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例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晏菲 敖启林 +2 位作者 孙建海 马燕凌 朱朋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2-696,共5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原发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05年到2009年间诊断的12例原发及复发的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选取典型组织蜡块...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原发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05年到2009年间诊断的12例原发及复发的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选取典型组织蜡块进行相关标记物的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主要指标包括Vimentin、CD34、Bcl-2、CD99和EMA、S-100等。结果 12例患者中10例为女性,2例为男性;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46.3岁;12例中2例发生于脑膜,9例发生于邻近脑膜的中枢神经组织,1例发生于椎管内;肿瘤直径1.5~11.0cm,平均直径为5.4cm;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瘤细胞分布疏密相间,无特殊组织构型。在细胞稀疏的区域,胶原物质沉积增加;在细胞密集区,肿瘤表现为"血管外皮瘤"样的组织学构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示Vimentin和CD34多呈弥漫阳性,CD99和Bcl-2阳性,而PCK和EMA等上皮标记以及S-100则多为阴性;1例复发病例CD34表达缺失,表现出恶性转化的特点。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原发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较为罕见,有着独特的组织学表现和免疫表型;应和脑膜瘤和神经鞘瘤相鉴别;富于细胞型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易复发,并有恶变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 血管外皮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例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朋成 晏菲 +2 位作者 杨子萱 孟莉 敖启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鉴别诊断。方法收集7例SANT病例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选取典型蜡块进行相关标记物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主要指标包括SMA、CD34、CD31、CD4、CD8、CD68、IgG4、IgG等...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鉴别诊断。方法收集7例SANT病例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选取典型蜡块进行相关标记物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主要指标包括SMA、CD34、CD31、CD4、CD8、CD68、IgG4、IgG等。结果 7例中3例为女性,4例为男性;年龄从28岁到43岁不等,平均年龄37岁;7例中4例为直接诊断为SANT,3例原诊断分别为脾脏错构瘤、脾炎性假瘤和结节性血管瘤,复查后更正为SANT;肿瘤大小从直径4.0cm到10.5cm不等,平均直径为6.3cm;组织学病变呈多结节状,结节周围广泛纤维化和玻璃样变;结节内呈血管瘤样病变,可表现为毛细血管瘤样构象或窦岸血管瘤样构象。免疫组织化学示结节内血管CD31恒定阳性,但CD34和CD8表达有所差异。结论 SANT是一种罕见的脾脏原发的良性瘤样病变,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表现,应和脾脏原发的其他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脾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