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摇瓶实验研究温度对高温大曲源微生物类群的影响
1
作者 赵恒 蔡文超 +4 位作者 余培荣 陈炜 单春会 张海波 郭壮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138,共7页
将高温大曲与纯水以3∶10(g∶mL)混合、离心制取浸提液后,按照5∶100(g∶mL)接入高温大曲,基于摇瓶实验分别在40℃、45℃、50℃、55℃、60℃和65℃下对其进行培养,最后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不同培养温度下样品中微生物... 将高温大曲与纯水以3∶10(g∶mL)混合、离心制取浸提液后,按照5∶100(g∶mL)接入高温大曲,基于摇瓶实验分别在40℃、45℃、50℃、55℃、60℃和65℃下对其进行培养,最后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不同培养温度下样品中微生物的类群,并对比分析不同培养温度下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及功能。结果表明,45℃和50℃培养样品细菌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最高,而真菌菌群则在45℃培养样品中最高。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样品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加,而片球菌属(Pediococcus)的相对含量逐渐降低;不同培养温度下样品中优势真菌菌群亦各不相同,在40℃、45℃、50℃和55℃培养样品的真菌菌群分别以毕赤酵母属(Pichia)、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曲霉菌属(Aspergillus)和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为主,表明在使用某一特定温度对高温大曲源微生物进行培养时,虽会形成与该温度相对应的优势菌群,但其并未形成与该温度相对应的特有菌群。50℃和55℃培养样品中细菌和真菌菌群组成更丰富且相互作用关系更强。50℃培养样品中细菌菌群具有较高的防御功能(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高温大曲 微生物类群 共现网络 基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代测序技术高温和中高温大曲真菌多样性解析及酵母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4
2
作者 崔梦君 王玉荣 +4 位作者 侯强川 张海波 田龙新 叶明波 郭壮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3,共9页
为明确不同类型大曲真菌多样性及可培养酵母菌的差异,本研究采用三代测序技术对高温和中高温大曲的真菌类群进行了解析,并结合传统微生物纯培养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蕴含的酵母菌资源进行挖掘。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种类型大曲真... 为明确不同类型大曲真菌多样性及可培养酵母菌的差异,本研究采用三代测序技术对高温和中高温大曲的真菌类群进行了解析,并结合传统微生物纯培养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蕴含的酵母菌资源进行挖掘。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种类型大曲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种属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大曲主要以疏棉状嗜热霉(Thermomyces lanuginosus)为主,平均相对含量为73.81%,中高温大曲主要以多育曲霉(Aspergillus proliferans)为主,平均相对含量为52.58%;β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和中高温大曲真菌群落结构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LEfSe分析表明,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和曲霉科(Aspergillaceae)可以分别作为高温和中高温大曲的生物标志物;纯培养技术结果表明,从10份大曲样品中共分离得到18株酵母菌,高温和中高温大曲的优势分离株均为扣囊复膜孢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由此可见,高温和中高温大曲真菌多样性上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中高温大曲 三代测序技术 真菌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第三代测序和纯培养技术解析不同类型大曲细菌群落结构
3
作者 王文航 蔡文超 +4 位作者 余培荣 陈炜 单春会 郭壮 王玉荣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6-153,共8页
为探究高温、中高温大曲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该研究采用第三代测序技术对两种大曲细菌群落结构进行解析,对细菌菌群相关性及基因功能进行分析,并采用微生物纯培养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株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两种大曲的优势细菌门(平... 为探究高温、中高温大曲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该研究采用第三代测序技术对两种大曲细菌群落结构进行解析,对细菌菌群相关性及基因功能进行分析,并采用微生物纯培养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株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两种大曲的优势细菌门(平均相对丰度>1%)有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优势细菌属有克罗彭斯特菌属(Kroppenstedtia)等,优势细菌种有象牙色克罗彭斯特德菌(Kroppenstedtia eburnea)等;主坐标分析(PCoA)及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大小(LEfSe)分析结果 表明,2种类型大曲细菌群落结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高温放线菌科(Thermoactinomycetaceae)和迪茨氏菌科(Dietziaceae)可分别作为高温和中高温大曲的生物标志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中高温大曲细菌群落的稳定性更高;功能预测结果表明,中高温大曲在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代谢、细胞壁膜/囊膜生物合成、细胞运动性和信号传导机制这3个功能的平均相对丰度明显高于高温大曲。从两种大曲样品中共分离鉴定得到114株菌,隶属于9个属,17个种,主要菌种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中高温大曲 PacBio SMRT测序 细菌群落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和纯培养联用技术的药曲微生物多样性解析
