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规训与选择:工业化背景下乡村教育转型——以大冶铁矿为中心(1890-1937年) 被引量:1
1
作者 姜迎春 李和山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3-86,共4页
1890年张之洞开采大冶铁矿,近代矿冶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大冶铁山这个旧学盛行的传统乡村植入了新学因子。矿冶业的发展过程中,厂方对管理人员、技术工匠的培养与推崇以及更高经济收益的提供,无疑成为当地乡民钻研工艺、追捧新学的动力;... 1890年张之洞开采大冶铁矿,近代矿冶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大冶铁山这个旧学盛行的传统乡村植入了新学因子。矿冶业的发展过程中,厂方对管理人员、技术工匠的培养与推崇以及更高经济收益的提供,无疑成为当地乡民钻研工艺、追捧新学的动力;外来精英的示范和影响,新式教育所展示的学业前景,则为新学进入当地学龄教育和各层级的教育添砖加瓦,有力地推动了该地区近代教育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大冶铁矿 教育风气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化视野下的同光之际海防筹议
2
作者 李海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8-195,共8页
同光之际的海防筹议是在清朝海防安全受到空前挑战的背景下出现的,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在晚清史上较为罕见。从工业化视野分析,同光之际的海防筹议是对此前中国工业化活动的一次阶段总结和深刻反思。在这次思想交锋中,中国面临千古未... 同光之际的海防筹议是在清朝海防安全受到空前挑战的背景下出现的,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在晚清史上较为罕见。从工业化视野分析,同光之际的海防筹议是对此前中国工业化活动的一次阶段总结和深刻反思。在这次思想交锋中,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的时代观念开始成为朝廷重臣的共识。这次海防筹议后,由军工建设发端的中国工业化开始延伸至民用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同光之际的海防筹议对于推动清政府经济发展政策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工业化发展史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区分洋务运动前后阶段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海防 洋务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