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氢杨梅素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辛国鹏 毛敏 +3 位作者 刘信平 马文涛 马杰 张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4,共6页
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采用B3LYP泛函结合6-31G基组上对二氢杨梅素的分子几何结构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以水为溶剂计算二氢杨梅素分子的活性位点以及红外光谱进行分析.静电势结果表明二氢杨梅素的亲核活性位点位于酚羟基氢原子(H... 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采用B3LYP泛函结合6-31G基组上对二氢杨梅素的分子几何结构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以水为溶剂计算二氢杨梅素分子的活性位点以及红外光谱进行分析.静电势结果表明二氢杨梅素的亲核活性位点位于酚羟基氢原子(H23)附近;而亲电活性位点位于氧原子(O32)及其附近.前线分子轨道研究结果表明二氢杨梅素分子的最高占据轨道(HOMO)都位于酮基氧(O32)和羟基氧(O20)附近,说明这些位点易与亲电试剂反应.而最低空轨道(LUMO)位于碳原子(C12、C13、C14)区域,表明这些区域可与亲核试剂反应.简缩福井函数(f)结果证实了位于C-O-C键中的氧原子的f-值的亲电活性较其他位点氧原子大;而位于C8碳原子的f^(+)值较大,因此该位点亲核活性较强.通过理论计算所得到的二氢杨梅素的红外光谱数据与实验所得到的红外光谱数据相差不大,这就说明理论计算结果是较为可靠的.从而为实验和理论研究二氢杨梅素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密度泛函理论 反应活性位点 量子化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化芹菜素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高雅文 吴国鹏 +2 位作者 韩博 王荣武 娄方明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116,共8页
本研究以亚硒酸钠为硒化剂,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Apigenin,AP)为底物制备硒化芹菜素(Selenated Apigenin,Se-AP)。通过多种分析技术对Se-AP进行结构表征并推测其可能出现的配位结构。由结构表征分析结果可知,硒化修饰后AP在不改变黄酮母... 本研究以亚硒酸钠为硒化剂,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Apigenin,AP)为底物制备硒化芹菜素(Selenated Apigenin,Se-AP)。通过多种分析技术对Se-AP进行结构表征并推测其可能出现的配位结构。由结构表征分析结果可知,硒化修饰后AP在不改变黄酮母环主体结构的基础上形成新的Se-O、C-O-Se化学键,Se元素在Se-AP中均匀分布,并得出Se-AP可能存在的1种配位结构,由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得Se-AP中硒含量约为1.91%±0.11%。设计ABTS^(+)、DPPH、OH自由基清除实验研究硒化前后AP的抗氧化活性。由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可知,SeAP在400 mg/L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3.82%±0.63%,在800 mg/L时对DPPH、O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39.53%±0.67%、96.54%±0.77%。硒化修饰后AP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略有增强,对ABTS^(+)、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明显提高(IC_(50)分别为53.52±1.85 mg/L、11.33±0.64 mg/L),在800 mg/L时与同浓度下VC清除能力相当。因此说明硒化修饰后AP抗氧化活性提高,生物活性增强,可为硒化黄酮相关食品、药物的研发利用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芹菜素 硒化芹菜素 配位结构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成熟度纽荷尔脐橙果肉中香气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谢雅婷 严文怡 +3 位作者 杨艳 李洁瑜 杨小洪 余爱农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134,共10页
以不同成熟度纽荷尔脐橙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果肉中主要风味活性物质组成及不同成熟度时风味活性物质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成熟前期、成熟期、成熟后期3个不同成熟度的纽荷尔脐橙果... 以不同成熟度纽荷尔脐橙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果肉中主要风味活性物质组成及不同成熟度时风味活性物质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成熟前期、成熟期、成熟后期3个不同成熟度的纽荷尔脐橙果肉中共检测到19种挥发性化合物;纽荷尔脐橙果肉中的挥发性化合物,没有因成熟度不同,在种类上呈现出差异;但各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会因成熟度不同而发生变化。