4
作者 黄怡 蔡文超 +4 位作者 余培荣 陈炜 单春会 郭壮 王玉荣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36,共8页
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和纯培养联用技术对采集自江西省南昌市的药曲样品进行微生物多样性解析,以揭示药曲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药曲中细菌类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明显高于真菌类群,细菌主要优势属为片球菌属(Pediococcus)和促... 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和纯培养联用技术对采集自江西省南昌市的药曲样品进行微生物多样性解析,以揭示药曲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药曲中细菌类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明显高于真菌类群,细菌主要优势属为片球菌属(Pediococcus)和促生乳杆菌属(Levilactobacillus),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38.04%和13.00%,真菌优势属为假丝酵母属(Candida)和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78.30%和17.92%。从药曲中分离出的9株细菌被鉴定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3个种,7株真菌被鉴定为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马兰加酵母(Saccharomycopsis malanga)、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4个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曲 MiSeq高通量测序 纯培养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不同产地甜黄酒品质特征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易宗伟 郭壮 +2 位作者 姜在明 王玉荣 侯强川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5-251,共7页
该研究采用国标方法及现代检测技术对中国6个主要黄酒产区共21份代表性甜黄酒样品的色泽、理化性质、气味及滋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房县甜黄酒整体品质与其他地区差异最大。在色泽方面,湖北房县甜黄酒最明亮,福建龙岩甜黄酒红色最... 该研究采用国标方法及现代检测技术对中国6个主要黄酒产区共21份代表性甜黄酒样品的色泽、理化性质、气味及滋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房县甜黄酒整体品质与其他地区差异最大。在色泽方面,湖北房县甜黄酒最明亮,福建龙岩甜黄酒红色最深,而浙江绍兴甜黄酒黄色最深。在风味方面,湖北房县甜黄酒对W3C(芳香化合物)、W1S(短链烷烃)及W5S(氮氧化物)的响应值最高(P<0.05),而山东青岛甜黄酒苦味、涩味和苦味的回味显著高于湖北房县和浙江绍兴甜黄酒(P<0.05)。在理化性质方面,江苏镇江和广东河源甜黄酒总糖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P<0.05),浙江绍兴甜黄酒富含氨基酸,而广东河源甜黄酒酒精度最高。湖北房县甜黄酒的芳香类物质和L*值,广东河源和江苏镇江甜黄酒的酒精度、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山东青岛与福建龙岩甜黄酒的滋味,浙江绍兴地区甜黄酒的a*值、氨基酸态氮、W2W(芳香化合物、有机硫化物)及W3S(长链烷烃)是区别于其他地区甜黄酒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黄酒 理化性质 电子鼻 电子舌 风味 滋味 品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隆中对酒业不同颜色高温大曲风味品质和细菌多样性研究
6
作者 侯强川 张田 +3 位作者 王俊麟 彭东 郭力 郭壮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9,共9页
采用电子传感技术和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隆中对酒业生产的黑色高温大曲(黑曲)、白色高温大曲(白曲)和黄色高温大曲(黄曲)的风味品质和细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风味方面,白曲中芳香类、烷烃类和脂类物质的含量相对丰富,黑曲... 采用电子传感技术和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隆中对酒业生产的黑色高温大曲(黑曲)、白色高温大曲(白曲)和黄色高温大曲(黄曲)的风味品质和细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风味方面,白曲中芳香类、烷烃类和脂类物质的含量相对丰富,黑曲中硫化物、醇类和醛酮类的含量相对丰富,黄曲中各香气成分的含量介于黑曲和白曲之间。在滋味方面,黑曲的滋味特征相对独特,其在酸味、苦味、涩味、丰度(鲜的回味)、后味A(涩的回味)和后味B(苦的回味)指标上均显著优于白曲和黄曲(P<0.05)。在微生物构成方面,3种颜色高温大曲的细菌多样性差异不显著,但白曲中的细菌丰富度显著高于黑曲(P<0.05);优势细菌属主要由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28.95%)、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21.07%)、克罗彭斯特德菌属(Kroppenstedtia,10.06%)、芽孢杆菌属(Bacillus,8.94%)等组成。3种颜色高温大曲的菌群群落结构与其风味品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中克罗彭斯特德菌属均与W1C(对芳香烃化合物灵敏)和W3C(对氨类和芳香成分灵敏)的响应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高温放线菌属和魏斯氏菌属(Weissella)与鲜味指标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酸味、涩味、后味A和后味B指标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风味品质 细菌多样性 电子传感技术 MiSeq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结构演替规律
