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I文学的批评:路径、范式与重点 被引量:1
1
作者 曾巍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0-171,共12页
AI文学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以人类已有的文学形式为样板,通过算法自动生成的数字文本,其本质是算法文学。在通用人工智能出现之前,AI文学的生成是人与智能机器交互合作完成的。随着智能水平提升,AI逐渐由辅助性工具向智能主体演变。面... AI文学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以人类已有的文学形式为样板,通过算法自动生成的数字文本,其本质是算法文学。在通用人工智能出现之前,AI文学的生成是人与智能机器交互合作完成的。随着智能水平提升,AI逐渐由辅助性工具向智能主体演变。面对新的文学现象,简单套用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会导致方法失灵和理论失效,但传统文学批评坐标系关注作品、世界、艺术家、欣赏者四个要素及其之间关系的思路为AI文学的批评提供了方法取径的启示。将“艺术家”置换为“人机创作共同体”,可建构AI文学批评的坐标系图式。AI文学的批评实践仍需坚持以文本为中心,从文本出发,重点关注“人机创作共同体”中人与智能体的关系,由文本批评深入到算法批评,拓展到关系批评,并以反身批评反思人的文学,推动AI文学与人的文学共同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文学 人工智能 算法 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通俗小说观念在明代的发展——以历史通俗演义为中心
2
作者 王齐洲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7,共13页
《三国演义》在明代流行所引发的小说家们对正统史书和通俗演义关系的思考,不仅完成了明代通俗小说观念的理论建构,也推动了明代通俗小说的迅猛发展。通俗小说观念在明代前中期与明代后期有显著差别,具体表现为由强调资治和教化转向重... 《三国演义》在明代流行所引发的小说家们对正统史书和通俗演义关系的思考,不仅完成了明代通俗小说观念的理论建构,也推动了明代通俗小说的迅猛发展。通俗小说观念在明代前中期与明代后期有显著差别,具体表现为由强调资治和教化转向重视通俗和娱情,即从要求通俗演义“羽翼信史”到肯定通俗演义与正史“并传不朽”,从要求通俗演义“裨益风教”到鼓吹通俗演义为“疗俗圣药”,从强调通俗演义征实到鼓动通俗演义虚构,最后归结为要在通俗演义中塑造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典型人物形象。明代通俗小说观念的成熟改变了中国小说观念的基本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小说观念 历史演义 明代 《三国演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科技与文学创作的新变——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视域下的文学与科技关系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胡亚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5-91,共7页
关于文学与科技的关系,人们多看到高科技对文学的冲击和造成的威胁,关于高科技对文学创作的革命性影响涉及较少。从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看,文学与科技的关系是一个"破坏和补偿"同时进行的过程,一方面高... 关于文学与科技的关系,人们多看到高科技对文学的冲击和造成的威胁,关于高科技对文学创作的革命性影响涉及较少。从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看,文学与科技的关系是一个"破坏和补偿"同时进行的过程,一方面高科技使传统文学的内容、结构和表达方式遭到瓦解,另一方面又为文学打开了新的窗口。高科技不仅刷新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而且为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审美体验和想象,催生了新的文学样式和结构方式,并由此构成对文学观念的重构。同时,当代文学创作又需要保持对科技的反思与超越,提醒人们警惕科技的负面作用,并通过发挥文学的特性和优势,推进人类在高科技时代诗意地栖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高科技 革命性影响 反思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生产”视域中的文学批评——释意场域的构建与批评的生产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文宪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3-191,F0002,共10页
20世纪以来的批评学研究以“文本意义何以形成”之问颠覆了把作者意指视为意义之源的传统文学观念。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批评,先后从表意活动的分析和成义过程的研讨入手,揭示了释意活动与批评生产性之间的关系,在语言活动的层面上阐... 20世纪以来的批评学研究以“文本意义何以形成”之问颠覆了把作者意指视为意义之源的传统文学观念。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批评,先后从表意活动的分析和成义过程的研讨入手,揭示了释意活动与批评生产性之间的关系,在语言活动的层面上阐释了文学批评的生产性。而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则从社会结构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揭示了艺术生产运作机制对批评释意场域的建构与规定,从而极大地拓展了研讨批评生产性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生产 释意场域 文学批评的生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言志”字源学研究辨证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6-254,共9页
