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亦人教授“学、研、辨、用”《伤寒论》治学思想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松林 周贤 岳滢滢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8-292,共5页
通过研习陈亦人先生的论著,总结陈亦人先生勤求博采、思求经旨、探究理致、精究方术的治学思想,并阐述学习陈亦人先生“学、研、辨、用”《伤寒论》的体会。陈亦人先生提倡外感内伤合论说、“六经钤百病”说、“坏病即疑难杂病”说等,... 通过研习陈亦人先生的论著,总结陈亦人先生勤求博采、思求经旨、探究理致、精究方术的治学思想,并阐述学习陈亦人先生“学、研、辨、用”《伤寒论》的体会。陈亦人先生提倡外感内伤合论说、“六经钤百病”说、“坏病即疑难杂病”说等,其治学思想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学:勤求博采,授人以法。引证诸家,辨证求因,联系临床,总结选方三法。研:思求经旨,阐发要义。总结《伤寒论》“辨、变、严、活、简”五大特点,阐述阳明病无经腑之分,强调脉证合参。辨:探究理致,辨疑解惑。揭示坏病辨治规律,示人“活”法,论述厥阴病方证,重在古为今用。用:精究方术,灵活辨证。阐释六经钤百病,辨复杂疑难病证,明晰兼夹疑似,灵活运用辨证方法,开辟经方运用思路。此外,陈亦人先生强调《伤寒论》课程在中医教育与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应加强教育教学与课程建设,为《伤寒论》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亦人 中医学家 《伤寒论》 学术思想 外感内伤合论 六经钤百病 坏病即疑难杂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行音乐联合刺五加中药对睡眠剥夺模型大鼠睡眠记忆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渊 王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3-580,共8页
目的通过五行音乐对睡眠剥夺模型大鼠的行为学观察及肠道菌群等影响的分析,探讨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五行音乐疗法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K)、模型组(M)、中药组(ZY)、西药组(X)、音乐组(Y)、五行音乐叠加中药... 目的通过五行音乐对睡眠剥夺模型大鼠的行为学观察及肠道菌群等影响的分析,探讨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五行音乐疗法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K)、模型组(M)、中药组(ZY)、西药组(X)、音乐组(Y)、五行音乐叠加中药组(ZYY)。对除空白组的其他5组连续3天注射PCPA混悬液叠加多因素刺激,建立心脾两虚型失眠状态大鼠模型。对音乐组和五行音乐叠加中药组同时进行4周的五行音乐干预和刺五加灌胃。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利用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形态,测定大鼠血清GABA、5-HT水平观察五行音乐对于睡眠剥夺大鼠调节作用;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大鼠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及物种组成,利用Alpha多样性评价样本菌群的多样性。结果五行音乐叠加中药组穿越平台次数、停留目标象限的时间及路程有明显增加;五行音乐叠加中药组大鼠CA1区的神经元数量增多;五行音乐叠加中药组大鼠血清5-HT水平,GABA水平均有所升高,五行音乐叠加中药组大鼠菌群物种及多样性有不同程度的上调。结论中药组及五行音乐叠加中药组能显著改善大鼠的空间探索及定位巡航能力,提升大鼠血清GABA水平及5-HT水平,改善CA1区组织结构的病理损伤,提高了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音乐 睡眠剥夺 神经递质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槐杞黄颗粒含药血清对高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红 姜南 +1 位作者 邱文慧 薛雪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5-822,共8页
目的 观察槐杞黄颗粒含药血清(以下简称HQH)对高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HQH及生理盐水分别对SPF级雄性SD大鼠进行灌胃,制备HQH含药血清与正常血清。将HBZY-1细胞分为正常糖组,高糖组,高糖+低、中... 目的 观察槐杞黄颗粒含药血清(以下简称HQH)对高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HQH及生理盐水分别对SPF级雄性SD大鼠进行灌胃,制备HQH含药血清与正常血清。将HBZY-1细胞分为正常糖组,高糖组,高糖+低、中、高浓度HQH含药血清组(HQH含药血清浓度分别为5%、10%、15%),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筛选出有效浓度HQH含药血清用于后续实验;倒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HBZY-1细胞形态并拍照;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TLR4/NF-κB/NLRP3炎症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高糖组相比,5%含药血清组细胞增殖率变化不明显,10%含药血清组和15%含药血清组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P<0.05或P<0.01),因此,选择10%和15%浓度HQH含药血清作为后续实验用药处理组。对高糖环境下的HBZY-1细胞予以10%含药血清和15%含药血清干预后,与高糖组相比,10%含药血清组和15%含药血清组细胞增殖度降低,细胞凋亡比例逐渐增加,细胞SOD、CAT、GSH-Px活性升高(P<0.05或P<0.01),MDA水平降低(P<0.01),TLR4、NLRP3、p-NF-κB p65和p-IκBα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 槐杞黄颗粒含药血清能够抑制高糖环境下HBZY-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氧化应激及TLR4/NF-κB/NLRP3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杞黄颗粒 肾小球系膜细胞 高糖 氧化应激 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五”时期数智化演进下我国银发经济发展的趋势分析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2
