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朔州地区酸粥乳酸菌多样性解析及其分离株发酵酸粥滋味品质评价
1
作者 李娜 王玉荣 +2 位作者 马佳佳 郭壮 双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57-163,共7页
该研究采用纯培养技术对山西省朔州地区酸粥中乳酸菌多样性进行解析,并选取可用于食品加工的乳酸菌纯种发酵酸粥,继而采用电子舌、高效液相色谱仪和氨基酸分析仪对酸粥的滋味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0份酸粥样品分离出的135株乳酸菌被... 该研究采用纯培养技术对山西省朔州地区酸粥中乳酸菌多样性进行解析,并选取可用于食品加工的乳酸菌纯种发酵酸粥,继而采用电子舌、高效液相色谱仪和氨基酸分析仪对酸粥的滋味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0份酸粥样品分离出的135株乳酸菌被鉴定到12个属的20个种,其中Lactiplantibacillus argentoratensis(斯特拉斯堡乳植物杆菌,17.04%)为朔州酸粥的优势乳酸菌。选取17株乳酸菌纯种发酵酸粥,发现酸粥滋味品质差异明显,且主要体现在酸味和鲜的回味上;纯种发酵酸粥中有机酸和氨基酸含量丰富,有机酸主要为乳酸、乙酸和柠檬酸,其中乳酸是导致酸粥酸味差异的主要有机酸;氨基酸主要为异亮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综上,朔州地区酸粥中乳酸菌种群较为丰富,不同乳酸菌纯种发酵酸粥的滋味品质差异明显,且乳酸是影响酸粥酸味的主要有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粥 滋味 乳酸菌 可培养 有机酸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门地区鲊广椒中细菌群落结构及乳酸菌类群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席啦 向凡舒 +2 位作者 张彦 张海波 郭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22-128,共7页
该研究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PICRUSt软件分别解析了天门地区鲊广椒的细菌类群结构与功能,并结合纯培养方式分离、鉴定和保藏了其中的乳酸菌。结果显示,15份样品被分为2个聚类,聚类Ⅰ中细菌主要隶属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含... 该研究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PICRUSt软件分别解析了天门地区鲊广椒的细菌类群结构与功能,并结合纯培养方式分离、鉴定和保藏了其中的乳酸菌。结果显示,15份样品被分为2个聚类,聚类Ⅰ中细菌主要隶属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含量为89.77%;聚类Ⅱ中细菌主要隶属于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小坂菌属Kosakonia和四联球菌属Tetragenococcus,相对含量分别为19.81%、12.24%和10.89%,经Mann-Whitnay检验发现2个聚类在Lactobacillus、Klebsiella和Kosakonia等菌属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同时,Lactobacillus与Kosakonia和Pseudomonas等菌属之间还呈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2个聚类在15个功能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两者均在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的转运与代谢功能上具有高表达。乳酸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鲊广椒中蕴含了L.plantarum、L.brevis、L.curvatus和L.sakei等乳杆菌类群,其中L.plantarum为天门地区鲊广椒中的优势乳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eq高通量测序 鲊广椒 细菌多样性 功能预测 乳酸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东部地区鲊广椒乳酸菌分离鉴定及细菌菌群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程驰新笑 易宗伟 +3 位作者 王玉荣 崔梦君 赵慧君 郭壮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9-54,共6页
为明确重庆东部地区鲊广椒中乳酸菌多样性和细菌群落多样性,该研究以采集自重庆东部5个地区的鲊广椒为研究对象,采用微生物纯培养技术对其蕴含的乳酸菌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并进一步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细菌菌群多样性进... 为明确重庆东部地区鲊广椒中乳酸菌多样性和细菌群落多样性,该研究以采集自重庆东部5个地区的鲊广椒为研究对象,采用微生物纯培养技术对其蕴含的乳酸菌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并进一步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细菌菌群多样性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采用纯培技术共从鲊广椒样品中分离得到122株乳酸菌,鉴定为同一个门5个属下的22个种,其中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消化乳杆菌(Lactobacillus alimentarius)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为鲊广椒中的优势细菌,分别占乳酸菌总分离株的26.23%、20.49%和18.85%。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重庆东部地区鲊广椒样品以厚壁菌门(Firmicute)、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主,且在属水平上平均相对丰度大于1.0%的细菌属有7个,包括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魏斯氏菌属(Weissella)、乳球菌属(Lactococcus)、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其中乳酸杆菌属平均相对丰度为63.96%。由此可见重庆东部地区鲊广椒中蕴含了丰富的乳酸菌资源,并且具有较高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鲊广椒 乳酸菌 高通量测序 细菌菌群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秭归地区鲊广椒中乳酸菌及细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席啦 向凡舒 +2 位作者 张彦 单春会 郭壮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2-126,共5页
