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丙酚和七氟醚麻醉用于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患者苏醒质量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进 龚昭 +1 位作者 丰新民 熊飞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55-1157,1161,共4页
目的探讨异丙酚和七氟醚麻醉对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患者麻醉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异丙酚组(n=50),给予芬太尼、阿曲库铵、异丙酚行麻醉诱导,异丙酚、瑞芬太尼维... 目的探讨异丙酚和七氟醚麻醉对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患者麻醉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异丙酚组(n=50),给予芬太尼、阿曲库铵、异丙酚行麻醉诱导,异丙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七氟醚组(n=50):给予芬太尼、阿曲库铵、七氟醚行麻醉诱导,七氟醚维持麻醉。观察围手术期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状态,术后麻醉恢复时间,疼痛、呕吐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时,血压、心率均升高(P<0.05),七氟醚组较异丙酚组升高较低(P<0.05);七氟醚组麻醉后苏醒时间较异丙酚组快(P<0.05),两组疼痛、呕吐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七氟醚用于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麻醉诱导和维持,具有血液动力学平稳,苏醒快速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膜透析管 麻醉 异丙酚 七氟醚 苏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吴昱 袁军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7-251,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应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电刺激30 min后吸入全身麻醉,电刺激持续至手术结...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应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电刺激30 min后吸入全身麻醉,电刺激持续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单纯吸入麻醉下完成手术,两组麻醉深度维持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40-60。记录麻醉前(T0)、插管后5 min(T1)、气腹建立后10 min(T2)、气腹结束即刻(T3)、术后24 h(T4)各时间点BP、H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含量(Cor)、血糖值(Glu);记录患者手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3及7 d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计算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气管插管后E、NE、Cor、Glu呈渐进性升高;实验组E、NE、Cor、Glu较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围手术期各项监测指标明显平稳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实验组手术后3及7 d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者分别为10和7例,对照组分别为15和13例;苏醒时间实验组(9.78±3.22)min,对照组(14.25±3.17)min,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吸入全身麻醉能明显降低围术期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早期苏醒,减少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吸入全身麻醉 腹腔镜胆囊切除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吸入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吴昱 袁军 丰新民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吸入麻醉与单纯吸入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激反应以及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应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电刺激30 min后吸... 目的对比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吸入麻醉与单纯吸入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激反应以及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应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电刺激30 min后吸入全身麻醉,电刺激持续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单纯吸入麻醉下完成手术,两组麻醉深度维持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40~60。记录麻醉前(T0)、插管后5 min(T1)、气腹建立后10 min(T2)、气腹结束即刻(T3)、术后24 h(T4)各时间点BP、H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含量(Cor)、血糖值(Glu);记录术后两组患者苏醒时间以及烦躁、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气管插管后E、NE、Cor、Glu、MAP、HR呈渐进性升高;实验组E、NE、Cor、Glu、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较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围手术期各项监测指标明显平稳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苏醒时间<10 min实验组26例,对照组19例;实验组烦躁1例,恶心呕吐2例,对照组烦躁5例;恶心呕吐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调节脑内和外周交感神经系统活动,辅助吸入全身麻醉能明显降低围术期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早期苏醒,降低术后烦躁、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可供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吸入全身麻醉 腹腔镜胆囊切除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考酮多模式镇痛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力 袁军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1-65,共5页
目的观察羟考酮多模式镇痛用于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手术患者苏醒质量及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羟考酮组(Oxy组,n=20)与芬太尼组(Fen组,n=20)。两组患者均于全麻诱导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 目的观察羟考酮多模式镇痛用于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手术患者苏醒质量及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羟考酮组(Oxy组,n=20)与芬太尼组(Fen组,n=20)。两组患者均于全麻诱导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常规全凭静脉诱导和维持,手术缝皮时停止维持药物输注,同时:Oxy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羟考酮0.10 mg/kg;Fen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芬太尼1.0μg/kg。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呛咳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入室、缝皮(T0)、拔管(T1)、拔管后5 min(T2)血压和心率(HR);拔管后10 min、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的静息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无差异(P>0.05),Oxy组呛咳评分明显低于Fen组(P<0.05),Ramsay评分Oxy组高于Fen组(P<0.05),Oxy组于T1和T2的收缩压(SBP)低于Fen组(P<0.05),Oxy组术后6 h及术后12 h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Fen组(P<0.05)。