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大洋钻探计划的年龄—深度模型对比研究
1
作者 龚成 张鹏程 +1 位作者 韩卿臣 马超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74-1896,共23页
【目的】年龄—深度模型在地质历史重建、地层对比与古气候研究中具有核心作用,但针对不同地质背景选择最优模型仍存在不确定性。为提升全球尺度沉积历史时间框架的精度,并解决多源异构数据整合的难题,通过整合全球大洋钻探计划自1968... 【目的】年龄—深度模型在地质历史重建、地层对比与古气候研究中具有核心作用,但针对不同地质背景选择最优模型仍存在不确定性。为提升全球尺度沉积历史时间框架的精度,并解决多源异构数据整合的难题,通过整合全球大洋钻探计划自1968年以来获取的年代学数据,对560个岩心数据的年龄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增强跨地区与跨数据库的可比性。【方法】基于标准化数据,分别采用线性拟合、多项式拟合、Clam、Bacon、Undatable和Bchron等6种方法构建年龄—深度关系模型,并建立多维评估体系,利用地层叠覆率分析与均方根误差(RMSE)等指标,对各模型在精度、稳定性以及沉积速率变化和异常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进行系统比较。【结果】非贝叶斯模型(线性拟合、多项式拟合、Clam)在沉积速率均匀条件下表现较好,但在应对沉积间断与异常值方面存在不足;贝叶斯模型(Bacon、Bchron、Undatable)能够有效剔除异常值并精确模拟沉积速率变化,其中Bchron在精确度、稳定性及对大洋钻探数据的适应性方面综合表现最佳。【结论】全球大洋钻探数据的标准化整合不仅能显著提升年龄—深度模型的可比性与精度,还为未来模型参数优化、测年精度提升及其在全球地层对比与古地理重建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钻探计划 年龄—深度模型 数据标准化 贝叶斯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矿业权价值评估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勋涛 靳剑辉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9-52,共4页
矿业权类资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我国目前对矿业权类资产的管理和评估起步较晚,在理论和实际上尤其缺乏对矿业权类资产管理的探究。因此,从评估方法、评估理论、评估管理等多个角度对矿业权价值评估进... 矿业权类资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我国目前对矿业权类资产的管理和评估起步较晚,在理论和实际上尤其缺乏对矿业权类资产管理的探究。因此,从评估方法、评估理论、评估管理等多个角度对矿业权价值评估进行研究,便显得很有必要了。本文对矿业权评估方法和理论的不足,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看法,以供矿业权评估管理部门、矿业权评估机构和从业人员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权 评估 折现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耕地利用显性转型时空特征演变分析
3
作者 孙佩 孙欢 +5 位作者 张栋 张驰 易洁伟 康全国 尹伟 袁知洋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239-2244,共6页
研究丹江口市耕地利用显性转型时空特征,为县域耕地可持续发展利用及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09—2021年4期国土变更调查数据,构建土地利用转型矩阵、贡献率、耕地变化幅度、速度模型,从显性视角定性定量地揭示耕地数量形态及空间... 研究丹江口市耕地利用显性转型时空特征,为县域耕地可持续发展利用及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09—2021年4期国土变更调查数据,构建土地利用转型矩阵、贡献率、耕地变化幅度、速度模型,从显性视角定性定量地揭示耕地数量形态及空间形态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09—2021年丹江口市耕地利用转型数量形态变化较大,耕地净减少10 900.73 hm^(2),减少幅度达30.16%;分时段而言,丹江口市耕地数量转换在2017—2021年的转换面积最大,高达10 323.43 hm^(2);丹江口市各乡镇的耕地形态的变化幅度及速度在空间上差异显著,变化幅度集中于丹江口市西部周边的乡镇,而变化速度较大区域主要分布于丹江口市东部及北端区域。2009—2021年丹江口市耕地利用显性转型时空特征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差异,对县域耕地利用转型识别和耕地利用的适度调整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显性转型 贡献率 丹江口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古夫河水质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25
4
作者 冉桂花 葛继稳 +3 位作者 苗文杰 曹华芬 吴述园 程腊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5385-5396,共12页
以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和兴山县境内长江三峡库区香溪河支流古夫河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8月—2011年7月在整条河流中选取20个采样点,进行样本采集,并测定溶解氧、碱度、硬度、电导率、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硅、总有机碳共9项水质... 以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和兴山县境内长江三峡库区香溪河支流古夫河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8月—2011年7月在整条河流中选取20个采样点,进行样本采集,并测定溶解氧、碱度、硬度、电导率、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硅、总有机碳共9项水质指标,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水质的时空分异特征。依据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差异,将20个采样点分成4组,即森林(A组)、耕地(B组)、水库(C组)和村镇(D组);根据该区域的水文节律,将5—10月归为湿季,其余月份为干季。