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隔山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基于UPLC-QE-MS、网络药理学及代谢组学技术
1
作者 于官正 程炜强 +3 位作者 涂星 张满 李鸿 聂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85-1496,共12页
目的基于UPLC-QE-MS与网络药理学挖掘隔山消防治溃疡性结肠炎(UC)的靶点及通路,并结合代谢组学技术探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PLC-QE-MS技术鉴定隔山消醇提物化学成分,基于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Pubchem等数据库筛选相应靶... 目的基于UPLC-QE-MS与网络药理学挖掘隔山消防治溃疡性结肠炎(UC)的靶点及通路,并结合代谢组学技术探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PLC-QE-MS技术鉴定隔山消醇提物化学成分,基于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Pubchem等数据库筛选相应靶点,获取核心PPI,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将40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0.2 g/kg)、隔山消组(2.28 g/kg),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自由饮用2.5%DSS诱导UC模型,造模期间给药组给予药物灌胃干预。通过体质量变化率、DAI得分评价治疗效果;HE及AB-PAS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JAK2、STAT3蛋白水平;代谢组学技术鉴别差异代谢物并挖掘代谢通路。结果鉴定出隔山消醇提物化学成分240个,其中甾体类(高含量)19个,得到隔山消(甾体类)靶点177个,UC基因5406个,隔山消与UC交集基因117个,JAK2、STAT3等为核心PPI,在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路富集显著。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经隔山消治疗后,小鼠体质量变化率上升、DAI评分显著下降(P<0.05),肠组织病理改变明显缓解,JAK2、STAT3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鉴定出正常组、模型组及隔山消组之间交集差异代谢物83个,以甘油磷脂、类花生酸、氨基酸成分为主,与甘油磷脂代谢等通路相关。整合分析显示隔山消治疗UC的核心靶点参与了代谢物的调节。结论隔山消可通过调节JAK2、STAT3等核心靶点表达及内源性代谢物水平来缓解脂质及氨基酸代谢紊乱,发挥治疗UC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山消 溃疡性结肠炎 代谢组学 UPLC-QE-MS 甾体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F-κB通路探讨阔叶十大功劳对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龙健 智慧 +5 位作者 涂星 胡泽华 杨宝 聂娟 胡雪黎 刘可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6-2031,共6页
目的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讨阔叶十大功劳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结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阔叶十大功劳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自由饮用2.5%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UC小鼠模... 目的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讨阔叶十大功劳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结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阔叶十大功劳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自由饮用2.5%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UC小鼠模型,每天记录小鼠体质量变化与DAI评分。给药结束后,记录结肠长度,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TNF-α、IL-10、IL-1β和IL-6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ZO-1、Occludin、Claudin-1和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阔叶十大功劳组小鼠体质量、结肠长度增加(P<0.05,P<0.01),DAI和结肠组织病理评分降低(P<0.05,P<0.01),结肠组织IL-1β、IL-6、TNF-α水平和胞核NF-κB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IL-10水平和ZO-1、Occludin、Claudin-1、胞浆NF-κB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阔叶十大功劳可改善由DSS诱发的UC小鼠结肠组织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十大功劳 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因子 NF-ΚB ZO-1 OCCLUDIN CLAUDI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结合GC-MS/MS法测定24批次桔梗中34种农药残留
3
作者 田瑶 张佳营 +3 位作者 郑露 李鸿 张钰 涂星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6期31-39,共9页
建立基于QuEChERS法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对桔梗中34种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方法,并应用于24批桔梗样品筛查。采用QuEChERS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测定,考察其线性关系、定量限... 建立基于QuEChERS法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对桔梗中34种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方法,并应用于24批桔梗样品筛查。采用QuEChERS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测定,考察其线性关系、定量限、回收率和精密度。以所建立的方法对24批桔梗样品中34种农药残留进行测定分析。34种农药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0.998,其LOQ在0.0003~0.6000 mg/kg之间;回收率均在60%~130%范围内,RSD均<15%。有18批次桔梗样品检出农药残留,检出率为75%;检出农药对硫磷、甲基异柳磷、治螟磷、三氯杀螨醇、氟虫腈,其含量均在0.001~0.015 mg/kg之间,低于药典规定的0.02 mg/kg的限度,所检样品合格率为100%;其余农药未检出。