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化SBA-15介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廖庆玲 NGUYEN Xuan Sang +3 位作者 侯静涛 陈跃 冯伟 何忠忠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6-32,共7页
硅基介孔材料因其特有的特性,被用于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剂.为了提高对目标污染物的吸附容量,本文采用一步法和两步法制备了氨基或巯基功能化SBA-15介孔材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氮气吸附脱附... 硅基介孔材料因其特有的特性,被用于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剂.为了提高对目标污染物的吸附容量,本文采用一步法和两步法制备了氨基或巯基功能化SBA-15介孔材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氮气吸附脱附表征测试了材料的化学组成、微观形貌和物相结构.测试结果显示经功能化处理后的样品成功地接枝氨基或巯基功能基团.研究发现,经功能化处理后,材料的骨架结构及介孔孔道均未被破坏,但有序性下降且出现少许团聚,物性参数也有一定程度下降,功能化材料对Zn^(2+)、Pb^(2+)、Cr^(3+)和Cu^(2+)的吸附率均有大幅度提高.经氨基或巯基功能化后,SBA-15介孔材料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率有很大提高,但一步法制备的功能化硅基介孔材料因模板剂去除不彻底而影响了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率,两步法制备的功能化硅基介孔材料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果更好,说明本文的功能化硅基介孔材料工艺是可行有效的,但两步法合成的功能化介孔材料具有更好的吸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 巯基 功能化 介孔材料 重金属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在冶金和金属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4
2
作者 雷家柳 朱航宇 赵栋楠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36,共7页
超重力作为一种外场强化新技术,基于其优越的传质和相际分离特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着重介绍了我国超重力技术在金属熔体提纯、冶金固废中有价物质的富集提取分离、金属材料凝固组织细化、非金属夹杂物的去除以及矿石气基还原等冶... 超重力作为一种外场强化新技术,基于其优越的传质和相际分离特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着重介绍了我国超重力技术在金属熔体提纯、冶金固废中有价物质的富集提取分离、金属材料凝固组织细化、非金属夹杂物的去除以及矿石气基还原等冶金和金属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提出了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科学问题,并展望了超重力技术的发展前景。虽然,目前还以实验室研究阶段为主,并未实现普适化。但作为一种外场强化新技术,其在冶金和金属材料凝固控制等相关研究体系中已突显出强大的熔体提纯、有价组分富集提取、组织细化、夹杂物去除等作用效果,这为进一步拓展超重力技术在冶金和金属材料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了参考价值。超重力有望凭借自身的优点成为冶金和金属材料领域生产过程中一种新的外场技术。随着超重力设备的发展及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探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超重力技术必会在冶金和金属材料研究领域得到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 金属提纯 冶金固废 组织细化 夹杂去除 气基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固废材料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4
3
作者 丁园鹏 魏鹏 +2 位作者 黄飞飞 陈跃 刘爱红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0-63,共4页
为制备高强绿色生态透水混凝土,分析了非连续粒级粗骨料粒径、水胶比等因素对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和透水系数的影响,研究了硅灰、粉煤灰、铁尾矿砂等多元固废材料对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协同效应及对透水系数的影响。试验得到的最优配合... 为制备高强绿色生态透水混凝土,分析了非连续粒级粗骨料粒径、水胶比等因素对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和透水系数的影响,研究了硅灰、粉煤灰、铁尾矿砂等多元固废材料对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协同效应及对透水系数的影响。试验得到的最优配合比为:石子1450 kg/m^3、水泥360 kg/m^3、粉煤灰20 kg/m^3、硅灰20 kg/m^3、铁尾矿砂8 kg/m^3、水120 kg/m^3,制得的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为36.5 MPa,透水系数为10 m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固废材料 透水系数 抗压强度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硅灰石粉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姜玉凤 陈跃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4-37,共4页
