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善法律诊所实践教学的思考--以湖北民族学院法学院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蔡世鄂 司马俊莲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123-126,共4页
随着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步成法学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2000年以后以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法律诊所实践教学在全国开设法学专业的各大高校中普及。法律诊所实践教学在教学地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与传统法学教育... 随着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步成法学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2000年以后以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法律诊所实践教学在全国开设法学专业的各大高校中普及。法律诊所实践教学在教学地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与传统法学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它相对于传统法学教学在提高法科学生法律实践操作能力上具备较大优势,但同时也受到自身缺陷、外部环境、定位模糊、客观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当从科学定位、队伍建设、经费及案源开拓以及制度保障等方面来完善法律诊所实践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诊所 实践教学 教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高校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探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尹建元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09-112,共4页
案例教学法在我国近几年的高校法学教育改革中引起了相当的重视,但是现在从英美法系引进的"案例教学法"不是真正的案例教学法,只能称得上是例证教学。我国是成文法国家,理论基础深厚,应结合我国国情,在坚持课堂讲授法的基础上... 案例教学法在我国近几年的高校法学教育改革中引起了相当的重视,但是现在从英美法系引进的"案例教学法"不是真正的案例教学法,只能称得上是例证教学。我国是成文法国家,理论基础深厚,应结合我国国情,在坚持课堂讲授法的基础上,借鉴英美法系推行案例教学法的经验,同时引入案例教学法和诊所式教学法,从而建立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案例教学法。而我国民族高校中的法学教育更要从当地的法制建设状况、民族特点以及院情出发,构建适合民族高校法学教育的案例教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民族高校 诊所式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人文素养——法学专业的历史教育探索 被引量:5
3
作者 毛克盾 陶慧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117-122,共6页
近年来,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快速发展,体系不断完善,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法律人才,但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依然稀缺。在法学人才培养上,首先应当开展历史教育。历史是一门全面探讨和认识客观世界运动发展过程的科学,是对人类社会历史的... 近年来,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快速发展,体系不断完善,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法律人才,但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依然稀缺。在法学人才培养上,首先应当开展历史教育。历史是一门全面探讨和认识客观世界运动发展过程的科学,是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认识、记载与撰述的综合活动。历史研究是法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法学研究的基础。因此,在法学专业推行历史教育①在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和完善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法律人才计划 人文素养 历史教育 学术需要 价值观培养 职业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制度保障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徐铜柱 李勇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53,64,共4页
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在城乡差别显著的背景下,大力推动制度创新,建立现代农村制度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的制度保障。当前,切实创新土地流转制度、... 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在城乡差别显著的背景下,大力推动制度创新,建立现代农村制度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的制度保障。当前,切实创新土地流转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就业制度、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生态保护制度以及政绩考核制度等,才能使农民的利益、国民身份、就业机会等方面的权益得到保障,从而推进城乡一体化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城乡一体化 制度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上级国家机关的民族法责任 被引量:6
5
作者 戴小明 黄元姗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27-134,共8页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上级国家机关依法履行其职责,并充分尊重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民族地区产生实效,并实现其目的、要求和价值的重要保障。民族区域...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上级国家机关依法履行其职责,并充分尊重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民族地区产生实效,并实现其目的、要求和价值的重要保障。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二十多年来,上级国家机关在财政、金融、计划投资、资源开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不断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践中与民族区域自治法相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确保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地位不动摇,必须不断完善民族法实施的监督制度,督促上级国家机关履行法定职责,保障自治机关依法充分行使自治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级国家机关 民族法 法律责任 监督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方法和问题意识——法律人类学对中国法学的知识贡献 被引量:5