判别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古夫河水质具有时空显著性差异:总磷、二氧化硅、电导率、化学需氧量、总硬度和总碱度等指标具有空间显著性差异;总氮、化学需氧量、溶解氧、二氧化硅和总有机碳与季节存在显著相关性,所测9项水质指标在不同空间类别上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空间类别上的干湿季节引起水质变化的主导因子是不同的:A组中,湿季主要体现为二氧化硅和总有机碳,干季主要体现为总磷、二氧化硅、总有机碳和化学需氧量,该组水质主要受地表径流、地质成因和风化作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B组中,湿季主要体现为硬度和总有机碳,干季主要体现为总磷、化学需氧量、总碱度和总硬度,该组除了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如农业径流、未处理的生活污水排放等人为因素影响;C组中,湿季主要体现为二氧化硅、总氮和总磷,干季主要体现为总氮、总有机碳和二氧化硅,该组主要受农业径流、地表径流以及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等的影响;D组中湿季主要体现为二氧化硅、总氮和总磷,干季主要体现为碱度、硬度、总氮和总有机碳,该组主要受村镇生活污水和农业径流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古夫河水质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其中受人为因素影响更大。因此,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改善水质,做好水源地的长期水质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别分析 主成分分析 水质 时空分异 古夫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硫石膏转化为半水石膏的过程及机理 被引量:11
5
作者 龚小梅 宾晓蓓 +4 位作者 杨少博 王培雄 覃丽娟 薛俊 曹宏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491-2495,共5页
以脱硫石膏为原料,α-半水石膏与β-半水石膏分别采用蒸压法和煅烧法制得。讨论α-半水石膏的工艺条件,并结合XRD与SEM初步探讨α-半水石膏与β-半水石膏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α-半水石膏的形成机制是溶解-析晶,β-半水石膏是二水石... 以脱硫石膏为原料,α-半水石膏与β-半水石膏分别采用蒸压法和煅烧法制得。讨论α-半水石膏的工艺条件,并结合XRD与SEM初步探讨α-半水石膏与β-半水石膏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α-半水石膏的形成机制是溶解-析晶,β-半水石膏是二水石膏直接脱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石膏 Α-半水石膏 β-半水石膏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底泥修复研究探讨 被引量:27
6
作者 彭祺 郑金秀 +1 位作者 涂依 陈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3-106,共4页
文章概括介绍了污染底泥的修复技术及各自的特点,探讨了底泥修复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目前底泥修复主要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三大类技术。物理修复见效快,但成本高;化学修复成本较低但易造成二次污染;生物修复投入... 文章概括介绍了污染底泥的修复技术及各自的特点,探讨了底泥修复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目前底泥修复主要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三大类技术。物理修复见效快,但成本高;化学修复成本较低但易造成二次污染;生物修复投入低,处理量大,但处理效率低,难以见效。将这三类技术联合使用,取长补短,具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物理修复 化学修复 生物修复 联合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规划批后管理数字技术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雪松 周熔 张虹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60,共5页
规划批后管理是规划审批后的管理过程,是动态规划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城市规划批后管理的内容与现状,描述了批后管理技术保障体系。其中,着重研究了公众服务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的组成框架,给出了智能监测评价模块模型结构,研究了其... 规划批后管理是规划审批后的管理过程,是动态规划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城市规划批后管理的内容与现状,描述了批后管理技术保障体系。其中,着重研究了公众服务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的组成框架,给出了智能监测评价模块模型结构,研究了其组成要素分析器、预警器与处理器的功能特点与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规划 规划批后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 变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量潜力甘薯光合产物的生产、运转与块根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柴沙沙 刘兵 +4 位作者 雷剑 王连军 苏文瑾 史春余 杨新笋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4期6367-6371,共5页
选取中国主栽的食用型甘薯品种龙薯9号、红香蕉、泰中6号、苏薯8号、遗字138和北京553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产量潜力甘薯品种光合产物的生产、运转及其与块根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产品种整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快,光合产物向块根输送... 选取中国主栽的食用型甘薯品种龙薯9号、红香蕉、泰中6号、苏薯8号、遗字138和北京553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产量潜力甘薯品种光合产物的生产、运转及其与块根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产品种整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快,光合产物向块根输送多,同化物在块根中的分配率较高,而且高产品种的标记叶合成的光合产物能够较多地运出。因此,叶片光合作用形成的光合产物能够及时地往外运输,是高产甘薯品种高产的重要保证。高产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块根产量 光合产物分配 光合产物运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农地产权制度的双层所有制改革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曰利 田新丑 吴晓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89-93,共5页