近百年来,众多学者运用字源学对“诗言志”这个重要命题进行了阐发。各家所论大都带有明显的实证色彩,但此项研究却从总体上陷于“出之以实,得之反虚”的境地,凸显出“诗言志”字源学研究模式本身存在的局限与不足。许多研究对字形的辨... 近百年来,众多学者运用字源学对“诗言志”这个重要命题进行了阐发。各家所论大都带有明显的实证色彩,但此项研究却从总体上陷于“出之以实,得之反虚”的境地,凸显出“诗言志”字源学研究模式本身存在的局限与不足。许多研究对字形的辨析不够精确,对字义的解说比较主观,违背了古文字考释的一些基本原则:说形声如会意,不符合文字的构形规律;误用声训、递训等训诂学方法;缺乏古文字历史演变的动态眼光。从汉字阐释的角度来看,主要存在“看图释字”、观念先行、以论代史等问题,没有准确把握汉字文化功能的度量。概言之,通过古文字的本形本义演绎出某种理论构想,超出了字源学方法所能负载的限度。近几十年以来,这种“以字源学方法解决文化问题”的模式甚为盛行。对“诗言志”字源学研究的反思,或许能为当下流行的汉字阐释提供些许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言志 字源学 古文字考释 汉字阐释 辨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论、本义论与实用说:陈独秀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论
6
作者 魏天无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7-114,共8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革命家,陈独秀在文学批评中,既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要求文学尽其所能地贴近现实,发挥其现实性和批判性功能,也秉持着个人对文学之为文学的认识,力图在文学与政治之间找到恰如其分的结合点。其"文学革命论"... 作为马克思主义革命家,陈独秀在文学批评中,既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要求文学尽其所能地贴近现实,发挥其现实性和批判性功能,也秉持着个人对文学之为文学的认识,力图在文学与政治之间找到恰如其分的结合点。其"文学革命论"与"文学本义论"互为一体:前者意在取"写实"而弃"空想";后者指向"文言合一"亦即"达意状物",以破除"文以载道"之陋习。"文学本义论"指向的并非文学的"自足说"而是"实用说":强调"本义"是为了把文学从模仿古人、剽窃浮词的牢笼中解放出来,以便让它敞开胸怀拥抱现实,感染读者。重写实、重文学在启迪人心、改造社会中的实用功能而并不忽视文学自身属性,这些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一脉相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革命 本义 实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批评理论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庆卫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5-142,178,共8页
伊格尔顿将人类学批评列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四种形态中的首位,而文化批评则是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批评在当代的主要表现形式。从人类学学科的发展来看,它的研究方向已发生了从异文化或原始文化到自身文化的转向,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人类... 伊格尔顿将人类学批评列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四种形态中的首位,而文化批评则是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批评在当代的主要表现形式。从人类学学科的发展来看,它的研究方向已发生了从异文化或原始文化到自身文化的转向,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在当代取得了共同的问题域,人类学理论成为文化批评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将文化视为整个人类生活的观点,是沟通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与文化批评的关键,这使文化批评获得了宏阔的哲学人类学视野,对于明确文化批评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理论定位以及研究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思想的当代发展,都具有巨大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批评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法实践、符号层累与记忆重构——新文化史视域下古代文章虚字观念的动态张力
8
作者 余祖坤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113,234,共13页
古代文章虚字不只为精英阶层所关注和讨论,更广泛渗透到各阶层读书人的日常生活。在新文化史视角下重审古代文章虚字观念,可以看出,虚字不仅是文章结构、声调与情感表达的核心工具,更通过日常教育、科场规则和集体实践,演化为具有象征... 古代文章虚字不只为精英阶层所关注和讨论,更广泛渗透到各阶层读书人的日常生活。在新文化史视角下重审古代文章虚字观念,可以看出,虚字不仅是文章结构、声调与情感表达的核心工具,更通过日常教育、科场规则和集体实践,演化为具有象征性的文化符号,形塑了社会各阶层的共同记忆。明清科举通过虚字规范实现思想规训,近代文化转型中虚字成为新旧文化博弈的焦点。虚字观念的绵延与变异,体现了历史记忆的重构性与符号意义的动态性,映射出中国社会文化转型中的张力与调适。虚字由此超越文法范畴,成为透视传统与现代、精英与大众、守成与变革之辩证关系的文化棱镜。通过对古代文章虚字观念的新文化史观照,还可以获得一个重要启示:当代文化建构既需重视精英话语的引领作用,亦需激发公共常识的实践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字 新文化史 文章写作 集体文学观念 文化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机杼:《与父亲的奥德赛》中的反身阅读与互文阐释