结论羟考酮联合帕瑞昔布钠的多模式镇痛,能提高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手术患者的苏醒质量,有效缓解患者术后12 h内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考酮 多模式镇痛 妇科腹腔镜手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加右美托咪定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张力 袁军 +3 位作者 李继勇 陈曦 邓方方 喻乐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20,共5页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腹横肌平面阻滞(TAP)用于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患者60例,常规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手术,手术结束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组(Rpd...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腹横肌平面阻滞(TAP)用于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患者60例,常规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手术,手术结束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组(Rpd组):腹横肌平面内注射右美托咪定1.0μg/kg+0.4%罗哌卡因30 ml;罗哌卡因组(R组):腹横肌平面内注射生理盐水1 ml+0.4%罗哌卡因30 ml。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切皮、术中1 h、出手术室时的血压、心率(HR);术后即刻、4、6、8、12和24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记录两组患者腹部感觉阻滞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差异(P>0.05),Rpd组术后6、8和12 h Rpd组的VAS评分低于R组(P<0.05),术后即刻、4和24 h VAS评分无差异(P>0.05),腹部感觉阻滞时间Rpd组明显长于R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患者无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TAP用于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患者,可以显著延长术后镇痛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腹横肌平面阻滞 镇痛 腹腔镜疝修补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结合认知训练对腹腔镜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夏赟 叶红 +1 位作者 胡雪飞 吴昱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97-699,共3页
目的观察围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认知训练对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认知训练,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围术期两组患者在精神状态... 目的观察围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认知训练对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认知训练,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围术期两组患者在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MMSE)方面的变化。对比观察术前、术后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结果治疗组MMSE在术后3 d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术后血清S100β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围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认知训练能减少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腹腔镜手术 认知训练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昱 袁军 丰新民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5-588,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针刺辅助吸入麻醉,术后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B组吸入麻醉,术后针刺辅助PCIA;C组吸入麻醉,术后PCI... 目的观察针刺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针刺辅助吸入麻醉,术后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B组吸入麻醉,术后针刺辅助PCIA;C组吸入麻醉,术后PCIA。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平静及活动时VAS评分、平静及活动时PCA按压次数(Demand)与实进次数(Delivery)比值(D/D比值),据此推算平静及活动时额外芬太尼用量。结果镇痛效果及用药情况:VAS评分A、B组各时间点明显低于C组(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首24h额外芬太尼用量C组最多,A组最少,A组与B、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D/D比值在0~2范围内的病例数A组最多,C组最少(P<0.01),B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麻醉前30min针刺能显著降低术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强术后芬太尼镇痛效果,有效地减少芬太尼的用量,具有一定的超前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超前镇痛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胸腔镜单肺通气患者围手术期炎性因子表达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进 祝德刚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47-1250,共4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胸腔镜单肺通气患者围手术期炎性因子表达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37例术中实施胸腔镜单肺通气的手术患者,麻醉后随机分为2组:①对照组(n=18):在气管插管后给予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②依达拉奉组(...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胸腔镜单肺通气患者围手术期炎性因子表达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37例术中实施胸腔镜单肺通气的手术患者,麻醉后随机分为2组:①对照组(n=18):在气管插管后给予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②依达拉奉组(n=19):在气管插管完成后给予依达拉奉0.5 mg/kg溶解于100 mL生理盐水内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观察2组患者围手术期动脉血气变化,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浆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中性粒细胞数目(PMN)检测。结果和气管插管后相比,2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在单肺通气时均有下降(P<0.05)。和手术开始相比,2组患者血浆IL8浓度在单肺通气1 h、手术结束及手术后6 h均升高(P<0.05);和对照组相比,依达拉奉组IL8浓度在单肺通气1 h、手术结束及手术后6 h均降低(P<0.05);和手术开始相比,2组患者血浆IL10浓度在单肺通气1h、手术结束及手术后6 h均升高(P<0.05),和对照组相比,依达拉奉组IL10浓度在单肺通气1 h、手术结束、手术后6 h及术后24 h均升高(P<0.05)。依达拉奉组SOD含量在单肺通气1 h、手术结束、术后6 h及术后24 h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MDA和PMN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具有抑制单肺通气机体IL8表达、促进IL10表达和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单肺通气 白细胞介素 氧化应激 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被引量:3
9
作者 朱菲 《北方药学》 2011年第9期92-92,共1页
目的:评估神经内镜辅助下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钻孔引流术治疗2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结果:2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血肿清除程度,临床症状改善,术后并发症,复发等方面均优于常规钻孔引流。结论:神经... 目的:评估神经内镜辅助下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钻孔引流术治疗2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结果:2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血肿清除程度,临床症状改善,术后并发症,复发等方面均优于常规钻孔引流。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恢复快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下血肿 微创 神经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