该研究在采用纯培养方式对秭归地区鲊广椒中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细菌多样性进行解析。结果表明,从14个鲊广椒中分离出的43株疑似乳酸菌被鉴定为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屎肠球菌属(Entero... 该研究在采用纯培养方式对秭归地区鲊广椒中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细菌多样性进行解析。结果表明,从14个鲊广椒中分离出的43株疑似乳酸菌被鉴定为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屎肠球菌属(Enterococcus),鉴定到的种主要有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敏捷乳杆菌(Lactobacillus alimentarius)和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占所有分离株的86.05%,其中L.plantarum占所有分离株的60.74%,为优势菌种。测序结果显示,鲊广椒中主要的细菌类群为隶属于硬壁菌门(Firmicutes)的Lactobacillus和戊糖片球菌属(Pediococcus)以及隶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其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47.85%、13.29%和21.31%,其中乳酸菌含量累计达61.14%。由此可见,秭归地区鲊广椒中蕴含了较为丰富的乳酸菌资源,但同时也存在Pseudomonas等具有致病性的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鲊广椒 MiSeq高通量测序 乳酸菌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寿老人肠道乳酸菌多样性及其分离株对发酵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肖石高 何梦雪 +2 位作者 张振东 王玉荣 侯强川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12,共5页
人体肠道是益生乳酸菌的重要资源库,为评估长寿老人肠道乳酸菌在发酵乳中的应用潜力,本研究首先对恩施地区长寿老人肠道乳酸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在此基础上使用优势乳酸菌菌株制作发酵乳,并使用电子鼻和电子舌以及高效液相色谱,对制... 人体肠道是益生乳酸菌的重要资源库,为评估长寿老人肠道乳酸菌在发酵乳中的应用潜力,本研究首先对恩施地区长寿老人肠道乳酸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在此基础上使用优势乳酸菌菌株制作发酵乳,并使用电子鼻和电子舌以及高效液相色谱,对制作的发酵乳品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从恩施地区长寿老人肠道分离到的28株乳酸菌被鉴定为2个属: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肠球菌属(Enterococcus),进一步鉴定为6个种:唾液乳杆菌(L. salivarius)、发酵乳杆菌(L. fermentum)、泰国肠球菌(E. thailandicu)、屎肠球菌(E. faecium)、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和黏膜乳杆菌(L. mucosae)。选取唾液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分别制备发酵乳,并进行样品品质评价发现,两组发酵乳品质差异明显,唾液乳杆菌制备的发酵乳样品的鲜味、W1S和W2S等指标上低于发酵乳杆菌组,而W1C、W3C、W5C、酸味以及乳酸和柠檬酸的含量等指标显著高于后者,显示出更好的发酵特性。本研究可为老人肠道乳酸菌研究提供依据,并为发酵乳的制备提供乳酸菌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老人 乳酸菌 分离鉴定 发酵乳制品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的红枣酒发酵过程中品质变化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文航 崔梦君 +2 位作者 蔡文超 单春会 郭壮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5-130,共6页
该研究以红枣为原料,采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HBUAS61676发酵制备红枣酒,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及电子鼻、电子舌技术检测其理化、颜色、风味和滋味等品质指标,探究红枣酒发酵过程中品质变化,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CA)。结果... 该研究以红枣为原料,采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HBUAS61676发酵制备红枣酒,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及电子鼻、电子舌技术检测其理化、颜色、风味和滋味等品质指标,探究红枣酒发酵过程中品质变化,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CA)。