在测定超细硅灰石粉特性及其胶砂强度指数的基础上,研究了超细硅灰石粉对水泥砂浆流动性、试件强度及抗化学侵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细硅灰石粉是长径比在(18~25)∶1的纤维状粒子,其胶砂强度指数为72.9%,将超细硅灰石粉掺入水泥基... 在测定超细硅灰石粉特性及其胶砂强度指数的基础上,研究了超细硅灰石粉对水泥砂浆流动性、试件强度及抗化学侵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细硅灰石粉是长径比在(18~25)∶1的纤维状粒子,其胶砂强度指数为72.9%,将超细硅灰石粉掺入水泥基材料中能够提高水泥试件的抗折强度与折压比,但由于硅灰石粉具有较大的细度与长径比,硅灰石粉掺量超过15%时砂浆扩展度会明显降低。当硅灰石粉掺量为15%~20%范围时,在水泥试件抗压强度没有明显降低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水泥试件的抗折强度10%以上,同时折压比接近0.20,有利于改善水泥基材料的脆性。同时,硅灰石粉掺量不超过30%的水泥试件具有良好的抗化学侵蚀性能,且抗蚀系数大于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硅灰石粉 微纤维增强 抗折强度 折压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维打印用聚乳酸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意诚 刘爱红 +2 位作者 赵巧玲 柯钊炀 赵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6-220,共5页
聚乳酸材料具有环保可生物降解性的优点,故其经常作为3维(3D)打印的原材料使用,然而其自身的脆性大、玻璃化温度低和热稳定性差等缺点,限制了该类材料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所以对聚乳酸进行改性研究,改善它的力学性能或者耐热性能,从而... 聚乳酸材料具有环保可生物降解性的优点,故其经常作为3维(3D)打印的原材料使用,然而其自身的脆性大、玻璃化温度低和热稳定性差等缺点,限制了该类材料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所以对聚乳酸进行改性研究,改善它的力学性能或者耐热性能,从而扩大其在3D打印领域的应用具有很重要的研究意义。综述了聚乳酸材料的改性方法以及相关研究进展,主要从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等两类改性方法来分析聚乳酸改性的研究现状,总结分析了两类改性方法面临的问题并展望其前景,还对改性后的聚乳酸材料的应用进展进行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维打印技术 聚乳酸 物理改性 化学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碳负载一维TiO_(2)光热催化蒸发器的制备及污水蒸发降解性能
6
作者 张义东 袁家相 +7 位作者 方伟 陆成龙 陈辉 何漩 杜星 李薇馨 王大珩 赵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8-88,共11页
界面光热水蒸发是极具研究前景的有机污水纯化技术,但也存在有机污染物在光热蒸发器表面沉积的问题.为此,本文将具有光催化效应的纳米TiO_(2)引入到多孔泡沫碳光热吸收体中制备了复合光热催化蒸发器(CF@RT),并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光热催... 界面光热水蒸发是极具研究前景的有机污水纯化技术,但也存在有机污染物在光热蒸发器表面沉积的问题.为此,本文将具有光催化效应的纳米TiO_(2)引入到多孔泡沫碳光热吸收体中制备了复合光热催化蒸发器(CF@RT),并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光热催化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F@RT中生长有大量直径约10 nm的一维TiO_(2)纳米棒,纳米棒均匀分散在泡沫碳表面和孔结构中;TiO_(2)的引入有效拓宽了材料对光的响应范围,使复合材料具备光热和光催化双功能;多孔泡沫碳通过吸收可见-红外光转换为热能实现水的蒸发,一维TiO_(2)则通过吸收紫外光形成电子-空穴对,并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污染物降解.同时,泡沫碳和TiO_(2)的结合还使光热和光催化之间存在协同促进效应,光催化过程能抑制污染物沉积,促进光热水蒸发性能持续提升,光热效应又可加速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和迁移,促进光催化降解.在太阳光照射下,最优体系CF@RT160在2.5 h内使MB降解率达到74%,光热水蒸发率为0.89 kg·m^(-2)·h^(-1),且经4次循环后,水蒸发率提升至0.95 kg·m^(-2)·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碳 一维TiO_(2) 光热水蒸发 光热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马来酰亚胺结构的DOPO基反应型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对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廖庆玲 马福民 +3 位作者 付勇军 谭行 曾黎明 冯帮余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70,共8页
以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和N-对羧基苯基马来酰亚胺(pCPMI)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反应型阻燃剂DOPO-pCPMI,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1H-NMR、31P-NMR)对阻燃剂分子的结构及其组成进行了分... 以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和N-对羧基苯基马来酰亚胺(pCPMI)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反应型阻燃剂DOPO-pCPMI,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1H-NMR、31P-NMR)对阻燃剂分子的结构及其组成进行了分析表征。随后将DOPO-pCPMI与环氧树脂预聚,再以4,4’-二氨基二苯基砜(DDS)为固化剂制备DOPO-pCPMI/EP复合材料。通过极限氧指数(LOI)、动态热机械分析(DTMA)、热失重分析研究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热性能。结果表明:当pCPMI的质量分数为6%时,DOPO-pCPMI/EP固化体系综合性能最佳,氧指数由24%提高至33.5%;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210℃;弯曲强度由90 MPa提升至127 MPa;在氮气气氛下不同组分树脂的浇铸体残炭率不断提高。对燃烧后炭层的红外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明形成了含马来酰亚胺的刚性炭层,且炭层外部紧凑、完整,内部致密、多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PO N-对羧基苯基马来酰亚胺 阻燃 环氧树脂 残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渣直接还原熔分制备珠铁 被引量:1
