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冶钢265m^2烧结机低成本生产实践 被引量:4
1
作者 安波 岳强 +1 位作者 柯显峰 高峰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26,共5页
新冶钢265 m2烧结机自2011年5月投产以来,通过加强基础管理工作、优化配矿、综合利用废弃资源,开展低品质原料条件下"低成本、低消耗、高效益"烧结技术创新,以最低成本生产出了优质烧结矿,实现了科学烧结、经济烧结和高效烧... 新冶钢265 m2烧结机自2011年5月投产以来,通过加强基础管理工作、优化配矿、综合利用废弃资源,开展低品质原料条件下"低成本、低消耗、高效益"烧结技术创新,以最低成本生产出了优质烧结矿,实现了科学烧结、经济烧结和高效烧结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优化配矿 固体燃耗 降本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冶钢1780m^3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异常升高的处理 被引量:1
2
作者 姚应林 柯显峰 +1 位作者 程伟 张小毛 《炼铁》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6-29,共4页
对新冶钢1780m^3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异常升高的处理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含钛矿护炉、合理调整风口布局、强化中心煤气流、强化炉体冷却、加强铁口维护等一系列措施,炉缸侧壁温度得到了有效控制,护炉效果明显,为高炉实现长寿的目标奠定基础。
关键词 大型高炉 炉缸侧壁温度 有害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钢包的温度场及其影响因素模拟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公法 刘泽 +4 位作者 孔建益 蒋国璋 常文俊 李贝 李辉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01-407,共7页
以具有纳米保温材料内衬的新型钢包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ANSYS软件分析该种新型钢包与传统钢包在烤包和盛钢两种工况下的温度分布,并研究纳米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对新型钢包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工况下新型... 以具有纳米保温材料内衬的新型钢包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ANSYS软件分析该种新型钢包与传统钢包在烤包和盛钢两种工况下的温度分布,并研究纳米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对新型钢包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工况下新型钢包的温度分布均优于传统钢包,新型钢包包壳的最高温度明显低于传统钢包包壳的最高温度,新型钢包的保温隔热性能比传统钢包更加优良;在一定范围内,新型钢包包壳的温度随纳米材料导热系数的降低而不断下降,当纳米材料导热系数降低80%时,新型钢包包壳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包壳的最高温度降幅最大,新型钢包的热量损失更小,其保温性能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包 纳米隔热材料 温度场 导热系数 保温性能 温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钢包的应力场及其影响因素模拟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公法 李喆 +4 位作者 孔建益 蒋国璋 常文俊 李贝 李辉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3,共5页
以具有纳米绝热材料内衬的新型钢包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ANSYS软件分析该种新型钢包与传统钢包在盛钢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并研究纳米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对新型钢包应力场的影响。结果表明,盛钢... 以具有纳米绝热材料内衬的新型钢包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ANSYS软件分析该种新型钢包与传统钢包在盛钢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并研究纳米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对新型钢包应力场的影响。结果表明,盛钢工况下新型钢包的应力分布明显优于传统钢包,新型钢包包壳的最大应力比传统钢包包壳的最大应力减小22MPa;在一定范围内,新型钢包包壳的应力随纳米绝热材料导热系数和热膨胀系数的降低以及弹性模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包 纳米绝热材料 应力场 导热系数 弹性模量 热膨胀系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格轴承钢棒材连轧工艺有限元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小龙 周敦世 冯亮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420-423,439,共5页
