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9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宗淡水鱼池塘种青轮捕养殖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从义 石义元 +6 位作者 黎闽 石义付 李圣华 朱勇夫 吴凡 王金达 刘梦蕾 《科学养鱼》 2025年第1期23-24,共2页
洪湖市大宗淡水鱼养殖规模大,商品鱼上市时间集中,市场供给易饱和而出现销售价格下滑情况,加上饲料等投入品价格上涨,一些大宗淡水鱼养殖户的利润较低甚至亏损。为改变大宗淡水鱼当前养殖状况,帮助养殖户降本增效,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 洪湖市大宗淡水鱼养殖规模大,商品鱼上市时间集中,市场供给易饱和而出现销售价格下滑情况,加上饲料等投入品价格上涨,一些大宗淡水鱼养殖户的利润较低甚至亏损。为改变大宗淡水鱼当前养殖状况,帮助养殖户降本增效,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洪湖示范区开展了大宗淡水鱼池塘种青轮捕养殖模式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技术体系 市场供给 养殖模式 养殖规模 大宗淡水鱼 投入品价格 养殖户 养殖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对水产动物免疫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2
作者 温周瑞 刘慧集 +1 位作者 骆敏 周敏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共3页
中草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主要成分包括生物碱、多糖、皂甙、蒽类、挥发油、有机酸等 ,中药免疫调节剂对机体的作用 ,主要通过激活网状内皮系统和补体、激活巨噬细胞和T、B淋巴细胞以及诱生多种细胞因子等途径。综述了中草药对鱼类、虾... 中草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主要成分包括生物碱、多糖、皂甙、蒽类、挥发油、有机酸等 ,中药免疫调节剂对机体的作用 ,主要通过激活网状内皮系统和补体、激活巨噬细胞和T、B淋巴细胞以及诱生多种细胞因子等途径。综述了中草药对鱼类、虾蟹的免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水产动物 免疫调节作用 免疫系统 化学成分 作用机理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多糖对水产动物免疫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温周瑞 刘慧集 +5 位作者 周敏 李修峰 杜健鹰 裴家田 万松良 叶嵘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共3页
作为免疫增强剂使用微生物多糖主要指葡聚糖、肽聚糖和脂多糖。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这3种微生物多糖在水产动物(鱼类、虾类)非特异性免疫增强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系统回顾,经分析认为,微生物多糖对提高水产动物抗病力有一定效果,... 作为免疫增强剂使用微生物多糖主要指葡聚糖、肽聚糖和脂多糖。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这3种微生物多糖在水产动物(鱼类、虾类)非特异性免疫增强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系统回顾,经分析认为,微生物多糖对提高水产动物抗病力有一定效果,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多糖 水产动物 免疫作用 免疫增强剂 免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温周瑞 林刚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共6页
水产种质资源是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渔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划定保护区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水产种质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2007-2014年湖北省已分8批划定了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62处。总结了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水域类型... 水产种质资源是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渔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划定保护区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水产种质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2007-2014年湖北省已分8批划定了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62处。总结了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水域类型、主要保护对象及区域分布特点,分析了目前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划定和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促进保护区建设和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水产种质资源 保护区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现代渔业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金忠 汪亮 +1 位作者 雷晓中 朱勇夫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3期375-377,共3页
