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民族古村落的发展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以湖北恩施州舍米湖村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唐卫青 洪雁 向贤海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49-53,共5页
我国民族古村落是我国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古村落不仅保存着我国各民族的古风古韵,更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基础与源泉。恩施州舍米湖村是土家族的传统村落,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该村的悠久历史、独特的民风民俗、独特的自然景观及文化景观等资... 我国民族古村落是我国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古村落不仅保存着我国各民族的古风古韵,更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基础与源泉。恩施州舍米湖村是土家族的传统村落,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该村的悠久历史、独特的民风民俗、独特的自然景观及文化景观等资源,没有体现应有的价值和地位。究其原因是由于"人"的资源不足以及"精神"资源不足。可见,任何村落的发展都需要"留住人",强化村民的文化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古村落 现状 发展困境 舍米湖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山区转型期间农村的实用人才及其成长机制——基于恩施州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谭贤楚 邓辉煌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2-156,共5页
我国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战略目标,民族山区作为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其首要任务。民族山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村实用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其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以恩施州为个案,本文以实地... 我国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战略目标,民族山区作为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其首要任务。民族山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村实用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其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以恩施州为个案,本文以实地调查为逻辑起点,结合调研数据和文献,在分析农村实用人才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民族山区转型期间农村实用人才的基本类型及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其成长机制,并据此讨论了其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山区 恩施州 农村实用人才 成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湖北少数民族体育训练基地现状管窥全国民运会发展瓶颈 被引量:8
3
作者 向政 程兵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143-145,共3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就湖北省少数民族训练基地的现状入手调查,发现存在场地设施不完善、训练经费来源单一且不足、教练员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由此管窥全国民运会发展瓶颈,如:经费来源单一、场地设施...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就湖北省少数民族训练基地的现状入手调查,发现存在场地设施不完善、训练经费来源单一且不足、教练员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由此管窥全国民运会发展瓶颈,如:经费来源单一、场地设施期待完善、全国民运会教练员专业化前景堪忧、全国民运会运动员面临的困境难以解决等,提出建议,以期为全国民运会的发展有所帮助,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体育训练基地 现状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不足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旅游村寨建设中文化资源利用的问题研究——以恩施州舍米湖村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唐卫青 王宇斯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36,40,共4页
民族旅游村寨建设离不开村寨的文化资源的利用。经过调查发现,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舍米湖村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都在打造旅游特色村寨,至今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是文化资源的利用出现了问题:文化资源开发形式单一;开发种类单一;忽略... 民族旅游村寨建设离不开村寨的文化资源的利用。经过调查发现,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舍米湖村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都在打造旅游特色村寨,至今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是文化资源的利用出现了问题:文化资源开发形式单一;开发种类单一;忽略村寨中的其他文化资源,致使村民参与欠缺,文化认同不够。民族旅游村寨的建设是一项综合发展,对其文化资源的利用是一个综合而立体的系统,在满足旅游者文化需求的同时,提供行、游、住、食、娱、购的整套服务才能真正成为旅游村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旅游村寨 文化资源 舍米湖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北民族地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谭德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1-25,共5页
农民政治认同是现代政治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不仅对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有特殊意义,而且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有重要推动作用。调研发现,湖北民族地区农... 农民政治认同是现代政治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不仅对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有特殊意义,而且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有重要推动作用。调研发现,湖北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的现状是:认同主体良性发展但主体性意识仍然不高、认同客体进步明显但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外部环境整体稳定但不和谐因素同时存在。增进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必须努力增强农民主体意识,加强农民政治参与实践;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政治认同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农民 政治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族群流动·空间重构·社会变迁——第七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学术研讨会综述
6
作者 冉红芳 谭志满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9-12,共4页
2014年5月24日至25日,第七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民族学院召开。研讨会主要围绕民族志方法论质疑及其跨学科应用、民族走廊与民族关系问题、人口流动与民族地区的发展、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族群流动与民族历史、西... 2014年5月24日至25日,第七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民族学院召开。研讨会主要围绕民族志方法论质疑及其跨学科应用、民族走廊与民族关系问题、人口流动与民族地区的发展、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族群流动与民族历史、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探讨六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体现了当前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者对现实问题研究的责任和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彝走廊 人口流动 旅游 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湖北省民族地区出口贸易发展探析——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7
作者 杨佳 易宗革 魏凯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7-41,共5页
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对外贸易几乎依赖出口,出口对该州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显著。当前,恩施州出口贸易规模较小,但出口商品结构正在逐渐优化,尤其是硒产业出口额增长迅猛,出口竞... 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对外贸易几乎依赖出口,出口对该州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显著。当前,恩施州出口贸易规模较小,但出口商品结构正在逐渐优化,尤其是硒产业出口额增长迅猛,出口竞争力不断增强。以硒产业为例,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背景,利用"钻石"模型研究了恩施州优势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及辅助因素,进而提出了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弥补技术要素不足,打造产业集群、将资源禀赋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的"综合异质性"、增强产品出口竞争力,加强政府引导、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民族地区 出口贸易 硒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筑好中国梦: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有机统一的基础 被引量:3