结果表明,红枣酒发酵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呈现下降趋势,酒精度和总酸含量则呈现上升趋势。通过聚类分析,红枣酒的发酵过程被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0~1 d(发酵初期)、2~7 d(发酵中期)和8~16 d(发酵后期)。红枣酒发酵中期样品的亮度较低,颜色偏红,发酵后期样品亮度极显著升高(P<0.01),颜色极显著偏绿(P<0.01)。经电子舌分析可知,发酵中期样品的涩味和苦味更明显,而发酵后期涩味和苦味显著降低(P<0.01),且鲜味、咸味和丰度显著升高(P<0.01)。经电子鼻分析可知,发酵中期样品的芳香类物质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发酵后期样品的有机硫化物、萜烯类物质和烷烃类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酒 发酵过程 电子鼻 电子舌 品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售茨河花色腐乳和红方腐乳微生物菌群及风味物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振东 王玉荣 +3 位作者 侯强川 陈富安 郭壮 赵慧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70-77,共8页
基于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湖北省谷城市茨河花色腐乳和全国不同地区的红方腐乳的微生物菌群进行了分析,同时使用GC-IMS对腐乳的气味基础—挥发性有机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色腐乳与红方腐乳的细菌与真菌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 基于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湖北省谷城市茨河花色腐乳和全国不同地区的红方腐乳的微生物菌群进行了分析,同时使用GC-IMS对腐乳的气味基础—挥发性有机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色腐乳与红方腐乳的细菌与真菌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前者的生物标志菌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而红方腐乳的生物标志菌属为红酵母属(Rhodotorula),曲霉属(Aspergillus)和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GC-IMS结果显示,两种腐乳的小分子酯类风味物质种类最丰富,醛类物质在红方腐乳中富集,而酮类物质在花色腐乳中富集。另外,红方腐乳的特征风味物质为乙醇、2-甲基丁醛,2-甲基异丙醛等,而花色腐乳的特征风味物质为乙醛,丙烯酸乙酯,柠檬烯等。另外,威克汉姆酵母属(Wickerhamomyces)和毛霉(Mucor)与多种风味物质呈正相关,因此在花色腐乳的生产中具有开发与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乳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仪 高通量测序 关联分析 挥发性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菜细菌菌群多样性及其与风味特征的关联分析
8
作者 张振东 罗习云 +4 位作者 罗春露 马秀秀 郭壮 杨勇 王玉荣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3,共5页
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电子鼻及电子舌分别对盐酸菜细菌菌群多样性及风味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对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盐酸菜中共注释到10个细菌门和335个细菌属,优势细菌门(平均相对丰度≥1%)为厚... 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电子鼻及电子舌分别对盐酸菜细菌菌群多样性及风味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对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盐酸菜中共注释到10个细菌门和335个细菌属,优势细菌门(平均相对丰度≥1%)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7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5.16%)和放线菌门(Actinoacteria)(3.22%),优势细菌属为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15.72%)、促生乳杆菌属(Levilactobacillus)(12.70%)、泛菌属(Pantoea)(7.36%)等21个菌属。在气味指标上,不同来源盐酸菜的氮氧化合物、有机硫化物和萜类化合物、烷类和醇类化合物的差异较大;在滋味品质上,酸味和咸味的差异较大。相关性分析发现,促生乳杆菌属可能对盐酸菜的气味品质影响较大,而沙雷氏菌属(Serratia)可能起到增加盐酸菜鲜味的回味的作用。该研究为盐酸菜的发酵工艺改进以及品质控制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菜 细菌菌群多样性 电子鼻 电子舌 风味品质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对不同品种红枣香气和滋味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解云 陈邵德罡 +4 位作者 蔡文超 高俊 单春会 郭壮 赵慧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8-182,共5页