萜类化合物是纽荷尔脐橙果肉中主要的香气物质;正己醇、正辛醇、香叶醛、大马士酮的含量在成熟前期-成熟期呈上升趋势,但在成熟期-成熟后期开始下降,在成熟期含量达到最大值;其余挥发性化合物在3个不同成熟度呈上升趋势,成熟后期含量达到峰值。采用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的方法对纽荷尔脐橙的风味活性物质进行分析发现,OAV≥1的风味活性物质中,OAV由大到小依次为D-柠檬烯、正己醇、大马士酮、正辛醛、芳樟醇、香芹酮、橙花醛、香叶醛、香茅醇、L-紫苏醛10种化合物。通过香气轮廓雷达图分析,纽荷尔脐橙果肉以柑橘香和果香为主,伴随着较浓郁的青草香、花香、甜香和极低的木香和不愉悦气味,在成熟后期柑橘香和果香最为显著。希望研究可为纽荷尔脐橙果肉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荷尔脐橙 柑橘 成熟度 风味活性物质 萜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磷超支化半芳型聚酰胺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瑞 邵悦纳 +2 位作者 花胜权 胡盛 谭志伟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3,99,共6页
以四羟甲基硫酸鏻为原料合成三胺甲基氧化膦,并将其和4,4′-联苯二甲酸作为原料合成含磷超支化半芳型聚酰胺。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氢谱^(1)HNMR、碳谱^(13)CNMR、磷谱^(31)PNMR)对三胺甲基氧化膦和含磷超支化半芳型聚酰胺进行结... 以四羟甲基硫酸鏻为原料合成三胺甲基氧化膦,并将其和4,4′-联苯二甲酸作为原料合成含磷超支化半芳型聚酰胺。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氢谱^(1)HNMR、碳谱^(13)CNMR、磷谱^(31)PNMR)对三胺甲基氧化膦和含磷超支化半芳型聚酰胺进行结构表征,并计算聚合物的支化度为0.69。采用热重分析(TG)、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微型量热仪(MCC)对聚合物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含磷超支化半芳型聚酰胺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磷超支化聚酰胺 三胺甲基氧化膦 热稳定性 阻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蜜柑果肉不同成熟期及贮藏期挥发性物质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严文怡 谢雅婷 +2 位作者 马樱柯 杨艳 余爱农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52-359,共8页
为对温州蜜柑的品质评价、精准采收和采后贮藏提供基础理论支持。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的方法分析了龟井、日南和兴津三... 为对温州蜜柑的品质评价、精准采收和采后贮藏提供基础理论支持。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的方法分析了龟井、日南和兴津三种典型的温州蜜柑果肉中的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重点分析了龟井果肉在前熟期、成熟期和过熟期以及常温条件(温度:22.84±1.45℃,湿度:61.6%±3.38%)下的贮藏期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三种不同蜜柑果肉中共检测到16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萜类化合物有13种。通过对龟井果肉挥发性物质含量在不同成熟期和贮藏期的分析发现,前熟期挥发性物质总体含量高于成熟期和过熟期,其中D-柠檬烯含量最高,达899.96μg/L。在贮藏过程中龟井果肉挥发性物质含量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分析3个成熟期品种中各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发现,龟井中大部分化合物含量较高,日南中γ-萜品烯和香芹醇含量较高,分别为1.11μg/L和1.66μg/L;兴津中橙花醇含量较高,为1.95μg/L。温州蜜柑的香气主要表现为花香、果香与甜香,通过对挥发性物质气味活度值分析发现,D-柠檬烯、β-大马士酮、芳樟醇是对温州蜜柑香气贡献较大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蜜柑 挥发性化合物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ckering乳液法的石墨烯/PCM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6
作者 卓晴 王诗仪 +4 位作者 赵伟 李明普 王煜祺 李媛媛 李英儒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共7页