4
作者 熊斌 丁文珺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1-78,共8页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银发经济实现统筹部署、融合协同的关键转型期,银发经济已成为积极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下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新动能。伴随着数智技术的快速崛起和深度应用,“十五五”时期我国银发经济将面临传统供给模式加速转...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银发经济实现统筹部署、融合协同的关键转型期,银发经济已成为积极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下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新动能。伴随着数智技术的快速崛起和深度应用,“十五五”时期我国银发经济将面临传统供给模式加速转型和产业发展深度变革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赋智终端、赋值平台、赋能产业以及生产范式的颠覆性变革将为我国银发经济发展提供新契机,但我国银发经济在“需求导向—技术响应—场景验证—商业变现”发展链路中的制约节点依然凸显,亟待加快变革生产关系、优化资源配置、创新产业组织,提升技术成果应用性、数据联通共享性、区域联动集聚性,健全金融支撑体系、动态管理体系和行业标准体系,在供需适配中推进“十五五”时期我国银发经济业态创新、结构优化、效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五”时期 银发经济 数智时代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医大师梅国强“通补还五”思想及拓展运用经验
5
作者 周贤 刘松林 +2 位作者 梅琼 曾祥法 梅国强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145-2149,共5页
梅师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博采张机、叶桂、王清任等名医学术的精髓,并结合自身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对于各种病机所致的虚实夹杂病证,可灵活运用“通补还五”思想进行准确辨证,并选用化痰活血益气、清热祛湿温阳、养... 梅师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博采张机、叶桂、王清任等名医学术的精髓,并结合自身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对于各种病机所致的虚实夹杂病证,可灵活运用“通补还五”思想进行准确辨证,并选用化痰活血益气、清热祛湿温阳、养阴化痰降气等攻补兼施之法,以达到扶正祛邪,阴平阳秘的效果。梅师的这一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对后学者辨证思维的建立与临证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医大师 @梅国强 通补还五 学术思想 临证经验 辨证论治 辩证关系 攻补兼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药标准体系框架构建
6
作者 刘春梅 孙媛 +4 位作者 章敏 沈绍武 郑国华 黄必胜 李娟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09-1716,共8页
目的在系统归纳和整理矿物药类中药现有标准的基础上,构建矿物药标准体系的顶层框架,促进矿物药行业的标准化进程。方法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网、中国标准服务网和中医药标准与指南信息服务等权威平台,收集的87种矿物药标准及11版《... 目的在系统归纳和整理矿物药类中药现有标准的基础上,构建矿物药标准体系的顶层框架,促进矿物药行业的标准化进程。方法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网、中国标准服务网和中医药标准与指南信息服务等权威平台,收集的87种矿物药标准及1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部颁标准收载的矿物药进行了全面的检索和分析。深入研讨其理论基础与科学方法,结合实践研究,运用类比参照、系统分解和过程分析等,进行矿物药标准体系的顶层架构设计。结果通过综合分析与科学设计,总结了矿物药标准体系构建流程与方法,明确了体系的层次结构、分类原则,并提出了编制路径,形成了涵盖原矿物、产品类、流通类等矿物药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结论该研究构建了矿物药标准体系的全产业链流程框架,为矿物药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视角,能更全面地展示中国矿物药标准的发展现状,为矿物药标准化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药 标准体系框架 构建原则 构建方法 构建流程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领域知识图谱研究进展
7
作者 何美娜 胡慧 +1 位作者 毛树松 常凯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02-1408,共7页