结合现场轧制工艺条件,采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对大规格轴承钢棒材连轧工艺进行数值模拟,主要分析大规格轴承钢棒材在热连轧过程中各道次等效应变场和轧制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大规格轴承钢棒材在各道次轧制过程中的变形区域主要集... 结合现场轧制工艺条件,采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对大规格轴承钢棒材连轧工艺进行数值模拟,主要分析大规格轴承钢棒材在热连轧过程中各道次等效应变场和轧制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大规格轴承钢棒材在各道次轧制过程中的变形区域主要集中在轧件的表层,芯部等效应变较小;各道次之间轧制力急剧变化不利于轧制工艺的改善,同时也会对轧制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各道次轧制力分布不均匀主要是由现场轧制工艺规程中各道次轧件压下量分配不当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钢 棒材 轧制工艺 热连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所得税准则会计处理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方志爽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递延所得税资产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 时间性差异 应税所得差异 核算范围 暂时性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冶钢1780m^3高炉降低铁水成本的措施 被引量:1
7
作者 潘协田 雷应华 《炼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7-49,共3页
对冶钢1780m^3高炉降低铁水成本的措施进行了总结分析。1780m^3高炉经历了前期控产、中期提产和炉缸环炭温度升高的"阵痛",现在理性回归,追求低成本冶炼,以确保高炉长寿低耗。重点阐明了冶钢铁水成本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影响铁... 对冶钢1780m^3高炉降低铁水成本的措施进行了总结分析。1780m^3高炉经历了前期控产、中期提产和炉缸环炭温度升高的"阵痛",现在理性回归,追求低成本冶炼,以确保高炉长寿低耗。重点阐明了冶钢铁水成本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影响铁水成本的主要因素,认为合理配矿和降低烧结、高炉燃料消耗是降低铁水成本的关键环节,并提出了全方位降低铁水成本和联动降本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铁水成本 配矿 燃料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分离、富集冶金粉尘中的Zn 被引量:13
8
作者 高金涛 李士琦 +3 位作者 张延玲 张颜庭 陈培钰 钱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692-2698,共7页
系统地研究国内多家钢铁企业粉尘的基础特性,开发出一种低温分离、富集冶金粉尘中Zn等金属元素的新工艺。基于ZnO超细粉的还原挥发热力学分析和动力学实验,进行了粉尘的非熔态还原及Zn的回收、富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高纯度CO或H2... 系统地研究国内多家钢铁企业粉尘的基础特性,开发出一种低温分离、富集冶金粉尘中Zn等金属元素的新工艺。基于ZnO超细粉的还原挥发热力学分析和动力学实验,进行了粉尘的非熔态还原及Zn的回收、富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高纯度CO或H2为还原剂,在800-900℃可实现粉尘中ZnO(s)-Zn(g)的转变,气化脱Zn率可达99%;收集到的气态还原产物经水洗去除掉K、Cl等元素后,富集成含zn量可达90%的富Zn物料。同时,较低的温度使得粉尘于非熔融状态下还原,固态还原产物中Fe的金属化率可达90%,可直接经物理分离获得固态高纯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粉尘 非熔态还原 Zn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结构超高强度钢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胡锋 周立新 +2 位作者 张志成 张国宏 吴开明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95-604,共10页
微纳结构超高强度钢是兼具高强度、高塑性和高韧性的一类重要高性能钢铁结构材料。超细马氏体、贝氏体组织对于其强度起了决定性作用,对塑性和韧性起决定作用的为残留奥氏体。因此,如何通过调整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等手段调控残留奥氏... 微纳结构超高强度钢是兼具高强度、高塑性和高韧性的一类重要高性能钢铁结构材料。超细马氏体、贝氏体组织对于其强度起了决定性作用,对塑性和韧性起决定作用的为残留奥氏体。因此,如何通过调整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等手段调控残留奥氏体微结构,来实现精细组织结构和优良综合力学性能,成为新一代钢铁材料研究领域重要的课题。首先从钢铁材料强韧化机制出发,指出微观组织的精细化及硬相与软相的合理调控,是发展新一代钢铁材料的重要途径。然后针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超级贝氏体钢、Q&P钢、Q-P-T钢等具有微纳组织结构的超高强度钢,从合金设计、热处理工艺及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磨损性能和疲劳性能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与分析,最后指出微纳结构超高强度钢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开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材料 相变 贝氏体 马氏体 残留奥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52铝合金板材室温冲压成形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朱晶 杜坤 +1 位作者 贾维平 刘帅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4,共4页