所建立的QuEChERS法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可用于桔梗中34种农药残留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可为桔梗的质量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桔梗 快速样品处理法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黄芪葛根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于官正 李鸿 +3 位作者 涂星 刘音贝 罗骞 张燕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097-3103,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黄芪葛根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GEO数据库与TCMSP、TCMID、TCMIP数据库筛选DN差异基因和复方有效成分与靶点,构建调控网络,筛选核心基因,进行KEGG和GO富集分析。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黄芪葛根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GEO数据库与TCMSP、TCMID、TCMIP数据库筛选DN差异基因和复方有效成分与靶点,构建调控网络,筛选核心基因,进行KEGG和GO富集分析。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组(0.15 g/kg)和黄芪葛根汤低、中、高剂量组(2.5、5、10 g/kg),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DN大鼠模型,并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给药8周后测定FBG、BUN、Scr和UA水平,HE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ELISA法检测TNF-α、AGEs、VCAM-1、MCP-1水平及肾组织VCAM-1、NF-κB p65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RAGE蛋白阳性表达率。结果网络药理学获得黄芪葛根汤活性成分23个,靶点191个;DN差异基因638个;复方与疾病交集基因21个;PPI核心基因为CASP3、VEGFA等;涉及AGE-RAGE通路、HIF-1等信号通路。动物实验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黄芪葛根汤高剂量组大鼠FBG,血清BUN、Scr、UA、AGEs、TNF-α、VCAM-1、MCP-1水平,肾组织VCAM-1、NF-κB p65水平及RAGE蛋白阳性表达均降低(P<0.05);透射电镜可见各给药组大鼠肾小球基底增厚和足细胞足突融合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以黄芪葛根汤高剂量组尤为显著。结论黄芪葛根汤可能通过调节AGE-RAGE信号通路减轻DN大鼠肾脏损伤,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葛根汤 糖尿病肾病 网络药理学 GEO基因芯片 AGE-RAGE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的结直肠腺瘤患者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宝 梁运啸 +5 位作者 黄宗声 涂星 周昌园 胡泽华 文德鉴 张淇淞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68-674,共7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46例结直肠腺瘤患者(年龄57.8±10.7岁)和45例健康人(年龄54.4±8.2岁)的血清样本进行分析,通过变量权重投影分析和火山图筛选结直肠腺瘤...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46例结直肠腺瘤患者(年龄57.8±10.7岁)和45例健康人(年龄54.4±8.2岁)的血清样本进行分析,通过变量权重投影分析和火山图筛选结直肠腺瘤患者血清中的代谢标志物,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验证代谢标志物的诊断能力。结果表明,两组血清的代谢轮廓有显著差异,筛选并鉴定了20个生物标志物,涉及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亚油酸代谢、氨酰-tRNA合成、鞘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色氨酸代谢,其生物标志物16-羟基棕榈酸、花生四烯酸、肌酸、缬氨酸、亮氨酸、色氨酸、α-亚麻酸、牛磺鹅脱氧胆酸、LysoPC(20∶3)的ROC曲线面积(AUC)均大于0.90,特异性与灵敏度较高,对于结直肠腺瘤筛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潜力。研究结果可为基于代谢组学的结直肠腺瘤筛查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瘤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 代谢组学 血清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S-D诊断及治疗的潜在靶点——脂质、类花生酸及胆汁酸类差异代谢物 被引量:3
6
作者 于官正 李鸿 +3 位作者 涂星 张燕 杨宝 聂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67-1474,共8页
目的:探讨多因素(母婴分离联合束缚应激与醋酸直肠刺激及番泻叶灌胃)复合诱导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模型结肠组织内源性差异代谢物,寻找IBS-D诊断和治疗的潜在作用环节和靶点。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ormal)组与模型(model... 目的:探讨多因素(母婴分离联合束缚应激与醋酸直肠刺激及番泻叶灌胃)复合诱导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模型结肠组织内源性差异代谢物,寻找IBS-D诊断和治疗的潜在作用环节和靶点。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ormal)组与模型(model)组,以母婴分离联合束缚应激与直肠醋酸刺激及番泻叶灌胃诱导IBS-D大鼠模型。对大鼠进行一般行为学观察、粪便Bristol评分、粪便含水量测定及腹部回缩反射(AWR)评分压力阈值并观察肠组织病理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测定大鼠肠组织内源性代谢物的表达,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潜在差异代谢物,MetaboAnalyst 5.0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行为学评分与AWR评分压力阈值显著降低(P<0.05),粪便Bristol评分及粪便含水量显著升高(P<0.05),结肠组织上皮细胞未见脱落,无炎症细胞浸润,无水肿,肌纤维结构紧密,杯状细胞大小整齐,隐窝和绒毛无消融现象。在大鼠结肠组织中鉴定出76个差异代谢物,包括磷脂酰乙醇胺、前列腺素E1、胆酸等,与甘油磷脂代谢和醚脂代谢等代谢通路密切相关。结论:母婴分离联合束缚应激与直肠醋酸刺激及番泻叶灌胃多因素复合诱导的IBS-D大鼠模型具有典型的腹痛、腹泻等症状,且肠组织无病理学改变,高度拟合其临床特征。