石蜡(PA)作为典型的相变储能材料,存在易泄露、导热性能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大规模市场化应用。针对此问题,以PA为基体相变材料,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为限域载体,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出固化的石蜡/石墨烯(PaGr)复合材料。在水热过程中,利用G... 石蜡(PA)作为典型的相变储能材料,存在易泄露、导热性能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大规模市场化应用。针对此问题,以PA为基体相变材料,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为限域载体,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出固化的石蜡/石墨烯(PaGr)复合材料。在水热过程中,利用GO作为稳定剂配置Pickering乳液,实现了石蜡与石墨烯的有效复合。采用XPS和Raman光谱分析技术证实了GO在水热还原过程中成功转化为RGO,并借助光学显微镜、DSC及热循环测试,对所制PaGr复合相变材料的微观形貌、热物理性质、结构稳定性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证明,PaGr复合材料有效改善了PA液相泄露导致的形状不稳定性和高热阻性问题。较纯PA而言,其热导率和结构稳定性都有所提高,表明PaGr复合材料在PCM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石蜡 氧化石墨烯 储能技术 Pickering乳液 导热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沃柑、春见、爱媛38号杂柑果肉中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的转化机制
7
作者 严文怡 谢雅婷 +2 位作者 马樱柯 杨艳 余爱农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78,共14页
研究杂柑中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的转化机制,有助于揭示杂柑香气成分、提高杂柑类水果加工制品的品质与风味。以沃柑、春见、爱媛38号3种杂柑果肉为研究对象,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杂柑果肉中含有的萜类化合物进行定... 研究杂柑中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的转化机制,有助于揭示杂柑香气成分、提高杂柑类水果加工制品的品质与风味。以沃柑、春见、爱媛38号3种杂柑果肉为研究对象,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杂柑果肉中含有的萜类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检测出16种萜类化合物,包括萜烯类3种(D-柠檬烯、γ-松油烯、p-1,3,8-薄荷三烯),萜醇类7种(芳樟醇、p-2,8-薄荷二烯醇、4-萜品醇、α-松油醇、香芹醇、橙花醇、香茅醇),萜酮类4种(6-莰烯酮、二氢香芹酮、L-香芹酮、异薄荷二烯酮),其他含氧萜类2种(玫瑰醚、紫苏醛)。其中,仅有D-柠檬烯和α-松油醇在3种杂柑果肉中均被检测出。用检测出的萜类化合物的标准物质模拟3种杂柑果肉中酸和酶的环境下的转化反应。结果表明,在酸催化作用下,10种萜类化合物间存在相互转化关系。在酶催化作用下,12种萜类化合物间存在相互转化关系。根据其转化途径提出了可能的转化机理。研究可为杂柑类水果加工制品的保香、增香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柑 柑橘 香气成分 萜类化合物 转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多糖研究进展
8
作者 何倩倩 刘雨 +2 位作者 满长森 张雅倩 田从魁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16-425,共10页
硒多糖是硒元素与多糖的结合物,较无机硒更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和增强免疫力等多种生物活性,在药物研究和保健品开发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硒多糖的相关研究,针对硒多糖的合成及药理活性... 硒多糖是硒元素与多糖的结合物,较无机硒更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和增强免疫力等多种生物活性,在药物研究和保健品开发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硒多糖的相关研究,针对硒多糖的合成及药理活性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硒多糖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多糖 合成方法 提取方法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海松酸键合硅胶固定相的制备及其在混合模式色谱分离中的应用
9
作者 曾磊 韦梦玲 +3 位作者 韦伟 李浩 史伯安 雷福厚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4-755,共12页
本文以松香树脂酸衍生物丙烯海松酸为功能单体,通过开环反应将其键合到由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修饰的烷基硅胶上,制备得到丙烯海松酸键合硅胶色谱固定相(Sil-APA)。傅里叶红外光谱、元素分析、Zeta电势分析和热失重分析等表... 本文以松香树脂酸衍生物丙烯海松酸为功能单体,通过开环反应将其键合到由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修饰的烷基硅胶上,制备得到丙烯海松酸键合硅胶色谱固定相(Sil-APA)。傅里叶红外光谱、元素分析、Zeta电势分析和热失重分析等表征方法证明Sil-APA成功合成。由于Sil-APA固定相表面存在氢化菲环、羟基、羰基和羧基等功能基团,因此在分离过程中分析物与固定相之间会存在多种相互作用从而提升其分离性能。以疏水性、亲水性和有机碱性化合物为探针,通过研究流动相中有机相含量、pH和盐浓度对其保留性能的影响,证明Sil-APA固定相与分析物之间除疏水相互作用外,还具有亲水相互作用和弱阳离子交换作用,多重保留机制表明Sil-APA柱适用于混合模式液相色谱。Sil-APA柱对不同组分分析物具有良好的分离选择性进一步表明Sil-APA具有混合模式色谱性能,也证明其在复杂样品分析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Sil-APA柱还具有良好的重复性(RSD为0.076%~0.356%,n=10)、稳定性(RSD为0.05%~0.193%,n=5)和重复制备性(RSD为0.498%~2.806%,n=4)。综上所述,本研究制备了一种基于丙烯海松酸改性硅胶色谱固定相,其在混合模式下展出的优异分离性能揭示了丙烯海松酸作为色谱固定相功能单体的可能性。该工作拓展了松香树脂酸在色谱分离领域的发展,也为在液相色谱领域开发基于天然产物改性硅胶的色谱固定相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海松酸 键合固定相 混合模式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地区特色茶类香气物质研究进展
