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62种耐药基因元件的检测与gyrA基因突变的发现 被引量:5
1
作者 丘江 张洁 +1 位作者 孙杨 糜祖煌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9-544,共6页
目的 调查一组临床检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可能存在的耐药基因状况,以及各菌株间可能存在的亲缘关系。方法 25株肺炎克雷伯菌均分离自2016-2017年江汉油田总医院医院住院病人标本。菌种鉴定为gyrA基因测序上网BLASTn比对法,用PCR方法检测35... 目的 调查一组临床检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可能存在的耐药基因状况,以及各菌株间可能存在的亲缘关系。方法 25株肺炎克雷伯菌均分离自2016-2017年江汉油田总医院医院住院病人标本。菌种鉴定为gyrA基因测序上网BLASTn比对法,用PCR方法检测35种β-内酰胺酶基因,15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1种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和11种可移动遗传元件。再用DNA测序法分析基因突变。最后对62种耐药元件基因的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UPGMA法)。结果 25株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均只有8%),对其它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40%~96%)。每株均检出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总阳性率100.00%);有24株菌检出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总阳性率96.00%);有20株菌检出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gyrA突变(即突变率为80.00%);每株均检出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基因(总阳性率100.00%)。共检出5种β-内酰胺酶基因(bla TEM、bla LAP、bla KPC、bla DHA群、bla OXA-1群),6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aac(3)-Ⅱ、aac(6’)-Ⅰb、ant(3”)-Ⅰ、aph 3’-Ⅰ、aad A5、rmt B),20株存在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gyrA第83位密码子发生了同样的突变,且均无第87位密码子的突变。检出8种可移动遗传元件(intⅠ1、tnp U、tnp 513、ISEcp1、IS26、IS903、ISKpn6、trbC),且检出率较高。样本聚类分析显示本组菌可分A与B 2个簇群,2个簇群中均有克隆传播。A簇群中有2个克隆,分别为2-3-5-16等4株、13-14等2株;B簇群中有1个克隆,为19-20号2株。结论 多种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gyrA第83位密码子突变和可移动遗传元件共同导致本组肺炎克雷伯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本组肺炎克雷伯菌3个克隆传播提示可能有医院感染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Β-内酰胺类 氨基糖苷类 GYRA 突变 可移动遗传元件 聚类分析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对胃癌组织中增殖、凋亡、侵袭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辛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1395-1397,1401,共4页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对胃癌组织中增殖、凋亡、侵袭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我院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根据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为Hp阴性、Hp-L阴性、Hp-L阳性。检测增殖、凋亡、侵袭基因的表达量。结果:Hp-L阳性胃癌组织中LO...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对胃癌组织中增殖、凋亡、侵袭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我院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根据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为Hp阴性、Hp-L阴性、Hp-L阳性。检测增殖、凋亡、侵袭基因的表达量。结果:Hp-L阳性胃癌组织中LOXL2、PCNA、CyclinD1、Rab1A、Bcl-2、Snail、N-cadherin、UHRF1、AnnexinII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Hp-L阴性、Hp阴性胃癌组织,ING5、PTPN13、Beclin1、Mst1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Hp-L阴性、Hp阴性胃癌组织;Hp-L阴性胃癌组织中LOXL2、PCNA、CyclinD1、Rab1A、Bcl-2、ING5、PTPN13、Beclin1、Mst1、Snail、N-cadherin、UHRF1、AnnexinII的mRNA表达量与Hp阴性胃癌组织比较无差异。结论: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能够通过影响增殖、凋亡、侵袭基因的表达来促进细胞增殖及侵袭、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L型 增殖 凋亡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株临床来源耐药粪肠球菌的21种耐药元件基因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丘江 张洁 糜祖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8-532,共5页