8
作者 雷家柳 赵栋楠 +2 位作者 付勇军 朱航宇 操昌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1-156,共6页
硫酸渣是一种富含铁的二次资源,如何高效利用硫酸渣中的铁资源,实现硫酸渣固废的资源化利用意义重大。基于直接还原熔分工艺,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无烟煤作还原剂,用消石灰调整渣相碱度,同时外加适量CaF2助熔。选取内配碳比为1.2,在1250 ... 硫酸渣是一种富含铁的二次资源,如何高效利用硫酸渣中的铁资源,实现硫酸渣固废的资源化利用意义重大。基于直接还原熔分工艺,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无烟煤作还原剂,用消石灰调整渣相碱度,同时外加适量CaF2助熔。选取内配碳比为1.2,在1250 ℃还原10 min后升至1500 ℃进行熔分。探索了熔分时间和碱度对硫酸渣含碳压块还原熔分最终效果及脱硫脱磷的影响。研究发现,熔分时间和碱度对最终硫酸渣含碳压块的还原熔分效果影响明显。在保证熔分时间的前提下,随着碱度的升高铁的金属化率先上升后下降。本次硫酸渣自还原试验表现出了较高的脱硫和脱磷能力。在R=2时,总脱硫率达到92.77%,总脱磷率随碱度变化规律与总脱硫率相似,平均总脱磷率达60%左右。这对直接采用煤基自还原含铁矿渣,并分离渣铁及同步脱硫脱磷,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渣 含碳压块 还原熔分 脱硫脱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尾矿在地聚合物制备中的利用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姜玉凤 吴璐 刘宇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7-60,共4页
以湖北黄石地区铁尾矿为主要基质原料,并添加偏高岭土、碱激发剂制备地聚合物,研究了铁尾矿预处理方法、激发剂、养护条件等因素对铁尾矿地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铁尾矿低温活化后具有一定的自硬性;将活化铁尾矿与偏高岭土按一定... 以湖北黄石地区铁尾矿为主要基质原料,并添加偏高岭土、碱激发剂制备地聚合物,研究了铁尾矿预处理方法、激发剂、养护条件等因素对铁尾矿地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铁尾矿低温活化后具有一定的自硬性;将活化铁尾矿与偏高岭土按一定比例混合,以水玻璃为碱激发剂制备的地聚合物28 d抗压强度达40 MPa以上。XRD、SEM分析结果表明:经过预处理,铁尾矿中石英态SiO2含量降低,有利于地聚合物中形成更多的无定形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地聚合物 抗压强度 碱激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尾矿制备自保温免拆模板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卢健 李汇 +2 位作者 蒋佑松 陈跃 姜玉凤 《施工技术》 CAS 2018年第2期50-53,102,共5页
以黄石市灵乡铁尾矿为主要原材料,水泥为胶凝材料,耐碱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并掺加膨胀珍珠岩与其他辅助材料,制备了自保温免拆模板(SHSM)。研究表明:该制品具有较好的耐久性,与现浇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性良好,28d抗压强度>3.0MPa,抗折... 以黄石市灵乡铁尾矿为主要原材料,水泥为胶凝材料,耐碱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并掺加膨胀珍珠岩与其他辅助材料,制备了自保温免拆模板(SHSM)。研究表明:该制品具有较好的耐久性,与现浇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性良好,28d抗压强度>3.0MPa,抗折强度≥2.0MPa,干表观密度≤950kg/m3,导热系数≤0.150W/(m·K);而且该产品具有利废环保、尺寸可调、施工简便的特点,符合节能建材与固废资源化的政策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 自保温 铁尾矿 黏结强度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热冬冷地区智能窗节能潜力分析
11
作者 潘世斌 陈跃 +2 位作者 姜玉凤 范方禄 冯伟 《建筑节能》 CAS 2018年第12期110-112,119,共4页
利用eQUEST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对比分析了智能窗、Low-E中空玻璃应用于夏热冬冷地区某图书馆建筑时的节能潜力。结果表明:相较于目前广泛使用的单层透明玻璃,三种类型的Low-E中空玻璃都具有约3%的总能耗降低幅度,其中高透型Low-E中空玻璃... 利用eQUEST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对比分析了智能窗、Low-E中空玻璃应用于夏热冬冷地区某图书馆建筑时的节能潜力。结果表明:相较于目前广泛使用的单层透明玻璃,三种类型的Low-E中空玻璃都具有约3%的总能耗降低幅度,其中高透型Low-E中空玻璃在该地区最为节能;虽然窗体翻转技术能进一步降低建筑总能耗,但与自身固定型相比,节能效果并不理想;与预期一致,智能窗节能潜力巨大,当采用逐时优化方案后,建筑总能耗和空调制冷制热能耗较单层透明玻璃分别可节能8. 73%和19. 86%,即使是相较于高透型Low-E中空玻璃,总能耗和HVAC能耗节能率也分别高达5. 80%和13. 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能耗 eQUEST模拟 智能窗 LOW-E中空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对刚果红染料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爱红 史嘉欣 +1 位作者 于占龙 成盼盼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5-239,共5页