6
作者 刘顺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7-173,共7页
法律人类学在国内传播过程中对中国法学做出了一定的知识贡献:法律多元理论拓宽了传统中国法学的知识领域;扩展案例分析法丰富了中国法学的研究方法;"局地性"的问题意识促进了法学研究的中国问题意识觉醒。未来中国法学应进... 法律人类学在国内传播过程中对中国法学做出了一定的知识贡献:法律多元理论拓宽了传统中国法学的知识领域;扩展案例分析法丰富了中国法学的研究方法;"局地性"的问题意识促进了法学研究的中国问题意识觉醒。未来中国法学应进一步从中国问题出发,注重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发掘与运用,最终提高与国际学界对话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人类学 中国法学 知识贡献 问题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地区变通施行刑法视野下的刑事和解 被引量:2
7
作者 蔡世鄂 刘玉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0-75,共6页
通过介绍刑法变通权的概念与类型,刑法变通权在我国的行使依据和现状,提出刑法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变通施行的现行制度缺乏可行性与合理性。同时强调刑事和解具有变通刑法的性质和功能,又能避免现行的刑法变通制度固有的弊端,且与少数民... 通过介绍刑法变通权的概念与类型,刑法变通权在我国的行使依据和现状,提出刑法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变通施行的现行制度缺乏可行性与合理性。同时强调刑事和解具有变通刑法的性质和功能,又能避免现行的刑法变通制度固有的弊端,且与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法律文化高度契合,应作为刑法在少数民族地区变通施行的主要途径。伴随新刑诉法对刑事和解的制度化确立,通过刑事和解实行刑法的变通将不再只是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权宜之计,而应视作顺应刑事法律制度变革趋势的创新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变通权 刑事和解 恢复性司法 习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乡土秩序重建与现代法治输入的结合——基于湖北省恩施市沐抚办事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的实证调研 被引量:1
8
作者 司马俊莲 朱政 周书刚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73-76,共4页
民族地区的基层社会治理,既具有社会治理体系的一般性特征,又需要面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语境,即需要在民族自治的宪政框架下探索区域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方式的新路径、新方法。湖北省恩施市沐抚办事处在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方面进行了大... 民族地区的基层社会治理,既具有社会治理体系的一般性特征,又需要面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语境,即需要在民族自治的宪政框架下探索区域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方式的新路径、新方法。湖北省恩施市沐抚办事处在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积累了可复制性的经验。一是分级调处的多元纠纷解决方式;二是重建传统乡土秩序;三是输入现代法治;四是法律便民,将法律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加以提供。"沐抚模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有效化解了基层社会矛盾;增强了村民对基层政府的信任;促进了社会和谐。因而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基层社会治理 “沐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视角下民族地区基层政府领导力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明波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39-142,共4页
民族地区基层政府领导力建设关系到民族地区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要根据变化了的行政环境,充分运用各种有益资源,引领被领导者积极有效地实现公共行政目标的一种综合力。这种综合力直接体现政府的执政能力,因此要从社会秩序塑造,社... 民族地区基层政府领导力建设关系到民族地区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要根据变化了的行政环境,充分运用各种有益资源,引领被领导者积极有效地实现公共行政目标的一种综合力。这种综合力直接体现政府的执政能力,因此要从社会秩序塑造,社会良性运行以及社会建设的角度提升民族地区基层政府的品质形象力、自治力、问题决策力、政策执行力、关系协调力、需求回应力、承诺发展力和发展创新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基层政府 领导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施州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建元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45-48,共4页
作为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的法治,在现代文明社会的今天,对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针对少数民族地区颁布了一系列法律,良好的法治环境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恩施州是湖北省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土家族苗族人民在... 作为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的法治,在现代文明社会的今天,对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针对少数民族地区颁布了一系列法律,良好的法治环境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恩施州是湖北省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土家族苗族人民在此聚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恩施州由于历史等原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是近年来在国家法治的支持下,政府充分行使自治权,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了一系列适合本地发展的政策和方针,极大的促进了恩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经济发展 法治 恩施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贫困地区区域协同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以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召胜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16-19,共4页
