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2)/O工艺污水厂改造与提标工程设计 被引量:5
1
作者 姚瑞珍 周国胜 +2 位作者 杨新春 陶敏 汪瀚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2,共5页
南方某污水厂提标扩建工程,一期A^(2)/O好氧区采用MBBR工艺改造并增大缺氧区容积;二期提标采用高效沉淀池+纤维转盘滤池+紫外消毒工艺,强化脱氮除磷及SS去除,并对全厂进行除臭设计。提标扩建后总规模12×10^(4)m^(3)/d,直接运行成本... 南方某污水厂提标扩建工程,一期A^(2)/O好氧区采用MBBR工艺改造并增大缺氧区容积;二期提标采用高效沉淀池+纤维转盘滤池+紫外消毒工艺,强化脱氮除磷及SS去除,并对全厂进行除臭设计。提标扩建后总规模12×10^(4)m^(3)/d,直接运行成本约0.63元/m^(3),出水均值为COD 17.10 mg/L、BOD55.40 mg/L、SS 5.80 mg/L、NH_(4)^(+)-N 0.90 mg/L、TN 5.90 mg/L、TP 0.30 mg/L。均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其经验可供其他污水厂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工艺 MBBR工艺 高效沉淀池 纤维转盘滤池 提标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中黑碳来源解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占长林 万的军 +3 位作者 张家泉 韩永明 曹军骥 刘先利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75-1583,共9页
黑碳是燃料不完全燃烧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非均质碳颗粒物质,因其具有较高的化学和生物惰性,在全球气候和环境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国际地球和环境科学领域的焦点问题。燃烧条件和燃料来源的不同,使得黑碳的物理化学特性表现出... 黑碳是燃料不完全燃烧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非均质碳颗粒物质,因其具有较高的化学和生物惰性,在全球气候和环境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国际地球和环境科学领域的焦点问题。燃烧条件和燃料来源的不同,使得黑碳的物理化学特性表现出高度的变异,其环境行为及环境效应也具有明显差异,因此对黑碳进行来源解析有利于弄清全球黑碳收支平衡,且能更清晰地认识其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过程。重点概述了当前国内外常用的几种黑碳来源解析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未来黑碳来源解析方法的发展方向。稳定碳和放射性碳同位素分析是当前黑碳源解析中应用最多的两种方法,将这两种方法结合不仅能提供更准确的黑碳来源信息,而且能定量估算化石源和生物质源燃烧对黑碳的贡献。多环芳烃特征标志物比值、黑碳/有机碳比值、苯多羧酸分子标志物比值法以及形态特征分析的方法都只能间接地判断黑碳的来源,其方法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未来应加强对不同介质中δ^(13)C的分馏机制及不同排放源样品黑碳的δ^(13)C和^(14)C值域"特征谱"的研究,进一步规范黑碳的分离和测定技术;同时应充分发挥不同分析技术的优势,联合多种方法以获取更多有关黑碳来源、传输和转化过程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来源解析 碳同位素 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集区湿地沉积物中污染物释放行为模拟研究
3
作者 柳山 李燕妮 +7 位作者 张家泉 陶敏 汤平 占长林 郭建林 徐心怡 张雅哲 宋敏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94,共6页
矿集区湿地沉积物中污染物的释放行为是湿地生态治理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使用自制实验装置,探讨了网湖湿地沉积物中营养元素和金属元素在不同温度和扰动情景下的释放行为。结果显示:在40℃静置情景下,TP和TN的最高值分别为0.63 mg/L和2.9... 矿集区湿地沉积物中污染物的释放行为是湿地生态治理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使用自制实验装置,探讨了网湖湿地沉积物中营养元素和金属元素在不同温度和扰动情景下的释放行为。结果显示:在40℃静置情景下,TP和TN的最高值分别为0.63 mg/L和2.97 mg/L,As、Cu、Mn及Pb的最高值分别为0.041 mg/L、0.343 mg/L及0.367 mg/L,导致水质降至劣Ⅴ类水平;在40℃扰动情境下,各元素的释放加剧,释放过程呈现出往复上升的现象;水温与营养元素的释放呈二次相关关系,与金属元素的释放呈线性相关,表明营养元素的释放受水温变化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 释放规律 模拟实验 沉积物 网湖湿地 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湖叶绿素a时空分布特征及环境因子影响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鄢昭 刘婷 +2 位作者 付婷 简昌银 肖文胜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3-126,149,共5页