7
作者 李娜 崔梦君 +4 位作者 倪慧 田龙新 叶明波 郭壮 侯强川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9-174,共6页
该研究利用Illumina Mi Seq测序技术研究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的演替规律。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第二次翻曲时,发现物种数(369.16)和辛普森指数(0.75)均达... 该研究利用Illumina Mi Seq测序技术研究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的演替规律。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第二次翻曲时,发现物种数(369.16)和辛普森指数(0.75)均达到最大,且极显著高于拆曲出库时(P<0.01);优势真菌属包括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曲霉属(Aspergillus)、罗萨氏菌属(Rasamsonia)和丝衣霉菌属(Byssochlamys)。β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值大小(LEfSe)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发酵阶段呈现出特征性优势菌,Phialosimplex、Thermoascus和Thermomyces可分别为第一次翻曲、第二次翻曲和拆曲出库阶段的生物标志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可能与菌群间的互作关系密切相关。该研究结果为后续优化大曲发酵过程和提高产品品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发酵过程 高通量测序技术 真菌群落结构 群落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纯培养和超高深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茅台镇两企业高温大曲微生物多样性差异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玉荣 侯强川 +3 位作者 田龙新 刘菊珍 周加平 郭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115,共8页
以茅台镇不同酒厂高温大曲为研究对象,采用纯培养技术和宏基因组测序对高温大曲中微生物多样性进行解析。结果发现,分离的212株芽孢杆菌主要为77株索诺拉沙漠芽孢杆菌(Bacillus sonorensis)、39株地衣芽孢杆菌(B. licheniformis)和19株... 以茅台镇不同酒厂高温大曲为研究对象,采用纯培养技术和宏基因组测序对高温大曲中微生物多样性进行解析。结果发现,分离的212株芽孢杆菌主要为77株索诺拉沙漠芽孢杆菌(Bacillus sonorensis)、39株地衣芽孢杆菌(B. licheniformis)和19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 amyloliquefaciens)等。通过宏基因组Binning技术共获得55个高质量基因组,其中有18个疑似新菌株,分别为Bacillus sp.、Lactobacillus sp.和Weissella sp.等。菌群结构分析表明,高温大曲中的主要菌属分别为Desmospora sp. 8437、B. sonorensis和B. amyloliquefaciens等,其中A酒厂在B. sonorensis和B. amyloliquefaciens等的相对丰度显著较低(P<0.05)。A酒厂高温大曲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显著低于B酒厂(P<0.05),且两者的菌群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功能方面,A酒厂高温大曲中丰度较高的差异代谢通路主要与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相关,而B酒厂高温大曲中丰度较高的差异代谢通路主要与L-鼠李糖的降解相关。由此可见,本研究对后续发酵工艺的改良和优良菌株的筛选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纯培养技术 宏基因组 芽孢杆菌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渣豆酱微生物类群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向凡舒 张振东 +2 位作者 望诗琪 侯强川 郭壮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8-52,共5页
该研究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鹤峰地区渣豆酱中细菌和真菌多样性进行了解析。结果发现,硬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细菌门,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为优势细菌属,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92.0%、56.87%和24.28%... 该研究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鹤峰地区渣豆酱中细菌和真菌多样性进行了解析。结果发现,硬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细菌门,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为优势细菌属,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92.0%、56.87%和24.28%;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优势真菌门,青霉属(Penicillium)、耐碱酵母属(Galactomyces)和接合酵母属(Zygosaccharomyces)为优势真菌属,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82.57%、19.42%、17.09%和16.12%;经Mood-median检验发现,细菌的丰度显著低于真菌(P<0.05),而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经相关性分析发现,芽孢杆菌属与德巴利酵母属呈显著负相关(R=-0.997,P<0.05),乳酸杆菌属与念珠菌等真菌属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由此可见,鹤峰地区渣豆酱中细菌主要为芽孢杆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真菌主要为青霉属、耐碱酵母属和接合酵母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豆酱 MiSeq高通量测序 细菌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奶疙瘩细菌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倪慧 葛东颖 +4 位作者 杨甜甜 单春会 佘雅倩 肖石高 郭壮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19,共4页