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区域一体化的战略难以消除行政壁垒,欠发达地区应该更新思路,通过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实现区域整体竞争力的跃迁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开放条件下通过区域协同实现要素跨行政区域的自由流动以降低交易成本并实现整体效应,... 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区域一体化的战略难以消除行政壁垒,欠发达地区应该更新思路,通过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实现区域整体竞争力的跃迁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开放条件下通过区域协同实现要素跨行政区域的自由流动以降低交易成本并实现整体效应,是中国构建统一、无缝的国内大市场的必由之路。但受诸多因素影响,跨行政区划的区域协同发展还面临诸多困境。通过对国家级示范区——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的在大量调研探讨民族贫困地区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贫困地区 协同发展 困境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基层政府领导力建设目标及原则探讨
12
作者 李岍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43-146,共4页
民族地区基层政府领导力建设中要解决的前提性问题是要明确应达到的目标和遵循的原则,此二者为领导力的建设奠定了正确的方向。民族地区基层政府领导力建设的目标分为直接目标、深层目标和最终目标,它们分别通过优化政府职能、促进民族... 民族地区基层政府领导力建设中要解决的前提性问题是要明确应达到的目标和遵循的原则,此二者为领导力的建设奠定了正确的方向。民族地区基层政府领导力建设的目标分为直接目标、深层目标和最终目标,它们分别通过优化政府职能、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构建和谐高效的领导力予以实现。在领导力建设目标的实践过程中,要遵循民族法制原则、平衡发挥原则、改善民生原则、发展民族文化原则和权变性原则,才能确保基层政府领导力建设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基层政府 领导力 目标 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地方民族院校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被引量:5
13
作者 司马俊莲 蔡世鄂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4-188,共5页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国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尤其是民族地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其中,地方民族院校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为民族地方培养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地方民族院校法学...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国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尤其是民族地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其中,地方民族院校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为民族地方培养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地方民族院校法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是在培养目标上定位不准,重学术教育轻职业教育;二是在培养模式上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三是在实践教学上缺乏系统设计和考评机制等。为此,应当根据国家"卓越法律人才"内涵的精神,进行全方位改革和创新:明确培养民族地区法律人才的目标定位;构建全新的一体化实践育人体系;贯彻人本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社会资源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注重民族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对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法律法规以及风俗习惯的了解,并增强学生的跨文化认同和交流等。如此方能真正培养民族地区社会所需要的卓越法律人才,有效提升地方民族院校法学专业人才的适应力和竞争力,从而为促进民族地区的法治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民族院校 卓越法律人才 培养模式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传统工艺传承与发展中的反不正当竞争
14
作者 杨信 曹文娟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94-98,共5页
民族传统工艺传承与发展中面临着诸如假冒、泄密抑或窃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侵害,这些行为严重阻碍民族传统工艺的健康传承与发展,必须加以规制。而就目前的法律规定来看,公法规制因其滞后性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私法规制则因为法律制度本... 民族传统工艺传承与发展中面临着诸如假冒、泄密抑或窃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侵害,这些行为严重阻碍民族传统工艺的健康传承与发展,必须加以规制。而就目前的法律规定来看,公法规制因其滞后性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私法规制则因为法律制度本身的缺陷以及权利人法律保护意识的欠缺而使得我们面临这些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无所适从。所以,必须创新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如扩展不正当竞争行为相关主体以及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范围,同时加强对民族传统工艺的保密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工艺 不正当竞争 法律规制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治性社区:农村社区的构建及其走向——“L村”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8
15
作者 盛义龙 尹利民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0-74,共5页
