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费时代的文学研究与文学理论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湖北省文艺学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综述 被引量:2
1
作者 毛正天 徐燕来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58-160,共3页
由湖北省文艺学学会与湖北民族学院文学院联合主办的"消费时代的文学研究与文学理论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文艺学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于2005年7月23日至25日在湖北民族学院文学院召开,来自湖北省十多所高校的30... 由湖北省文艺学学会与湖北民族学院文学院联合主办的"消费时代的文学研究与文学理论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文艺学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于2005年7月23日至25日在湖北民族学院文学院召开,来自湖北省十多所高校的3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消费时代的文学研究"与"文学理论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两个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讨论,旨在展现对消费时代的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寻找、探讨文学理论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的最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教学 改革与创新 文学研究 消费时代 学术年会 湖北省 文艺学 第二届 年会综述 学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老舍创作看中国现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现代性 被引量:4
2
作者 蒋芝芸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31-33,共3页
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与现代文学相同的现代化追求和现代性特征。满族作家老舍的创作因对国民精神与民族命运的自由解放的关注与追求 ,而呈现出与中国现代文学一致的现代性特征 ,但老舍的旗人身份又使他的创... 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与现代文学相同的现代化追求和现代性特征。满族作家老舍的创作因对国民精神与民族命运的自由解放的关注与追求 ,而呈现出与中国现代文学一致的现代性特征 ,但老舍的旗人身份又使他的创作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创作 少数民族文学 现代性 民族心理 双重归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传统体育与节日文化探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有平 柳倩月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01-103,120,共4页
从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和节日文化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体育、节日、产业互动发展的方向,探索建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和节日文化研究体系的科学化思路。
关键词 民族文化 传统体育 节日 科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鸳鸯蝴蝶派文学新论 被引量:2
4
作者 徐琴 冉小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41-44,共4页
鸳鸯蝴蝶派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影响深远的文学流派,作为一种通俗文学,它的发展和繁荣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而且鸳鸯蝴蝶派随时代潮流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其作品有其积极意义。它与新文艺的分歧,实质是文学观念的分歧。... 鸳鸯蝴蝶派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影响深远的文学流派,作为一种通俗文学,它的发展和繁荣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而且鸳鸯蝴蝶派随时代潮流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其作品有其积极意义。它与新文艺的分歧,实质是文学观念的分歧。在当前文化背景下,应对鸳鸯蝴蝶派文学进行全面而公允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鸳鸯蝴蝶派 通俗文学 积极作用 文学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时代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教育 被引量:6
5
作者 江佳慧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73-75,共3页
随着全球化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西部少数民族语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语言教育中忽视民族语言的现象也十分严重。本文主要论述了民族语言的存在价值,指出在民族地区语言教育应该三者并重,既要加强对汉语和外语的学习,又不能忽视本族... 随着全球化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西部少数民族语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语言教育中忽视民族语言的现象也十分严重。本文主要论述了民族语言的存在价值,指出在民族地区语言教育应该三者并重,既要加强对汉语和外语的学习,又不能忽视本族语的学习。应在学好本族语的基础上进行汉语和外语(主要是英语)的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西部 民族语言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自然文学的生态智慧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金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56-59,共4页
