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钛工业固废制备氧化铁红及其在陶瓷黑色料中的应用
1
作者 段宁 彭绍鑫 +2 位作者 陆成龙 张银凤 张帆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32-4544,共13页
钛工业固废中的富铁尾泥因常年堆积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为实现富铁尾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本研究通过酸浸-除杂-氧化-煅烧工艺路径,利用其中铁资源生产的氧化铁红作为铁源,制备铁铬尖晶石并将其应用在黑色陶瓷。考察了初始Fe^(2+)浓... 钛工业固废中的富铁尾泥因常年堆积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为实现富铁尾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本研究通过酸浸-除杂-氧化-煅烧工艺路径,利用其中铁资源生产的氧化铁红作为铁源,制备铁铬尖晶石并将其应用在黑色陶瓷。考察了初始Fe^(2+)浓度、反应物摩尔比及氧化温度对氧化铁黄晶种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探究了不同煅烧温度对氧化铁红、氧化铁红形成铁铬尖晶石及黑色陶瓷发色的影响。结果表明:由富铁尾泥酸浸提纯后得到氯化亚铁溶液,在Fe^(2+)浓度为0.4 mol/L、反应物摩尔比为2.2∶1、氧化温度为35℃的条件下,所得的氧化铁黄晶种在750℃煅烧温度下制备出纯度为98.875%、平均粒径为2.973μm、圆棒状、结晶度高的氧化铁红。以此为原料,在1280℃煅烧制备得到的铁铬尖晶石在黑色陶瓷色板发黑效果最好,色度值L^(*)为37.35,与标样相比仅相差0.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化钛 工业固废 氧化铁红 铁铬尖晶石 黑色陶瓷色料 空气氧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法钛工业污泥中铁浸出行为与动力学分析
2
作者 彭绍鑫 段宁 +2 位作者 张银凤 陆成龙 张帆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2,共10页
本研究以氯化法钛白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铁污泥为原料,回收废气得到废盐酸作为酸浸剂,系统研究了不同盐酸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液固比对铁浸出率的影响,并对酸浸渣的元素组成、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盐... 本研究以氯化法钛白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铁污泥为原料,回收废气得到废盐酸作为酸浸剂,系统研究了不同盐酸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液固比对铁浸出率的影响,并对酸浸渣的元素组成、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盐酸浓度为5 mol/L,酸浸温度为80℃,酸浸时间为150 min,液固比为16 mL/g的最佳工艺条件下,铁浸出率可达85.88%;XRD、XRF和SEM-EDS分析表明,酸浸渣主要由SiO_(2)、TiO_(2)和Al_(2)O_(3)组成,其中SiO_(2)在酸浸过程中性质稳定,逐渐富集并形成惰性固相层,包裹未反应的污泥颗粒。基于废盐酸浸出体系,构建了钛工业污泥中铁浸出的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该过程符合惰性固相层控制的收缩未反应核模型,主要受内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为22.73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工业污泥 氯化法 废盐酸 铁浸出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Al_(2)O_(3)复合粉体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段宁 李崇瑞 +3 位作者 陆成龙 张银凤 张湘泰 熊江敏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477-4486,共10页
Al_(2)O_(3)陶瓷膜在过滤染料废水过程中容易被染料大分子堵塞,导致Al_(2)O_(3)陶瓷膜水通量下降。以钛酸丁酯、异丙醇铝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H)_(4)-AlOOH复合溶胶,经450℃烧成获得TiO_(2)-Al_(2)O_(3)复合粉体。以SEM、... Al_(2)O_(3)陶瓷膜在过滤染料废水过程中容易被染料大分子堵塞,导致Al_(2)O_(3)陶瓷膜水通量下降。以钛酸丁酯、异丙醇铝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H)_(4)-AlOOH复合溶胶,经450℃烧成获得TiO_(2)-Al_(2)O_(3)复合粉体。以SEM、纳米粒度/电位仪作为主要表征手段,研究了不同Ti(OH)_(4)和AlOOH摩尔比对复合溶胶粒径分布的影响,进而探究TiO_(2)-Al_(2)O_(3)复合粉体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Ti(OH)_(4)和AlOOH摩尔比为0~0.4时,随着Ti(OH)_(4)和AlOOH摩尔比的增大,胶粒的平均粒径从67.5 nm减小到34.0 nm, Ti(OH)_(4)-AlOOH复合溶胶的电位从43 mV升高至53 mV。当Ti(OH)_(4)和AlOOH摩尔比为0.4时,复合粉体对结晶紫的去除率高达79.3%,反应速率常数增大到了0.018 min^(-1)。TiO_(2)-Al_(2)O_(3)复合粉体制备的陶瓷膜能有效降解表面沉积的大分子,解决了陶瓷膜堵塞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Al_(2)O_(3)复合粉体 溶胶-凝胶法 陶瓷膜 光催化 降解 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溶胶流变及涂膜性能的研究