 当前我国有关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主要有三种观点:国有化、私有化和完善原有的集体土地所有制度.从产权理论出发,指出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农地产权制度而引发的农村土地问题,改革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已成为整个农...  当前我国有关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主要有三种观点:国有化、私有化和完善原有的集体土地所有制度.从产权理论出发,指出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农地产权制度而引发的农村土地问题,改革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已成为整个农村经济改革中一项紧迫任务.根据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提出了建立新型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思想:即以农地社会所有为前提,以业主所有为基础的农地双层所有制度,建立双层所有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 产权制度 改革 双层所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FCE模型的土地整理项目后综合效益评价——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正虎 周丽晓 +1 位作者 郭金铭 顾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6期9098-9100,共3页
以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某土地整理项目为依托,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土地整理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确定各指标分等标准,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该项目进行土地整理项目后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区开展... 以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某土地整理项目为依托,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土地整理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确定各指标分等标准,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该项目进行土地整理项目后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区开展土地整理后,过程评价达到了"良好"水平,经济效益评价达到了"优秀"水平,社会效益达到了"良好"水平,生态效益达到了"良好"水平,综合效益达到了"优秀"水平,达到了过程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符合土地整理的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项目后综合效益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过程效益 武汉市江夏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某红柱石尾矿制备蒸压灰砂砖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兴月 高惠民 +3 位作者 任子杰 陈智杰 柳溪 窦帅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9-303,共5页
甘肃某红柱石选矿厂尾矿量大,粒度细,Si O2含量低,制备蒸压灰砂砖难度大。试验研究了钙硅比(C/S)、石英砂掺入量与级配以及蒸压时间对某细粒红柱石尾矿蒸压灰砂砖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红柱石尾矿、石灰、石英砂配比分别为66. 6%、... 甘肃某红柱石选矿厂尾矿量大,粒度细,Si O2含量低,制备蒸压灰砂砖难度大。试验研究了钙硅比(C/S)、石英砂掺入量与级配以及蒸压时间对某细粒红柱石尾矿蒸压灰砂砖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红柱石尾矿、石灰、石英砂配比分别为66. 6%、18. 4%、15%,石英砂的颗粒级配满足-0. 45 mm+0. 15 mm、-0. 90 mm+0. 45 mm、-1. 25 mm+0. 90 mm的粒级含量分别为3%、6%、6%,蒸压时间为6 h时,制得的红柱石尾矿蒸压灰砂砖强度是24. 94 MPa,力学性能满足GB 11945-1999《蒸压灰砂砖》MU20级技术要求。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表明:蒸压反应生成的水化硅酸钙和托勃莫来石,对蒸压灰砂砖强度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柱石尾矿 蒸压灰砂砖 抗压强度 级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屋顶景天植物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对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璇 刘瑞芬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3-430,共8页