以12种红枣(酸枣、大平顶枣、圆铃枣、灵武长枣、壶瓶枣、狗头枣、金丝小枣、灰枣、灵宝大枣、木枣、石门大枣、骏枣)所破碎的红枣汁为试验对象,探讨了其在香气和滋味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经电子鼻检测发现,电子鼻各传感器对不同品种红... 以12种红枣(酸枣、大平顶枣、圆铃枣、灵武长枣、壶瓶枣、狗头枣、金丝小枣、灰枣、灵宝大枣、木枣、石门大枣、骏枣)所破碎的红枣汁为试验对象,探讨了其在香气和滋味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经电子鼻检测发现,电子鼻各传感器对不同品种红枣香气成分的差异显著(P<0.05);经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式分析(LDA)发现,电子鼻能够明显的区别不同品种的红枣。经电子舌检测发现,电子舌5个基本味对不同品种红枣的滋味差异显著(P<0.05),而3个回味对不同品种红枣的滋味差异不显著(P>0.05);经主成分分析发现,电子舌不能有效的区别不同品种的红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 电子鼻 电子舌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纯培养和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仙桃地区鲊菜细菌多样性
10
作者 胡雨婷 符漫 +4 位作者 王玉荣 张彦 张海波 孙雅芳 郭壮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5-99,共5页
为解析湖北省仙桃地区鲊菜中细菌多样性,该研究在采用纯培养技术对乳酸菌菌株进行分离鉴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细菌多样性进行解析。纯培养结果发现,分离到的44株乳酸菌隶属于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 为解析湖北省仙桃地区鲊菜中细菌多样性,该研究在采用纯培养技术对乳酸菌菌株进行分离鉴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细菌多样性进行解析。纯培养结果发现,分离到的44株乳酸菌隶属于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和乳球菌属(Lactococcus),其中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和戊糖乳杆菌(L.pentosus)分别占总分离株含量的40.91%和34.09%。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鲊菜中优势细菌属主要包括乳酸杆菌属、明串珠菌属、魏斯氏菌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其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85.03%、3.31%、1.68%、1.50%和1.05%。由此可见,仙桃地区鲊菜中乳酸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且以植物乳杆菌和戊糖乳杆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鲊菜 纯培养技术 高通量测序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施州不同地区鲊广椒微生物多样性与功能分析
11
作者 张振东 王克英 +4 位作者 谌洪婷 罗文 赵慧君 郭壮 王玉荣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8-113,共6页
为明确恩施州鲊广椒的菌群结构特点,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恩施州利川市和恩施市的鲊广椒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恩施州利川市与恩施市的鲊广椒中检测到10个优势菌属,分别为促生乳杆菌属(Levilactobacillus),伴生乳杆菌属(Companilactob... 为明确恩施州鲊广椒的菌群结构特点,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恩施州利川市和恩施市的鲊广椒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恩施州利川市与恩施市的鲊广椒中检测到10个优势菌属,分别为促生乳杆菌属(Levilactobacillus),伴生乳杆菌属(Companilactobacillus)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两个地区间鲊广椒中相对含量具有显著差异的优势属有6个,分别为促生乳杆菌属、乳植物杆菌属(Lactiplantibacill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肇源腐败乳杆菌(Loigolactobacillus)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此外,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是恩施市鲊广椒的特有菌属。基于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大小(LEfSe)结果表明,促生乳杆菌属和魏斯氏菌属相对含量差异最大,是利川市和恩施市鲊广椒的生物标志物。另外,基于菌群功能分析,在丰度最高的代谢途径中,与核苷酸合成和碳水化合物相关的代谢途径数量最多。总的来说,采集自恩施州利川市和恩施市鲊广椒的优势属组成相似,但相对含量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鲊广椒 高通量测序 细菌多样性 恩施州 功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宁地区酸姜片微生物群落及基因功能分析
12
作者 马梦月 熊英梅 +3 位作者 向秀连 张彦 郭壮 王玉荣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1-85,共5页