现代渔业是由现代生产资料、现代科技、现代装备、现代管理、现代渔民(工)等要素构成,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水产商品率和生态环境水平为核心的现代产业。阐述了现代渔业的背景、涵义,介绍了现代渔业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指标,... 现代渔业是由现代生产资料、现代科技、现代装备、现代管理、现代渔民(工)等要素构成,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水产商品率和生态环境水平为核心的现代产业。阐述了现代渔业的背景、涵义,介绍了现代渔业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指标,提出了其发展途径和保障措施,以期为湖北省现代渔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渔业 基本特征 发展途径 保障措施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湖泊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慧集 骆爱枝 温周瑞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4-18,共5页
在全面分析目前湖北省湖泊资源特点、湖泊渔业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为湖北省湖泊渔 业的发展,应尽快实现由单纯追求产量向质量效益型渔业转变,通过采取合理的利用方式,使湖泊生态资源得到 保值增值,形成绿色循环,并重点提出了... 在全面分析目前湖北省湖泊资源特点、湖泊渔业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为湖北省湖泊渔 业的发展,应尽快实现由单纯追求产量向质量效益型渔业转变,通过采取合理的利用方式,使湖泊生态资源得到 保值增值,形成绿色循环,并重点提出了湖泊渔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渔业 保值增值 湖北 质量效益型 生产现状 全面分析 资源特点 可持续发展研究 可持续发展对策 合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无沟化不同密度养殖小龙虾技术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从义 李圣华 +3 位作者 李杰 石义元 李家军 侯海瑛 《科学养鱼》 2024年第9期37-38,共2页
稻虾种养作为稻渔综合种养的重要模式,目前以有环沟的模式为主。近年来,国家针对耕地、耕作层出台了多项保护政策,对稻田养殖沟的开沟面积有强制性限制,因此发展不开沟、保耕地、不挤占农田水稻种植面积的稻虾种养新技术势在必行。鉴于... 稻虾种养作为稻渔综合种养的重要模式,目前以有环沟的模式为主。近年来,国家针对耕地、耕作层出台了多项保护政策,对稻田养殖沟的开沟面积有强制性限制,因此发展不开沟、保耕地、不挤占农田水稻种植面积的稻虾种养新技术势在必行。鉴于此,本研究于2022年设计稻田单沟养殖小龙虾试验方案,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2023年设计了稻田无沟小龙虾种养技术不同放养密度梯度试验方案,以期完全摒弃稻田开沟模式,在不影响种养产量的前提下,节约种养过程中的基建投入、人力成本,实现稻虾双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成本 小龙虾 稻田养殖 种养技术 试验方案 耕作层 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绿色水产品开发的研究
8
作者 吴佩琏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7-138,共2页
介绍了鄂西地区发展绿色水产品养殖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在对鄂西绿色水产品开发目标及经济社会效益作详尽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绿色水产品 水产养殖业 鄂西地区 产品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渔业应对对策研究
9
作者 罗继伦 《科学养鱼》 2002年第10期6-7,共2页
关键词 结构调整 水产品质量安全 产业化 集约化 加工转化 湖北 渔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水产品加工之我见
10
作者 罗继伦 《科学养鱼》 2003年第11期60-60,共1页