作为一个新开辟的文学空间 ,大自然文学是生态科学和人文艺术的联姻。它运用审美方式展现的生态智慧 ,与今日西方的生态意识既相似又不同 ,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大自然文学 生态智慧 生态意识 现实意义 审美方式 生态科学 文学研究 人文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化家园的诗意守望——土家族作家李传锋动物小说解读 被引量:3
7
作者 戴宇立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45-49,共5页
土家族著名作家李传锋在动物小说中,用“诗意”寄寓着自己的民族文化思考,既痛惜与反思传统民族文化的美好渐失,也力图去构建一种诗意的文化理想,悲情与诗意在小说中自然交融与流动。
关键词 李传锋 动物小说 诗意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学文本中语言真实所呈现的逼真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莉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65-67,83,共4页
从语言本体的真实与创作主体创造的真实两个层面论证文学语言不仅具有真实性,而且能在文学文本中产生逼真效果。认为通过语境、修辞等基本手段可使文学语言呈现出逼真效果,文学语言的真实是语言本体的真实与创作主体创造的真实融合的结果。
关键词 语言 真实性 文本 语境 修辞 文学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章太炎的复古主义文学观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贤锋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72-75,共4页
章太炎是中国近现代之交的著名学者,他的复古主义文学观包括将“文学”的概念回复到先秦时代,倡导诗文创作应该宗法于魏晋等。然而章太炎的思想是复杂的,他曾激烈地批判传统,又对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学进行抵制,最终退化为文化保守主义... 章太炎是中国近现代之交的著名学者,他的复古主义文学观包括将“文学”的概念回复到先秦时代,倡导诗文创作应该宗法于魏晋等。然而章太炎的思想是复杂的,他曾激烈地批判传统,又对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学进行抵制,最终退化为文化保守主义者。章太炎的复古主义文学观体现了其所处时代的过渡性特征,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文化发展所蕴涵着的内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复古 文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思想的牵引——沈从文文学活动略论
10
作者 蒋芝芸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58-60,共3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活动中,沈从文是以他的湘西风情的小说而著称的。但他的文学活动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明显的思想启蒙特征,是中国现代文学启蒙运动中的重要部分。他以启蒙者的精神姿态从事文学创作与报刊编辑,思想启蒙... 在中国现代文学活动中,沈从文是以他的湘西风情的小说而著称的。但他的文学活动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明显的思想启蒙特征,是中国现代文学启蒙运动中的重要部分。他以启蒙者的精神姿态从事文学创作与报刊编辑,思想启蒙是他文学活动的内在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文学活动 创作与编辑 思想启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着未来和实践开放——王元骧《文学原理》述评
11
作者 李御娇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文学原理》是王元骧先生文论思想的经典表达,其主要学术观念、致思视野和理论品格均蕴含于这一经典文本中。工元骧以真诚的学术态度,执着于文论研究和学术事业.以其深入的思考将文艺学研究推进到审美反映特性和审美情感化层面,在... 《文学原理》是王元骧先生文论思想的经典表达,其主要学术观念、致思视野和理论品格均蕴含于这一经典文本中。工元骧以真诚的学术态度,执着于文论研究和学术事业.以其深入的思考将文艺学研究推进到审美反映特性和审美情感化层面,在此基础上向人学价值论和实践论的层面推进。新时期.他接受了活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原理》 王元骧 实践论 述评 开放 审美反映 文艺学研究 文论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析学与中国“五四”时期性爱文学理论批评——20世纪中国性爱文学与理论批评研究(一)
12
作者 毛正天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47-51,共5页
精神分析学以高扬人性的思想冲力,冲启了中国文学无性少爱的突破口,实现了中国性爱文学和理论批评的新生,奠基了性爱文学批评新质,拓展了文学批评的理论空间。
关键词 中国 "五四"时期 精神分析学 性爱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新闻文本的叙事学分析——普利策新闻奖作品的文学视角研究之二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翔宇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44-48,共5页
叙事是新闻文本的本质功能 ,在新闻叙事中 ,记者的主体性显现是必然和不可避免的。美国记者在新闻叙事中的主体性显现按照程度的不同可以从两个方面探讨 :议论话语———记者对新闻叙事的直接介入 ;新闻事件叙述话语———记者对新闻叙... 叙事是新闻文本的本质功能 ,在新闻叙事中 ,记者的主体性显现是必然和不可避免的。美国记者在新闻叙事中的主体性显现按照程度的不同可以从两个方面探讨 :议论话语———记者对新闻叙事的直接介入 ;新闻事件叙述话语———记者对新闻叙事的间接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文本 叙事 主体性 客观性 普利策新闻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情感”回归到重建“人性的自由”——网络文学对接受主体心理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婷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76-79,共4页