脂质、类花生酸及胆汁酸类代谢物在IBS-D大鼠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调节,可能是其发病的潜在靶点及临床诊疗可筛选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脂质代谢 类花生酸类 胆汁酸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家药三颗针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胡雪黎 田力 +5 位作者 李鸿 涂星 聂娟 杨宝 刘可云 胡泽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2069-2076,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土家药三颗针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以及三颗针低... 本研究旨在探讨土家药三颗针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以及三颗针低、中、高剂量组,自由饮用7 d 2.5%的葡聚糖硫酸钠溶液构建小鼠UC模型,同时给予药物干预,连续10 d,记录小鼠体重变化、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病理变化,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三颗针对UC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三颗针组DAI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肠病理损伤减轻,肠黏膜结构较完整,炎性细胞浸润减少。三颗针改善了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且趋近于正常组。本实验揭示了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及菌群结构可能是三颗针干预UC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肠道菌群的角度为三颗针的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药 三颗针 肠道菌群 溃疡性结肠炎 16S rRNA基因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ESI-MS法分析盆炎清栓主要成分 被引量:2
8
作者 胡雪黎 文德鉴 +3 位作者 涂星 杨士林 杨宝 胡泽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957-2964,共8页
目的建立UPLC-ESI-MS法分析盆炎清栓(吲哚美辛、毛冬青提取物)主要成分。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Waters Aca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乙腈(含0.1%甲酸)-水(含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 目的建立UPLC-ESI-MS法分析盆炎清栓(吲哚美辛、毛冬青提取物)主要成分。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Waters Aca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乙腈(含0.1%甲酸)-水(含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柱温40℃;电喷雾电离源;负离子模式。测定指标成分(芦丁、冬青苷O、毛冬青皂苷B 3、毛冬青皂苷B 2、毛冬青皂苷A 1、毛冬青皂苷B 1、吲哚美辛、冬青素A)的含量。结果共鉴定出91个化合物,包括54个三萜、22个苯丙素、9个黄酮、6个其他化合物,并验证37个化合物的结构。8种指标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97.84%~103.04%,RSD 1.22%~3.39%。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盆炎清栓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炎清栓 主要成分 UPLC-ESI-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节参总皂苷中10种活性成分在正常、肥胖大鼠体内药动学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彭国爽 曾迪 +6 位作者 周昌园 郭玉鸿 张方 杨鑫蓥 郑蓉 秦燕华 杨宝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02-708,共7页
目的比较竹节参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e、Rg1、Rf、Rb1、Rg2、Rd,竹节参皂苷Ⅴ、Ⅳ、Ⅳa,拟人参皂苷RT1在正常、肥胖大鼠体内药动学。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肥胖组,灌胃给予总皂苷0.4%CMC-Na混悬液(0.8 g/kg),于0、0.08、0.25、0.5、0.75... 目的比较竹节参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e、Rg1、Rf、Rb1、Rg2、Rd,竹节参皂苷Ⅴ、Ⅳ、Ⅳa,拟人参皂苷RT1在正常、肥胖大鼠体内药动学。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肥胖组,灌胃给予总皂苷0.4%CMC-Na混悬液(0.8 g/kg),于0、0.08、0.25、0.5、0.75、1、1.5、2、4、6、8、12、24、48 h采血,UPLC-MS法测定各活性成分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各活性成分C_(max)、AUC_(0~t)与其在总皂苷中的含量呈正相关。竹节参皂苷Ⅴ、Ⅳ、Ⅳa为体内主要暴露成分,t_(1/2)、MRT_(0~t)更长。与正常组比较,肥胖组各活性成分C_(max)(除人参皂苷Rg1)、AUC_(0~t)(除人参皂苷Re、Rg1和拟人参皂苷RT1)降低,t_(1/2)、MRT_(0~t)、T_(max)无明显变化。结论肥胖可影响竹节参总皂苷中部分活性成分的体内药动学,竹节参皂苷Ⅴ、Ⅳ、Ⅳa可能是竹节参总皂苷改善肥胖的关键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节参总皂苷 活性成分 肥胖 体内药动学 UPL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阔叶十大功劳对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智慧 龙健 +4 位作者 涂星 胡泽华 杨宝 聂娟 刘可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86-1094,共9页