目的:调查20株耐药粪肠球菌株可能存在的耐药基因状况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湖北省江汉油田总医院住院患者分离的20株耐药粪肠球菌株,用PCR法检测1种青霉素耐药基因、4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6种大环内酯... 目的:调查20株耐药粪肠球菌株可能存在的耐药基因状况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湖北省江汉油田总医院住院患者分离的20株耐药粪肠球菌株,用PCR法检测1种青霉素耐药基因、4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6种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1种链阳菌素耐药基因、2种四环素耐药基因、3种万古霉素耐药基因、2种季胺类消毒剂耐药基因、1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志基因,最后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UPGMA法)。结果:20株耐药粪肠球菌分别检出1~7种耐药元件基因,包括1种青霉素耐药基因、3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2种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1种四环素耐药基因、2种万古霉素耐药基因、1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志基因。菌株亲缘关系分析可见20株耐药粪肠球菌可分为A、B 2群。B群又可分为B-1、B-2亚群。B-1亚群有2个克隆播散(4号株-14号株-17号株、8号株与11号株),B-2亚群有1个克隆播散(9号株与12号株)。结论:青霉素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四环素耐药基因、万古霉素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是导致本组粪肠球菌耐药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耐药 万古霉素 接合型转座酶 样本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MCP-1、VE-cadherin的水平与神经功能、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28
4
作者 习艳兵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1272-1275,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水平与神经功能、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断为急性脑梗塞的78例患者作为病理组,同期在我院体检的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水平与神经功能、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断为急性脑梗塞的78例患者作为病理组,同期在我院体检的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血清并测定MCP-1、VE-cadherin、神经损伤分子、炎症介质、蛋白酶及其水解产物的含量。结果:病理组患者血清中MCP-1、VEcadherin、NGB、NSE、S100β、HMGB-1、sCD40L、YKL-40、visfatin、CatK、MMP9、ICTP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病理组患者血清中MCP-1、VE-cadherin的含量与NGB、NSE、S100β、HMGB-1、sCD40L、YKL-40、visfatin、CatK、MMP9、ICTP的含量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中MCP-1、VE-cadherin的含量异常升高并且与神经功能损伤、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塞 颈动脉粥样硬化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GP73、SOD、GPC3含量与肝癌病灶内细胞增殖、血管新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辛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2期3112-3115,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GP73、SOD、GPC3含量与肝癌病灶内细胞增殖、血管新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2月期间在江汉油田总医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作为肝癌组,同期在江汉油田总医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受试者的血清... 目的:研究血清GP73、SOD、GPC3含量与肝癌病灶内细胞增殖、血管新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2月期间在江汉油田总医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作为肝癌组,同期在江汉油田总医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受试者的血清并测定GP73、SOD、GPC3的含量;采集肝癌组患者的肝癌病灶和癌旁病灶,测定细胞增殖分子及血管新生分子的表达量。结果:肝癌组患者血清中GP73、GPC3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SOD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肝癌组患者肝癌病灶内DNMT3B、STC2、SIRT6、LETM1、EphB4、SULT2B1、HIF-1α、VEGF、Ang-2、HGF、TGF-β1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病灶;肝癌组患者肝癌病灶内DNMT3B、STC2、SIRT6、LETM1、EphB4、SULT2B1、HIF-1α、VEGF、Ang-2、HGF、TGF-β1的蛋白表达量与血清中GP73、GPC3的含量呈正相关,与血清中SOD的含量呈负相关。结论:肝癌患者血清中GP73、SOD、GPC3含的变化与肝癌病灶内细胞增殖、血管新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高尔基体糖蛋白73 超氧化物歧化酶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增殖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中PDGF、Ang-2含量与动脉粥样斑块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习艳兵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1041-1043,共3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中PDGF、Ang-2含量与动脉粥样斑块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PDGF、Ang-2的含量,其中观察组以PDGF、Ang-2...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中PDGF、Ang-2含量与动脉粥样斑块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PDGF、Ang-2的含量,其中观察组以PDGF、Ang-2含量中位数进一步分为高PDGF组、低PDGF组,高Ang-2组、低Ang-2组各40例。采用超声造影技术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动脉粥样斑块特征。结果:观察组血清中PDGF、Ang-2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PDGF组超声参数P、AUC水平高于低PDGF组,Tp、MTT水平低于低PDGF组;高Ang-2组超声参数P、AUC水平高于低Ang-2组,Tp、MTT水平低于低Ang-2组。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中PDGF、Ang-2含量增加且与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2 动脉粥样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