概述了知识图谱的基本原理、护理领域知识图谱的特征及构建方法,重点介绍了护理领域知识图谱的应用场景,并结合知识模型、术语规范、数据获取、资源合作等方面提出研究建议,为更好地运用知识图谱推进护理学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知识图谱 护理 数据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黄精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从头组装及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伟 朱明玉 +6 位作者 曾宇灵 文萱 黄楚彤 法欣悦 森林 胡志刚 刘义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55,共20页
目的使用混合组装技术对采集的5种黄精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组装,利用比较基因组方法分析其种内及种间差异,探究其密码子使用模式及影响因素,并解析黄精属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本研究使用Unicycler软件混合组装5种黄精属植物的叶绿体... 目的使用混合组装技术对采集的5种黄精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组装,利用比较基因组方法分析其种内及种间差异,探究其密码子使用模式及影响因素,并解析黄精属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本研究使用Unicycler软件混合组装5种黄精属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通过序列比对、共线性分析、边界分析等方法评价这5种黄精属植物的种间差异,利用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发掘其及近缘物种的高变异位点,预测不同长重复序列及SSRs的分布情况,随后分析黄精密码子使用偏性,最后与其余47种黄精属及其近缘物种的编码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探究本研究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1)5种黄精属植物组装得到155408-155623 bp的叶绿体基因组,共注释132-133个基因,并检测出369个长重复序列和1553个简单重复序列。(2)8种黄精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在IRs边界的收缩与扩张不明显,个别位于LSC-IRs-SSC边界的基因如ndhF基因和ycf1基因的大小和分布存在细微差异,8种黄精植物未出现种间或种内重排现象。(3)8种黄精叶绿体基因组高变异区主要位于两个单拷贝区,重复拷贝区相对保守,编码区相对于非编码区更加保守,高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ps16-trnQ、trnS-trnG、trnT^(UGU)-trnL、ndhF-rpl32和rpl32-trnL均位于单拷贝区且大多为基因间隔区。(4)密码子偏好性结果表明,5种黄精属植物密码子偏好性相似且主要受选择压力影响,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起主导作用且主要是以A/U结尾。RSCU聚类热图显示PK和PZ、PCB和PS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5)系统发育关系树将52种黄精属植物及其近缘物种分为Ⅰ、Ⅱ、Ⅲ、Ⅳ、Ⅴ五支,PS、PK、PCB、PCZ和PZ被分到第Ⅳ、Ⅴ支中,其中PK和PZ的亲缘关系最近,PCZ的亲缘关系相对其他4个较远,被单独分到第Ⅴ支中。结论本研究对黄精属药用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和分子标记开发等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属 叶绿体基因组 混合组装 密码子偏好性 紫杆多花黄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激素结合变温层积对黄连种子后熟与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汪思雨 李国凤 +3 位作者 杨思雨 陈士林 刘迪 刘义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3,共10页
目的研究使用外源激素结合变温层积处理解除黄连种子休眠并促进黄连种子萌发的方法,以及赤霉素对黄连种子后熟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及胚形态发育变化的影响。方法使用正交试验法,设置不同外源激素(GA3、6-BA、NAA、ABA)结合不同变温层积(2... 目的研究使用外源激素结合变温层积处理解除黄连种子休眠并促进黄连种子萌发的方法,以及赤霉素对黄连种子后熟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及胚形态发育变化的影响。方法使用正交试验法,设置不同外源激素(GA3、6-BA、NAA、ABA)结合不同变温层积(20℃/4℃)时间处理,通过统计比较黄连种子萌发指标(发芽率和裂口率),优选黄连种子催芽方法,测定最优处理下黄连种子后熟萌发过程中抗氧化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和内源激素(GA、IAA、ABA)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并利用石蜡包埋切片法观察黄连种子显微结构。结果极差结果分析表明最佳催芽方法为:100 mg·L^(-1)的赤霉素浸种12 h,20℃层积60天,4℃层积10天。生理生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100 mg·L^(-1)外源赤霉素处理促进黄连种子内源GA含量提前达到峰值,使POD、CAT含量后期维持在较高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维持在较低含量。电镜结果可观察到黄连种子在后熟萌发过程中胚从鱼雷形胚向子叶形胚转化。