2013年分四季监测了磁湖10个位点的水质状况,分析了磁湖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磁湖叶绿素a平均值为14.86μg/L,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不同季节的叶绿素a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叶绿素a浓度呈... 2013年分四季监测了磁湖10个位点的水质状况,分析了磁湖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磁湖叶绿素a平均值为14.86μg/L,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不同季节的叶绿素a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叶绿素a浓度呈现空间差异性,南磁湖的水体叶绿素a浓度较高。磁湖水体叶绿素a浓度与TN显著性正相关(P<0.05),与其他环境因子无显著相关性,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受多种环境因子综合影响。对磁湖与其他富营养化水体的叶绿素a及氮、磷浓度对比,结果表明在富营养水体中氮磷比是影响叶绿素a的重要因子。磁湖水体中Cd、Ni、Fe含量较高,且多种重金属的联合效应抑制了藻类的光合作用,致使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湖 叶绿素A 藻类 环境因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湖泊微型浮游生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研究——以湖北大冶湖和磁湖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鄢昭 刘婷 +3 位作者 孙俊霞 周顺 周亚军 肖文胜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5年第3期28-34,共7页
以湖北大冶湖和磁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矿区湖泊表层水和微型浮游生物中Cu、Pb、Cd、Zn、Cr、Fe 6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对矿区湖泊表层水重金属污染和微型浮游生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冶湖表层水中重金属Cu、Pb、Cd... 以湖北大冶湖和磁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矿区湖泊表层水和微型浮游生物中Cu、Pb、Cd、Zn、Cr、Fe 6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对矿区湖泊表层水重金属污染和微型浮游生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冶湖表层水中重金属Cu、Pb、Cd、Zn、Cr和Fe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09 1 mg/L、0.013 4 mg/L、0.009 2 mg/L、0.043 4mg/L、0.057 8mg/L、0.338 2mg/L,磁湖表层水中重金属Cu、Pb、Cd、Zn、Cr和Fe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04 3mg/L、0.012 7mg/L、0.001 1mg/L、0.389 2mg/L、0.063 4mg/L、0.711 0mg/L;大冶湖微型浮游生物中重金属Cu、Pb、Cd、Zn、Cr和Fe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78.6mg/kg干重、695.6mg/kg干重、23.1mg/kg干重、578.0mg/kg干重、323.5mg/kg干重、142 14mg/kg干重,磁湖微型浮游生物中重金属Cu、Pb、Cd、Zn、Cr和Fe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16.1 mg/kg干重、361.4 mg/kg干重、2.06 mg/kg干重、1 004.5 mg/kg干重、313.3 mg/kg干重、18 366mg/kg干重;大冶湖和磁湖微型浮游生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远高于表层水中的重金属含量,甚至高于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矿区湖泊微型浮游生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在1 800~82 600之间,其中微型浮游生物对Cd、Zn、Cr的富集系数较小,对Cu、Pb、Fe的富集系数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湖泊 微型浮游生物 重金属富集 大冶湖 磁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干降水条件下矿渣回填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柳山 李洪伟 +1 位作者 金晓文 李燕妮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62,共7页