10
作者 马樱柯 谢雅婷 +4 位作者 严文怡 陈代明 肖妍彬 杨艳 余爱农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7期243-248,共6页
茶叶因其独特香气与功效备受消费者喜爱,对武陵地区代表性特色茶类,包括利川红茶、恩施绿茶、保靖黄金茶以及安化黑茶等香气物质的研究进行分析,对不同种类茶的香型及关键呈香物质进行综述,归纳总结了武陵地区代表性茶类的提取、检测及... 茶叶因其独特香气与功效备受消费者喜爱,对武陵地区代表性特色茶类,包括利川红茶、恩施绿茶、保靖黄金茶以及安化黑茶等香气物质的研究进行分析,对不同种类茶的香型及关键呈香物质进行综述,归纳总结了武陵地区代表性茶类的提取、检测及风味组学等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茶叶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特色茶 香气物质 风味组学 研究进展 武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材料:构建电化学传感器的理想修饰材料 被引量:10
11
作者 鲁猷栾 穆新伟 +2 位作者 黄乐舒 石震 郑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共8页
电化学传感器因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响应性快等优点而在分析检测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传统的电极存在导电性差、响应信号弱、稳定性差等缺点,从而限制了电化学传感器的广泛应用。为解决这些问题,修饰材料被科研工作者们用... 电化学传感器因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响应性快等优点而在分析检测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传统的电极存在导电性差、响应信号弱、稳定性差等缺点,从而限制了电化学传感器的广泛应用。为解决这些问题,修饰材料被科研工作者们用于对电极进行改性处理以提高其性能。目前报道较多的修饰材料有石墨烯、碳纳米管、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等,但是这些材料存在制备过程繁琐、成本较高等问题或者导电性差、活性位点少等缺陷。与这些材料相比,生物质炭材料具有原料可再生、来源广泛、制备过程简便且导电性较好等优点,还能实现循环利用,符合当前绿色化学的理念。因此,生物质炭材料是一类极具潜力的、适用于构建电化学传感器的修饰材料。本文根据生物质炭材料的原料来源将其分为植物基、动物基和微生物基炭材料,并归纳了物理活化热解法、化学活化热解法、水热炭化法及熔融盐炭化法等几种常见的制备方法;然后分析了影响以生物质炭材料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性能的几个因素,其中生物质炭材料的孔道结构和电导率对电化学传感器性能的影响最大;最后介绍了以生物质炭材料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在化学检测和生物检测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对生物质炭材料在今后被用于电化学传感领域时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材料 电化学传感器 修饰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共掺杂莲藕生物碳材料用于芦丁的电化学传感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小宇 高仪 +3 位作者 刘耀鹏 鲁猷栾 郑寅 黄文胜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44-1552,共9页
以莲藕为生物质原料、聚磷酸铵(APP)为氮磷掺杂剂制备了一种N、P共掺杂生物质碳材料,采用SEM、TGA、XRD、XPS和FTIR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并以该碳材料修饰玻碳电极,构建了一种检测芦丁的电化学传感器。采用电化学阻... 以莲藕为生物质原料、聚磷酸铵(APP)为氮磷掺杂剂制备了一种N、P共掺杂生物质碳材料,采用SEM、TGA、XRD、XPS和FTIR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并以该碳材料修饰玻碳电极,构建了一种检测芦丁的电化学传感器。采用电化学阻抗谱、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考察了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及芦丁在不同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莲藕与APP质量比为1∶1、热解温度为800℃条件下,制备的热解碳材料修饰电极对芦丁的检测效果最好。在最优化条件下,芦丁浓度与该修饰电极的响应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范围为0.01~10μmol/L,检出限为1.19×10^(–2)μmol/L(信噪比=3)。此外,该修饰电极对双黄连口服液和健康人尿样中芦丁的测定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 非金属掺杂 生物质衍生多孔碳材料 电化学性能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花生壳活化热解炭用于检测芦丁的电化学传感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耀鹏 鲁猷栾 +3 位作者 高仪 石震 黄文胜 郑寅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467-2473,2491,共8页