一、我省水产品加工业现状 湖北省是淡水渔业大省,2002年,全省水产品总量达到272万吨,渔业产值(不变价)14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6.3%。渔业生产已成为湖北省全省农民致富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湖北省水产品加工业,通过“八五”、“九... 一、我省水产品加工业现状 湖北省是淡水渔业大省,2002年,全省水产品总量达到272万吨,渔业产值(不变价)14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6.3%。渔业生产已成为湖北省全省农民致富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湖北省水产品加工业,通过“八五”、“九五”的发展,已初具规模。由单纯的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发展;加工工艺有较大改进,由单一的冷冻、腌干制品向多品种、方便化的小包装冻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水产品加工 加工企业 出口基地 营销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倍性泥鳅杂交后代染色体数目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雅娟 钱聪 +4 位作者 印杰 高敏 高养春 刘博 王玉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6-332,共7页
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为研究对象,通过染色体计数法,对二倍体泥鳅与天然四倍体泥鳅正交(2n×4n)、反交(4n×2n)杂交后代的早期胚胎、6月龄及12月龄阶段的染色体数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早期胚胎正、反杂交后... 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为研究对象,通过染色体计数法,对二倍体泥鳅与天然四倍体泥鳅正交(2n×4n)、反交(4n×2n)杂交后代的早期胚胎、6月龄及12月龄阶段的染色体数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早期胚胎正、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为67~81、67~82,在良好的中期分裂相(100、100个)中,染色体数目为75的整三倍体众数百分比最高(22%,20%),此外还有大量染色体数目<75的亚三倍体(37%,51%)和染色体数目>75的超三倍体(41%,29%);6月龄正、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为68~79、66~80,在良好的中期分裂相(58、63个)中,整三倍体(3n=75)众数百分比最高(26%,41%),此外还有大量亚三倍体(34%,49%)和超三倍体(40%,10%);12月龄正、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为68~82、69~83,在良好的中期分裂相(71、50个)中,三倍体(3n=75)众数百分比最高(28%,54%),此外还有大量亚三倍体(48%,20%)和超三倍体(24%,26%)。研究表明,二倍体泥鳅与天然四倍体泥鳅正、反杂交后代均出现大量能存活的非整三倍体个体,并随养殖时间的延长,非整三倍体率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正、反杂交三倍体 染色体数目 非整三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桑比克罗非鱼YY型雄性同配体雌性转化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魏于生 万松良 +3 位作者 齐彩霞 黄二春 李懋 杨永铨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9-21,共3页
自然界中,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mossamoicus)的性别遗传机制为 XX♀—XY(?)类型。有关此鱼 XX 和 XY 仔鱼的性转化研究表明,雄性激素能诱导遗传上的雌性同配体(XX)为生理上的雄鱼,雌性激素也能诱导遗传上的雄性异配体(XY)为生理... 自然界中,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mossamoicus)的性别遗传机制为 XX♀—XY(?)类型。有关此鱼 XX 和 XY 仔鱼的性转化研究表明,雄性激素能诱导遗传上的雌性同配体(XX)为生理上的雄鱼,雌性激素也能诱导遗传上的雄性异配体(XY)为生理上的雌鱼。将转化雌鱼(X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YY型 雄性 同配体 雌性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倒刺鲃生物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34
13
作者 蔡焰值 何长仁 +1 位作者 蔡烨强 蒋君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18,共3页
中华倒刺鱼巴主要分布于长江水系中上游干支流水体 ,是一种大型淡水经济鱼类。生活于长江流水水温 0~ 36℃的中下层水体 ,摄食生长温度为 10~ 30℃。杂食性 ,以高等植物碎片、丛生藻类、水生昆虫、淡水壳菜等为食。 5龄个体可达 2 31... 中华倒刺鱼巴主要分布于长江水系中上游干支流水体 ,是一种大型淡水经济鱼类。生活于长江流水水温 0~ 36℃的中下层水体 ,摄食生长温度为 10~ 30℃。杂食性 ,以高等植物碎片、丛生藻类、水生昆虫、淡水壳菜等为食。 5龄个体可达 2 310 g以上 ,性成熟年龄 4龄以上 ,绝对怀卵量为 12~ 14粒 g体重 ,成熟卵直径 1.16~1.2 4mm ,产卵季节为 4~ 6月 ,产卵水温 19.5~ 2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鲃 生物学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生长 性成熟年龄 鲤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倒刺鲃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蔡焰值 蔡烨强 何长仁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38,共4页