村民自治所遭遇的治理困境已愈发明显。随着农村社会治理转型与发展,农村社区建设在农村悄然兴起。"L村"农村社区的建设经验告诉我们:通过借助国家的介入与村庄内生的合作性共治方式,推进农村社区的合作治理,能够取得明显的... 村民自治所遭遇的治理困境已愈发明显。随着农村社会治理转型与发展,农村社区建设在农村悄然兴起。"L村"农村社区的建设经验告诉我们:通过借助国家的介入与村庄内生的合作性共治方式,推进农村社区的合作治理,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同时,共治性社区的治理,也符合当前乡村治理的制度逻辑,从而为当前乡村治理的转型及其今后的走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经验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治性社区 乡村治理 国家介入 村庄内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治理体系中的德治与法治 被引量:5
16
作者 戴小明 林孝文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1-39,共9页
法治是人类特定时空文化条件下的治道活动,文化是法治的深层土壤,道德是法治的源头活水。现代治理既是德治与法治的结合、道德治理与法律治理的统一,也是在文化认同、文化共识之上的规则之治和良法之治。德治是基础,法治是保障,两者紧... 法治是人类特定时空文化条件下的治道活动,文化是法治的深层土壤,道德是法治的源头活水。现代治理既是德治与法治的结合、道德治理与法律治理的统一,也是在文化认同、文化共识之上的规则之治和良法之治。德治是基础,法治是保障,两者紧密结合方能达至善治。法律与道德都是民族历史文化精神的产物,法治既是对恶念恶行的约束和禁止,更是对人性本善的维护与倡导,是全社会对契约精神的崇尚和对诚信原则的恪守。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也是道德的屏障。从文化层面而言,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与法律相对分离、法治与德治主次有序,但最终只有获得更高层次的复归,才能形成良法善治的统一体,而这一"正反合"的辩证发展过程,寓于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必然体现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道德 文化 法律 法治中国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性发挥的动力源泉 被引量:13
17
作者 曹召胜 谭德宇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54,共5页
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不仅是中国新农村建设成功推进的关键,更是解决中国农村社会问题的根本之道。研究发现,农民主体性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不佳的内在根源在于中国农民消极的生存价值观、落后的生产发展观和生活富裕观,因此,要构建农民... 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不仅是中国新农村建设成功推进的关键,更是解决中国农村社会问题的根本之道。研究发现,农民主体性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不佳的内在根源在于中国农民消极的生存价值观、落后的生产发展观和生活富裕观,因此,要构建农民主体性发挥的动力源泉,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必须育就农民积极的生存价值观、科学的生产发展观、文明健康的生活富裕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民主体性 动力源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检警一体化”侦控模式的质疑——兼论构建“检警协作”侦控模式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继坤 司马俊莲 谭明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5-148,共4页
为了解决我国检警关系制度存在的问题,有学者提出我国应建立"检警一体化"侦控模式。虽然这种侦控模式能提高追诉犯罪的效率,但是它违反了我国宪法规定,有悖检察权的本质,不利于保护人权。而且这种侦控模式改革成本过高,不具... 为了解决我国检警关系制度存在的问题,有学者提出我国应建立"检警一体化"侦控模式。虽然这种侦控模式能提高追诉犯罪的效率,但是它违反了我国宪法规定,有悖检察权的本质,不利于保护人权。而且这种侦控模式改革成本过高,不具有可操作性。我国宜构建"检警协作"侦控模式。该模式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建立检警协作信息平台;建立协作办案机制;建立委托侦查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警关系 侦控模式 检警一体化 检警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权力视野下的乡村治理与基层法治——鄂西L县网格化管理创新调查 被引量:38
19
作者 朱政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4-102,共9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大命题。鄂西L县自2013年底,开始全面推进乡村网格化建设,搭建管理信息化平台,拓展出"十户联防""民生110"和"律师进村面对面"等治理举措,大量使用网络、通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大命题。鄂西L县自2013年底,开始全面推进乡村网格化建设,搭建管理信息化平台,拓展出"十户联防""民生110"和"律师进村面对面"等治理举措,大量使用网络、通讯等科技手段。这代表了后税费时代国家权力以技术治理的方式"重返乡村"的趋势。就L县的经验而言,不可过分迷信技术治理,一方面,技术治理只构成国家权力在乡村运作的一个维度,有其问题和限度;另一方面,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它又面临法治化要求的严格约束,形成了与基层法治的潜在张力。因而,国家基层政权的运行,应当遵循以法治外壳包裹国家权力政治性的原则。挖掘网格化管理的潜力,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最终,与技术治理相配合,重塑乡村治理的多个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权力 技术治理 基层法治 网格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假诉讼的裁判方式: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112条评析——以域外经验为借鉴 被引量:29
20
作者 李文革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8-145,共8页
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有关虚假诉讼的规定。在我国审判实践中,对于当事人恶意串通虚构债权债务关系,以实际并不存在的民事纠纷提起的虚假诉讼,法院的裁判并不统一:有的以不符合起诉条件为由裁定驳回起诉;有的直接判决驳回诉讼... 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有关虚假诉讼的规定。在我国审判实践中,对于当事人恶意串通虚构债权债务关系,以实际并不存在的民事纠纷提起的虚假诉讼,法院的裁判并不统一:有的以不符合起诉条件为由裁定驳回起诉;有的直接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在大陆法系语境下,当事人为骗取法院裁判的诉讼会因诉不合法(无诉的利益)而作出驳回诉的诉讼判决。民诉法第112条规定的"驳回请求"的裁判方式,强调对虚假诉讼的规制,其价值选择在于对法秩序的维护,但与第119条规定的协调一致会存在问题。比较理想的做法是引进大陆法系的诉讼判决制度,区分起诉要件和诉讼要件,对于法院已经受理的虚假诉讼根据我国民诉法应当裁定驳回起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诉讼 驳回起诉 驳回诉讼请求 诉讼判决 本案判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