以废弃花生壳为原料,NaCl为活化剂,通过简易的熔融盐一步热解法制得了花生壳活化热解炭(PHAPC)。通过SEM、TEM、XRD、XPS、BET、EIS和CV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与未经熔融盐活化的花生壳热解炭(PHPC)相比,PH... 以废弃花生壳为原料,NaCl为活化剂,通过简易的熔融盐一步热解法制得了花生壳活化热解炭(PHAPC)。通过SEM、TEM、XRD、XPS、BET、EIS和CV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与未经熔融盐活化的花生壳热解炭(PHPC)相比,PHAPC具有更丰富的孔道结构和更大的比表面积,同时表现出更优异的导电性与电化学性能。将PHAPC或者PHPC修饰在玻碳电极(GCE)表面,然后采用微分脉冲伏安法(DPV)考察了芦丁在这些电极(PHAPC/GCE或PHPC/GCE)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PHAPC/GCE对芦丁的电化学活性高于PHPC/GCE。当芦丁的浓度在0.05~10μmol/L范围内时,基于PHAPC/GCE构建的传感器的响应电流值与其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信噪比(r_(SN))=3]为0.05μmol/L,灵敏度为83.61μA·L/(μmol·cm^(2))。此外,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06%。采用标准加入法对芦丁片中芦丁进行检测,回收率为96.0%~1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废弃花生壳 芦丁 电化学传感器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u-金属有机骨架/石墨烯复合材料构建的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电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2
14
作者 鲁猷栾 陈泇冰 +3 位作者 黄乐舒 穆新伟 石震 郑寅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1-808,共8页
以Cu(NO3)2·3H2O和1,3,5-苯三甲酸为原料,通过室温合成法,制备了Cu-金属有机骨架(Cu-MOF)材料,并将其负载在石墨烯(GN)上,制备出Cu-MOF/GN复合材料,将复合材料修饰在玻碳电极(GCE)上,制得Cu-MOF/GN/GCE。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 以Cu(NO3)2·3H2O和1,3,5-苯三甲酸为原料,通过室温合成法,制备了Cu-金属有机骨架(Cu-MOF)材料,并将其负载在石墨烯(GN)上,制备出Cu-MOF/GN复合材料,将复合材料修饰在玻碳电极(GCE)上,制得Cu-MOF/GN/GCE。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氮气吸附-脱附对Cu-MOF/GN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Cu-MOF较好的负载在GN上,并保留了其晶形结构。相比于Cu-MOF,Cu-MOF/GN的比表面积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由75.114 m^2/g提高至254.606 m^2/g。当Cu-MOF和GN的质量比为1∶2时,Cu-MOF/GN/GCE表现出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磷酸盐缓冲液(PBS,pH=7.0)中,对对苯二酚(HQ)和邻苯二酚(CA)在Cu-MOF/GN/GCE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u-MOF/GN/GCE对HQ和CA的电化学检测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6%和3.2%。当HQ和CA的浓度在2~50μmol/L范围内时,响应电流值与其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9和0.9981,检测限分别为0.49μmol/L和0.53μmol/L。将该电化学传感器应用于自来水样品中的HQ和CA检测,得到的加标回收范围为97.2%~100.8%,表明制备的Cu-MOFs/GN/GCE可用于实际水样中HQ和CA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对苯二酚 邻苯二酚 金属有机框架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皮热解炭应用于对/邻苯二酚电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1
15
作者 鲁猷栾 刘耀鹏 +3 位作者 张沁怡 石震 黄文胜 郑寅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88-1895,共8页
