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言测试负向反拨效应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丰国欣 《理论月刊》 2005年第7期117-119,共3页
本文首先提出了语言测试中一个长期存在的“困窘”:在语言教学和语言测试的关系上,语言测试更多的时候表现为有害的反拔效应(或称负向反拔效应),而不是有益的反拔效应(或称正向反拨效应),然后分析了语言测试这种无法回避事实的原因,并... 本文首先提出了语言测试中一个长期存在的“困窘”:在语言教学和语言测试的关系上,语言测试更多的时候表现为有害的反拔效应(或称负向反拔效应),而不是有益的反拔效应(或称正向反拨效应),然后分析了语言测试这种无法回避事实的原因,并对改善这种状况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测试 语言教学 负向反拨效应 原因 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调手段分类的新视角 被引量:7
2
作者 张辉松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03-107,共5页
传统上对语言强调手段的分类基本遵循一种思路,即按照不同表达方式把它分为语音强调、词汇强调、语法强调和修辞强调。文章指出了这种传统的分类法的不足,认为言语交际中存在着“直白强调”和“隐含强调”两种基本强调方式,并从这一新视... 传统上对语言强调手段的分类基本遵循一种思路,即按照不同表达方式把它分为语音强调、词汇强调、语法强调和修辞强调。文章指出了这种传统的分类法的不足,认为言语交际中存在着“直白强调”和“隐含强调”两种基本强调方式,并从这一新视角,对英语的各种强调体现手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自强调 隐含强调 体现手段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喻象似初探 被引量:35
3
作者 李鑫华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0-73,共4页
隐喻象似要假隐喻而达到符号与对象的象似,这一点正是它与映像象似、图解象似有所区别的地方。隐喻象似将隐喻归于象似的范畴,从而使隐喻进入到语言符号理据性的研究领域,论文从相似、象似的角度对此作了分析。隐喻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 隐喻象似要假隐喻而达到符号与对象的象似,这一点正是它与映像象似、图解象似有所区别的地方。隐喻象似将隐喻归于象似的范畴,从而使隐喻进入到语言符号理据性的研究领域,论文从相似、象似的角度对此作了分析。隐喻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隐喻象似,作为象似的一种,其哲学基础也是体验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象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俚语映射的社会文化心理 被引量:8
4
作者 刘金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04-106,共3页
美国俚语的生成、使用和广泛流行映射出美国人的社会文化心理。本文从社会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了美国俚语的人际关系调节功能,美国俚语与性别的关系,以及美国俚语蕴涵的人们对社会文化现象所持的态度和情感。
关键词 美国俚语 社会文化心理 态度 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中的文化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学斌 《理论月刊》 2002年第9期114-116,共3页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文化冲突现象予以分析,指出在社会主义大学,要培养合格大学生,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
关键词 大学生 文化 文化冲突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模糊语言的特征及表现形式 被引量:7
6
作者 赵艺红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85-87,120,共4页
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客观实在 ,它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客观事物是无限的 ,而词汇的容量是有限的 ,于是 ,词的概括性与多义性是不可避免的 ,语义的交叉也是难免的 ,这些是语言模糊的直接表现。语言的模糊性还反映在认知和交际过... 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客观实在 ,它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客观事物是无限的 ,而词汇的容量是有限的 ,于是 ,词的概括性与多义性是不可避免的 ,语义的交叉也是难免的 ,这些是语言模糊的直接表现。语言的模糊性还反映在认知和交际过程中大脑同外部世界 ,认知主体同认知个体 ,思维、情感同表达 ,表达同表达愿望以及表达同理解之间的多种层次上。本文试图对这种具有模糊性的语言 ,即模糊语言的特征和表现形式进行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语言 模糊性 确定性 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方位倒装句推导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南潮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09-112,共4页
单独地利用句法范畴内的格理论,词汇层面的动词的非宾格性,语用层面的焦点理论只能对英语方位倒装现象作出部分解释;因此只有将句法、词汇和语用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对这种特殊句式的推导作出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 方位倒装 格理论 非宾格动词 焦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仿拟的哲学思维特点 被引量:6
8
作者 李鑫华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49-51,共3页
仿拟的哲学思维特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1)客观形式与主观思维的关系问题 ;(2 )仿拟思维的类型 ;(3)思维规律 :联想与关联。
关键词 仿拟 哲学思维 客观形式 主观思维 思维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劝与认同: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与博克新修辞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鑫华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53-55,共3页
依照肯尼斯·博克 (KennethBurke)的观点 ,“规劝”是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关键词 ,“认同”是他的新修辞学的关键词。这两个关键词显示了新旧修辞学的区别。
关键词 修辞学 规劝 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Anagram与析字的审美价值、语义内涵与文化民俗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鑫华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71-74,共4页
对英语Anagram与汉语析字格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人自身的智慧与自身意识的机会,从而从审美价值、语义内涵与文化民俗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两个辞格的意义。文字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形美以感目。Anagram与析字则在于注意复合的字形... 对英语Anagram与汉语析字格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人自身的智慧与自身意识的机会,从而从审美价值、语义内涵与文化民俗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两个辞格的意义。文字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形美以感目。Anagram与析字则在于注意复合的字形效果的审美价值。运用奥格登—瑞查兹语义三角理论来阐释这两个辞格的语义内涵,我们发现,我们涉及的是主体思想、词语符号和客体事物的双向互动的话题,指出Anagram与析字在各自民族中均为重要的文化民俗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母易位 析字 审美价值 语义内涵 文化民俗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心智的内在属性在话语运用中的表现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鑫华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87-90,共4页
人的心智具有多方面的内在属性,这些内在属性在话语运用中一定会显现出来。从三个侧面就心智的内在属性在话语中的表现做一些开拓性的探讨,包括对语性与复调、概念的动态整合和隐性信息与显性信息的转化。
关键词 心智的内在属性 对语性与复调 概念整合 隐性与显性信息的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故的话语表演内涵、叙述推理与修辞想象主题
12
作者 李鑫华 《山东外语教学》 2001年第4期42-45,共4页
本文试图运用表演修辞观、叙述修辞观及想象主题修辞观对典故作一些分析.经过时间的沉淀,典故常成为精粹的符号,这种符号具有趋同性,在交际中可以构成想象主题来导引典故使用者与受话者沿着给定的主题驰骋想象.
关键词 典故 表演修辞观 叙述推理修辞观 想象主题修辞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双关修辞格的分类、多(歧)义与双重语境 被引量:53
13
作者 李鑫华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54-57,共4页
双关修辞格可以分为两大类 :同音双关与同词双关。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 :一是话语意义落在同词或同(谐 )音词的多 (歧 )义上 ;一是每一个双关词语都有双重语境。
关键词 双关 分类 多(歧)义 双重语境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