9
作者 曾巍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2-229,共8页
古典学家丹尼尔·门德尔松的非虚构叙事作品《与父亲的奥德赛》是一部情真意切、意味隽永的家庭回忆录,将父亲参加《奥德赛》研讨课、主题为“《奥德赛》巡礼”的地中海旅行和父亲的人生经历与荷马史诗的阅读、阐释交织起来,以环套... 古典学家丹尼尔·门德尔松的非虚构叙事作品《与父亲的奥德赛》是一部情真意切、意味隽永的家庭回忆录,将父亲参加《奥德赛》研讨课、主题为“《奥德赛》巡礼”的地中海旅行和父亲的人生经历与荷马史诗的阅读、阐释交织起来,以环套结构生动展现了成年之后与父亲走向和解的心理弧线。父亲在研讨课上对奥德修斯是否配得上英雄称号的疑问,来自带着主体经验的反身阅读,包含着自省与反思。地中海上的父子同行重新踏上英雄的返乡之路,而无法抵达的伊萨卡,成为漂泊者心中“家”的圣地。两部作品中反复提到的标识物,“床”具有代表起点的“根”与通向外部世界的“门”的双重涵义,“桨”则是行动力和终点的标志。通过互文阐释,门德尔松深化了对经典作品、父子关系、人生旅程的理解,也进一步帮助读者深化了对传统的意义与价值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尼尔·门德尔松 《与父亲的奥德赛》 《奥德赛》 回忆录 父子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念·体制·方法:小说文体学断想
10
作者 王齐洲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30,共12页
中国古代有重视文体的传统,也诞生过有影响的文体学论著。小说因其文化地位低下,一直不受学界重视,故小说文体研究成果较少。要建构符合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实际的小说文体学,首先需要了解和认识传统小说观念,同时关注小说体制的历史变迁,... 中国古代有重视文体的传统,也诞生过有影响的文体学论著。小说因其文化地位低下,一直不受学界重视,故小说文体研究成果较少。要建构符合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实际的小说文体学,首先需要了解和认识传统小说观念,同时关注小说体制的历史变迁,采用正确而有效的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文体研究,才有可能达至建构小说文体学的目标。小说观念古今差别甚大,对小说文体学建构有决定性影响,需要认真加以辨析。体制则包含体裁、体式、体例和体类,体裁、体式是文体的显性形式,体例是文体的参考标准,而体类则是文体分类的基本依据。古人和今人已经取得的文体研究成果和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都应该成为当今进行古代小说文体研究和文体学建构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 体制 方法 小说文体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探索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念然 王诗雨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26,共10页
作为中国早期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典的传播者和宣传家,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见解及其具体的文艺批评实践不仅对五四后期的左翼新文艺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也在如何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文学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方面为... 作为中国早期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典的传播者和宣传家,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见解及其具体的文艺批评实践不仅对五四后期的左翼新文艺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也在如何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文学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方面为后世树立了可资借鉴的轨范。从其早期的俄乡心程中,可以看到他对文学的作用有着"清醒的现实主义"认识;他关于文艺大众化的理论畅想,既有对新大众语言的原型想象,也有对普洛大众文学之现实与未来的宏观剖析,更有对中国文学出路的积极探讨;他对马列主义文艺原典的阐释与发扬,既有"直取心肝"的准确,也有因激进而带来的误读;他以革命现实主义为立场的文艺批评实践因鲜明的时代性、浓郁的战斗性和高度的针对性而显现了鲜明的"政论文"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马克思主义 文艺理论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出版史”的中国近现代报刊史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范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1-147,共7页