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奶疙瘩中细菌的群落结构,进而为新疆地区传统发酵乳制品的微生物解析提供数据支持。结果发现优势细菌门为Firmicutes(厚壁菌门),平均相对含量为99.26%、优势细菌属为Lactoba... 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奶疙瘩中细菌的群落结构,进而为新疆地区传统发酵乳制品的微生物解析提供数据支持。结果发现优势细菌门为Firmicutes(厚壁菌门),平均相对含量为99.26%、优势细菌属为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和Streptococcus(链球菌属),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87.59%和9.48%;有18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存在于所有样品中,包含序列占总序列数的85.15%,其中OTU3705(属于Lactobacillus)、OTU4026(属于Lactobacillus)和OTU1780(属于Streptococcus)的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56.60%、18.76%和7.56%;通过PICRUSt分析发现,奶疙瘩中细菌代谢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功能较强。由此可见,奶疙瘩中具有大量代谢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细菌菌群,且以Lactobacillus和Streptococcus为优势细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疙瘩 高通量测序 细菌多样性 乳酸菌 基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的红枣酒发酵过程中品质变化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文航 崔梦君 +2 位作者 蔡文超 单春会 郭壮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5-130,共6页
该研究以红枣为原料,采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HBUAS61676发酵制备红枣酒,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及电子鼻、电子舌技术检测其理化、颜色、风味和滋味等品质指标,探究红枣酒发酵过程中品质变化,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CA)。结果... 该研究以红枣为原料,采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HBUAS61676发酵制备红枣酒,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及电子鼻、电子舌技术检测其理化、颜色、风味和滋味等品质指标,探究红枣酒发酵过程中品质变化,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CA)。结果表明,红枣酒发酵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呈现下降趋势,酒精度和总酸含量则呈现上升趋势。通过聚类分析,红枣酒的发酵过程被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0~1 d(发酵初期)、2~7 d(发酵中期)和8~16 d(发酵后期)。红枣酒发酵中期样品的亮度较低,颜色偏红,发酵后期样品亮度极显著升高(P<0.01),颜色极显著偏绿(P<0.01)。经电子舌分析可知,发酵中期样品的涩味和苦味更明显,而发酵后期涩味和苦味显著降低(P<0.01),且鲜味、咸味和丰度显著升高(P<0.01)。经电子鼻分析可知,发酵中期样品的芳香类物质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发酵后期样品的有机硫化物、萜烯类物质和烷烃类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酒 发酵过程 电子鼻 电子舌 品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沂和周口地区中高温大曲细菌群落结构与基因功能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梦月 郭壮 +4 位作者 李学思 管桂坤 刘宇 李富强 王玉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5-161,共7页
为明确山东临沂和河南周口地区中高温大曲细菌群落结构及菌群基因功能的差异,本研究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个地区中高温大曲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解析,并基于直系同源蛋白数据库(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COG)... 为明确山东临沂和河南周口地区中高温大曲细菌群落结构及菌群基因功能的差异,本研究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个地区中高温大曲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解析,并基于直系同源蛋白数据库(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COG)分析了其细菌类群潜在的功能。α多样性发现,两者在丰富度和多样性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相较于周口地区大曲,在门水平上,临沂地区大曲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平均相对丰度均显著偏低(P<0.05),在属水平上,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平均相对丰度显著偏高(P<0.05),地杆菌属(Geobacter)和泛菌属(Pantoea)平均相对丰度均显著偏低(P<0.05)。