历经60余年的疏干降水,云南某大型金属矿区地下水已形成稳定降落漏斗,原饱水带被疏干形成巨厚包气带。依疏干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在合理概化1 274 m水平巷道方向垂向二维模型的基础上,预测回填体开裂后铅在巨厚包气带中的迁移规律,结果显... 历经60余年的疏干降水,云南某大型金属矿区地下水已形成稳定降落漏斗,原饱水带被疏干形成巨厚包气带。依疏干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在合理概化1 274 m水平巷道方向垂向二维模型的基础上,预测回填体开裂后铅在巨厚包气带中的迁移规律,结果显示:随巨厚包气带中地下水的运移,铅向下扩散,在第4 745天垂向最远迁移483. 21 m,影响范围约0. 51 km2。疏干形成的水力截获作用能有效控制铅的迁移,矿渣膏体回填有助于解决采空区的安全隐患及矿渣堆置诱发的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厚包气带 疏干降水 矿渣回填 金属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孝感不同类型扬尘中黑碳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占长林 詹佳伟 +3 位作者 柯振东 柳山 张家泉 刘红霞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19,26,共7页
在湖北孝感采集5种不同类型扬尘(道路尘、大气降尘、堆场尘、土壤尘和建筑尘)样品45个,并采用热光反射法测定其黑碳(BC)、焦炭和烟炱浓度。结果表明:(1)孝感扬尘中BC质量浓度为0.02~10.65 g/kg,平均值为1.45 g/kg,BC平均值表现为道路尘&... 在湖北孝感采集5种不同类型扬尘(道路尘、大气降尘、堆场尘、土壤尘和建筑尘)样品45个,并采用热光反射法测定其黑碳(BC)、焦炭和烟炱浓度。结果表明:(1)孝感扬尘中BC质量浓度为0.02~10.65 g/kg,平均值为1.45 g/kg,BC平均值表现为道路尘>土壤尘>建筑尘>大气降尘>堆场尘。(2)BC和总有机碳(TOC)、焦炭和烟炱质量比平均值分别为0.34、1.92,表明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是BC的主要来源。(3)孝感扬尘中BC与TOC、焦炭、烟炱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BC的主要贡献来源是焦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尘 黑碳 有机碳 焦炭 烟炱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运会期间武汉东南传输通道PM_(2.5)中水溶性离子区域传输解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威杰 李淼 +7 位作者 张慧迪 张丽 汪昂绿 姚萱 鞠定国 邢新丽 张家泉 祁士华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1-290,共10页
2019年10月武汉市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为探究军运会期间武汉市和黄石市两地的大气细颗粒物浓度特征、污染源差异及区域传送情况,于2019年10月10日至2019年11月5日对武汉和黄石两站点的大气细颗粒物进行了连续观测,并分析了PM_(2... 2019年10月武汉市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为探究军运会期间武汉市和黄石市两地的大气细颗粒物浓度特征、污染源差异及区域传送情况,于2019年10月10日至2019年11月5日对武汉和黄石两站点的大气细颗粒物进行了连续观测,并分析了PM_(2.5)中水溶性离子的浓度特征,通过后向气团运动轨迹结合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方法探究了两站点的污染物区域传送。结果表明:本次观测期间武汉站点和黄石站点的PM_(2.5)浓度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日均二级限值(75μg/m^(3))的超标率分别为26.1%和17.4%,时间主要处于军运会结束后;武汉和黄石两站点PM_(2.5)中的水溶性离子主要以NO-_(3)、SO_(4)^(2-)和NH~+_(4)为主;黄石站点CE/AE值的拟合曲线斜率小于1,表明颗粒物表面呈弱酸性,而武汉站点CE/AE值的拟合曲线斜率大于1,表明颗粒物表面呈中性或弱碱性;两地PM_(2.5)中水溶性离子的存在形式主要以NH_(4)HSO_(4)或(NH_(4))_2SO_(4)为主,武汉站点的缺氨样品的占比为30.4%,而黄石站点的缺氨样品的占比为43.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两站点污染源相同,以二次污染源、扬尘源和生物质燃烧源为主;PSCF和CWT分析结果表明,黄石是武汉站点PM_(2.5)的主要潜在源区,WPSCF因子大于0.7,且浓度贡献权重超过45μg/m^(3),而黄石站点的主要潜在源区位于湖北省与安徽省交界处和安徽省安庆市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水溶性离子 区域传输 潜在源贡献因子 浓度权重轨迹 武汉市 黄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南湖泊水体中颗粒态黑碳分布特征与来源分析——以磁湖为例
9
作者 陈颖颖 贺梦晴 +5 位作者 周倩 周玲 占长林 韩永明 柳山 方立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1-570,共10页
在地球水生态系统中,颗粒态黑碳(particulate black carbon,PBC)是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热光反射法对黄石磁湖POC、PBC及其组分(焦炭和烟炱)的含量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及可能来源进行了研究.... 