结论外源赤霉素结合变温层积处理能显著加速黄连种子萌发,主要通过促进黄连种胚形态发育,影响黄连种子内源GA、POD和CAT等的含量,快速解除黄连种子休眠从而促进种子萌发,相较于自然条件下萌发期可缩短约6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种子 赤霉素 变温层积 后熟作用 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和网络药理学的天麻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海婧敏 陶琦 +2 位作者 胡志刚 刘义飞 裴柳玲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目的基于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和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天麻潜在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建立46批天麻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共有峰进行指认识别,测定其中7种成分含量。应用系统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 目的基于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和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天麻潜在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建立46批天麻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共有峰进行指认识别,测定其中7种成分含量。应用系统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46批样品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同时,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天麻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预测天麻潜在Q-Marker并定量测定其含量。结果指纹图谱指认了13个共有峰中的7个物质;46批天麻饮片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总含量范围为0.17%-2.08%。通过HCA、PCA和OPLS-DA筛选,确定了5个引起天麻饮片质量差异的标志性成分。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17个核心活性成分、86个核心靶点和181条关键通路。整合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结果,选取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E作为天麻潜在的Q-Marker。结论通过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成功预测了天麻潜在的Q-Marker,为全面控制和评价天麻饮片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质量标志物 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仙茅苷抗氧化缓解卵巢早衰模型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孟宇豪 萧闵 +5 位作者 张玮珩 陈思易 葛春蕾 何欢 江晓翠 吕银娟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81,I0022-I0024,共11页
目的研究仙茅苷(Curculigoside,CUR)抗氧化缓解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模型小鼠的卵巢颗粒细胞(Granulosa cells,GCs)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经过适应性喂养后的小鼠,分成空白组、模型组、CUR低剂量组、CUR中剂量组、... 目的研究仙茅苷(Curculigoside,CUR)抗氧化缓解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模型小鼠的卵巢颗粒细胞(Granulosa cells,GCs)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经过适应性喂养后的小鼠,分成空白组、模型组、CUR低剂量组、CUR中剂量组、CUR高剂量组,以及戊酸雌二醇组。利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腹腔注射复制小鼠模型,造模完成后,连续灌胃治疗14 d并且每日进行阴道涂片,末次给药24 h后称量小鼠体质量并处死小鼠,取血与卵巢组织,称量双侧卵巢组织湿重并计算卵巢指数,测定血清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抗缪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雌二醇(Estradiol,E_(2)),卵巢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卵泡发育与黄体形态,并使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原位末端凋亡法)(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测定GCs凋亡水平,检测卵巢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含量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使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卵巢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p-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p-mTOR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动情周期紊乱、卵巢指数下降、见大量闭锁卵泡、GCs出现高水平凋亡、FSH水平明显上调、而AMH和E_(2)出现明显下降,说明成功复制了POF小鼠模型。与模型组相比,给予CUR后,能够提高抗氧化水平、活化AKT/mTOR信号通路,改善POF小鼠的动情周期、血清激素水平、减少GCs凋亡、促进卵泡发育,从而恢复卵巢储备功能。结论CUR能改善CTX诱导的小鼠POF,其机制可能与活化AKT/mTOR信号通路发挥抗氧化作用缓解POF模型小鼠GCs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早衰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仙茅苷 AKT/mTOR信号通路 颗粒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研究四土汤的抗炎机制