该研究采用纯培养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广西南宁地区酸姜片样品的细菌多样性,并基于直系同源蛋白数据库对细菌潜在的功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样品中的优势细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副乳杆菌属(Paralactobacillus)、梭菌属(... 该研究采用纯培养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广西南宁地区酸姜片样品的细菌多样性,并基于直系同源蛋白数据库对细菌潜在的功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样品中的优势细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副乳杆菌属(Paralactobacillus)、梭菌属(Clostri-d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劳尔氏菌属(Ralstonia)、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PICRUSt分析显示,酸姜片中细菌具有较强的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转运与代谢功能。通过纯培养方法从样品中分离出的8株乳酸菌中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占总分离株的62.50%。综合分析表明,酸姜片中代谢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的细菌菌群占比较高,优势细菌属以乳杆菌属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姜片 微生物群落 基因功能预测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前处理对植物乳杆菌发酵红枣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倪慧 蔡文超 +2 位作者 郭壮 唐凤仙 单春会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2-206,共5页
该研究使用100 MPa、200 MPa、300 MPa、400 MPa和500 MPa超高压对红枣汁进行了前处理,其接种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JZ27-2进行了发酵,以热处理红枣汁为对照,从乳酸菌活菌数、颜色、风味、滋味和稳定性解析了超高... 该研究使用100 MPa、200 MPa、300 MPa、400 MPa和500 MPa超高压对红枣汁进行了前处理,其接种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JZ27-2进行了发酵,以热处理红枣汁为对照,从乳酸菌活菌数、颜色、风味、滋味和稳定性解析了超高压前处理对乳酸菌发酵红枣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压前处理对发酵红枣汁中乳酸菌的活菌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可以显著提高发酵红枣汁的a*值和b*值(P<0.05),显著降低L*值(P<0.05),对发酵红枣汁滋味品质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芳香类物质敏感的传感器W1C、W3C和W5C对发酵红枣汁的响应值均显著增大(P<0.05);400 MPa前处理的发酵红枣汁热处理和乙醇处理稳定性均没有显著变化,而强制老化稳定性得以提升;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00 MPa时发酵红枣汁的风味品质较佳,颜色更鲜红,同时稳定性更好。由此可见,可以使用超高压对乳酸菌发酵红枣汁进行前处理,最佳处理压力为40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技术 色差仪 电子舌 电子鼻 发酵红枣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宁地区酸笋细菌类群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黎婷玉 陈瑶瑶 +3 位作者 张彦 熊建文 郭壮 王玉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1-76,共6页
作为螺蛳粉的核心配料之一以及广西菜肴中常见的调味品,酸笋在广西特色食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广西南宁地区酸笋的细菌类群结构进行了解析,并通过纯培养方式对其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测序结... 作为螺蛳粉的核心配料之一以及广西菜肴中常见的调味品,酸笋在广西特色食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广西南宁地区酸笋的细菌类群结构进行了解析,并通过纯培养方式对其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测序结果显示,南宁地区酸笋中的细菌类群主要隶属于硬壁菌门(Firmicutes)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99.05%和98.41%,且其中的核心构建分类操作单元亦均属于Lactobacillus。PICRUSt分析结果显示,酸笋中细菌类群的功能首先在维持细胞自身生长的功能上具有较高表达,其次是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转运和代谢功能;从酸笋中共得到4株分离株,分别被鉴定为Lactobacillus fermentum、Lactobacillus hammesii、Lactobacillus sakei和Bacillus paramycoides。由此可见,酸笋中的乳酸菌类群主要为Lactobacill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酸笋 细菌类群 功能预测 乳酸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盐添加对鲊广椒感官品质及细菌类群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向秀连 赵慧君 +4 位作者 王玉荣 侯强川 王婷 杨莹 郭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08-114,共7页