在地球水生态系统中,颗粒态黑碳(particulate black carbon,PBC)是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热光反射法对黄石磁湖POC、PBC及其组分(焦炭和烟炱)的含量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及可能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磁湖水体中POC、PBC、焦炭(char)和烟炱(soot)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2899.38—5622.80、 235.01—800.08、 24.41—310.23、 130.09—544.72μg·L^(-1),平均含量分别为3903.84、377.25、155.52、272.65μg·L^(-1),呈现较大的空间分布差异.PBC/POC的变化范围在6.89%—18.32%之间,平均值为10.92%,说明城市湖泊水体中PBC对POC含量积累的贡献较大. soot/PBC的变化范围为45.92%—89.61%,平均值为63.95%. PBC、char与soot含量和PBC/POC比值的空间变异性与环湖周边区域的道路交通和工业布局有关,且南半湖受交通污染和工业排放的影响更大. PBC与POC、char和soot含量均呈正相关,且PBC与soot的相关系数(r=0.81,P<0.01)高于char(r=0.72,P<0.01),说明磁湖水体中soot对PBC的贡献更大. char/soot比值分析结果表明,磁湖水体中PBC主要受到交通污染源和燃煤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 颗粒有机碳 颗粒态黑碳 分布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视化检测肼的苯并噁唑类荧光增强型探针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汉林 郑汉 +3 位作者 黄杰勋 黄卫东 杨龙元 李武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3-360,共8页
以苯并噁唑为荧光基团,合成和表征了一种用于可视化检测N_(2)H_(4)的荧光增强型探针(HL2),并研究了其光谱性质。实验结果表明,HL2对N2H4具有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强,响应快,它对N_(2)H_(4)的检测限为0.072μmol·L^(-1)。... 以苯并噁唑为荧光基团,合成和表征了一种用于可视化检测N_(2)H_(4)的荧光增强型探针(HL2),并研究了其光谱性质。实验结果表明,HL2对N2H4具有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强,响应快,它对N_(2)H_(4)的检测限为0.072μmol·L^(-1)。此外,HL2可应用于实际水体样品中N_(2)H_(4)的检测,并且还能实现HeLa细胞中N_(2)H_(4)的荧光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噁唑 荧光探针 可视化检测 荧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体对CdHgTe/ZnTe的质量及稳定性的研究
11
作者 刘西京 郑汉 张家泉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08-8213,共6页
研究了负载巯基丙酸(MPA)、半胱氨酸(L-Cys)和谷胱甘肽(GSH)3种配体的高亮度水溶性近红外CdHgTe/ZnTe纳米晶体。实验首次采用冻解熔融分段控温微波一步合成高质量的CdHgTe/ZnTe核壳纳米晶。纳米晶体的荧光产率极大程度的受到了合成时组... 研究了负载巯基丙酸(MPA)、半胱氨酸(L-Cys)和谷胱甘肽(GSH)3种配体的高亮度水溶性近红外CdHgTe/ZnTe纳米晶体。实验首次采用冻解熔融分段控温微波一步合成高质量的CdHgTe/ZnTe核壳纳米晶。纳米晶体的荧光产率极大程度的受到了合成时组分、浓度、以及表面配体的影响。对CdHgTe/ZnTe纳米晶体采用了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对其光谱性能进行分析,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光电子能谱对其表面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纳米晶体的荧光产率能显著提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CdHgTe核与ZnTe壳层的晶格错配率仅为6%,极大的降低了其表面缺陷同时提高了纳米晶体的荧光稳定性。此外,CdHgTe/ZnTe核壳纳米晶体成功的运用于细胞的标记。在紫外光连续40 min的照射下,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所负载的纳米晶体荧光基本没有变化,表明其较高的抗光漂白和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纳米晶体 冻解熔融 晶格错配 荧光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九龙江流域重金属分布来源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74
12
作者 张莉 祁士华 +5 位作者 瞿程凯 刘红霞 陈文文 李丰 胡婷 黄焕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33-2139,共7页
