转化方式;基因编辑技术从需要剪切特定基因片段再修复的第1阶段编辑技术,发展到了无需剪切即可... 植物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技术是后基因组时代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植物遗传转化从最初依赖组织培养的方式发展到了不依赖组织培养的直接转化方式;基因编辑技术从需要剪切特定基因片段再修复的第1阶段编辑技术,发展到了无需剪切即可在特定部位精确替换碱基或精确插入、删除片段以及大片段的第3阶段编辑技术,两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推动着植物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本文综述了植物遗传转化方法与基因编辑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它们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并对药用植物遗传转化新方法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建立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药用植物的基因功能和分子育种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遗传转化 基因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肝布祖热颗粒通过抑制凋亡减轻小鼠免疫性肝损伤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梦恒 但汉雄 +4 位作者 罗来春 刘焱文 尹海龙 尹强 尤朋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03-1112,共10页
目的研究护肝布祖热颗粒治疗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对小鼠尾静脉注射ConA(20 mg·kg^(-1))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随机分空白组、模型组、1.6 g·kg^(-1)和3.2 g·kg^(... 目的研究护肝布祖热颗粒治疗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对小鼠尾静脉注射ConA(20 mg·kg^(-1))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随机分空白组、模型组、1.6 g·kg^(-1)和3.2 g·kg^(-1)护肝布祖热颗粒治疗组、泼尼松龙治疗组。灌胃给药10天,第11天注射ConA,4h后取肝脏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采用DCFH-DA探针检测活性氧(ROS)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的表达。TUNEL(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染色检测肝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测定Bax、Bcl-2的表达。结果经检测发现,ConA造模后的小鼠肝脏出现大量肝细胞死亡和肝脏结构损伤。与模型组相比,1.6 g·kg^(-1)和3.2 g·kg^(-1)护肝布祖热颗粒治疗组ROS表达明显降低;肝脏内p-JNK的表达得到明显下降;肝细胞凋亡得到显著改善。结论以上结果表明护肝布祖热颗粒减轻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机制为抑制ROS的产生,从而减少JNK激活引起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肝布祖热颗粒 免疫性肝损伤 氧化应激 凋亡 P-J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