LEfSe(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分析发现,Geobacter为周口地区大曲中的生物标志物,而临沂地区大曲中的生物标志物未在属水平体现;β多样性发现,两者在整体上存在明显差异;PICRUSt(phylo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communities by reconstruction of unobserved states)分析发现,临沂地区中高温大曲在转录、氨基酸和核苷转运与代谢功能上显著高于周口地区大曲(P<0.05)。由此可见,2个地区中高温大曲的细菌群落结构及菌群基因功能表达均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 中高温大曲 细菌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基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坊中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理化品质、风味及真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侯强川 王文航 +2 位作者 徐媛媛 崔梦君 郭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33-141,共9页
中高温大曲是浓香型白酒生产的主要糖化发酵剂,本研究以不同发酵阶段的中高温大曲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国标方法、人工智能传感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中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性质、风味、滋味及真菌群落结构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探... 中高温大曲是浓香型白酒生产的主要糖化发酵剂,本研究以不同发酵阶段的中高温大曲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国标方法、人工智能传感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中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性质、风味、滋味及真菌群落结构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中高温大曲品质指标与优势真菌属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随着发酵进行,中高温大曲中的水分、有机硫化物、萜烯类、氢氧化物含量以及涩味逐渐降低,而咸味逐渐升高。中高温大曲的真菌群落结构在发酵早期已形成,但是随着发酵进行,真菌群落多样性逐渐降低,同时部分菌属的相对含量亦会发生较大改变。具体而言,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的相对含量逐渐下降,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和假丝酵母属(Candida)的相对含量逐渐升高,并成为了发酵后期的优势菌。普氏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发现,真菌群落结构与中高温大曲整体的风味指标和滋味指标显著相关(P<0.05)。其中,酿酒酵母与酒曲中芳香类化合物、烷烃芳香成分、乙醇的合成密切相关;嗜热子囊菌属可能具有抑制有机硫化物和萜烯类化合物产生的功能;根霉属(Rhizopus)则具有抑制涩味物质形成的作用。本研究深化了人们对中高温大曲生产过程中真菌群落及品质特性变化规律的认识,同时为相关企业改进产品制作工艺和提高产品品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温大曲 风味品质 高通量测序 真菌群落结构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隆中对酒业中温大曲真菌类群与理化特性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贺子豪 马佳佳 +4 位作者 王俊麟 刘博文 张莹 郭壮 王玉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2,共7页
为剖析湖北襄阳地区中温大曲真菌类群与其理化特性之间的关联性,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与纯培养技术对湖北隆中对酒业中温大曲的真菌组成进行了解析,并结合理化与风味指标对大曲品质进行了评价,继而揭示了真菌类群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 为剖析湖北襄阳地区中温大曲真菌类群与其理化特性之间的关联性,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与纯培养技术对湖北隆中对酒业中温大曲的真菌组成进行了解析,并结合理化与风味指标对大曲品质进行了评价,继而揭示了真菌类群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曲样本的各理化指标均符合QB/T 4259-2011《浓香大曲》要求,且样品间酯化力和糖化力差异较大(P<0.05)。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根霉属(Rhizopus)、双足囊菌属(Dipodascus)、曲霉属(Aspergillus)、毕赤酵母属(Pichia)、丝孢毕赤酵母属(Hyphopichia)和青霉属(Penicillium)为其主要真菌属。分离的25株酵母菌被鉴定为扣囊复膜孢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和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相关性结果表明Hyphopichia对芳香型化合物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P<0.05)。由此可见,湖北隆中对酒业中温大曲蕴含多种真菌有待发掘,且部分真菌代谢有利于有机硫化物和芳香类化合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大曲 真菌类群 理化特性 风味品质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超高压微射流技术对红枣酒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赵佳宇 易宗伟 +4 位作者 蔡文超 马佳佳 王玉荣 单春会 郭壮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7-151,共5页