为研究九龙江流域水体重金属污染水平,在其主要干流及支流采集27个表层水样,分析了Zn、Cu、As、Cr、Pb、Ni和Cd共7种重金属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并采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 为研究九龙江流域水体重金属污染水平,在其主要干流及支流采集27个表层水样,分析了Zn、Cu、As、Cr、Pb、Ni和Cd共7种重金属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并采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所引起的健康风险作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流域水体中Zn的平均浓度最高,为154.893μg/L;As超过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超标率为14.81%,超标区域集中位于九龙江下游及河口区.因子分析表明,As、Cr、Cu和Ni的来源主要受各种人为活动影响,Cd、Pb和Zn的来源与成土母质、地球化学作用和农业生产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健康风险评价表明,化学致癌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个人年均风险远远超过非致癌物的年风险,儿童比成人更易于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威胁.致癌物Cr和As的个人年均风险值都大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0×10-5a-1,其中Cr〉As;非致癌有毒化学物质通过饮水途径所引起的健康危害的个人年均风险大小为Cu〉Pb〉Zn〉Ni,四者风险水平在10-9∽10-10a-1之间,均低于ICRP标准4∽5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龙江流域 重金属 空间分布 因子分析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冶矿区土壤-蔬菜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70
13
作者 孙清斌 尹春芹 +1 位作者 邓金锋 张丹锋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71-677,共7页
对大冶铜绿山、铜山口矿区和非矿区的土壤、蔬菜重金属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及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了土壤环境质量,并进一步分析了蔬菜重金属暴露接触对当地居民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矿区附近蔬菜地土壤均受到不... 对大冶铜绿山、铜山口矿区和非矿区的土壤、蔬菜重金属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及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了土壤环境质量,并进一步分析了蔬菜重金属暴露接触对当地居民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矿区附近蔬菜地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上的重金属污染,尤其是Cu和Cd的污染.非矿区蔬菜地土壤受到重金属的中度污染,主要是Cd污染.矿区蔬菜中Pb和Cd的含量均超过中国食品安全卫生标准,非矿区部分蔬菜中Pb和Cd的含量超标.矿区居民食用各种蔬菜均会产生Pb和Cd的健康风险.青少年儿童食用蔬菜比成年人更易受到重金属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重金属 土壤-蔬菜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氧调控下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协同与拮抗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陶敏 贺锋 +3 位作者 胡晗 郭建林 吴振斌 王启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646-3652,共7页
从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的重要限制因子——溶解氧和碳源着手,构建了一种人工湿地碳氧联合调控脱氮系统,研究了曝气、碳源投加、碳氧联合调控下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曝气促进了TSS、COD、TN、NH_4^+-N、TP的去除,但夏季时会导致NO_3... 从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的重要限制因子——溶解氧和碳源着手,构建了一种人工湿地碳氧联合调控脱氮系统,研究了曝气、碳源投加、碳氧联合调控下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曝气促进了TSS、COD、TN、NH_4^+-N、TP的去除,但夏季时会导致NO_3^--N的积累;碳源投加提高了TN、NO_3^--N的去除,但冬季时会导致COD去除率的下降碳氧联合调控下人丁湿地对TN、NO_3^--N的去除表现出协同作用,对NH_4^+-N、COD的去除表现出独立作用,而对TP、TSS的去除表现出一定的拮抗作用.另外,对于以氨氮为主的"低碳高氮"污水,人工湿地碳氧联合调控系统脱氮效率达87.3%,可见该强化系统适用于"低碳高氮"污水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曝气 碳源投加 净化效果 协同效应 拮抗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粪堆肥成型基质块蔬菜育苗灌溉方式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杨龙元 袁巧霞 +2 位作者 刘志刚 曹红亮 罗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8-106,共9页