长期以来,中国近现代报刊史是作为新闻史的一部分而存在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国近现代报刊史就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史。近些年有学者注意到中国报刊史研究的局限和不足,试图在新文化史的视阈中来拓展报刊史的研究空间,重塑报刊史研究... 长期以来,中国近现代报刊史是作为新闻史的一部分而存在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国近现代报刊史就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史。近些年有学者注意到中国报刊史研究的局限和不足,试图在新文化史的视阈中来拓展报刊史的研究空间,重塑报刊史研究的格局,提出的方法有作为"文化史"的报刊史研究、作为"媒介史"的报刊史研究、作为"现代化史"的报刊史研究等等。其实,中国近现代报刊史既是一种重要的新闻传播活动,也是重要的编辑出版活动。作为"出版"活动的中国近现代报刊研究多年来一直十分薄弱,众多中国出版史论著也主要以图书出版、图书出版机构和人物、事件等为叙事主体,这显然有其明显的缺憾。本文提出从"出版"这个新的视阈、新的维度来重新考察、认识中国近现代报刊发展史,以期对报刊史和出版史有所丰富和开拓,促进中国近现代报刊出版史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史 报刊史 近现代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于礼”:儒家君子人格养成的行为准则--孔子文学教育思想探论之二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齐洲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5-182,共8页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集中表达了孔子的文学教育思想。前人对"立于礼"的解说各不相同,有说是"学之序"或"教之序",有说是"立身成德"之一步,有说是"为政次序"之一阶段。...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集中表达了孔子的文学教育思想。前人对"立于礼"的解说各不相同,有说是"学之序"或"教之序",有说是"立身成德"之一步,有说是"为政次序"之一阶段。而据周代学校教育实际,不存在先学诗后学礼再学乐的教学次序,孔门教学也不能确定有此次序;"为政次序"说只是一种政教理想,并无实践依据。因此,将"立于礼"理解为"立身成德"即儒家君子人格养成之一步较为稳妥。如果说"兴于诗"强调的是儒家君子人格养成的逻辑起点,那么"立于礼"则主要是指示了儒家君子人格养成的行为准则,这一行为准则既包括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包括个体内心对礼的精神实质的理解和遵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兴于诗 立于礼 君子人格 行为准则 文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又朴的古文批评及其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余祖坤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49,共9页
古文批评是桐城派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深入理解其古文理论具有重要意义,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方苞的弟子王又朴就是一位对桐城派古文理论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古文批评家。他以方苞的义法说作为其古文批评的理论基础,紧紧抓... 古文批评是桐城派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深入理解其古文理论具有重要意义,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方苞的弟子王又朴就是一位对桐城派古文理论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古文批评家。他以方苞的义法说作为其古文批评的理论基础,紧紧抓住义和法之间的关系,所以能够透过人们习焉不察的文字和细节,发现一般读者容易忽略的深隐之意。王又朴在贯彻义法说的同时,又有意识地借鉴了金圣叹文学批评的眼光和经验。这不仅使他对文法具有极其敏锐的感受能力和分析能力,善于揣摩所评书中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及作者隐含在笔墨之中的幽微心理,而且使他的批评文字充满激情,显示出鲜明的个性和文学色彩。王又朴的古文批评,揭示了《孟子》和《史记》的很多义理,有助于深化人们对此二书的理解;其批评方法和批评特色,对当代学者的古文研究乃至文学批评方式的改进,都有丰富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又朴 桐城派 古文批评 学术价值 方法论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受众体验的文学改编模式及媒介技术反思 被引量:3
15
作者 曾巍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8,共9页
文学改编是指以文学作品为基础,进行媒介符号再加工,将其转化、重塑为另一种形式的作品。改编热潮受到批评家和理论家关注,逐渐建构出改编理论。其中,哈琴借鉴传播学的分析结构,将改编看作运用媒介对源文本的重新编码过程,并归纳出讲述... 文学改编是指以文学作品为基础,进行媒介符号再加工,将其转化、重塑为另一种形式的作品。改编热潮受到批评家和理论家关注,逐渐建构出改编理论。其中,哈琴借鉴传播学的分析结构,将改编看作运用媒介对源文本的重新编码过程,并归纳出讲述、展示、分享三种改编模式。文学改编创造出新的故事世界,从受众对故事世界的体验的角度来考察,可将三种模式修正为:诉诸想象、诉诸认知与诉诸参与的改编。三种模式对应于作品的媒介呈现方式,即从单一媒介到多媒介再到融媒介或超媒介,与媒介发展的技术路线呈平行关系。媒介进化,看似越来越呼应并满足受众感官欲望的体验诉求,但也侵占了受众的想象空间。技术假体使受众远离了原作的故事世界,也远离了现实世界。因此,在文学改编中应对媒介技术保持审慎的批判态度,合理利用媒介,发挥主体的创造力,为受众提供高品质、高格调、高水准的艺术精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改编 改编理论 受众体验 媒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版生活史视阈下的史料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范军 刘晓嘉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70,86,共13页