为丰富我国绿色屋顶中景天属植物根系分布特征的研究及探讨根系特征参数与绿色屋顶基质层饱和导水率间的关系,选用景天属植物垂盆草、佛甲草种植于珍珠岩基质中,基质厚度为6、10、14 cm,结合武汉市降水特点对植物采用统一浇水制度进行培... 为丰富我国绿色屋顶中景天属植物根系分布特征的研究及探讨根系特征参数与绿色屋顶基质层饱和导水率间的关系,选用景天属植物垂盆草、佛甲草种植于珍珠岩基质中,基质厚度为6、10、14 cm,结合武汉市降水特点对植物采用统一浇水制度进行培养,选取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来描述根系形态,并测定基质的饱和导水率;以无植物组为对照组,定量比较不同基质厚度下绿色屋顶景天属植物根系分布特征及其饱和导水率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景天属植物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受珍珠岩基质厚度影响显著。6 cm基质中植物的总根长密度最大,这与基质中直径为0.2~0.4 mm根的根长密度占比大有关;14 cm基质中植物的总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最大,这与基质中直径为1~2 mm根的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占比大有关。2)景天属植物根系对珍珠岩基质饱和导水率的改变显著。相比无植物组,景天属植物根系的加入使得珍珠岩基质的饱和导水率改变了-98.95%~-95.15%,有植物组的饱和导水率远低于无植物组;而有植物组间,珍珠岩基质的饱和导水率与景天属植物直径为0.2~0.4 mm根的根长密度(P=0.050,R2=0.786)、根表面积密度(P=0.047,R2=0.818)、根体积密度(P=0.044,R2=0.824)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屋顶 景天属植物 根长密度 根表面积密度 根体积密度 饱和导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框架模型的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逄忠臣 冯仁德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16期131-132,共2页
根据县级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采用PSR框架模型构建指标体系,并根据专家打分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选择指数法来进行评价,通过对研究区的数据采集,对研究区的基期年和2010、2020两个目标年进... 根据县级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采用PSR框架模型构建指标体系,并根据专家打分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选择指数法来进行评价,通过对研究区的数据采集,对研究区的基期年和2010、2020两个目标年进行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通过评价得知,该规划方案完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环境影响评价 P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素耦合下鄱阳湖南部区域土地利用未来情景模拟
14
作者 秦钰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1期87-93,144,共8页
以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期数据,利用逻辑斯特回归模型分析驱动因子与土地利用间的关系,通过Dyna-CLUE模型对2020年土地利用进行模拟,检验矫正影响鄱阳湖南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子,基于耕地保护、生态保护和综合保护3种情景... 以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期数据,利用逻辑斯特回归模型分析驱动因子与土地利用间的关系,通过Dyna-CLUE模型对2020年土地利用进行模拟,检验矫正影响鄱阳湖南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子,基于耕地保护、生态保护和综合保护3种情景对2025年鄱阳湖南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检验分析驱动因子解释力发现,建设用地、耕地、未利用地、林草地和水域的拟合优度即ROC值均大于0.8,表明所选7种驱动因子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可以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预测。通过Dyna-CLUE模型对2020年空间布局进行模拟预测,建设用地、水域、林草地和未利用地的Kappa系数均大于0.81,耕地的Kappa系数为0.77,总体能够达到模型预测的需求;3种情景设计模拟显示了研究区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布局上的竞争关系,3种情景预测结果显示,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比重基本保持一致,面积有所差异。在3种情景设计预测中,综合保护情景下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更趋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驱动因子 Dyna-CLUE模型 情景模拟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貌分区的耕地时空变化分析——以丹江口市为例
15
作者 孙佩 杨良哲 +2 位作者 张栋 孙欢 尹伟 《绿色科技》 2023年第9期224-227,233,共5页
探讨不同地貌分区对耕地时空变化的影响,对耕地质量的提升、国土整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运用转移矩阵、空间分析等方法,从地形地貌的角度出发分3个时段研究了丹江口市耕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丹江口市耕地资源主要分布于丘陵地区,... 探讨不同地貌分区对耕地时空变化的影响,对耕地质量的提升、国土整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运用转移矩阵、空间分析等方法,从地形地貌的角度出发分3个时段研究了丹江口市耕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丹江口市耕地资源主要分布于丘陵地区,2013年前耕地分布呈现“上山”的趋势,面积净增加,而海拔较低的平原与台地耕地面积净减少,2013年后耕地在各地貌单元均表现为净减少的现象;②2009~2021年流入耕地重心对比流出耕地重心的迁移方向为“东北-东南-西北”;③在2009~2013年期间丘陵与山地的耕地流入量大于流出量,但2013年之后耕地明显以流出为主,且流出面积较大。研究结果可为完善耕地保护政策及监管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分区 耕地重心 动态度 丹江口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