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高红贵 王如琦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4-209,223,共7页
从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制度实施三个方面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30个省份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各省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的水平存在着东部优于中部、中部... 从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制度实施三个方面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30个省份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各省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的水平存在着东部优于中部、中部优于西部的局面,其中大部分省份是一个起伏下行的趋势,最终针对如何更好地融入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建设 指标体系 熵权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
作者 马啸 潘雨珂 +2 位作者 杨杰 王亚蒙 郭文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6-393,共8页
综述了生物炭的改性方法,如金属盐/金属氧化物改性、有机改性、酸碱改性和其他方法。总结了改性生物炭在废水处理、土壤修复和改良方面的应用以及作用机制。展望了生物炭及其改性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对改性生物炭进行系统分类并完... 综述了生物炭的改性方法,如金属盐/金属氧化物改性、有机改性、酸碱改性和其他方法。总结了改性生物炭在废水处理、土壤修复和改良方面的应用以及作用机制。展望了生物炭及其改性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对改性生物炭进行系统分类并完善理论框架,重点研究生物炭对环境的长期影响,探讨吸附了营养元素的改性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的肥效缓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改性方法 土壤修复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中国理论研究综述:内涵解析、思想渊源与评价理论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文盛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共6页
自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概念以来,学术界掀起了美丽中国的研究热潮。学者们主要从美丽中国的含义及思想渊源、美丽国家、美丽城市与美丽乡村评价5个领域展开研究,但对美丽中国的内涵、外延的认识上不一致,导致美丽中国的评价指标... 自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概念以来,学术界掀起了美丽中国的研究热潮。学者们主要从美丽中国的含义及思想渊源、美丽国家、美丽城市与美丽乡村评价5个领域展开研究,但对美丽中国的内涵、外延的认识上不一致,导致美丽中国的评价指标体系不统一。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理清美丽中国的内涵和外延,为美丽中国评价提供一致的思想认识;构建美丽中国的评价理论和美丽中国指数;提出美丽中国的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 内涵解析 思想渊源 评价理论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鄂东经济一体化发展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聂亚珍 王睿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8-837,共10页
根据新结构经济学原理,资源禀赋的内生力和创新是促使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在纵观2016年—2020年长江中游鄂东城市GDP及其相关指标、横观鄂东城市要素禀赋结构之后分析认为,鄂东城市要想在长江大保护战略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 根据新结构经济学原理,资源禀赋的内生力和创新是促使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在纵观2016年—2020年长江中游鄂东城市GDP及其相关指标、横观鄂东城市要素禀赋结构之后分析认为,鄂东城市要想在长江大保护战略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绿色创新驱动发展优先,以有效市场促进鄂东城市群产业融合发展,以有为政府引导鄂东城市群的经济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结构经济学 鄂东地区 长江中游城市群 经济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磷含量湖泊表层沉积物对磷吸附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章婧洁 吴晓东 桂智凡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8,共8页
该文以黄石市青山湖为研究对象,对表层沉积物进行磷的吸附动力学与等温吸附实验,分析了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此探究城市小型浅水湖泊沉积物的“汇”“源”性质,为同类型湖泊的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 该文以黄石市青山湖为研究对象,对表层沉积物进行磷的吸附动力学与等温吸附实验,分析了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此探究城市小型浅水湖泊沉积物的“汇”“源”性质,为同类型湖泊的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青山湖沉积物对磷吸附的动力学拟合符合La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模型,30 min内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速率最快,在15 min时各样点吸附速率达到最大值,为17.31~26.99 mg/(kg·h),48 h时基本达到动态平衡。(2)低磷浓度(0~0.5 mg/L)下,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符合Linear模型,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平衡浓度为0.153~0.167 mg/L,青山湖沉积物处于释放状态,是上覆水体营养盐的“源”;高磷浓度(0~20 mg/L),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模型,对磷的最大吸附量为606.60~647.44 mg/kg。(3)沉积物总磷的含量范围为1838.28~2260.66 mg/kg,以无机磷为主,沉积物不同形态磷含量为TP>IP>NaOH-P>OP>HCl-P,IP占TP含量的83.26%~96.08%,IP以NaOH-P为主(48.78%~64.32%)。各样点磷的单因子评价指数均>1,说明沉积物总磷释放风险较大;沉积物风险评价指数ERI在11.99%~12.77%之间,3个采样点的ERI均在10%以上,表明青山湖沉积物呈现中等营养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吸附 青山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2020年长江中游阳新县湖群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小欢 张文 +2 位作者 郑和松 柯华 桂智凡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9-247,共9页