12
作者 郭奥奥 周贤 +5 位作者 何丽姗 田代志 李娟 胡俊杰 陈新 刘松林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8-210,共13页
目的:探讨四土汤中的抗炎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检测四土汤中的化学成分。利用网络药理学筛选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预测四土汤抗炎作用机制。运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活性成分与核心... 目的:探讨四土汤中的抗炎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检测四土汤中的化学成分。利用网络药理学筛选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预测四土汤抗炎作用机制。运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活性,结合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验证数据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核心靶点与炎症性疾病的相关性,进一步制备角叉菜胶致炎大鼠模型进行结果验证。结果:UPLC-Q-TOF-MS共鉴定出85个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蒽醌类和酚酸类等。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四土汤能够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大黄素、落新妇苷等活性成分作用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炎症靶点,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oll样受体(Toll-like)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13种活性成分与10个核心靶点的结合能均<-5 kcal/mol。GEO数据挖掘结果显示,核心靶点在3个炎症疾病数据集中均具有较高的ROC值。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四土汤给药组大鼠足肿胀度显著性降低(P<0.05),足跖皮下组织病理损伤有所改善,足肿胀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一氧化氮(NO)含量显著性降低(P<0.01),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显著性降低(P<0.05),IL-10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验证了四土汤的抗炎药理活性,并揭示了可能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全面阐释四土汤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药物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土汤 抗炎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药效物质基础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数据挖掘 大鼠足肿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时长模式对中老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13
作者 林利霞 曾秋婵 +3 位作者 郭蕴源 梁荣相 吴昊 邵玉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1-338,共8页
目的探讨夜间和日间睡眠时长模式对中老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采集的11085例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基线调查时(2011),通过调查问卷收集研究人群的夜间和日间睡眠时长。基于夜间... 目的探讨夜间和日间睡眠时长模式对中老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采集的11085例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基线调查时(2011),通过调查问卷收集研究人群的夜间和日间睡眠时长。基于夜间睡眠时长的第33、66百分位数,将研究人群分为3组,分别赋值为1、2、3分;基于日间睡眠时长的第33、66百分位数将研究人群分为3组,分别赋值为3、2、1分;将夜间和日间睡眠分值相加(2~6分)。将睡眠总分值为6分定义为模式一(代表夜间睡眠时长较长而无日间睡眠或时长较短),类似地,将睡眠总分值为5、4、3、2分别定义为模式二、三、四、五(代表夜间睡眠时长较短而日间睡眠时长较长)。基线及2013、2015、2018年随访时,采用Katz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进行评估。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睡眠时长模式与ADL受限的关联。结果本研究共随访63015人年,11085例样本,其间3239人发生ADL受限。研究人群夜间睡眠时长的第33、66百分位数分别为6.00 h、7.00 h,日间睡眠时长的第33、66百分位数分别为0.00 h、1.00 h。其中,模式一1522例,模式二2196例,模式三4299例,模式四2304例,模式五764例。调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婚姻状况、教育水平、地区、吸烟、饮酒、慢性病、抑郁状况、季节后,与睡眠时长模式一相比,模式三、模式四、模式五中老年人发生ADL受限的风险更高(P<0.05),且趋势性检验P<0.001。未发现性别、年龄、季节与睡眠时长模式间的交互作用(P>0.05)。与夜间睡眠时长≥9 h且日间睡眠时长<2 h人群相比,夜间睡眠时长<7 h且日间睡眠时长≥2 h者发生ADL受限的风险较高(P<0.05)。结论夜间睡眠时长较短而日间睡眠时长较长的中老年人发生ADL受限的风险较高。睡眠节律可能影响中老年人群ADL,通过管理中老年人睡眠时长模式,可能有助于预防ADL受限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 残疾 睡眠模式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固一通”针灸法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理论及应用探析