4
作者 段宁 李崇瑞 +4 位作者 陆成龙 张银凤 张湘泰 李幸泽 熊江敏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45,共8页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H)_(4)溶胶。通过旋转流变仪作为主要表征手段,对Ti(OH)_(4)溶胶的黏度、流动性能、涂膜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了R(nCH_(3)COOH∶nH_(2)O)值对Ti(OH)_(4)溶胶流变特性的影响,阐述了溶胶流变性和涂...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H)_(4)溶胶。通过旋转流变仪作为主要表征手段,对Ti(OH)_(4)溶胶的黏度、流动性能、涂膜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了R(nCH_(3)COOH∶nH_(2)O)值对Ti(OH)_(4)溶胶流变特性的影响,阐述了溶胶流变性和涂膜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当R逐渐增大至1.2~1.8时,Ti(OH)4溶胶表现为Bingham流体,初始黏度从0.270 Pa·s下降至0.156 Pa·s,流动系数接近于水;在R值低于0.9时,Ti(OH)_(4)溶胶表现为HerschelBulkley流体,初始黏度从0.304 Pa·s上升至3.011 Pa·s,流动系数从0.724下降至0.419。在R=0.9时,涂膜效果最佳,膜厚度约为10μm,表面光滑完整,对结晶紫的去除率可达9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 流变性能 冰乙酸/水 触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水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硅溶胶粒径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熊江敏 段宁 +2 位作者 陆成龙 张银凤 李崇瑞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589-2596,共8页
本文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在以氨水为催化剂的碱体系中,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硅溶胶。通过SEM-EDS、XRD、热重分析、激光粒度分析、Zeta电位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氨水的加入量对二氧化硅溶胶粒径以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 本文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在以氨水为催化剂的碱体系中,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硅溶胶。通过SEM-EDS、XRD、热重分析、激光粒度分析、Zeta电位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氨水的加入量对二氧化硅溶胶粒径以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pH值在11~12、氨水与TEOS的摩尔比R(n(NH_(3)·H_(2)O)∶n(TEOS))在1~10时,随着R值的增大,二氧化硅溶胶平均粒径y与R值x呈指数相关趋势,其拟合函数为y=2.22 x ^(1.79),相关性为0.96,粒径从10.17 nm(R=1)增加到142.48 nm(R=10),且胶粒的粒径分布半高宽从9.89 nm(R=1)增加到171.61 nm(R=10)。二氧化硅溶胶的稳定性则与氨水的加入量呈下抛物线趋势,其凝胶时间从684 h(R=1)下降到28 h(R=5),再上升到780 h(R=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水 溶胶-凝胶法 二氧化硅溶胶 粒度 稳定性 纳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粉煤灰-硫酸渣共还原制备铁硅合金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雷家柳 李洁 +3 位作者 寇勇勇 裴新平 万凯 付勇军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1-98,共8页
本文以粉煤灰和硫酸渣为研究对象,采用热力学分析及高温试验探索粉煤灰-硫酸渣固废体系协同共还原制备铁硅合金的共还原机理,以及焙烧温度对还原产物微观结构演变特征及物相转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硅合金内存在多种物相组成,硫酸... 本文以粉煤灰和硫酸渣为研究对象,采用热力学分析及高温试验探索粉煤灰-硫酸渣固废体系协同共还原制备铁硅合金的共还原机理,以及焙烧温度对还原产物微观结构演变特征及物相转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硅合金内存在多种物相组成,硫酸渣主要物相有助于促进粉煤灰中莫来石相和石英相还原。XRD分析表明,当还原温度为1 150、1 200℃时,焙烧产品中合金相主要为Fe_(3)Si;超过1 250℃后Fe_(3)Si相完全消失;在1 300~1 400℃温度区间,铁硅合金主要以Fe_(5)Si_(3)相存在。SEM-EDS分析表明,铁硅合金颗粒呈球形,当反应温度为1 150℃时,表面有着大小不一致的含铝、硅、氧凸包;当反应温度为1 250℃时,铁硅合金表面的凸包颗粒尺寸变小;当反应温度提高到1 350℃时,铁硅合金表面凸包尺寸更为细小,数量明显减少。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其他共还原因素对粉煤灰与硫酸渣共还原体系的影响提供指导,继而为实现粉煤灰与硫酸渣固废体系的全资源化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渣 粉煤灰 焙烧温度 共还原 铁硅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