中华倒刺亲鱼在池塘培育条件下 ,用含粗蛋白质 37%~ 38%的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并辅以其它动植性饲料饲养可达性腺成熟 ,其性成熟年龄雌鱼为 4龄、雄鱼 3龄。适宜产卵水温为 2 0~ 2 8 5℃ ,最佳产卵水温为 2 3 5~ 2 6 5℃。水温 2 0~... 中华倒刺亲鱼在池塘培育条件下 ,用含粗蛋白质 37%~ 38%的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并辅以其它动植性饲料饲养可达性腺成熟 ,其性成熟年龄雌鱼为 4龄、雄鱼 3龄。适宜产卵水温为 2 0~ 2 8 5℃ ,最佳产卵水温为 2 3 5~ 2 6 5℃。水温 2 0~ 2 8 5℃时产卵效应时间为 10~ 14h ,孵化出膜时间为 39~ 4 8h。孵化出膜稚鱼体长 6 83~ 7 38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鲃 产卵 水温 孵化 人工配合饲料 性腺成熟 人工繁殖技术 年龄 适宜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天然四倍体泥鳅生产全三倍体泥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雅娟 庞义猛 +3 位作者 于卓 张明昭 钱聪 印杰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2-96,共5页
2008~2009年利用从湖北省引进的天然四倍体(雄)泥鳅与当地的二倍体(雌)泥鳅杂交,进行全三倍体泥鳅培育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组(2n×4n)平均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分别为54.69%、80.64%、56.64%;对照组(2n×2n)... 2008~2009年利用从湖北省引进的天然四倍体(雄)泥鳅与当地的二倍体(雌)泥鳅杂交,进行全三倍体泥鳅培育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组(2n×4n)平均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分别为54.69%、80.64%、56.64%;对照组(2n×2n)分别为76.23%、82.97%、79.44%。早期胚胎染色体倍性鉴定结果表明,杂交组后代染色体数为71~75条,视为100%三倍体。6月龄时对其杂交后代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均为100%三倍体。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湖北省洪湖市四倍体泥鳅与当地的二倍体泥鳅杂交能产生100%全三倍体泥鳅,这种生物杂交的方法操作简单、方法可靠,是生产全三倍体泥鳅的最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二倍体 四倍体 杂交 全三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鳖穿孔病的病原菌及其防治的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齐彩霞 罗远忠 +2 位作者 吴佩链 丁玉娟 汤鸿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7-19,共3页
穿孔病(又称疖疮病、空穴病),为鳖的主要病害之一。由病鳖体内分离出三株细菌,其中二株经感染健康鳖得到与病鳖相同症状。经过病原学检验和毒力感染试验,证明了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气单胞菌(Aeromonassp)和产碱菌(A... 穿孔病(又称疖疮病、空穴病),为鳖的主要病害之一。由病鳖体内分离出三株细菌,其中二株经感染健康鳖得到与病鳖相同症状。经过病原学检验和毒力感染试验,证明了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气单胞菌(Aeromonassp)和产碱菌(Alcaligemessp)。本文介绍了该病的流行病学、病原菌分离、鉴定、毒力感染试验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孔病 病原菌 流行病学 鳖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大口胭脂鱼胚胎发育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佳喜 胡少华 +5 位作者 管敏 黄畛 郑宏萍 任洁 闵文强 韩玉章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98-303,共6页
研究了采用人工干法授精,静水孵化条件下获得的大口胭脂鱼的胚胎发育。大口胭脂鱼的卵呈圆球形,具粘性。未吸水卵的卵径为1.0~1.3mm,平均为1.18mm,吸水后卵径膨胀到1.4~1.75mm,平均为1.57mm。在水温16~23℃,平均水温为21.5℃的条件下... 研究了采用人工干法授精,静水孵化条件下获得的大口胭脂鱼的胚胎发育。大口胭脂鱼的卵呈圆球形,具粘性。未吸水卵的卵径为1.0~1.3mm,平均为1.18mm,吸水后卵径膨胀到1.4~1.75mm,平均为1.57mm。在水温16~23℃,平均水温为21.5℃的条件下,多数受精卵经129h28min后孵化出膜。受精卵在授精后1h50min进入二细胞期,授精后7h22min进入囊胚阶段,授精后14h8min进入原肠胚阶段,授精后26h10min进入神经胚期,受精后35h10min进入尾芽期,受精后129h28min50%的幼鱼出膜。初孵仔鱼全长4.9~5.1mm,在水温20~24.2℃情况下,经83h仔鱼卵黄囊大部分被吸收,鳔开始充气,进入混合营养期。7d后,仔鱼卵黄囊完全被吸收。28d后,幼鱼外部形态发育完全,已具成体形状。同样温度条件下与鲤鱼的胚胎发育相比,出膜时间约推迟18~20h,鳔开始充气进入混合营养期约推迟38~4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大口胭脂鱼 胚胎发育 仔鱼卵黄囊 形态发育 人工干法授精 静水孵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贡湖湾食物网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温周瑞 熊鹰 +1 位作者 徐军 谢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138,共8页