该研究使用动态超高压微射流技术(DHPM)对红枣酒进行150MPa均质压力处理,以未处理红枣酒为对照,从理化指标、色度、挥发性风味物质和滋味4个方面解析动态超高压微射流处理对红枣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组相比,动态超高压微射... 该研究使用动态超高压微射流技术(DHPM)对红枣酒进行150MPa均质压力处理,以未处理红枣酒为对照,从理化指标、色度、挥发性风味物质和滋味4个方面解析动态超高压微射流处理对红枣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组相比,动态超高压微射流处理组红枣酒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酒精度显著降低(p<0.05);L*值(明亮度)显著降低(p<0.05),b*值(黄蓝值)显著增加(p<0.05);醇类和芳香类化合物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苦味、涩味和后味A的相对强度显著降低(p<0.05),咸味和丰度的相对强度显著增加(p<0.05);经主成分分析(PCA)发现,两者在整体品质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可见,动态超高压微射流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缺陷滋味物质的含量和提升芳香类物质的含量,从而明显改善红枣酒的整体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超高压微射流技术 红枣酒 理化指标 色泽 挥发性风味物质 滋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谷城县高粱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娟 刘忠军 +1 位作者 刘继明 郭壮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5期105-107,共3页
从高粱生长特性及其用途入手,介绍谷城县高粱产业的生态环境优势、产业优势及品种优势,分析该地区高粱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高粱产业的发展对策,对后续谷城县高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谷城县 高粱 发展对策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成曲方式制备高温大曲的细菌菌群解析及其功能与表型预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慧君 王玉荣 +4 位作者 侯强川 张海波 田龙新 叶明波 郭壮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6-163,共8页
为比较分析人工踩曲和机械压曲制备高温大曲细菌菌群结构的异同,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2种成曲方式制备高温大曲样品的细菌菌群组成,并预测了细菌的基因功能及表型。通过α多样性发现,人工踩曲和机械压曲制备的... 为比较分析人工踩曲和机械压曲制备高温大曲细菌菌群结构的异同,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2种成曲方式制备高温大曲样品的细菌菌群组成,并预测了细菌的基因功能及表型。通过α多样性发现,人工踩曲和机械压曲制备的高温大曲样品中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β多样性发现,2种成曲方式制备高温大曲样品的细菌菌群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结构差异(P<0.01),且机械压曲制备的高温大曲组间差异较小;通过细菌菌群结构解析发现,较之人工踩曲,机械压曲制备高温大曲样品中Lentibacillus的含量显著偏多(P<0.001),而Weissella、Brevibacterium和Pediococcus的含量相对偏少(P>0.05);通过线性判别分析效应量(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LEfSe)发现,放热线菌科(Thermoactinomycetaceae)是人工踩曲制备高温大曲的生物标志物,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是机械压曲制备高温大曲的生物标志物;通过基因功能预测发现,相较于人工踩曲,机械压曲制备的高温大曲中细菌类群在信号传导机制上显著偏高,在细胞内运输、分泌和囊泡运输上显著偏低(P<0.05);通过表型预测发现,人工踩曲制备的高温大曲中细菌的氧化胁迫耐受的能力更强(P<0.05),而机械压曲制备的高温大曲中革兰氏阳性菌的含量更丰富(P<0.05)。由此可见,人工踩曲和机械压曲制备高温大曲的细菌菌群结构具有显著差异,并进一步影响其细菌的功能和表型,该研究可为推进酱香型白酒制曲工艺的发展提供基础理论和学科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踩曲 机械压曲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 细菌菌群 基因功能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大曲感官特征及其细菌群落结构解析
18
作者 赵恒 蔡文超 +4 位作者 余培荣 陈炜 单春会 张海波 郭壮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119,共7页
该研究采用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与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山东省梁山地区低温大曲的感官特征和细菌群落结构,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将其与襄阳地区低温大曲的细菌类群进行比较,并通过纯培养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技术从中分离鉴定芽孢杆... 该研究采用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与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山东省梁山地区低温大曲的感官特征和细菌群落结构,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将其与襄阳地区低温大曲的细菌类群进行比较,并通过纯培养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技术从中分离鉴定芽孢杆菌(Bacillus)菌株。结果表明,梁山低温大曲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主要体现在硫化物、乙醇和醛酮类物质上;咸味和鲜味较为突出,酸味和鲜的回味较弱。优势细菌属主要为片球菌属(Pediococcus)(25.33%)、魏斯氏菌属(Weissella)(21.58%)和伴生乳杆菌属(Companilactobacillus)(5.27%)。