分别以氨水、NaOH和KOH为活化剂对柚皮进行活化,然后通过一步热解法制备了生物炭材料。与其他活化剂处理得到的生物炭相比,经KOH活化处理后制得的生物炭孔道分布最为丰富,同时表现出最大的比表面积。通过滴涂法将该类生物炭分别修饰在... 分别以氨水、NaOH和KOH为活化剂对柚皮进行活化,然后通过一步热解法制备了生物炭材料。与其他活化剂处理得到的生物炭相比,经KOH活化处理后制得的生物炭孔道分布最为丰富,同时表现出最大的比表面积。通过滴涂法将该类生物炭分别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在磷酸盐缓冲液(PBS,pH=7.0)中用微分脉冲伏安法(DPV)考察了对苯二酚(HQ)和邻苯二酚(CA)在不同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经KOH活化后制得的生物炭修饰电极对HQ和CA同时检测效果最佳。在最优条件下和0.5~100μmol/L浓度范围内时,HQ和CA对该传感器的响应电流随浓度线性增大,检出限分别低至0.023和0.040μmol/L。同时,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可应用于HQ和CA的实际样品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 生物炭 电化学传感器 酚类物质 活化剂 有机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江河虾头胸甲基富氮/氧分级多孔叠炭片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16
作者 唐琴 周大利 陈先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2016-22021,共6页
以废弃的清江河虾头胸甲为原材料,采用简便的一步二氧化碳炭化活化处理工艺,使头胸甲中的部分氮/氧元素以原位掺杂的形式保留,同时以头胸甲叠层中均匀分布的碳酸钙作为原位模板,快速制得富氮/氧共掺杂分级多孔叠层炭片材料。用扫描电子... 以废弃的清江河虾头胸甲为原材料,采用简便的一步二氧化碳炭化活化处理工艺,使头胸甲中的部分氮/氧元素以原位掺杂的形式保留,同时以头胸甲叠层中均匀分布的碳酸钙作为原位模板,快速制得富氮/氧共掺杂分级多孔叠层炭片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激光拉曼光谱仪和比表面积测定仪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富氮/氧共掺杂分级多孔叠层炭片具有相互贯通的“特大孔-大孔-介孔-微孔”多级孔道,并具有高的比表面积(1012.2 m^(2)/g)和孔体积(0.975 cm^(3)/g)、高的氮含量9.15%(质量分数)和氧含量26.0%(质量分数)。基于这些独特的结构特征,头胸甲基叠层生物多孔炭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0.5 A/g时,最高质量比电容高达380.2 F/g;当电流密度增加到10 A/g时,质量比电容仍有187.5 F/g,说明该电极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在10 A/g的充放电电流密度下循环5000次后,头胸甲基叠层生物多孔炭的容量保持率高达93.6%。优良的电容性能显示废弃的清江河虾头胸甲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共掺杂 分级多孔结构 碳酸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u(bpy)32+掺杂SiO2/漆酚复合物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及厚朴酚的检测
17
作者 曾磊 曹宇 +1 位作者 雷福厚 史伯安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30,共6页
构建一种基于Ru(bpy)3^2+掺杂SiO2/漆酚复合物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利用厚朴酚对修饰电极电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对厚朴酚进行检测。对影响修饰电极电化学发光的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优化了反应条件和各项测定参数。在最佳实验... 构建一种基于Ru(bpy)3^2+掺杂SiO2/漆酚复合物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利用厚朴酚对修饰电极电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对厚朴酚进行检测。对影响修饰电极电化学发光的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优化了反应条件和各项测定参数。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在8×10^-8~8×10^-5 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发光强度增量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7×10^-8 g/L;对浓度为8×10^-6 g/L厚朴酚进行8次平行测定的RSD为3.5%。对合成样品中厚朴酚测定的回收率为99.8%~103%,表明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py)3^2+掺杂SiO2 漆酚 厚朴酚 修饰电极 电化学发光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油井双向调堵剂性能评价及工艺参数优化
18
作者 张腾换 张涛 +3 位作者 王同丁 唐凡 王燕 张煜 《应用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28-2532,共5页