8
作者 谭德宇 陈学兵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47,共7页
在漫长的古代中国,王朝统治者虽然通过系列的民族政策建构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并不能持续有效地把多样异质化的民族整合到统一的政治共同体中来。自近代以降,传统王朝国家逐渐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在追逐民族独立... 在漫长的古代中国,王朝统治者虽然通过系列的民族政策建构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并不能持续有效地把多样异质化的民族整合到统一的政治共同体中来。自近代以降,传统王朝国家逐渐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在追逐民族独立与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民族独立梦型塑了现代民族国家,实现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有机统一;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和完善则要求通过加强国族建设、国家能力建设及国民身份建构来巩固和强化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有机统一;而当下急剧分化与多元的中国,面临着深刻的认同危机,需要在共筑中国梦中凝心聚力,巩固和强化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王朝国家 现代民族国家 中国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民族群民间信仰变迁的人类学考察——以鄂西南官坝苗寨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谭志满 杜鹏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18-23,共6页
民间信仰是当代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较为广泛的影响。少数民族移民族群作为一个在地理空间中不断迁徙的特殊群体,其民间信仰随着地理空间的转换和时代的变化在由原来聚居区到迁徙地的过程中必然会... 民间信仰是当代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较为广泛的影响。少数民族移民族群作为一个在地理空间中不断迁徙的特殊群体,其民间信仰随着地理空间的转换和时代的变化在由原来聚居区到迁徙地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迁入地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周边其他民族的深刻影响,从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变迁。本文以鄂西南官坝苗寨为例,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人类学的视角考察移民族群民间信仰变迁的表现,并探讨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坝苗族 民间信仰 历史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英双边贸易的现状及对民族地区的启示——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佳 邓磊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39,60,共6页
"一带一路"是中国今后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合作的总纲领,民族地区应该积极寻找参与的契合点。英国是中国传统而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投资目的地国。本文基于联合国UNCTAD的统计资料,尤其是"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中国今后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合作的总纲领,民族地区应该积极寻找参与的契合点。英国是中国传统而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投资目的地国。本文基于联合国UNCTAD的统计资料,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的相关资料,使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探讨中英双边货物贸易的模式、结构以及贸易密集度。本文还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两国相互直接投资对双边货物贸易的影响,得到结论: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民族地区可充分利用中英双边经贸投资的互补性,促进对英经济合作,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边贸易 贸易依存度 贸易密集度 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困境与对策——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洪林 徐磊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65,共5页
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下,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成为助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主要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恩施州民族文化资源富集,优势突出,但产业开发起步晚,基础薄弱,存... 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下,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成为助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主要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恩施州民族文化资源富集,优势突出,但产业开发起步晚,基础薄弱,存在着开发形式单一,开发人才不足,开发主体资本短缺、发展后劲不足等困难。立足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继续丰富文化资源开发形式,吸收和培养优秀人才,培育文化市场、拓宽产业开发渠道,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内涵与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是破解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困境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资源 文化产业 开发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广场舞发展的困境与出路——以恩施“清江舞”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谭永洁 徐磊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34-37,共4页
"清江舞"是在吸收多民族舞蹈元素的基础上,经过艺术人才多年的整理编创而形成的富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特征的广场健身舞蹈。其深受群众喜爱,练习群众广泛。在发展过程中,因地域空间资源的不足、文化权力协调失衡、有效的管理欠... "清江舞"是在吸收多民族舞蹈元素的基础上,经过艺术人才多年的整理编创而形成的富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特征的广场健身舞蹈。其深受群众喜爱,练习群众广泛。在发展过程中,因地域空间资源的不足、文化权力协调失衡、有效的管理欠缺、人际互动和谐的缺失等因素引起不同群体因利益关系而造成社会冲突,成为清江舞这种地域文化发展的障碍困境。只有对地域空间社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升和谐健康的健身意识、营造和谐环境与人际互动以及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监督体制,才能更好地推进清江舞在广大群众中的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广场舞 清江舞 恩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传承场域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机制探究——基于鄂西南职业技术学校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冉红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4-188,共5页
以鄂西南三所"职校"的部分学生和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传承群体对土家族、苗族和侗族三个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认同感,分析"职校"在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原因。最后,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重新审视当下地... 以鄂西南三所"职校"的部分学生和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传承群体对土家族、苗族和侗族三个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认同感,分析"职校"在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原因。最后,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重新审视当下地方"职校"教育中传统文化的缺位以及由此引发的问题,认为需要从明确文化传承目的、完善课程体系开发、提升教师多元文化素质、拓展学科课堂教学发展的文化空间、构建研—发—教一体化的教育传承体系来完善民族文化传承机制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校 传统文化 文化认同 传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明清时期武陵地区民族关系简论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心林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5-9,共5页