本研究在采用电子舌和电子鼻对鲊广椒品质进行评价的基础上,使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鲊广椒细菌多样性进行了解析,并探究不同盐浓度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滋味和风味指标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在门水平上Firmicut... 本研究在采用电子舌和电子鼻对鲊广椒品质进行评价的基础上,使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鲊广椒细菌多样性进行了解析,并探究不同盐浓度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滋味和风味指标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在门水平上Firmicutes(厚壁菌门,84.87%)逐渐上升,而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13.65%)逐渐下降;在属水平上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的相对含量逐渐上升,且平均相对含量高达60.20%。当盐浓度为5%时,鲊广椒中的菌群结构已趋于稳定,风味和滋味中的优良指标(鲜味)的强度适中,而缺陷指标(酸味)的相对强度普遍较低。由此可见,在鲊广椒中添加5%的食盐可以显著改善鲊广椒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鲊广椒 食盐添加 电子舌 电子鼻 高通量测序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类辣椒对鲊广椒细菌类群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席啦 熊英梅 +4 位作者 王玉荣 侯强川 王婷 杨莹 郭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54-159,共6页
为了探讨3类辣椒对鲊广椒细菌类群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以小米椒(Capsicum frutescens Linn.)、二荆条辣椒(Capsicum annuum L.)和菜椒(Capsicum annuum L. var. grossum (L.) Sendt.)为试验组进行了鲊广椒的制作,同时设置不添加任... 为了探讨3类辣椒对鲊广椒细菌类群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以小米椒(Capsicum frutescens Linn.)、二荆条辣椒(Capsicum annuum L.)和菜椒(Capsicum annuum L. var. grossum (L.) Sendt.)为试验组进行了鲊广椒的制作,同时设置不添加任何蔬菜和只添加芹菜(Apium graveolens var. rapaceum)的2个对照组,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电子舌和电子鼻技术对鲊广椒的品质进行了数字化评价,并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细菌类群进行了解析,最后对鲊广椒品质和优势菌属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揭示。结果发现,较之小米椒制作的鲊广椒,二荆条和菜椒制作的鲊广椒细菌群系的多样性和丰度均较高。添加二荆条和菜椒制作的鲊广椒主要以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为主,其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77.53%和94.41%,而添加小米椒制作的鲊广椒以假单胞菌(Pseudomonas)为主,平均相对含量为67.35%。较之小米椒制作的鲊广椒,二荆条和青椒制作的鲊广椒酸味和芳香类物质的含量明显偏高,而挥发性物质中有机硫化物、萜类物质和氮氧化物等含量明显偏低。经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提升鲊广椒发酵体系中Lactobacillus的含量能明显抑制鲊广椒中的不良风味,提升芳香类物质的含量。鲊广椒因其酸辣的口感而广受欢迎,由于菜椒辣度较低,因而选用二荆条辣椒作为主要原料进行鲊广椒的制作对提升产品的整体品质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鲊广椒 细菌多样性 电子舌 电子鼻 辣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宁地区酸柠檬细菌多样性及潜在功能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梦雪 张彦 +3 位作者 崔梦君 郭壮 熊建文 王玉荣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1-75,共5页
为解析广西南宁市家庭自制酸柠檬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及潜在功能,该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酸柠檬样品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并采用PICRUSt软件对其基因功能和表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酸柠檬中微生物多样性较高,不同样... 为解析广西南宁市家庭自制酸柠檬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及潜在功能,该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酸柠檬样品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并采用PICRUSt软件对其基因功能和表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酸柠檬中微生物多样性较高,不同样品间优势细菌含量差异较小。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硬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累计平均相对含量达98.23%;优势细菌属为劳尔氏菌属(Ralstonia)、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诺卡氏菌属(Nocardia)、假单胞菌属(Pelomonas)和别样杆菌属(Alistipes),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66.13%、8.18%、2.87%、1.27%、1.01%。酸柠檬中具有氨基酸转运与代谢、能量生产和转换功能的细菌序列占总序列的比例较高,均>7%,可促进酸柠檬独特风味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柠檬 细菌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川酱豆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对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怡 张苗苗 +4 位作者 邓子文 董蕴 扎西拉宗 郭壮 王玉荣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7-131,共5页