为探究县域经济发展对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以长江中游阳新县湖群湿地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该区域湿地景观的时空演变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80-2020年间阳新县湿地面积总体上呈现缩减状态,从851.03 km^(2)... 为探究县域经济发展对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以长江中游阳新县湖群湿地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该区域湿地景观的时空演变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80-2020年间阳新县湿地面积总体上呈现缩减状态,从851.03 km^(2)缩减至836.39 km^(2),其中人工湿地面积呈递减趋势,自然湿地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人工湿地中水田面积损失最多,达43.72 km^(2),主要转移为旱地、林草地、湖泊和建设用地;自然湿地中湖泊面积增加了22.09 km^(2),主要由水田和旱地转移而来。2)阳新县湿地景观总体上趋于破碎化,其中水田的破碎度最大,水田和湖泊是阳新县湿地景观中的优势景观地类,湖泊和河流的聚集度相对较高。3)在降雨量充足的地方,降雨量对湿地面积的影响并不显著;气温增高,人口和第二、三产业的用地需求对水田的侵占是造成人工湿地水田面积减少的主要因素。退田还湖、退垸还湖等湿地保护政策是自然湿地湖泊面积增加的主要因素。4)对比阳新县湖群湿地与武汉城市湖群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情况,发现县域湖泊因湿地保护政策得到有效恢复,而城市由于用地需求大,使得城市湖泊面积缩减并且湖泊破碎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群湿地 RS GIS 景观格局 阳新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贸易协定纵向深化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以CAFTA升级为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莉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5-94,共10页
自由贸易协定纵向深化是中国推进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的重要内容,厘清其对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影响对实现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视角,运用双重差分法系统研究了自由贸易协定纵向深化对中国出口商... 自由贸易协定纵向深化是中国推进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的重要内容,厘清其对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影响对实现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视角,运用双重差分法系统研究了自由贸易协定纵向深化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自由贸易协定纵向深化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这种正向效应在基础制造业中更凸显;自由贸易协定纵向深化通过价值链整合效应、外商投资激励效应和生产效率促进效应等途径显著促进了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基于此,提出了持续推进FTA纵向深化、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畅通FTA纵向深化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作用渠道,推动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入自由贸易区市场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贸易协定 纵向深化 出口商品结构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煤矸石颗粒材料对Cr(Ⅵ)的吸附特性及机制 被引量:10
8
作者 马啸 王湖坤 +2 位作者 李露 周香君 吴宏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75,共8页
文章以煤矸石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并结合响应面方法,优化改性煤矸石制备条件,通过负载壳聚糖制备新型复合颗粒吸附材料。采用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平衡曲线和热力学模型拟合原煤矸石、改性煤矸石和复合煤矸石3种材料对Cr(Ⅵ)的吸附特... 文章以煤矸石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并结合响应面方法,优化改性煤矸石制备条件,通过负载壳聚糖制备新型复合颗粒吸附材料。采用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平衡曲线和热力学模型拟合原煤矸石、改性煤矸石和复合煤矸石3种材料对Cr(Ⅵ)的吸附特性,并结合XRF、TG-DSC、XRD及SEM分析表征手段探讨了其吸附机制。结果表明,缺氧条件下,煅烧温度698℃、煅烧时间28 min、煤矸石/ZnCl_(2)质量比为20∶13时制得的改性煤矸石对Cr(Ⅵ)的去除率最大;当壳聚糖/改性煤矸石质量比为0.09时,Cr(Ⅵ)的去除率达到97.57%。3种煤矸石材料吸附Cr(Ⅵ)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复合煤矸石吸附Cr(Ⅵ)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量随温度增加而减小,是放热反应。3种材料对Cr(Ⅵ)的最大吸附量依次为改性煤矸石(9.56 mg/g)>复合煤矸石(7.38 mg/g)>原煤矸石(4.88 mg/g)。复合煤矸石颗粒材料克服了原煤矸石和改性煤矸石处理废水时固液分离困难的缺点,是一种新型环保重金属离子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改性 壳聚糖 吸附 Cr(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铁矿改性生物炭回收水中磷及其作为磷肥的效果 被引量:5
9
作者 马啸 熊巧 +3 位作者 周香君 吴宏涛 严素定 梅骏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16-225,共10页
利用生物炭材料的吸附作用回收污水中的磷,作为磷肥应用到土壤进行农业生产是一种简单有效、成本低廉的措施,成为解决环境污染和磷资源紧缺问题的一种潜在方案。该研究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方法优化赤铁矿(H)改性核桃壳生物炭(BC)的制... 利用生物炭材料的吸附作用回收污水中的磷,作为磷肥应用到土壤进行农业生产是一种简单有效、成本低廉的措施,成为解决环境污染和磷资源紧缺问题的一种潜在方案。该研究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方法优化赤铁矿(H)改性核桃壳生物炭(BC)的制备工艺。通过模型拟合分析了改性生物炭(H-BC)对水中磷(P)的吸附特性,并测试表征探讨其吸附机理。最后,将饱和吸附磷后的改性生物炭(H-BC-P)应用到土壤,采用盆栽试验分析其作为磷肥的效果和潜力。结果表明:核桃壳/赤铁矿质量比为1:1,在850℃下热解45 min制得的改性生物炭对磷的去除率达到98.42%,饱和吸附量为15.59 mg/g。H-BC吸附P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表明该过程是多分子层吸附,化学吸附是限制吸附速率的主要步骤。酸性条件有利于H-BC对P的吸附,从成本角度考虑,H-BC的最佳用量为2.5 g/L。H-BC-P可以改良酸性土壤pH,增加土壤全磷和Olsen-P含量。黄棕壤和红壤中生菜的生物量均有明显增加。研究表明赤铁矿改性生物炭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磷吸附剂,且吸附磷后的残渣可以作为磷肥应用到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改性 赤铁矿 磷回收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开发区“双创”路径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聂亚珍 《区域经济评论》 2017年第2期17-19,共3页
从1984年我国设立第一批国家级开发区以来,国家级开发区凭借体制机制、创新要素、政策优惠等方面的优势,快速发展成为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和引领经济前行的重要载体。当前,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酝酿和发展的形势... 从1984年我国设立第一批国家级开发区以来,国家级开发区凭借体制机制、创新要素、政策优惠等方面的优势,快速发展成为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和引领经济前行的重要载体。当前,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酝酿和发展的形势下,国际国内形势日趋复杂,经济下行压力日益加剧,国家级开发区又一次走到了体制上率先改革、结构上加快升级、技术上引领发展的新关口。这是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国家级开发区提质增效的重大机遇。国家级开发区如何审时度势,把握先机,开拓创新,实现转型发展,由此也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期特别邀请国内5位著名专家围绕新时期国家级开发区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国家级开发区的转型与升级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开发区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政策支持力度 创新驱动 路径 国务院办公厅 区域发展战略 地区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