应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δ^(13)C和δ^(15)N)研究了太湖贡湖湾食物网特征,结果显示由于食物来源变化多样性影响,导致贡湖的食物网结构和营养级关系变化较为复杂,贡湖主要生物类群δ^(13)C、δ^(15)N值表现出较大的种间差异。消费者δ^(1... 应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δ^(13)C和δ^(15)N)研究了太湖贡湖湾食物网特征,结果显示由于食物来源变化多样性影响,导致贡湖的食物网结构和营养级关系变化较为复杂,贡湖主要生物类群δ^(13)C、δ^(15)N值表现出较大的种间差异。消费者δ^(13)C值从摇蚊幼虫的–32.3‰到锯齿米虾的–22.1‰,其值大小与营养级的关系没有规律性。消费者平均δ^(15)N值从褶纹冠蚌的10.3‰到位于顶端间下鳙的19.0‰,随营养级位置而升高。群落中所有种类的δ^(15)N、δ^(13)C值之间没有相关性(r=0.1835,P>0.05),表明该食物网是非线性食物网。研究结果验证了杂食性生物有机体普遍存在于富营养化的贡湖水域生态系统中,且δ^(13)C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固着藻类以及沉水植物为贡湖食物网中大多数生物有机体的主要碳源。贡湖食物链长度为4.44营养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贡湖湾 食物网 营养级 稳定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龟蛋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
19
作者 鲁晓蓉 吴凡 +5 位作者 喻亚丽 贺刚 甘金华 毛涛 张浪 何力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1-300,共10页
【目的】探明乌龟蛋的品质,对乌龟蛋蛋清、蛋黄中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后续的高价值利用和精深加工等提供支撑。【方法】选取200枚乌龟蛋,进行蛋清、蛋黄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胆固醇、维生素及矿物质元素含量的测... 【目的】探明乌龟蛋的品质,对乌龟蛋蛋清、蛋黄中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后续的高价值利用和精深加工等提供支撑。【方法】选取200枚乌龟蛋,进行蛋清、蛋黄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胆固醇、维生素及矿物质元素含量的测定,并对其进行营养评价。【结果】乌龟蛋蛋清中水分含量达94.87%,乌龟蛋中蛋白质、脂肪主要存在于蛋黄;乌龟蛋中含17种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Leu,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Ile,其中蛋黄Lys含量达421 mg/g N,必需氨基酸总量高于FAO/WHO理想模式;乌龟蛋蛋清中含9种脂肪酸,蛋黄中含27种脂肪酸,蛋黄中PUFA含量达5.89 g/100g,胆固醇含量为302.00 mg/100g;乌龟蛋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_(1)、B_(2)和E,还含有K、Ca、Na、P、Mg等常量元素和Fe、Zn、Cu、Se等微量元素。【结论】乌龟蛋的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种类丰富,具有必需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B_(2)、E含量高,胆固醇低的特点,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龟 乌龟蛋 营养成分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XY型莫桑比克罗非鱼雌性转化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万松良 魏于生 +1 位作者 齐彩霞 何法章 《水产科学》 CAS 1987年第4期15-17,共3页
应用性激素诱导罗非鱼性别转化,国内外做了大量工作。一般采用自然繁殖,体长6.6-12毫米的仔鱼作为诱导对象。根据性别分离规律。自然繁殖的仔鱼雌雄性别基因符占一半,故无论向雌性或雄性转化,其实际最高转化率只为50%左右,还有5... 应用性激素诱导罗非鱼性别转化,国内外做了大量工作。一般采用自然繁殖,体长6.6-12毫米的仔鱼作为诱导对象。根据性别分离规律。自然繁殖的仔鱼雌雄性别基因符占一半,故无论向雌性或雄性转化,其实际最高转化率只为50%左右,还有50%左右属自然性别鱼(杨永铨等,1978,1979)。由于性转化罗非鱼与自然性别罗非鱼在外观上不易区分,因而在实验中不便直接观察性转化进程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转化 罗非鱼 自然繁殖 仔鱼 雌性 分离规律 体长 性别 诱导 左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