出版生活史的提出及发展,既是对“人”的“现实关怀”,也是史学本身发展的理论需求。史料之于出版生活史研究意义尤其重要。出版生活史探讨当以问题为导向,以史料为根基。出版生活史史料从形式、内容、本质几个方面可以有多种划分方法... 出版生活史的提出及发展,既是对“人”的“现实关怀”,也是史学本身发展的理论需求。史料之于出版生活史研究意义尤其重要。出版生活史探讨当以问题为导向,以史料为根基。出版生活史史料从形式、内容、本质几个方面可以有多种划分方法。有效搜集、合理利用相关史料需要进一步开阔视野,模糊边界,明确焦点,同时注重鉴别史料真伪优劣,注重平等对待不同类型史料,谨防断章取义,还需加强对史料的多维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史学 出版生活史 出版史料 出版生活史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诗是“戏剧的诗”--九叶诗派诗论研究之二
17
作者 张岩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6-91,共6页
九叶诗派作为"一群自觉的现代主义者",其诗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表现为"新诗戏剧化"的倡导,主张诗从艺术观念、思维形态到语言结构均呈现出鲜明的戏剧性特点;认为现代诗的核心元素已从情感变为经验,只有富于暗示力... 九叶诗派作为"一群自觉的现代主义者",其诗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表现为"新诗戏剧化"的倡导,主张诗从艺术观念、思维形态到语言结构均呈现出鲜明的戏剧性特点;认为现代诗的核心元素已从情感变为经验,只有富于暗示力的文学经验才足当诗的反映对象与表现内容;提出诗歌抒情的戏剧效果主要指表现上的客观性与间接性,并介绍了里尔克式、奥登式、诗剧形式三种模式;强调对语言的二度规范以创造陌生化美感,注重意象的深层蕴含及通过意象运行来形成诗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叶诗派 诗论 戏剧性 现代诗 20世纪4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学出版研究的三维审视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晓嘉 范军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47,共5页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中国大学出版事业的发展,对大学出版的理论研究也得到了学界、业界的重视,成果层出不穷,蔚为大观。这些研究成果推动了中国大学出版的进一步发展,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大学出版科...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中国大学出版事业的发展,对大学出版的理论研究也得到了学界、业界的重视,成果层出不穷,蔚为大观。这些研究成果推动了中国大学出版的进一步发展,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大学出版科研有责任更深入地总结历史经验,更系统地探索出版规律,更及时地回应现实关切,更有效地推动大学出版事业和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出版 文化 经济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录不可阑入古文”说的生成及现代省思 被引量:1
19
作者 余祖坤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0-149,共10页
唐宋以降,禅宗语录和儒家语录大行于世,流风所及,许多文士在古文写作中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效仿语录形式,或者掺入语录中的常见用语。这种做法相当普遍,但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迄至清代前中期,“语录不可阑入古文”成为一种集体认同。在此... 唐宋以降,禅宗语录和儒家语录大行于世,流风所及,许多文士在古文写作中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效仿语录形式,或者掺入语录中的常见用语。这种做法相当普遍,但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迄至清代前中期,“语录不可阑入古文”成为一种集体认同。在此过程中,方苞个人思想和文学实践所起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这一古文观念对于端正学风、维护古文体性、推动清代古文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它有绝对化的倾向,因而又有其局限性。古文发展的事实证明,在合适的场合适当借鉴、采用语录形式,不仅不会伤害古文之体,相反会给古文的表达带来别样的趣味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录 古文 语体 方苞 桐城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人的浪漫告白:用诗词说情话
20
作者 付林鹏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2,共3页
在中国文学史上,爱情诗词的创作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早在《诗经·国风》中,就有大量以爱情和婚恋为主题的诗歌。其后,来自民间的乐府民歌和文人爱情诗双线交错发展,共同构成了爱情诗发展的主流。在这些诗词中,对爱情生活的各个... 在中国文学史上,爱情诗词的创作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早在《诗经·国风》中,就有大量以爱情和婚恋为主题的诗歌。其后,来自民间的乐府民歌和文人爱情诗双线交错发展,共同构成了爱情诗发展的主流。在这些诗词中,对爱情生活的各个阶段都有呈现,既有相识时的一见钟情,又有追求和告白时的刻骨铭心,还有热恋中的你侬我侬及婚嫁之后的相濡以沫。此外,还有悼亡诗的创作,虽然悲恸哀婉,但却是最为深情的浪漫告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诗词 浪漫告白 婚恋诗 悼亡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