Pediococcus、乳植杆菌属(Lactiplantibacillus)和发酵剂乳杆菌属(Levilactobacillus)与苦味或苦的回味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襄阳低温大曲相比,梁山低温大曲中的细菌菌群丰富度较低,芽孢杆菌含量较少,乳酸菌含量较高;共有的细菌类群包括芽孢杆菌、克罗彭斯特德菌属(Kroppenstedtia)和部分乳酸菌。从梁山低温大曲中共分离鉴定出8株芽孢杆菌,包括3株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2株索诺拉沙漠芽孢杆菌(Bacillus sonorensis)、2株副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paralicheniformis)和1株海恩斯氏芽孢杆菌(Bacillus haynes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大曲 电子鼻 电子舌 MiSeq高通量测序 细菌类群 结构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州地区高温和中温大曲真菌类群解析及其感官品质关联性分析
19
作者 赵慧君 王玉荣 +4 位作者 侯强川 张海波 倪慧 叶明波 郭壮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63-173,共11页
为了解析山东滨州地区不同类型大曲真菌群落结构及其感官品质之间的差异,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对滨州地区高温和中温大曲真菌群落结构和品质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大曲真菌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非常... 为了解析山东滨州地区不同类型大曲真菌群落结构及其感官品质之间的差异,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对滨州地区高温和中温大曲真菌群落结构和品质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大曲真菌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非常显著低于中温大曲(P<0.01),且两种大曲之间真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在高温大曲中平均相对含量显著偏高(P<0.05),曲霉属(Aspergillus)、根霉属(Rhizopus)、根毛霉属(Rhizomucor)和横梗霉属(Lichtheimia)在中温大曲中平均相对含量显著偏高(P<0.05),Thermomyces和威克汉姆酵母属(Wickerhamomyces)可以分别作为高温和中温大曲的生物标志物,且高温大曲真菌微生物网络稳定性弱于中温大曲。此外,两种大曲之间风味品质差异不显著(P>0.05),而滋味品质差异非常显著(P<0.01),苦味和鲜味的回味在高温大曲中显著偏低(P<0.05),酸味、咸味和苦味的回味在中温大曲中显著偏低(P<0.05),且大曲优势真菌属与风味指标之间关联性不显著(P>0.05),与滋味指标之间关联性非常显著(P<0.01),其中Thermomyces与酸味、涩味和苦味的回味呈现正相关,与鲜味和鲜味的回味呈现负相关,而Aspergillus、Rhizopus、Rhizomucor、Rasamsonia和Lichtheimia则与之相反。由此可见,滨州地区高温和中温大曲之间真菌群落结构和滋味品质存在差异,且优势真菌属与滋味指标之间具有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中温大曲 真菌类群 感官品质 关联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德地区高温大曲微生物多样性与理化性质分析
20
作者 向绪军 蔡文超 +4 位作者 余培荣 陈炜 单春会 郭壮 王玉荣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6-132,共7页
该研究以采集自湖南省常德市某酒厂的6份高温大曲为研究对象,结合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及纯培养技术对其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测定其理化指标并探究其与优势菌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6种高温大曲的细菌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极... 该研究以采集自湖南省常德市某酒厂的6份高温大曲为研究对象,结合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及纯培养技术对其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测定其理化指标并探究其与优势菌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6种高温大曲的细菌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极显著高于真菌菌群(P<0.01),大曲中优势细菌属为慢生芽孢杆菌属(Lentibacillus)、克罗彭斯特菌属(Kroppenstedtia)、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芽孢杆菌属(Bacill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和伴生乳杆菌属(Companilactobacillus),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20.60%、19.51%、17.93%、11.53%、8.90%、4.92%、3.32%和1.27%。优势真菌属为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曲霉菌属(Aspergillus)、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双足囊菌属(Dipodascus)、丝衣霉属(Byssochlamys)、根霉属(Rhizopus)、嗜热毛霉属(Thermomucor)和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60.88%、11.64%、7.86%、4.67%、2.23%、2.11%、1.27%和1.24%。从样品中分离鉴定的可培养微生物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和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Lentibacillus与灰分呈高度显著负相关(P<0.001),Bacillus与酒化力和糖化力、Thermomyces与水分和氨基酸态氮呈显著负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 纯培养技术 微生物多样性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