对5052铝合金板进行了室温冲压成形实验,综合考虑润滑方式、压边力、冲压速度对板材成形极限的影响,分析了材料的成形极限和失效形式,得出了5052铝合金薄板最佳的室温冲压成形工艺。对比了铝合金圆筒件室温冲压成形后不同部位的微观组... 对5052铝合金板进行了室温冲压成形实验,综合考虑润滑方式、压边力、冲压速度对板材成形极限的影响,分析了材料的成形极限和失效形式,得出了5052铝合金薄板最佳的室温冲压成形工艺。对比了铝合金圆筒件室温冲压成形后不同部位的微观组织及织构演变。结果表明:其直壁部分的变形比底部剧烈,在变形后,直壁部分立方织构基本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52铝合金 冲压成形 织构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锌工艺对铝/电镀镍结合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罗扬 崔景毅 +2 位作者 石高锋 杨文慧 田文怀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34-640,共7页
为了研究浸锌工艺对铝的表面形貌以及铝/电镀镍之间结合强度的影响规律,分别对铝进行一次浸锌和二次浸锌处理,然后进行电镀操作并得到铝/电镀镍试样。通过拉伸试验测量铝/电镀镍之间的结合强度,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 为了研究浸锌工艺对铝的表面形貌以及铝/电镀镍之间结合强度的影响规律,分别对铝进行一次浸锌和二次浸锌处理,然后进行电镀操作并得到铝/电镀镍试样。通过拉伸试验测量铝/电镀镍之间的结合强度,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考察铝表面、铝/电镀镍试样的截面及拉伸断面的形貌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铝在电镀前经一次浸锌处理后,铝/电镀镍结合强度为10.7MPa;经二次浸锌处理后,铝/电镀镍结合强度优于一次浸锌处理的,可达28.5 MPa。硅在一次浸锌层中形成夹杂物,导致铝受到镀液的腐蚀,是造成一次浸锌处理后铝/电镀镍结合强度较差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锌层 电镀镍 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辊轧机不对称刚度条件下轧辊弹性变形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龚殿尧 徐建忠 袁方成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86-1590,共5页
针对国内某热连轧厂精轧机组某机架轧机两侧刚度不对称的实际情况,为了研究四辊轧机驱动侧和操作侧刚度不对称条件下轧辊弹性变形的规律,采用影响函数法开发了基于双悬臂梁模型的轧辊弹性变形模拟计算模块,对刚度不对称时的四辊轧机进... 针对国内某热连轧厂精轧机组某机架轧机两侧刚度不对称的实际情况,为了研究四辊轧机驱动侧和操作侧刚度不对称条件下轧辊弹性变形的规律,采用影响函数法开发了基于双悬臂梁模型的轧辊弹性变形模拟计算模块,对刚度不对称时的四辊轧机进行了受力分析,对轧辊和轧件进行了离散化,给出了关键的影响函数.使用该计算模块并结合现场实际数据计算了不同刚度差条件下工作辊的弹性挠曲、工作辊与轧件之间的压扁、工作辊与支撑辊之间的弹性压扁、轧制力的横向分布和辊间压力的横向分布规律,研究了不同刚度差条件下轧件出口断面形状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变形 四辊轧机 影响函数法 不对称 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异化铁还原及其在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永奎 张一敏 +1 位作者 周克成 孙剑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7-81,共5页
铁是土壤环境中氧化还原反应重要的变价元素.异化铁还原是自然界中铁还原的主要方式.异化铁还原与有机污染物的转化、重金属的老化、固定及营养物质的转化过程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环境效应.本文较为详细地综述了土壤异化铁还原的机制、... 铁是土壤环境中氧化还原反应重要的变价元素.异化铁还原是自然界中铁还原的主要方式.异化铁还原与有机污染物的转化、重金属的老化、固定及营养物质的转化过程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环境效应.本文较为详细地综述了土壤异化铁还原的机制、影响因素及污染控制应用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异化铁还原 铁还原菌 污染控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厚钢板MES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记全 涂序彦 汪萌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457-462,共6页
信息化管理是工业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MES是工业综合自动化系统流程的关键环节.作者结合中厚钢板的繁琐生产过程和复杂工艺特点,详细地论述了中厚钢板生产的业务流程建模、生产计划生成、板坯跟踪功能设计、数据采集功能的实现以及整个... 信息化管理是工业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MES是工业综合自动化系统流程的关键环节.作者结合中厚钢板的繁琐生产过程和复杂工艺特点,详细地论述了中厚钢板生产的业务流程建模、生产计划生成、板坯跟踪功能设计、数据采集功能的实现以及整个MES的性能等设计,并分析了中厚钢板制造执行系统MES的关键问题,以供设计、实施类似系统的技术人员参考.文章最后给出了具体的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钢板 生产制造系统 跟踪 业务流程 O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F钢包精炼炉最优经济配料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任铁良 王卫红 胡小刚 《冶金能源》 2017年第4期61-64,共4页
对LF生产实际数据进行仿真验证,获得的配料成本降低明显,无需增添自动化硬件设备便可实现优化配料。