为优选蔬菜育苗成型基质的灌溉方式,提高成型基质蔬菜育苗效果,以牛粪好氧堆肥腐熟料和牛粪蚯蚓堆肥腐熟料为主料配方的成型基质块为研究对象,在低位浸泡灌溉和微喷灌溉条件下,其中牛粪好氧腐熟料成型基质块灌溉耗水量体积的处理水平分... 为优选蔬菜育苗成型基质的灌溉方式,提高成型基质蔬菜育苗效果,以牛粪好氧堆肥腐熟料和牛粪蚯蚓堆肥腐熟料为主料配方的成型基质块为研究对象,在低位浸泡灌溉和微喷灌溉条件下,其中牛粪好氧腐熟料成型基质块灌溉耗水量体积的处理水平分别为2 500、350、700、1 050、1 400、1 750 m L,用T1、T2、T3、T4、T5、T6表示;牛粪蚯蚓堆肥腐熟料基质块灌溉耗水量体积的处理水平分别为3 000、700、1 050、1 400、1 750、2 100 m L,用TS1、TS2、TS3、TS4、TS5、TS6表示,探讨不同灌溉条件对2种牛粪腐熟料成型基质块中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的迁移及其吸水特性和育苗效果。结果表明,2种牛粪腐熟料成型基质块在低位浸泡灌溉下,其灌溉充分,淋洗脱盐量相对较小,并且对成型基质块的冲刷,扰动较小;微喷灌溉最小灌溉量T2或TS2下,虽然其淋洗损失的TN、TP、TK小于低位浸泡灌溉,但成型基质块未能被充分湿润,影响育苗效果;微喷灌溉在T3、T4、T5、T6或TS3、TS4、TS5、TS6处理水平下,成型基质块中的TN、TP、TK淋洗损失量均大于低位浸泡灌溉,并且随灌溉量的增大而逐步增大。对牛粪好氧堆肥腐熟料成型基质块,育苗前期应选取微喷灌溉T4进行前充分淋洗,育苗后期采取低位浸泡灌溉保留幼苗生长所需养分;而对牛粪蚯蚓堆肥腐熟料成型基质块,TS1处理下黄瓜幼苗的茎粗(6.23 mm)、株高(138.09 mm)、地上部分干质量(758.85 mg)、地下部分干质量(147.92 mg)和壮苗指数(217.64)均为该试验中最大值,灌溉水利用率为2.79g/kg,该处理水平下幼苗生长及水分有效利用率均较优,即可采取TS1处理对牛粪蚯蚓腐熟料成型基质块进行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基质 堆肥 育苗 蚯蚓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色金属冶炼厂周边地表水和农业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 被引量:18
16
作者 许大毛 张家泉 +3 位作者 占长林 张丽 张丽莉 肖文胜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05-2314,共10页
于2014年11月对黄石市大冶有色冶炼厂周边地表水和农业土壤分别采集15和18个样品,并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6种重金属含量(Cr、Ni、Cd、Cu、Pb、Zn),探讨周边地表水和农业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r、N... 于2014年11月对黄石市大冶有色冶炼厂周边地表水和农业土壤分别采集15和18个样品,并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6种重金属含量(Cr、Ni、Cd、Cu、Pb、Zn),探讨周边地表水和农业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r、Ni、Cd、Cu、Pb、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76、70.27、10.63、63.11、59.86、90.65μg·L^(-1)(地表水);52.12、45.54、81.34、781.76、303.69、403.23 mg·kg^(-1)(农业土壤),且变异系数较大,污染分布较不均匀;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来源主要受冶炼厂冶炼生产活动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和其本身的理化特征主导含量空间分布;主成分1解释了冶炼厂周边环境中重金属主要的污染来源,即主要受有色金属冶炼活动的影响;致癌风险主要来自Cr,而Pb非致癌风险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冶炼厂 地表水 农业土壤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调控下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陶敏 贺锋 +4 位作者 徐洪 周巧红 徐栋 张丽萍 吴振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95-1202,共8页
运用磷脂脂肪酸(PLFAs)技术研究了氧调控下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不曝气IVCW基质表层以好氧微生物为优势种群,但绝大部分微生物都集中在0~20cm基质层,系统的净化空间受到限制;氧调控下微生物群... 运用磷脂脂肪酸(PLFAs)技术研究了氧调控下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不曝气IVCW基质表层以好氧微生物为优势种群,但绝大部分微生物都集中在0~20cm基质层,系统的净化空间受到限制;氧调控下微生物群落向基质纵深发展,表征好氧微生物的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增加,曝气系统下行池表层各类群微生物的生物量为不曝气系统的2~6倍,表征微生物活性的PLFAs总不饱和度水平也明显升高;革兰氏阴性细菌成为曝气IVCW基质微生物群落的优势种群,群落具有更高的活性和专一性,提高了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因此,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这种适应机制可以为优化湿地系统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氧调控 微生物群落结构 磷脂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石城区夏季大气PM_(10)/PM_(2.5)中元素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秀 张勇 +4 位作者 张家泉 胡天鹏 姚瑞珍 肖文胜 曹军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7-358,共2页