以湖北利川酱豆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样本细菌群落结构,采用电子鼻分析其挥发性风味成分,并对样本细菌群落与风味成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川酱豆优势细菌主要隶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主要为芽孢杆菌属(B... 以湖北利川酱豆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样本细菌群落结构,采用电子鼻分析其挥发性风味成分,并对样本细菌群落与风味成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川酱豆优势细菌主要隶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主要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85.52%)、魏斯氏菌属(Weissella)(4.03%)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2.83%);样本中核心操作分类单元(OTU)有422个,OTU包含的序列数占总序列数的84.70%。基因功能预测发现,利川酱豆细菌序列在“氨基酸转运与代谢”、“碳水化合物转运与代谢”、“转录”与“复制、重组和修复”等功能占比较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优势细菌与风味指标具有明显相关性,且芽孢杆菌与烷烃芳香成分的形成呈正相关。结果表明,利川酱豆中含有丰富的细菌群落,且其中芽孢杆菌可促进酱豆风味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川酱豆 细菌群落 挥发性风味成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凤地区泡凤头姜盐水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解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怡 向秀连 +3 位作者 王玉荣 张彦 张海波 郭壮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8-132,共5页
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湖北来凤地区泡凤头姜盐水样品的细菌菌群结构进行分析,并采用PICRUSt软件对其基因功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泡凤头姜盐水样品中的细菌菌群归属于19个门、46个纲、96个目、163个科和393个属;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 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湖北来凤地区泡凤头姜盐水样品的细菌菌群结构进行分析,并采用PICRUSt软件对其基因功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泡凤头姜盐水样品中的细菌菌群归属于19个门、46个纲、96个目、163个科和393个属;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优势细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气单胞菌属(Aeromonas)、乳球菌属(Lactococcus)、拉恩氏菌属(Rahnella)、弧菌属(Vibrio)、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克吕沃氏菌属(Kluyvera)、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和欧文氏菌属(Erwinia),其中Lactobacillus为主要的核心细菌类群(累计相对含量16.97%);泡凤头姜盐水样品中细菌的基因主要富集在氨基酸转运与代谢、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以及能量生产和转换功能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头姜 MiSeq高通量测序 细菌菌群结构 基因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米和玉米比例对鲊广椒品质及细菌类群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席啦 熊英梅 +4 位作者 王玉荣 侯强川 王婷 杨莹 郭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76-181,共6页
鲊广椒是以谷物和辣椒为主料的特色发酵食品,在我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等地均有食用。该研究分别以大米和玉米为原料制作了鲊广椒,同时使用仿生技术对鲊广椒的品质进行了评价,并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解析。结... 鲊广椒是以谷物和辣椒为主料的特色发酵食品,在我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等地均有食用。该研究分别以大米和玉米为原料制作了鲊广椒,同时使用仿生技术对鲊广椒的品质进行了评价,并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解析。结果发现,酸味、苦味和咸味是差异较大的滋味指标,芳香类物质、氮氧化合物、甲烷和乙醇是差异较大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鲊广椒中细菌主要是隶属于硬壁菌门(Firmicutes)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97.90%);相关性显示在鲊广椒发酵基质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玉米能够显著增加鲊广椒的酸味和芳香味等良性指标的强度,并降低苦味、咸味和氮氧化合物等劣性指标的强度,从而改善鲊广椒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鲊广椒 电子舌 电子鼻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