关键词 LF钢包精炼炉 配料 成本 线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inCE的手轮驱动程序设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欧阳才校 杨代华 姚应林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10-212,共3页
在WinCE操作系统下,以"ARM9+MCX314"为硬件核心,利用消息队列及中断技术,结合实时多任务调度策略,成功解决了手轮脉冲严重丢失问题,实现了数控系统对手轮信号进行实时性处理。该驱动程序已成功应用于中国地质大学开发的嵌入... 在WinCE操作系统下,以"ARM9+MCX314"为硬件核心,利用消息队列及中断技术,结合实时多任务调度策略,成功解决了手轮脉冲严重丢失问题,实现了数控系统对手轮信号进行实时性处理。该驱动程序已成功应用于中国地质大学开发的嵌入式数控系统中,其实际运行效果良好,并已被产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轮脉冲驱动 中断 WINCE 嵌入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孔长水口优化异型四流中间包流场
17
作者 鲍家琳 赵岩 +3 位作者 雷洪 张秀香 耿佃桥 赫冀成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0-14,共5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形式长水口下异型四流中间包的钢液流场和停留时间分布特征.数值结果表明:原型中间包存在较大的死区,各流流动情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把直通型长水口替换成单侧孔型长水口之后,中间包死区比例减少,各流流动...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形式长水口下异型四流中间包的钢液流场和停留时间分布特征.数值结果表明:原型中间包存在较大的死区,各流流动情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把直通型长水口替换成单侧孔型长水口之后,中间包死区比例减少,各流流动差异性基本上被消除.在挡墙的左侧产生了旋转流场,有利于夹杂物的碰撞聚合和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包 停留时间分布 数值模拟 侧孔长水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数控滚压成形机的研制
18
作者 李勇波 易江涛 +1 位作者 姚应林 赵帅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5-167,共3页
为满足国内用户对高性能数控滚压成形设备的需要,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液压系统和检测技术,研制开发了一款全自动数控滚压成形设备。本设备对待加工钢板一次装夹,一次滚压成形,而且可在一块待加工钢板上滚压出用户要求的多槽产品,同时... 为满足国内用户对高性能数控滚压成形设备的需要,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液压系统和检测技术,研制开发了一款全自动数控滚压成形设备。本设备对待加工钢板一次装夹,一次滚压成形,而且可在一块待加工钢板上滚压出用户要求的多槽产品,同时滚压头可以根据产品需要任意更换。定位精度及重复定位精度高、维修方便、滚压速度快、加工过程自动化、操作性能稳定是本成形滚压设备显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压成形 伺服控制 数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打包机构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小刚 谢奎 唐宏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2-114,共3页
该文以国内某厂亚砷酸生产线的桶装亚砷酸自动打包机为研究对象,对打包的机械及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一种基于气压技术的高效、简易、价廉的桶装亚砷酸自动打包机,该打包机可以自动地完成对该桶的检测和打包等一系列的动作,能有... 该文以国内某厂亚砷酸生产线的桶装亚砷酸自动打包机为研究对象,对打包的机械及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一种基于气压技术的高效、简易、价廉的桶装亚砷酸自动打包机,该打包机可以自动地完成对该桶的检测和打包等一系列的动作,能有效地改善作业工人的劳动环境和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包机 气动 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热处理工艺对13Cr马氏体不锈钢无缝钢管调质后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潘先明 万五霞 +2 位作者 杜坤 姚火能 韩阿祥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8-250,共3页
分别采用等温退火和去应力退火两种工艺对13Cr马氏体不锈钢无缝钢管进行预热处理试验,再经980℃淬火油冷和720℃回火空冷,对比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等温退火相对于去应力退火的预热处理工艺,调质后有一定改善:材料的-10℃纵向冲击功提... 分别采用等温退火和去应力退火两种工艺对13Cr马氏体不锈钢无缝钢管进行预热处理试验,再经980℃淬火油冷和720℃回火空冷,对比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等温退火相对于去应力退火的预热处理工艺,调质后有一定改善:材料的-10℃纵向冲击功提高31%,0℃横向冲击功提高21%,冲击功离散度由26 J减小到9 J;实际晶粒度由8~4级提高到9~8级;硬度不均匀性由3.2 HRC缩小到1.5 HRC。该等温退火预热处理工艺成功用于生产实践,性能一次检验合格率由原先的60%提高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r无缝钢管 等温退火 冲击功 晶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