针对油田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提高采收率效果差的难题,提出采用一种复合离子型调堵剂进行双向调堵实验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以调堵剂溶液的黏度变化为指标评价了该调堵剂的性能,通过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对其进行了工艺参数优化。... 针对油田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提高采收率效果差的难题,提出采用一种复合离子型调堵剂进行双向调堵实验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以调堵剂溶液的黏度变化为指标评价了该调堵剂的性能,通过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对其进行了工艺参数优化。结果表明,该体系耐温可达70℃,耐盐100 g/L,封堵性能良好,一定条件下,当裂缝宽度为0.5 mm可承压19.49 MPa,当渗透率为100 mD的岩心承压达15.16 MPa。该调堵剂体系可满足双向封堵技术要求,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堵剂 双向调堵 调堵机理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MOFs衍生物用于L-Cys的比色和智能手机双模检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仪 刘耀鹏 +2 位作者 储婷婷 郑寅 黄文胜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372,共9页
采用室温合成-热解法制备了一种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性质的金属钴有机框架衍生纤维棒状碳材料(Co-DM)。利用SEM、TEM、XRD和XPS对其形貌、结构及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通过活性氧捕获实验研究了其催化机理,Co-DM可催化H2O2使其释放出超氧阴... 采用室温合成-热解法制备了一种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性质的金属钴有机框架衍生纤维棒状碳材料(Co-DM)。利用SEM、TEM、XRD和XPS对其形貌、结构及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通过活性氧捕获实验研究了其催化机理,Co-DM可催化H2O2使其释放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和羟基自由基(·OH),从而使无色的显色底物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氧化成蓝色的氧化态产物(ox TMB),在652 nm处有最大的紫外吸收峰;而L-半胱氨酸(L-Cys)具有抗氧化性,能够还原ox TMB使蓝色褪色。基于此原理建立了一种检测L-Cys的比色检测方法。在pH=4.0、温度为40℃的最优条件下,L-Cys的浓度与652 nm处的吸光度在0.1~15.0μmol/L范围呈线性关系,检出限(LOD)为0.35μmol/L。此外,借助自制的智能手机光学设备和Color Garb软件,通过记录不同浓度L-Cys下溶液在白色(0,0,0)至黑色(255,255,255)范围内颜色变化的特征值R(红)、G(绿)、B(蓝)值,建立了Co-DM的相对活性与颜色特征值的定量关系,检测范围为0.1~70.0μmol/L,LOD为0.27μmol/L。该方法还成功地应用于临床人血清中L-Cys的检测,回收率在94.0%~101.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色检测 即时检测 类过氧化物酶 L-半胱氨酸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带中心调控过渡金属单原子负载COF吸附O_(2)的理论计算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斐 袁成成 +3 位作者 谭海燕 Alireza Z.Moshfegh 朱必成 余家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46,共2页
共价有机框架(COF)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成为一种很有前景的光催化剂。为了提高其光催化性能,大量的金属单原子(MSA)被负载在COF上以促进分子吸附。然而,吸附性能增强的内在机理和主导因素尚未被深入揭示。本文通过在单层Tp... 共价有机框架(COF)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成为一种很有前景的光催化剂。为了提高其光催化性能,大量的金属单原子(MSA)被负载在COF上以促进分子吸附。然而,吸附性能增强的内在机理和主导因素尚未被深入揭示。本文通过在单层TpBpy-COF中分别引入Fe、Co、Ni和Cu单原子,构建了4个MSA-COF体系。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不同金属原子修饰对COF的电子性质和O_(2)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原子与吡啶氮原子成键,形成稳定的MSACOF结构。金属原子的引入减小了COF的带隙,抬高了COF的费米能级。此外,随着金属原子序数的增加,金属原子的d轨道逐渐向低能级方向移动,表现为d带中心负移。金属原子负载后,COF对O_(2)的弱物理吸附转变为强化学吸附,形成了M—Oads键,并发生强烈的电子转移。有趣的是,吸附能与金属原子的d带中心呈现出很强的相关性。该结果可以从吸附体系反键轨道的电子占据情况的角度来理解。本研究为通过调节金属原子的d带中心来优化MSA-COF上的分子吸附提供了一种可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框架 金属单原子 O_(2)吸附 d带中心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