14
作者 张钰 刘倩妮 +4 位作者 卢威 吴松 梁凤霞 杨云松 赵敏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738-2744,共7页
尿失禁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针灸等中医药治疗本病方法多样、疗效确切。尿失禁病位在膀胱,其病因病机多与肾、脾、三焦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针对尿失禁肾精亏虚、命门火衰,脾虚气弱、膀胱固摄无力,夹杂瘀血、湿热、... 尿失禁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针灸等中医药治疗本病方法多样、疗效确切。尿失禁病位在膀胱,其病因病机多与肾、脾、三焦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针对尿失禁肾精亏虚、命门火衰,脾虚气弱、膀胱固摄无力,夹杂瘀血、湿热、痰浊等邪气阻滞经络的病因病机,“双固一通”针灸法通过补肾固元、健脾益气“双固”,并针对瘀血、痰浊、湿热等实邪进行“通泻”,运用针灸补泻手法,标本兼顾、通泻病邪,效果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 “双固一通” 理论研究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通过调控铁死亡干预急性肝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陈尹滢 付学良 +4 位作者 邓大秀 毛禹凡 刘洋 程雨涵 沈昕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330-3336,共7页
急性肝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临床防治方法有限。近年来研究发现,一种以铁依赖脂质过氧化为特征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铁死亡参与了急性肝损伤的发生发展,故调控铁死亡可减轻肝脏损伤程度,改善肝脏功... 急性肝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临床防治方法有限。近年来研究发现,一种以铁依赖脂质过氧化为特征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铁死亡参与了急性肝损伤的发生发展,故调控铁死亡可减轻肝脏损伤程度,改善肝脏功能状态,正成为防治本病的新靶点。中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不良反应少等优势,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其防治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本文系统梳理近年来相关文献,重点阐述铁死亡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以及中药活性成分、提取物、复方通过调控铁死亡干预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相关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和新方法的探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活性成分 提取物 复方 急性肝损伤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辨”体系研究儿童矮身材的诊治思路及方法
16
作者 雷恩泽 白丝雨 +2 位作者 龚晓薇 陈瑶 刘建忠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170-2174,共5页
中医以“辨”为核心环节,构建出包括辨病、辨证、辨体质、辨时间在内的“四辨”体系。矮身材是儿科常见的生长发育疾病,若儿童期不及时干预,则难以获得理想的成年身高。本研究基于“四辨”体系,总结矮身材儿童的病症特点、辨证要点(包... 中医以“辨”为核心环节,构建出包括辨病、辨证、辨体质、辨时间在内的“四辨”体系。矮身材是儿科常见的生长发育疾病,若儿童期不及时干预,则难以获得理想的成年身高。本研究基于“四辨”体系,总结矮身材儿童的病症特点、辨证要点(包括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及经络辨证)和偏颇体质特征,并突出年龄分期、四季更替、日常作息等时间变化对本病的影响,进而从多维度、多角度探讨中医特色诊疗思路,旨在为改善儿童身高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身材 儿童 中医药 辨病 辨证 辨体质 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中心性肥胖和维生素D水平与衰弱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尹单 贺惠娟 +2 位作者 李梦盈 王向荣 李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33-938,共6页