以氯化钙、磷酸氢二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工艺制备了介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并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比表面积分析仪对其进行物相、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然后着重研究了介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在各种不同条件... 以氯化钙、磷酸氢二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工艺制备了介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并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比表面积分析仪对其进行物相、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然后着重研究了介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对刚果红染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介孔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微观形貌为针棒状,比表面积为29.7376m^(2)/g,平均孔径为41.558nm,孔体积为0.325196cm3/g。介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对刚果红染料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当溶液pH为7时,介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对刚果红吸附效果最好,最大吸附量可达183.77mg/g。通过模型拟合可知介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对刚果红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朗格缪尔等温吸附模型,属于自发的吸热过程。因此,介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可以作为绿色生物吸附剂用于染料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介孔材料 染料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钢尾渣细集料制备Cc50混凝土砖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姜玉凤 胡磊 +1 位作者 邱玲 陈跃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1-44,共4页
在分析炼钢尾渣特性的基础上,以抗压强度为主要技术指标,确定了炼钢尾渣作细集料制备Cc50高强度混凝土砖的合理配合比。结果表明:试验用炼钢尾渣不存在安定性不良问题,当细渣掺比在30%~60%时,通过控制水泥用量及水灰比可制备混合料成型... 在分析炼钢尾渣特性的基础上,以抗压强度为主要技术指标,确定了炼钢尾渣作细集料制备Cc50高强度混凝土砖的合理配合比。结果表明:试验用炼钢尾渣不存在安定性不良问题,当细渣掺比在30%~60%时,通过控制水泥用量及水灰比可制备混合料成型性好、制品脱模后外观完好、强度等级达Cc50的高强度混凝土砖;同时根据工厂生产条件,将实验室配合比适当调整后进行小批量生产,通过振动压制成型,制得了强度等级为Cc50的炼钢尾渣细集料混凝土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钢尾渣 细集料 混凝土砖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开放平台的建设与利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幸泽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年第7期173-174,共2页
在各大高校的教学开展中,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占据了较大的投资金额,由此对于大型贵重仪器设备,提升整体的投资经济效益获取,就成为仪器设备的整体投资效益关键所在。当前诸多大型贵重仪器设备整体使用率较低,且存在较为严重的设备资源浪... 在各大高校的教学开展中,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占据了较大的投资金额,由此对于大型贵重仪器设备,提升整体的投资经济效益获取,就成为仪器设备的整体投资效益关键所在。当前诸多大型贵重仪器设备整体使用率较低,且存在较为严重的设备资源浪费情况。由此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当前高校的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开放平台建设及利用展开研究,依照高校的教学实际情况,探索该平台的构建及有效利用。以期本次研究能够为高校仪器设备的整体利用率,提供可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开放开台 开放共享 实验室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镀参数对电热法CCVD生长纳米碳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白小俊 徐先锋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111-116,共6页
采用直热电热法研究不同电镀参数对碳纤维表面生长纳米碳形貌的影响,在不同电镀参数下对碳纤维表面进行电镀镍处理,然后将其进行化学气相沉积,从而得到实验所制备的纳米碳;比较在电镀参数不同前提下由沉积工艺得到纳米碳的大小、形状,... 采用直热电热法研究不同电镀参数对碳纤维表面生长纳米碳形貌的影响,在不同电镀参数下对碳纤维表面进行电镀镍处理,然后将其进行化学气相沉积,从而得到实验所制备的纳米碳;比较在电镀参数不同前提下由沉积工艺得到纳米碳的大小、形状,解释电镀参数对该工艺制备得到的纳米碳的影响原因。结果表明,电镀时间为3 min条件下,碳纤维表面得到的镍催化剂颗粒分布比较均匀。电镀镍均匀分布在碳纤维表面,具有合适的尺寸大小,能更好的沉积出纳米碳,不同形状的镍催化剂颗粒能在碳纤维表面上沉积出不同形貌的纳米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法 化学气相沉积 镍催化剂 纳米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