元明清三代,持续的人口流动奠定了现今武陵地区以汉族、土家族、苗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人口的持续增加加剧了生态压力,造成了本地区民族关系某种程度上的紧张与隔阂。武陵地区三大主体民族在历史上形成了某种程... 元明清三代,持续的人口流动奠定了现今武陵地区以汉族、土家族、苗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人口的持续增加加剧了生态压力,造成了本地区民族关系某种程度上的紧张与隔阂。武陵地区三大主体民族在历史上形成了某种程度的不平等关系:土家族一直占有政治上的优势地位,学习汉文化也较为成功;汉族则自来据有文化和经济上的优势;苗族在本地区长期处于边缘地位,经济、文化发展都较滞后。要而言之,影响武陵地区民族关系和民族格局的因素主要有三种:人口流动、文化交流与国家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清时期 武陵地区 民族关系 民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鄂民族地区传统村落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以龙山县捞车村和来凤县舍米湖村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姜爱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5,共5页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凝结着本民族文化和历史记忆,其保护与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以龙山县捞车村和来凤县舍米湖村为例,探讨了湘鄂民族地区传统村落在发展中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和经验。研究认为:传统村落的发展要树立整体保护理念,注重自然生...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凝结着本民族文化和历史记忆,其保护与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以龙山县捞车村和来凤县舍米湖村为例,探讨了湘鄂民族地区传统村落在发展中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和经验。研究认为:传统村落的发展要树立整体保护理念,注重自然生态、经济效益、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的协调发展;要坚持多样化的开发原则,合理利用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培养地方精英;村民是村落的"活力"源泉,要采取多种途径加快村落发展,重建地域自信心,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发展 实践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两汉时期武陵地区民族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文元 罗华斌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4年第4期122-127,共6页
两汉时期,是武陵地区民族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汉族与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先民之间发生了交往与联系。西汉时期对武陵地区进行了早期的开发,开启了武陵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交往的序幕,对后续武陵地区民族关系的发展影响深远;东汉时期... 两汉时期,是武陵地区民族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汉族与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先民之间发生了交往与联系。西汉时期对武陵地区进行了早期的开发,开启了武陵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交往的序幕,对后续武陵地区民族关系的发展影响深远;东汉时期,武陵地区民族关系主要通过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表现出来。总体上来讲,两汉时期武陵地区呈现出以汉族为主导、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有序——冲突"互动的基本民族关系。经过两汉时期的发展,武陵地区逐渐形成了各民族发展的初始区域空间,新的民族关系得以构建,为"武陵民族走廊"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武陵地区 民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的理论基石与价值取向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胥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55,共5页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相伴而生,科学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理论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的理论基石...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相伴而生,科学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理论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的理论基石,没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民族理论就不能产生、形成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的价值取向,在科学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引导下,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立场上,逐步形成了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的基本价值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 民族理论 民族解放 国际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政策演进探微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姣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7-180,共4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人才,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政策经历了建国初期少数民族党政干部培...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人才,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政策经历了建国初期少数民族党政干部培养政策、发展时期少数民族专业人才培养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研究生培养政策的演进过程,呈现出了特殊性、时代性、科学性的演进特点。我国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政策演进的规律体现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其政治前提、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是其根本保证、民族地区的发展需要是其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高层次人才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化同步”视角下山区农业现代化问题研究——以武陵山片区为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邓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24,共7页
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经历了以机械化为核心的农业现代化、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农业现代化、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核心的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背景下的农业现代化四个时期。在农业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机械化耕作难度大、从业人... 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经历了以机械化为核心的农业现代化、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农业现代化、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核心的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背景下的农业现代化四个时期。在农业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机械化耕作难度大、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比较效益低的武陵山片区,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以发展农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主导,变个体农业为集体农业,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坚持以农业信息化和品牌营销战略为根本,为农业注入现代化理念,推进农业生产方式改革;坚持以特色农业和观光农业为主体,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的比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武陵山片区 脱贫理念 农业发展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节日与族群认同——基于湖南潭溪社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心林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7-122,共6页
"五龙"、"六龙"是潭溪土家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二者从正反两个方面强化了潭溪土家族的认同与凝聚。一方面,"五龙"、"六龙"为族群成员提供了交流的场所,为族群文化营造了集中展演的文化空间,强... "五龙"、"六龙"是潭溪土家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二者从正反两个方面强化了潭溪土家族的认同与凝聚。一方面,"五龙"、"六龙"为族群成员提供了交流的场所,为族群文化营造了集中展演的文化空间,强化了共同起源的意识。另一方面,"五龙"、"六龙"中又充满了分化与竞争,既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族群内部村落、宗族的边界,使之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结构,又具有"减压阀"的功能,把族群内部的冲突仪式化、戏剧化,使之处于可控范围之内,从而维护了族群整体的均衡和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民间节日 族群性 认同 区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