背景中国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衰弱发生率增高,探究老年人中心性肥胖与维生素D水平在衰弱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对衰弱管理至关重要。目的使用交叉滞后模型探究维生素D水平在老年人中心性肥胖与衰弱之间的纵向中介作用,为老年人衰弱管理... 背景中国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衰弱发生率增高,探究老年人中心性肥胖与维生素D水平在衰弱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对衰弱管理至关重要。目的使用交叉滞后模型探究维生素D水平在老年人中心性肥胖与衰弱之间的纵向中介作用,为老年人衰弱管理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1—2012年(T1)和2014年(T2)中1364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测定研究对象的维生素D水平,并采用体质量校正腰围指数(WWI)测量中心性肥胖、衰弱指数(FI)测量衰弱。通过交叉滞后模型分析老年人中心性肥胖与衰弱之间的因果时序关系,并探讨维生素D是否作为中介因素参与中心性肥胖与衰弱的发生。结果T1老年人衰弱检出率为21.8%(298/1364),T2衰弱检出率为31.2%(425/1364)。在两个时间点上,WWI与维生素D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与FI均呈正相关(P<0.05);维生素D水平与FI均呈负相关(P<0.05)。交叉滞后模型结果显示,T1WWI能够预测T2FI(β=1.124,P<0.05),T1FI能够预测T2WWI(β=0.125,P<0.05)。纵向中介效应分析表明,T1WWI不仅可以直接预测T2FI(β=0.040,P<0.05),还可以通过T2维生素D水平的中介作用预测T2FI(β=-0.131,P<0.05)。结论中心性肥胖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老年人的衰弱,同时也能通过维生素D水平的部分纵向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老年人的衰弱。老年人应定期监测中心性肥胖与维生素D水平,预防或延缓衰弱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中心性肥胖 维生素D 老年人 交叉滞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社会支持与老年人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邱雨菲 杨芬 +3 位作者 吴曼 刘佳丽 余意晴 曾丽娟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5-689,共5页
阐述网络社会支持的概念,总结老年人网络社会支持与健康关系的研究现状,重点关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针对性措施,旨在为维护老年群体的整体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老年人 网络 社会支持 健康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腧穴配伍理论及应用探析
19
作者 刘武 张婷 +3 位作者 王富春 胡昭端 李馨 彭锐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321-2325,共5页
通过梳理古今针灸腧穴配伍理论与临床应用,探讨腧穴配伍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古代腧穴配伍理论形成较早,包括按经络取穴、按脏腑取穴、按病症取穴、按病性取穴、按腧穴主治取穴以及按子母补泻取穴等,循经多选取四肢特定穴。现代医家... 通过梳理古今针灸腧穴配伍理论与临床应用,探讨腧穴配伍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古代腧穴配伍理论形成较早,包括按经络取穴、按脏腑取穴、按病症取穴、按病性取穴、按腧穴主治取穴以及按子母补泻取穴等,循经多选取四肢特定穴。现代医家在上述理论基础上,依据腧穴特异性,提出多种腧穴配伍新理论,包括“一症多穴”的同功穴理论,养元通络理论指导下的同源点理论,扶正祛邪理论下的标本取穴等,丰富了腧穴配伍理论体系。总结古今腧穴配伍理论,可以为针灸临床选穴提供更多思路,提高针灸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腧穴配伍 经络辨证 循经取穴 同功穴 同源点 标本配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地蕨属药用植物光合作用关键酶RuBisCO的核质协同进化研究
20
作者 曾宇灵 朱明玉 +4 位作者 李伟 刘义飞 张景景 雷笛 森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7,共14页
目的为深入探究药用阴地蕨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分子鉴定方法和光合作用关键酶RuBisCO的进化规律,采集阴地蕨(Botrychium ternatum(Thunb.)Sw.)和蕨萁(Botrychium virginianum(L.)Sw.)开展序列测定和数据挖掘。方法本研究结合二代短... 目的为深入探究药用阴地蕨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分子鉴定方法和光合作用关键酶RuBisCO的进化规律,采集阴地蕨(Botrychium ternatum(Thunb.)Sw.)和蕨萁(Botrychium virginianum(L.)Sw.)开展序列测定和数据挖掘。方法本研究结合二代短读长和三代长读长数据完整测定并混合组装了阴地蕨和蕨萁的叶绿体基因组。利用组装结果、GenBank库和SRA库中的公开数据,提取叶绿体基因组编码区和核基因rbcS编码区分别重建了18种蕨类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随后开展光合作用关键酶RuBisCO大小亚基编码序列rbcL和rbcS的适应性进化及共进化分析。结果两种叶绿体基因组全长分别为139063 bp(NC_060644)和139372 bp(OR609363),物种之间有很高的共线性关系,物种内的反向重复区的共线性显著;分别蕴含着92个和78个cpSSR位点,具备作为分子标记的潜力。叶绿体基因组组装结果中的rbcL基因与转录组测序结果重建所得rbcS基因共进化分析表明:(1)蕨类植物中rbcL与rbcS基因存在显著的共进化网络;(2)RBCL、RBCS亚基中存在受到正选择的位点;(3)其中来自RBCL的位点11与RBCS的位点106既存在正选择又显示共进化,揭示蕨类植物的RuBisCO酶存在来自叶绿体基因组和核基因组的协同进化。结论本研究为药用阴地蕨属植物及近缘物种系统发育关系和分子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还为探索阴地蕨属植物RuBisCO酶的适应性进化与共进化提供了新视角,诠释了蕨类植物在长期适应地球环境变化中的细胞器与细胞核相互协同的进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isCO酶 阴地蕨属 叶绿体基因组 rbcS基因 共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