网络兴起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改变着文学的生产和接受方式,以情感为核心,自由为纽带来关照网络文学对于个体接受主体的影响。其最终影响在于人性的回归与重建。
关键词 情感 接受主体 创作主体 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学理论的伦理化
15
作者 陈祥波 石中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33-36,共4页
中国文化的最高价值与终极关怀,是家族昌盛,血缘生命得以永远延续。为求得这一理想的实现,中国人竭力追求的是天下太平,而据中国的政治理论模式,国治天下平的关键在家齐,即伦理的和谐。中国的一切学问都是围绕这个理想展开,故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的最高价值与终极关怀,是家族昌盛,血缘生命得以永远延续。为求得这一理想的实现,中国人竭力追求的是天下太平,而据中国的政治理论模式,国治天下平的关键在家齐,即伦理的和谐。中国的一切学问都是围绕这个理想展开,故中国文化整体上都呈现出伦理化的特点,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其理论有浓厚的伦理色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意识形态 伦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球文化:唐文化的潜流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萍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15,共3页
唐代曾经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盛唐气象已成为后人对唐文化最普遍和最具代表性的认识。唐文化的发展和影响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唐代城市的繁荣,经济的发达,文化的昌盛,大大促进了体育文化的发展,唐文化的精神实质也深深... 唐代曾经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盛唐气象已成为后人对唐文化最普遍和最具代表性的认识。唐文化的发展和影响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唐代城市的繁荣,经济的发达,文化的昌盛,大大促进了体育文化的发展,唐文化的精神实质也深深地烙入了体育文化之中。马球是唐代最流行的一项运动,它似一股隐藏的潜流,彰显着这个时代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球 马球文化 盛唐气象 潜流 开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特深刻的女性问题思考——张爱玲“女性书写”的人性观念 被引量:3
17
作者 毛正天 冉小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62-65,共4页
人性的关注是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一个极为突出的特征。从女性视角出发,张爱玲的人性关注主要体现为对于女性问题的独特而深刻的思考。在张爱玲的笔下,女人们一方面为旧的生活所拘束,另一方面又为新的生活所威慑。新旧生活的双重压力使她... 人性的关注是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一个极为突出的特征。从女性视角出发,张爱玲的人性关注主要体现为对于女性问题的独特而深刻的思考。在张爱玲的笔下,女人们一方面为旧的生活所拘束,另一方面又为新的生活所威慑。新旧生活的双重压力使她们陷入了一种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为难处境。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将自己作为人的内涵一点一点地散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小说 女性视角 人性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为什么要读“《十三经》”——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曹顺庆教授访谈 被引量:3
18
作者 曹顺庆 张金梅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年第4期3-6,共4页
关键词 博士生导师 四川大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曹顺庆 十三经 教授 中国知识界 读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素养与中国公民社会构建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宏树 刘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49-52,共4页
公民社会建构的实质是建立当下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新型互动关系,正确理解国家和社会、国家和个人的相互关系,建立各自相对独立而又共存一体的功能界限。大众传媒为公民社会建构表达和交换意见的公共空间。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认识... 公民社会建构的实质是建立当下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新型互动关系,正确理解国家和社会、国家和个人的相互关系,建立各自相对独立而又共存一体的功能界限。大众传媒为公民社会建构表达和交换意见的公共空间。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认识媒介和利用媒介的能力。提高媒介素养,有利于我国公民社会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素养 公民社会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屈原《九歌》源于巴巫歌看屈原与巴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萍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9-431,共3页
作为楚文化精神代表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同时也是巴文化的代表。屈原的作品是巴楚文化交流的结晶。这一事实惜乎论者关注不够。本文仅从屈原《九歌》源于巴巫歌这一角度看其与巴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 屈原 《九歌》 巫歌 巴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