目的:探讨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 bealei(Fort.)Carr.]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肠道菌群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48只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 目的:探讨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 bealei(Fort.)Carr.]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肠道菌群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48只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阔叶十大功劳低、中、高剂量(2.3、4.6和9.2 g/kg生药)组,美沙拉嗪(0.2 g/kg)组。采用自由饮用2.5%DSS诱导UC小鼠模型,造模当天灌胃给药,连续10 d。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的变化;生化法检测小鼠肠黏膜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AD(P)H-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胞浆和胞核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结肠黏膜损伤显著(P<0.05),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度降低,结肠抗氧化酶T-SOD、GSH及CAT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增多(P<0.01),Keap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NQO1和HO-1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1),胞浆Nrf2蛋白水平显著增高,胞核Nrf2蛋白水平也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阔叶十大功劳可修复小鼠结肠黏膜损伤,减少炎症细胞浸润(P<0.05或P<0.01),改善肠道菌群多样性及丰度,在门水平上,Firmicutes(厚壁菌门)显著上升,Bacteroidota(拟杆菌门)显著下降(P<0.05),属水平上4个菌属Muribaculaceae、Odoribacter、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理研菌科RC9肠道群)、Lachnospirace⁃ae_UCG-001(毛螺菌科属UCG-001)可能与阔叶十大功劳对UC小鼠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相关,抗氧化酶T-SOD、GSH及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或P<0.01),MDA含量显著减少(P<0.05或P<0.01),高剂量组胞浆Nrf2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低高剂量组细胞核Nrf2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5或P<0.01),低高剂量组可下调Keap1蛋白水平,上调NQO1和HO-1蛋白水平(P<0.05或P<0.01)。结论:阔叶十大功劳通过改善UC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结构,并通过Nrf2信号通路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修复结肠黏膜损伤,为阔叶十大功劳治疗UC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十大功劳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 MS技术探讨竹节参总皂苷对HepG2细胞脂质代谢的改善作用
11
作者 徐睿 钟品菲 +5 位作者 周昌园 胡雪黎 袁小鹿 胡泽华 张淇淞 杨宝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34-1441,共8页
基于细胞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竹节参总皂苷改善HepG2细胞脂质代谢的机制。应用棕榈酸和油酸诱导HepG2细胞脂质沉积模型,竹节参总皂苷干预24 h后进行油红O染色和甘油三酯分析。采用改良的Bligh-Dy⁃er法将细胞内源性代谢物分为极性和非极性部... 基于细胞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竹节参总皂苷改善HepG2细胞脂质代谢的机制。应用棕榈酸和油酸诱导HepG2细胞脂质沉积模型,竹节参总皂苷干预24 h后进行油红O染色和甘油三酯分析。采用改良的Bligh-Dy⁃er法将细胞内源性代谢物分为极性和非极性部位,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技术检测代谢物,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和火山图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富集代谢通路。结果显示,竹节参总皂苷可显著改善HepG2细胞脂质沉积模型的脂质代谢。从极性部位鉴定了34个差异代谢物,主要为脂肪酸和氨基酸类成分;从非极性部位鉴定了28个差异代谢物,主要为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神经酰胺类成分。差异代谢物在竹节参总皂苷干预后均有恢复至正常水平的趋势。该研究提示竹节参总皂苷改善HepG2细胞脂质沉积模型的脂质代谢与调控鞘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脂肪酸代谢、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节参总皂苷 HEPG2细胞 脂质代谢 细胞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 MS技术的痛风患者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12
作者 田力 杨宝 +3 位作者 胡雪黎 杜桂艳 唐生尧 刘国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6-604,共9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 MS)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6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65例痛风患者(痛风组)的血清样本建立代谢图谱,基于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并结合变量权...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 MS)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6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65例痛风患者(痛风组)的血清样本建立代谢图谱,基于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并结合变量权重投影分析及火山图筛选出痛风患者的血清代谢标志物。通过数据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共筛选出63种差异代谢物,其中27种代谢物显著上调(P<0.05),36种代谢物显著下调(P<0.05),主要包括甘油磷脂类、氨基酸类及胆碱等成分。首先,对以上差异代谢物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中曲线下面积(AUC)大于0.8的14种代谢物是诊断效能较好的代谢物;然后对筛选的63种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以Impact>0.1且P <0.05为标准,得到影响最大的代谢通路主要有甘油磷脂代谢、醚性脂质代谢、亚油酸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及戊糖和葡萄醛酸的互相转化等。综上,痛风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的血清代谢水平有明显差异,差异代谢物的鉴定为痛风的发病机制和早期筛查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代谢组学 UPLC-Q/TOF MS 生物标志物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