随着对大气颗粒物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具有很大危害,颗粒物粒径越小,对人体健康危害越大.黄石市是长江中下游典型的资源性工矿城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黄石大气颗粒物以及颗粒物中化学元素污染特征的... 随着对大气颗粒物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具有很大危害,颗粒物粒径越小,对人体健康危害越大.黄石市是长江中下游典型的资源性工矿城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黄石大气颗粒物以及颗粒物中化学元素污染特征的分析,为黄石市大气污染治理及探讨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石市 元素 PM25 PM10 富集因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槐根际变形杆菌的分离和去除重金属的性能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轩 闫紫微 +7 位作者 黄忠良 冯冲凌 刘先利 朱艺 吴子剑 黄兢 覃晓莉 李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0-89,共10页
变形杆菌在重金属污染等毒害环境中有着超强的代谢能力和环境适应性,不仅是许多污染环境的优势菌群,还能耐受和利用重金属及其他环境毒素作为自身能量和营养来源。它可以通过生物转化改变重金属离子状态,减轻重金属对环境的毒害,同时帮... 变形杆菌在重金属污染等毒害环境中有着超强的代谢能力和环境适应性,不仅是许多污染环境的优势菌群,还能耐受和利用重金属及其他环境毒素作为自身能量和营养来源。它可以通过生物转化改变重金属离子状态,减轻重金属对环境的毒害,同时帮助植物增强重金属抗性,提升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但对于其作为环境土著菌在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中的研究甚少。该研究通过对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尾矿库中木本植物的重金属含量和富集水平测定,筛选出了镉超富集刺槐,并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及重金属去除等实验于刺槐根际筛选出一株耐镉、锌、铅的变形杆菌(Proteus sp.)Ch-8,其对Cd^(2+)、Pb^(2+)、Zn^(2+)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达到了2800、1500和900 mg/L。实验结果还表明,在多离子共存的环境下,该菌对Cd、Pb、Zn的去除能力尤为突出: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为200~400 mg/L,Cd^(2+)、Pb^(2+)、Zn^(2+)的去除率仍能达到64.5%、90%和74.1%,为开发变形杆菌作为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新材料,进一步探究其与超富集植物的协同作用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土壤微生物 刺槐 变形杆菌 重金属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农田土壤小麦体系中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孙清斌 尹春芹 +1 位作者 邓金锋 张丽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0-84,共5页
以湖北省大冶典型铜矿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农田,探索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重金属在小麦中的积累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显示,土壤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无论以背景值还是国家二级标准评价,Cd均严重超标。采用国家... 以湖北省大冶典型铜矿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农田,探索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重金属在小麦中的积累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显示,土壤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无论以背景值还是国家二级标准评价,Cd均严重超标。采用国家二级标准评价时,Zn、Pb和Cr未对土壤造成污染;进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发现以土壤背景值为评价标准,各采样点均达到重度污染水平;以国家二级标准评价3、7号采样点土壤属于中度污染水平,而其他采样点土壤属于轻度污染水平。本调查所采的小麦样品各部位重金属含量范围变化幅度较大。除Pb之外其他6种重金属含量分布规律均为根>叶>穗≈茎,Pb含量则是叶>根>穗>茎。小麦穗中Pb、Cd、Zn、Cu的含量均超标,Cd、Pb超标倍数远大于Cu、Zn。富集系数变化规律是:Cd>Zn>Cu≈Ni>Co≈Mn>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农田土壤 重金属 污染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