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语言测试负向反拨效应分析 |
丰国欣
|
《理论月刊》
|
2005 |
7
|
|
2
|
强调手段分类的新视角 |
张辉松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7
|
|
3
|
隐喻象似初探 |
李鑫华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5 |
35
|
|
4
|
美国俚语映射的社会文化心理 |
刘金梅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8
|
|
5
|
大学生中的文化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 |
杨学斌
|
《理论月刊》
|
2002 |
5
|
|
6
|
论模糊语言的特征及表现形式 |
赵艺红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7
|
|
7
|
英语方位倒装句推导研究 |
南潮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8
|
试论仿拟的哲学思维特点 |
李鑫华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1 |
6
|
|
9
|
规劝与认同: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与博克新修辞学比较研究 |
李鑫华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2 |
5
|
|
10
|
试论Anagram与析字的审美价值、语义内涵与文化民俗意义 |
李鑫华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3 |
3
|
|
11
|
论心智的内在属性在话语运用中的表现 |
李鑫华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4 |
1
|
|
12
|
典故的话语表演内涵、叙述推理与修辞想象主题 |
李鑫华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1 |
0 |
|
13
|
英语双关修辞格的分类、多(歧)义与双重语境 |
李鑫华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0 |
5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