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江上游流域多时间尺度降水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1
作者 朱芳 杨少康 +1 位作者 章程焱 薄会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4-92,共9页
汉江上游流域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和农业生产区,研究该流域的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对区域水资源利用、经济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基于汉江上游流域及周边气象站点1961~2019年降水数据,采用ANUSPLIN插值法将站点数据拓展至1 km空... 汉江上游流域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和农业生产区,研究该流域的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对区域水资源利用、经济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基于汉江上游流域及周边气象站点1961~2019年降水数据,采用ANUSPLIN插值法将站点数据拓展至1 km空间数据,进一步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滑动t检验、Sen′s坡度法、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EEMD)及云模型分析法揭示该流域降水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1961~2019年汉江上游流域年际、春季和秋季降水呈下降趋势,趋势分别为-7.9,-5.5 mm/10 a和-6.5 mm/10 a,夏季和冬季呈湿润化趋势,降水增加趋势分别为3.6 mm/10 a和0.6 mm/10 a。②流域年际降水在1985年发生突变,整体呈明显下降趋势,趋向干旱化,夏、冬季分别在1977年和2007年发生突变,降水呈现倒“U”形,表现出“湿润—干旱”的态势,而春、秋季降水无明显突变点,但降水呈现“U”形,表现为“干旱—湿润”的变化态势。③流域不同研究时间尺度降水周期以年际周期为主,年际和冬季降水的年代际贡献率相对较高,春秋两季降水的趋势项贡献率较高。④流域降水空间分布异质性显著,春夏秋三季较为丰沛,冬季降水稀少,空间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态势;流域空间上92.8%,97.9%和100.0%的地区年际、春季和秋季降水表现为下降趋势,78.0%和67.8%的地区夏季和冬季降水表现为上升趋势。⑤流域冬季和春季降水发生集中且降水趋势较为稳定,波动较小,夏季降水发生更为离散,集中性较差,秋季的超熵值最大,说明秋季降水趋势最不稳定。研究成果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气候适应性政策制定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时空演变 ANUSPLIN插值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 云模型 汉江上游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子河渡槽病险成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桂剑萍 江胜华 钟汉华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61,共4页
针对湖北省大中型灌区混凝土渡槽普遍存在老损率高、破坏严重、制约灌溉效益发挥的现象,以引丹灌区排子河渡槽为研究对象,探讨渡槽出现病险的原因。通过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析渡槽各种工况的运行情况。结果表明,若把水工结构中的... 针对湖北省大中型灌区混凝土渡槽普遍存在老损率高、破坏严重、制约灌溉效益发挥的现象,以引丹灌区排子河渡槽为研究对象,探讨渡槽出现病险的原因。通过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析渡槽各种工况的运行情况。结果表明,若把水工结构中的肋形梁板结构计算模型应用到薄壁梁结构设计中,可能导致计算结果不可靠;将三维实体单元应用于渡槽的有限元分析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模拟原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同时,介绍了碳纤维布在渡槽加固中的应用,实践证明用碳纤维布加固渡槽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渡槽加固 裂缝 有限元分析 碳纤维布 排子河渡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RYZA 2000模型的鄂北地区水稻水分生产函数构建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丽红 刘路广 +2 位作者 谭君位 陈道英 董苇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4-78,共5页
湖北省北部地区水资源短缺,有限降水难以满足水稻需水量,需要实施灌溉以补充水分。为此,根据长渠灌溉试验站水稻灌溉试验成果,基于ORYZA 2000模型构建了鄂北地区水稻生长模型。根据不同受旱阶段及受旱水平设置了多种受旱方案,利用构建... 湖北省北部地区水资源短缺,有限降水难以满足水稻需水量,需要实施灌溉以补充水分。为此,根据长渠灌溉试验站水稻灌溉试验成果,基于ORYZA 2000模型构建了鄂北地区水稻生长模型。根据不同受旱阶段及受旱水平设置了多种受旱方案,利用构建的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受旱方案水稻需水量和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受旱程度的增加,水稻需水量与产量呈现降低的变化趋势。在模拟成果分析基础上,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计算分析得到了Jensen模型中不同生育阶段敏感系数,构建了鄂北地区水稻水分生产函数,对指导当地水稻灌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北地区 水稻 受旱方案 ORYZA 2000模型 需水量 水分生产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粮食生产安全看我国发展农业节水的主要途径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能胜 赵培景 龙振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3704-3707,共4页
从中国粮食生产安全出发,分析了农业节水灌溉的增产作用。并提出了发展农业节水灌溉的主要途径:调整农业生产布局,改善农业用水结构;科学制定节水规划,优化配置多种水源;加大灌区节水改造;努力改革用水管理制度。
关键词 粮食生产安全 农业节水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